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研究歷史,總是從一些偶然之中,總結出一些必然的東西,整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工具的作用,第一個劃時代的工具就是木質工具,人類在使用了樹枝等作為工具之後,才跟動物劃分開了。

火更是讓人類在殘酷社會,獲得了可以自保的能力,並且吃上了熟的食物,壽命大幅度的提升,也真正開始了擴張之旅,在辭之後,野獸所佔據的範圍越來越小,人類活動的軌跡開始擴大。

哪怕各種工具的使用,火和各種的房屋的出現,讓人類的生活水平進一步的增加,可是國家的出現,卻不是這一系列的改變之中的。

原始社會,只是憑藉著腳的話,又能夠丈量多少土地,故而原始時代,都是一個個的部族,再怎麼大的部族,能夠掌控的範圍,也就是步行一兩天的距離。

方圓百里已經算是很大了,至於縱橫千里,那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最多是影響力。

歷史,就是這樣,在偶然之中存在著必然,以歷史學家的眼光,看著封建王朝,什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無外乎是在土地是整個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他的數量是恆定的,在王朝之初,經過了建立王朝的戰亂,天下民眾數量較少,戰亂已久,天下居安思定,也就容易產生大治。

可是三代五代之後,伴隨著長時間的安居樂業,整個王朝的人口開始急劇攀升,可能100年的時間之中,就會翻上好幾倍,原來,隨便就可以生存下來民眾,就開始艱難了起來。

既得利益者,又加劇了這個過程,一些貴族,還有依託著王朝產生的新興貴族,這些人開始佔據了數量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當土地的糧食,無法解決整個王國人口的食用的時候,那些沒飯吃的民眾,唯一的選擇,就是揭竿而起,用命去活下去。

這才是歷史學家的眼光,而在歷史的眼光之中,時代的變化,也是如此。

當馬,馬車,還有各種的交通工具,出現了之後,才會出現更加強大的國家,最終完成的統一。

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依靠著可怕的制式青銅武器和戰車,統一了整個中國的,讓統一的皇朝,成為了深入人心的存在,交通問題就沒有明顯的改變。

大部分的皇朝都熱衷於修建運河,水利是一方面的問題,交通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普通的行軍和運河上面的行船,這是兩個概念,相對於勞師遠徵的陸上行進,船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隋煬帝因為開鑿京杭大運河而滅國,貪功冒進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是京杭大運河優勢擺在那裡,無論是唐朝,還是宋朝,都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甚至到了北宋,乾脆就是建設在京杭大運河之上的,沒有京杭大運河,唐朝很早就會出問題,至於北宋,富庶程度最少下降一半。

在鐵路的出現之前,運河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可是相對於鐵路,運河限制性非常大,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無論是強大的,還是弱小,運河來來回回就那麼幾條,原因就在於,運河不是隨便修的,必須考慮到水量的問題,還有流動性的問題,隨時隨地,生生建造出一條運河,那幾乎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一條運河,需要有河道的配合,也需要地勢上面的高低,否則的話,運河之中沒有水,要什麼來行船。

這一點,在整個封建社會,一直都是這樣,所有有河道,有運河的,交通也就發達,北宋更是把這一切都提升到了極點的,整個北宋的精華,都是的以運河為依託的五條大河。

鐵路,卻是另闢蹊徑,在陸地上形成了跟運河一樣效果,甚至更強的一條交通要道,一條比起京杭大運河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路。

普通的河船,無法發揮出水運的極限,中國實際上,擁有世界級的天然水道,比如說長江,這一條世界罕有的長河,又不是跟尼羅河,亞馬遜河那樣,地處在無人的區域。

尼羅河大部分的流域是在沙漠區域,就算是埃及,兩側人口也不多,亞馬遜河也是一樣,河道兩側,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這些河流哪怕更長,河道更加寬闊,卻沒有多少的作用,沒有多少的運力。

長江處於整個的中國最精華的地區,整個長江流域,幾乎有數億的人口,天然的黃金水道,就可以發揮作用。

可是那是在21世紀,在封建社會,除非是鋼鐵的輪船,其他的船,很難得承載龐大的運量,單純依靠普通的木船,哪怕是1000石的大船,也不過是上百噸而已,跟後世的萬噸,甚至是數萬噸的海船比起來,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鐵路不同,雖然說,速度不算快,接力的馬拉之下,一般速度能夠達到30公里左右,一些出色的馬,甚至可以達到60甚至是80公里,而運輸來說,鐵路跟輪子之間的摩擦可以減少到最少的程度,動力輕一點,不過是讓運輸量減少一點,這個減少算下來,也就超過了運河的程度。

當然了,這不是鐵路的極限,伴隨著大量西夏馬的進入,一定有出色的馬替代現有的馬,到時候,只要平均速度能夠達到45公里左右,鐵路的容載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了。

後世,在沒有高速鐵路和火車提速的前提下,平均速度120公里已經足夠可怕的了,著代表著,鐵路的容載能力,達到了,後世的三分之一左右,接下來,就是逐步的配合,讓他們達到最高的容納程度而已。

一條京杭大運河,就足以改變整個中國的政治經濟環境,一條跟京杭大運河差不多,甚至更高的程度,這樣的道路,對於北宋的影響,絕對可以稱之為歷史性的。

趙信正是清楚這一點,才不顧越軌的前往的汴粱,後來,因為事故的關係,推遲了行程。

在深思細想之後,他也覺得,這樣略微有些孟浪了,可是思前想後他還是覺得,必須要推行。

一條鐵路,甚至是N條鐵路,對於整個北宋的提升,可以說是跨越級的,一個京杭大運河,就造就了北宋發達的經濟,一條縱橫北宋所有州郡的鐵路,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在蒸汽機沒有誕生的時代,在工業革命,沒有深入的開展的時候,鐵路是一個非常難以完成的東西。

12米鐵軌,就算是按照20世紀初的標準,每米25公斤左右,也就意味著,1000米鐵路,一公里鐵路,最少需要25噸的鐵軌。

這還是單純鐵軌本身,沒有說鐵路的附帶的東西,不說按照精鐵的價格,北宋的精鐵的價格,在300到2000文不等,就算是按照普通鐵的價格,一斤80文,一噸的價格高達160貫,那麼一公里的鐵軌,高達4000貫以上。

鐵路不是單純的鐵軌,還有各種的橋樑,高架等在內,對於鋼鐵的消耗就更大了,保守估計要翻倍,也就是說,一公里鐵路,平均需要50噸左右的鋼鐵。

鋼鐵的價格,就是鐵路誕生初期,鐵路昂貴的根源。

中國幅員遼闊,哪怕是北宋,也擁有幾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單純一個京杭大運河,就高達1800公里左右,就以這個為例,建設一個的鐵路的話,就需要9萬噸的鋼鐵。

京杭大運河之所以方便,是因為它聯通了五條水系的,在很多時候,可以藉助著這些水系的作用。

鐵路無法藉助這個,要發揮出京杭大運河的作用,里程起碼是京杭大運河的三四倍以上,這就更高了的。

見慣了21世紀,億萬噸的龐大產量,可是幾十萬噸的鋼鐵,對於工業革命初期的強國,都是一個很難達到的數字,更別說是的封建社會了,哪怕北宋每年的產量巨大,也有數萬噸,可是那是無數鐵匠彙總到一起的總數。

可是這一切,在丁海軍出現之後,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了,一個年產幾百萬噸鋼鐵的鍊鐵廠,足以支撐數萬公里的鐵路和橋樑的建設,丁海軍的鋼鐵,質量上,已經超過了鐵路誕生初期,唯一的差別就是,沒有合格的蒸汽機。

趙信當然知道,蒸汽機的重要性,有了蒸汽機,代表了原來人力和水力這樣的不穩定的能源,變成了蒸汽機這樣更強的,效率更高的能源,對於一個產業結構的提升非常的明顯。

丁海軍的科技水準,還是薄弱了一些,加上製造力方面的問題,蒸汽機雖然在研究,卻沒有太多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以鋼鐵組成的鐵軌為基礎,再加上馬的代替,不倫不類的完成的這個鐵路,也足以解決問題。

一條鐵路的貫通,除了交通方面的好處,可以極大程度上面,增加北宋的控制力。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控制力說難很難,說不難,實際上,也很難,一個龐大的帝國的,要想控制下來,那是難上青天,就算是後世,科技和通訊都發展到相當的程度,有些政令下來都會變形,在封建社會就更是如此。

政令不下鄉,也就是說,一般下來的政令,最多就是到縣這一級,縣以下的,那都是宗族管理。

就這樣,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一些吏員甚至可以憑藉著積年的經驗,還有各種的手段,把七品縣令給架空。

原因就是在於,天高皇帝遠,反倒是在京畿這邊,太近了,只要稍稍有些問題,就可以反應,不容易出現問題。

可是當鐵路貫通之後,就代表著另外的一個意義,人行進的速度,何止提升了10倍。

這個可不單單是速度的提升,原來,京畿為什麼叫做京畿,那是在京城直接輻射的距離,無論是上級官員下來視察,還是下面事物的反饋,都會非常順利,所以,大部分的封建王朝,對於京畿的控制都是最為容易的。

原來,因為交通的問題,哪怕是有運河的存在,京畿可能只是京城周邊一兩百裡,基本上,是一兩天路程的地方,未來可能會達到千里。

或許表面上看,提升的不多,可是對於中央的實力提升卻是巨大,就算是中央集權到很高程度的北宋,也只是儘可能的增加京畿,汴梁和京畿附近,超過數百萬的人口,可以說佔據了整個北宋十幾分之一。

用龐大的城市,來替代政令不長,甚至還建立了4個京城,共同的管理,這些地方管理,稍稍的好一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鐵路貫通,有鐵路通行的地方,千里之地,都是直接管理,這代表著中央的實力擴大了十倍,原來,方圓一兩百裡直接支撐京城,現在,變成了方圓千里,以一個圓形來計算的話,幾乎達到了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後世,一些發達國家,他們面積,也就是這個數字,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大強國,除了俄羅斯這個另類之外,包括英國,法國和德國在內的歐洲強國,全部都不超過80萬平方公裡。

中央可以很簡單的影響京畿,以經濟作為發展之地,最終形成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輻射到整個背誦,這對於北宋而言,是何等的可怕,這些地方只要發展好,皇權就永遠不會落空,因為權力更大了,力量也更加的集中。

趙信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有2年的時間了,整個東亞的歷史,實際上,已經偏離的軌道了,別的不說,本來應該在200多年之後,在北宋都滅亡了多年的時候,這才被蒙古攻佔的西夏,幾乎已經滅國了,只剩下一個肅州元昊,可能也翻不起多少風浪。

各種鐵器,無數的日常用品的改變,讓北宋節約了大量的資金,北宋已經走上了另外一條路,就算是沒有趙信的繼續揮動,也不會走上原來的哪一條路,遭遇靖康之恥,甚至一段時間累積實力時候,滅掉遼國也不是不可能。

一個重文,重商的北宋,在沒有了外部的威脅之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的,這一次的鐵路,趙信只要做好這一件事情,可能會扇起的翅膀更大。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