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夕陽西下,赤紅的西洋,讓整個丁海軍都籠罩在一片光明和黑夜交錯的感覺之中的。

在這樣的光芒之中,整個丁海軍景色顯得又不一樣,無數高樓在夜色之中,顯得那麼的不同,而隨著夜色降臨到,下班的時間也到了,身穿著藍色厚重的工作服的工人,開始走上街頭,街上立刻熱鬧了起來。

伴隨著黑夜和白天的交替,一個個的路燈亮起,黑夜和白天,在古代社會,那是兩個世界,白天能夠做的事情,黑夜大部分都做不了。

可是這一點,在丁海軍卻被打破了,三班倒的夜班制度,在北宋第一個被提出,當然了,最遠只是持續到子時。

不是說,趙信不想人停機不停,基本條件達不到,在北宋,暫時還沒有什麼維生素之類,普遍民眾,都有夜盲症。

夜盲症在後世,是一種非常小眾的病症,就算是患了,也可以很快的治好,只要補充維生素A就可以了。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肝臟,魚類,海產品,這些食物都是肉類,在北宋,肉類不容易獲得,而且價格高昂,這不是普通人吃的起,植物之中可以補充維生素A,就是胡蘿蔔為首,這一類產品,目前恐怕只有綠茶,是在北宋比較多的,可惜這同樣是普通人都沒有辦法長期使用的。

因為這樣,在古代,民眾之中夜盲症的人很多,再加上燈光並不普及,一般的農戶,到了晚上,什麼都看不到的,夜晚也不會安排很多的活動的。

這也是古代戰爭之中,夜襲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的原因,如果使用適當,用一批精銳進行夜襲,產生的戰果就很大。

只不過局限性很大,只有麾下最精銳的,沒有夜盲症的絕對是精銳,那些被當做最精兵來培養的,用好酒好肉餵養,每天訓練都比普通的士兵高的多,這樣的精銳才能夠承擔起夜襲的重任。

在丁海軍,伴隨著煤油燈的出現,玻璃製作的煤油燈,可以更加的明亮,不能說亮如白晝,卻也差不多,就算是有夜盲症,也會好很多,只是不適合長時間的工作的。

暫時最長的工作時間是9個時辰,一般會停留個3個時辰左右,只有未來,整個丁海軍的人口素質,都得到了不小提升之後,才會逐步的改變。

要想補充各種維生素,就必須要調整膳食結構,丁海軍在這個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錯,可是總不能逼著這些人,都吃好的。

以目前來說,在南美的高產作物玉米沒有找到的前提下,飼料業就無法開啟,畜牧業雖然可以進行,可是代價還不小,肉食成本還是不低,再加上運費的話,價格還是相對比較高昂。

最初來到丁海軍的,在持續的高待遇之下,已經把家人都給安頓了,生活質量也在提升的,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會的改善一下生活,卻也相當有節制,後來加入丁海軍的,他們大部分都是基本生活水平。

對於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而言,能夠吃飽肚子,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事情了,吃肉,還是天天吃,頓頓吃,這個太奢侈了。

趙信也深深知道這一點,或許,他可以在工廠之中,給工人們增加一頓午餐,增加某方面的攝入,卻不能強行命令其他的也是如此,這就需要時間來慢慢變化。

或許,未來,當廉價的肉食,出現在丁海軍的周圍,並且數量非常的龐大的時候,才能夠改變這一切吧。

一號港口,這個丁海軍最大的港口,一天到晚都是繁忙無比,可是在之前,他的繁忙單純指白天,哪怕丁海軍的港口,算的上是深水良港,在黑夜之中,進入港口,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畢竟,風帆對於船的控制,沒有動力船隻那麼的精準,在黑夜入港是非常的危險。

但是現在,多了一個不同,一個淨高度在100米左右燈塔,樹立在50米左右的高度上面,經過了幾層處理,有多個光源,並且可以在玻璃鏡的反射之下,把光源集中到一起,形成的射燈,可以給入港的船隻提供足夠的指引,讓這個港口,真正的做到晝夜一體。

在海上的,特別是熟悉的航道,只要能見度不是很低的程度,夜晚行船也不是那麼的危險的,一般來到丁海軍的船隻,除非是正好能夠在白天抵達,否則,都會先導海州中轉一下。

這個中轉,不管是什麼,只要入港,就必須要浪費一天的時間,有時候,只差一兩個時辰,為了安全,也必須轉向海州,這樣是為了安全,畢竟,在夜間的外海,丁海軍周圍,根本沒辦法錨泊。

現在,多了燈塔,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可以成功入港,單純時間來說,一般可以節約一天的時間,這對於丁海軍來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幫助。

此時,剛剛入夜,一艘巨大船隻正在入港,這一艘船上面的旗號,不是丁海軍的旗號,而是江南大商吳家的旗號,這艘1.2萬料的大船,就算是在北宋也是比較大的船,因為中國式帆船的裝載能力,它能夠運送超過2萬料的東西。

不過,似乎這個船上面裝的東西比較的多,連船艙都裝不下,甲板上擺放的都是,圓滾滾,很長,顯然,都是巨木。

目前,趙信開始瘋狂擴張丁海軍的造船能力,單純是正在修建的船塢,就高達50個,這可不是原來實驗船那樣的小船塢,全部都是4萬料以上的大型船塢,一旦帆船的技術摸索到一定程度,必然的會擴大規模,大規模的爆發生產力。

工業化帶來好處,不單單是各種更新東西的使用,還在於變革和創新。

這也是趙信一直所期待,為了某一個細節,為了一點點的節約,去改變工藝,而不是承接師傅的傳承,按照師傅傳承的金科律例,這看起來,有些犯上,可是實際上,卻是最好的,只要有這麼一個精神,或許只是一點點的提升,未來就會不一樣。

航海業的根基是造船,風帆戰艦時代,最重要的造船物資的,不是鋼鐵,而是木頭,確切的說,是木頭經過處理,比較適合造船的船材。

丁海軍已經擁有了年產200萬噸的龐大鋼鐵廠,依託著這個,似乎幾百噸級的鐵甲艦,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可是趙信沒有貿然的點亮這個科技線。

原因很簡單,一個輪船,不單單是本身的質量,讓鋼鐵防腐,這是一個漫長的課題,如何保養清理,永遠是一個艱難行進的過程,相對於木頭,鐵在海水之中,受到的腐蝕性更大,也更不容易處理。

如果單純只是鋼鐵的防腐,這還可以接受,專門研究一個跟鋼鐵配合的塗料,並且長期使用,這也未必不行,可是另外一個原因是關鍵。

動力也是一個原因,更適合輪船的,是蒸汽動力,強大的蒸汽推進力,他對於船身的結構,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要求,當馬力不停的變大的時候,已經高過了木船本身強度,這也是後來輪船大興於世的根本。

蒸汽機,這個需要的東西不少,在丁海軍的,關於它的研究,已經開展,只不過進展並不算太大,預計研製出來,最少還要幾年的時間,暫時只是積累就可以了。

同樣的,在這個時代,就連世界上航海最發達的北宋,還是使用中國式帆船,這個平均速度只有4節左右的老舊帆船,新式的帆船已經夠了。

就算是趙信再怎麼的著急海洋,想要為北宋開啟航海時代,也必須要考慮承受的限度,貿然的進入到更高的領域,不說後世那種先進,在沒有成熟的蒸汽機的時候,進入到鐵甲艦的時代,那是噩夢。

貿然進行不完善的技術,或許可以積累經驗,但是更多的是浪費,後世無數的驗證,探索所浪費和花費的東西太多,反倒是追隨者,會過的更好,他們可以小步快跑進行追趕。

現在別說是丁海軍,就算是北宋,也處於世界的巔峰,可是有趙信的經歷,不會走彎路,也會走最適合的路。

造船用的木材,在丁海軍,是肯定不可能的,丁海軍面積不小,也有些山,當然,也會產出木材,可是靠近海邊的樹種,大部分都不是適合加工船的木材,況且就算是有,趙信也不可能涸澤而漁的,把整個丁海軍的樹木都給砍伐了。

連建設大規模的工廠,都必須要保持生態環境,為了某一專案,把山砍禿了,可不是他的選擇。

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特別是各種樹木的栽培和種植,都很低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生態很重要。

否則,一旦因為濫砍濫伐,造成了地質性災害的話,那就全完了。

地質性災害,就算放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破壞性也不小,何況在丁海軍,丁海軍人口稠密,工業發達,同樣的地質性災害,在這裡的破壞力更大,損失更大。

這些損失,別說是一點點的木材,就算是十倍,上百倍的木材,也換不到的。

造船,一直都是趙信的重點,哪怕在之前,丁海軍剛剛開啟,沒有開設造船工廠的時代,趙信就一直不遺餘力的進口各種適合船隻生產的木材。

在整個丁海軍的海運網路之中,木頭運輸,是重中之重,最初的時候,高價購買江南船廠富餘的船材。

各種材料,哪怕是木材,都有一個固定的處理過程,在中國傳統的處理之中,是透過一定的環境,讓船材變幹,變得可以使用,而且長時間的放置,也可以減少內部的一些應力,達到合適程度。

丁海軍一切都追求快,這個快,並不是茫無目的,胡亂的追求,而是在規則和質量允許的基礎上。

自然烘乾,需要靜置放置很長的時間,烘乾房就出現了,天然彎曲木質,這在船材上面,是瓶頸,是制約,可是一些靜置裝置,還有彎曲的工具也就應運而生,只要放置一段時間,釋放其中的應力就可以了。

總之,在丁海軍,船材的準備,也需要時間,可是相對於南方造船廠,十年二十年的放置,還是要快出許多。

丁海軍船隊,肩負的任務太多了,在迴轉的時候,如果不運送原料回來,往往都會裝上木材的,相對於其他原料產地的不確定性,木頭在各地都有,只要有山的地方,都有木材,在中間選擇適合造船,這應該是比較普遍性的材料,也算是降低運輸成本的一個方面。

可是丁海軍目前的船隊規模,無法支撐這麼龐大的木料購買,一艘1萬料的帆船,拋開其他的一些零碎,需求的木材最少也是9000料,如果加上浪費的,甚至超過1萬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按照丁海軍的目前開工興建的70個船塢來計算,哪怕都是開工1萬料的帆船,總量也是高達70萬料,這還是半個月的需求。

工業化和流水化的丁海軍,生產船舶的速度,是江南熟練造船廠的七八倍以上,這也帶來了龐大的數量。

一個月2艘船,如果未來效率進一步提高,還會提高到三艘,甚至是更多的前提下,在丁海軍數量龐大的船塢之下,每個月消耗的木料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就算是按照現在的資料,一年下來,最少的一千多萬料,這對於航運而言,是一個沉重的壓力,甚至就算是盛產木材的地方,也有巨大的壓力,船材不是隨便的木頭就可以的,需要一些特別的木頭,更適合造船的木材,這些木材大部分需要一定的年限才能夠生長出來,並且在深山之中。

在本身的運輸能力,沒有辦法大幅度的升高的前提下,選擇外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既節約了運輸力,也降低了經營成本,畢竟,丁海軍是外人,不可能在當地收入材料,可是卻能夠透過這些地頭蛇來收集。

這個吳姓的商家,就是其中一個,實際上,在趙信宣佈了新的規定之後,整個江南所有的大家族都被吸引了,甚至連一些海商也不例外。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