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這是為了控制,也同樣的,定海軍開發琉球的腳步,沒有那麼急切,定海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現有的面積,已經夠用了,沒必要開啟琉球計劃。

在幾個月的時間之中,這些前期上島的,著實吃了不少的苦。

前期,運輸不穩定,甚至有時候,因為風浪或者意外,晚上一兩天,甚至好幾天,他們會面臨著食物都無法補充的威脅,打獵人員不得不每天出動,用捕獵野味來補充所需要,甚至某些時候,不得不是大部分。

後面,運力穩定了,特別是一些方便食品的出現,在減少了重量之後,食品有了保證,不過因為人員沒有增加,補給減少的噸位,都給了物資了。

後者是重要的,可是在沒辦法本地完成需求的前提下,建築物資的運輸的,可是要了老命了。

一座20多米高的稜堡,按照一樓面積為2000平方米來計算的話,大概重量為3萬噸左右。

在後世,也就是是幾艘萬噸級的輪船,就可以送過來,可是在這個是時代,那是好多船才可以。

琉球跟定海軍,相隔數千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只能夠依靠幾艘船來運輸,這些船隻,慢慢的運上來的,一次性,也就是一兩百噸的樣子,就算是四艘船,平均一週過來一次,從開啟這個專案到現在,也不過是來了的十幾次,算下來,總數也就是三四千噸。

這個數字的,連稜堡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要想節約,必須要本地燒磚,技術不成任何的問題,紅磚從出現之後,就已經達到相當程度,在人力的幫助下,達到了極限,可是卻沒辦法。

在這裡,就算是的明火,都是嚴格的限制的,在夜間,會有專門哨所,保護這裡的安全,炊煙和火光,都是嚴格控制。

畢竟,他們只有幾百人,還肩負著開拓的任務,不引發土人的注意的,就不引發,他們還遠沒有到完全開拓的地步。

因為運力不足的,沒辦法起稜堡,卻運輸了一部分的水泥和鋼材,這已經是定海軍的極限了的,這部分的物資,也被嚴格的利用上來,用於定居點的興建。

這些鋼材,都不是最簡單的那種,而是專門經過了挑選,定海軍目前的建築,分成高層建築,最高可以興建13層的建築,多層建築,大概是6,7層,還有普通兩層小樓。

在這中間,因為鋼鐵廠的出現,整個定海軍的鋼鐵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高品質的鋼材不斷的出現,也建設了鋼構的建築。

鋼構,比起普通的住宅來說,有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建設更快。

以鋼鐵作為骨架,重量比起一般的建築要重,卻不用考慮水泥凝結的速度,說白整個鋼構住宅,他們的所有受力點,都是在鋼鐵上面,四周填充的,只是牆體,只要稍稍建設幾天,水泥幹掉,這個住宅就可以入住了的。

在稜堡沒辦法成為標準的配備的時候,鋼構,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考慮到了這些建築的軍事用途,外圍的牆壁,必須要用高標號的水泥,還有最少四層的磚頭興建,以保證他的防禦強度,可是內部的一些構造,那是能省就省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以鋼構為主題,組合的鋼材,搭建了骨架,然後用水泥和石頭組合,構築了第一波的營地,從開始施工,到建設完成,只用了20天的時間的,這還是在等待材料之中,總共用去了各種材料1200噸左右。

因為高度的關係,整個樓是15米的,卻不是5層,而是3層,鋼構沒辦法建立太多的層,在定海軍,四層已經是極限了,可惜沒有足夠的人員和裝備,簡單點修建了三層。

好在,有大量組合式床體,最多3層,4層的高低床,5米的層高跟3米的層高,容納的人員區別不大,可是建設的難度卻簡單了很多。

一個3層左右的樓房,卻擁有可以把400多人都給容納下來的,總算是擺脫了最初帳篷的生活。

要知道,最初的時候,完全是在帳篷之中居住,每天,最少有50人,必須要值夜,帳篷在其他的一些東西的配合之下,主要是鐵絲網,這樣才能夠起到足夠的預警作用。

可是帳篷,總是比不過牆壁,一把刀都可以劃破帳篷的,可是對於建築物,特別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用衝車,都很難的打破。

不是稜堡,又出於居住的方便,沒有如同稜堡那樣完全密封,大部分的房間,還是有窗戶的存在。

好在,不是全面的開放,每一個窗戶,都經過了處理,用大量的螺絲固定了窗戶的。

一個個的大螺絲,需要用眾多的扳手固定,就算是熟悉螺絲,用工具來拆,都需要半天的時間,更別說這些土人根本不知道。

每一個鋼條都是酒杯粗細,高碳鋼組成,非常堅固,不是簡單就能夠破壞,就算是有窗戶,也讓敵人不容易攻擊進來,在戰時,可以關閉的精鋼所製作的三個大門,保證足夠防御能力。

大樓是最後的防線,能不動用,還是不動用,在建設完了大樓,有了一個基本的支點之後,更多的是放在外圍。

在外圍,用鐵絲網,興建了第一批的防禦,鐵絲網是新的產品,透過拉絲機,拉成一個個細長條,在擁有一些簡單的木材的前提下,就可以拉成一個防護。

這種本身是在自動武器和火槍出現之後,才出現的防線結構的,卻在11世紀出現,雖然沒有走向戰場,卻可以對長弓隊進行保護。

在有專門的工具的前提下,可能不足一炷香的時間,就能夠佈置完畢,這個時間,或許在之前的北宋,不可能擁有這麼長的反應時間,可是在擁有了望遠鏡的前提下,讓反應的時間,從幾公裡,增加到了十幾和二十公裡,完全可以在發現對手之後,立刻進行佈置。

鐵絲網,對於行進的目標,有巨大的阻止作用,騎兵的威力,是在速度上面體現,高速之下,哪怕是細細的一條鐵絲網,也可以變成鋒利的刀具,割裂一切。

有鐵絲網,還有重步兵的幫助,阻止對手的時間就可以大大增強,實際上,在廢掉了重騎兵快馬衝陣這一點,重騎兵的優勢就減少很多,在沒有速度的情況下,跟重步兵硬碰硬,本身就不佔優勢,再加上長弓在背後,威力倍增。

這個,也被利用到了這裡,無論白天夜裡,都會佈置密密麻麻的鐵絲網,三層的網路,足以在夜間,避免被人偷襲到的近處,給守軍反應的時間。

接下來是陷阱和這個樓本身,這些立體性的防禦,足以抵擋住10倍正規軍的攻擊,更別說土著了。

毫無防護,使用的只是最簡單的武器,甚至連鐵器都沒有多少的土著,他們根本啃不動,武裝到了牙齒的守軍。

未謀勝,先謀敗,這是定海軍最擅長的,從保州之戰,就形成的傳統。

趙信或許在攻擊這方面,沒辦法幫助定海軍很多,可是能夠給的裝備上面,各種輔助物資上面,已經做到了機制,他始終相信,給與士兵足夠的防護,先罩上一層烏龜殼,是可以提升的戰鬥力。

在有了穩定的基地,並且逐步的擴大這個定居點的前提下,這些守軍,才選擇向外探查。

他們的第一任務,就是建立一個牢不可破的定居點,第二個任務,才是立足在這裡,搞清楚周圍的情況。

在最初,連自身的安全都沒辦法保證的前提下,他們根本不敢亂動,一直到安全效能有了保證,因為發防護的關係,負責安全的士兵數量大規模的減少之後,才四處探查。

不過四下探查的範圍,僅僅侷限於,盆地附近,主要是弄清楚盆地的具體範圍,到底有沒有土著活動的跡象,並且繪製出比較詳細的地圖。

盆地,代表著山脈環衛,在特定的地方,設立防衛點,就可以把整個盆地納入其中,成為安全的所在的。

在初步穩定了之後,派出了差不多50人組成的隊伍,分成幾批進行探查,他們都是軍隊之中的佼佼者,也進行過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訓,可以深入到密林深處。

留在營地的人員,除了一部分,依然負責警戒,保證整個定居點的安全之外,其他的人,也沒有停止勞動。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的建設房屋,為以後大規模的進入做好準備。

現在,定海軍因為運力的關係,不可能大規模的派遣人員上來,可是也做出了承諾,一旦運力得到滿足的時候,必然會大規模的派遣人員上島的,到時候,這裡就會逐步的密集。

他們的任務,是在目前的狀態之下,再興建4-6個樓房,還有一系列洽談的建築,以保證整個定居點,能夠容納3000人以上的人員。

在大規模的修建房屋的同時,也開始修繕了碼頭,以目前簡陋的條件之下的,無法讓2000料以上的大船停靠,最起碼,要可以停靠1000料的船隻停靠。

沒有一個碼頭的前提下,又沒有開發出移動的碼頭的,之前的運輸,更多的是這邊,利用小木船慢慢裝卸。

在營地之中,有四艘足以容納12個人的划槳船,這樣的船隻,在過去的幾個月之中,完成了所有的物資裝卸和補充。

這樣的小木船,在大海之上,是非常危險的,同時效率相當的低,只有碼頭,哪怕是停靠小船,也足以解決問題。

1000料的船隻,在海船上,不算很大,卻已經可以橫跨海洋,目前,定海軍已經在泉州附近,租下來了一大片的地盤,用於興建倉庫和碼頭的,到時候,從定海軍過來的大海船,可以直接在這裡裝卸,轉運,然後換成1000料左右的帆船,進入到臺灣海峽。

或許,1000料的船,不如大船那麼的抵抗風浪,卻可以直接進港,停靠下來的裝卸速度,不是在外海,一點點週轉能夠相比的。

琉球的發展,恐怕連最初都算不上,卻已經是定海軍能夠做到的全部的,趙信一直都關注著這裡,這會成為定海軍擴張的基礎和騰飛的基礎。

實際上,最初在開發琉球的時候,趙信的想法相當的激進,這麼龐大的一個島嶼,必須要發揮作用。

可是先頭部隊上島,中間遇到了無數的問題,特別是因為風浪,造成一艘運輸船耽誤了7天,才上島,按照計算,島上的食物已經斷了5天了,如果不是當時的負責人,看到天氣情況,當機立斷的,冒險派出200人的捕獵隊伍,在盆地之中,捕獵到了大量的野味的話,真的麻煩了。

這還是在土人沒有攻擊的前提下,這個時候,如果土人攻擊的話,不說是戰鬥減員,非戰鬥減員,都會讓定海軍損失慘重。

定居點的建立,讓趙信認識到了,在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進駐一個島嶼的難度。

不是海盜島那樣,距離定海軍很近的地方。琉球在哪裡,距離定海軍,距離差不多有1000公里左右,這就對運輸提升了很多的要求,對於時間等的把控,也必須要相當的精準。

水泥,鋼鐵,這些都需要在定海軍運輸,可以透過其他的大宗商品,運到泉州之後,再進行轉運,這樣會方便不少。

可是臺灣海峽,最少也是200公里寬度,這對於這個時代的海船而言,算是一個不小問題,中國式帆船,要想深入到海洋之中,只有超過3000料的大船,才可以保證安全。

扣除食物,每個月,定海軍可以運輸到島上的物資,大概是1000噸左右,1000噸的建築物資,不算什麼。

特別是那一次延誤了之後,趙信充分認識到了餘量的重要作用,他不得不留下足夠的餘量,以保證安全,在每一次運輸,會在必要的範圍之中,給與20%左右的餘量,保證就算是中斷了物資,也可以成功的生活10天,在一些其他食物的補充下,可以達到半個月以上。

在保證這個的前提下,才最大限度的運輸各種的物資,而在幾百人的努力下,在穩定了營地之後,營地的規模,也開始逐步的擴大,琉球的定居點,也擁有了擴張能力。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