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專屬型港口,這也是後世,大型企業的發展方向,比如說,在1世紀,大型鋼鐵集團,已經從礦山附近,轉向了交通發達地區,最鮮明的,就是港口已經不單單是運輸和轉運的集散地,甚至開始成為了工業化的基礎,藉助著港口方便的運輸條件,以鋼鐵,石化,還有其他的產業,大規模的發展。

澳洲開始取代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礦產,成為了鐵礦石最大的出口方,大型鋼鐵集團建立在港口,有天然的優勢,對於一些在港口佈局的鋼鐵集團,他們當然是有專屬碼頭的。

同樣,類似的企業,比如說,汽車廠,造船廠,等等,一些外向型,對於原材料需求,和銷售,都非常高漲的企業,他們不會使用港口的公共碼頭,是使用專屬碼頭,物資和產品,都透過這個專屬碼頭來運作,這樣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對於1世紀的來說,專屬碼頭可以極大的增加效率,可是這樣的在北宋行麼?重要的是,未來,這個運河,幾乎會集中整個定海軍造船業,貿然的做出這樣的調整,這對於整個定海軍來說,是否有必要,會影響未來麼?

好容易,透過不停的投入,在趙信全程的關懷之下的,定海軍的完成了帆船的體系升級,在定海軍建設了龐大的帆船船廠,現在最少上百個大小的船塢,都在挖掘的過程之中,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專屬港口,肯定是有影響的。

不過,連鋼鐵廠和水泥廠,都介入進來,而且他們也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要專屬碼頭,比如說,鋼鐵廠和水泥廠,還有其他的,可以共用一個,只要合理的劃分就可以了。

這也不是不合理的要求,造船廠對於物資的要求,沒有鋼鐵廠和水泥廠這麼大,對於河道的佔用,也沒有那麼高,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增加一些碼頭,還是可以的,不過這需要調整。

趙信做主,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可是具體建設幾個港口,則需要協商,根據具體的情況來決定。

連趙信都親自出面了,也同意放一個口子了,這些人也就沒有再鬧下去的理由了,能夠做到企業負責人的位置,特別是鋼鐵廠和水泥廠的,他們都是人精,看到機會的話,肯定會把握,可是把握了之後,就不會在糾纏了,得到好處就撤了。

當鋼鐵廠和水泥廠撤走,其他的一些小廠,就沒辦法支撐了,他們沒有人擋在前面,也都紛紛的撤退,一場因為運河而引發的風潮,就這麼的平息了,頭疼的事情,落到了趙信身上,他最起碼要給出幾個港口。

具體港口有幾個,這要透過實地考察,趙信想到,這段時間,因為化工和熱武器的關係,他還真的就沒有到運河上面去,索性就安排了對運河的考察。

運河其實沒有什麼難度,定海軍擁有完整的施工隊伍和充沛的人力,只要按照施工的計劃就可以了。

馬車透過寬闊的公路,趙信從一開始,就是以相當高規格,馬路最少都是8輛馬車可以相對的通行的,這樣的寬度,讓馬車的速度可以提高的很快。

運河實際上,就環繞在定海軍的核心區,在進入到工廠區之後,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這是在劃定了之後,趙信第一次看運河,現在的運河當然是沒有水的,因為在入海口的地方,被堵住了。

整個工程已經基本上進入到了尾聲,挖掘的深度,寬度,都已經到位了。

對於這個時代,甚至是對於現在的定海軍來說,這個運河非常超前,甚至可以進入一戰標準的戰列艦,在風帆戰艦時期,他可以容納4艘風帆戰艦並肩行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難怪那些企業的負責人會坐不住了,這麼一個龐大的運河,精心的設計,可以成為一條黃金水道,哪怕在入海口附近,它不是一個合適的深水良港,可是深入到內部,數千噸,甚至更大的船,可以直接進入到河道內部,這比天然的深水良港,更加的出色。

因為天然良港數量有限,整個世界,能夠稱之為天然良港的,也就那麼多,因為靠近海洋,就算是到了後世,要進行施工都有些難度,幾乎不太可能憑空的造出來一個深水良港,只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面進行改造。

運河,就代表著憑空的挖掘出來一個適合進入的港口,甚至這樣的港口,因為深入到島嶼的內部,是天然的避風港,除非是極端惡劣的颱風天氣,剩下的,就算是風稍稍大一點,也沒有問題。

颱風,都是在赤道之內,甚至是維度線在0度之內,在北方的中國,在定海軍的這個位置,是不會有颱風出現的,最多就是一些大風的天氣。

這個運河,已經能夠解決港口的大部分的問題了的,只要稍稍拓展,這就可以興建十幾個,甚至是更多的港口,可以增加整個港口的容積率。

這麼一個風水寶地,卻被用於造船,這不得不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想法,一些大型廠礦的負責人,比如說鋼鐵廠,水泥廠,他們深受運輸壓力的困擾,如果在沿河兩岸,設立港口的,這麼寬廣的河道和深度,別說是現在的船隻,就算是1世紀,現代化數萬噸的巨輪的,也足以容納和承受。

這對於廠子的效率的提升有多大,任何人都可以算一下。

本身,北宋的海貿,主要是以泉州,杭州為中心,在廣州也有,但是不是主要。

這些天然的港口,主要就是承接來自整個東亞的海商,這個時代,北宋有大量的沿海巡防營,卻沒有把區域的海上運輸當成重點,龐大的海洋和航線,就白白的浪費。

趙信選擇了定海軍作為落腳點,那麼發展海洋運輸就成為了最基本的東西,經過了購買,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航線。

前往北方核心地帶的,必須透過海州進行週轉,因為北方的河流較為的小,大一點的海船,根本無法進入,就算是800到1000料的這種,也因為黃河入海口被控制在遼國手中無法進行,除非能夠在洪澤湖開鑿一條跟海洋相連的運河,就如同定海河一樣,這樣才能夠把定海軍,跟北宋運河連接起來。

趙信從最開始,就對海州和洪澤湖這邊,加大了投入,建設了相對比較便捷的交通,運河沒辦法開鑿,鐵路現在也不合適,但是定海軍投入了一定的資金,直接給海州和淮南東路投入00萬貫,專門用於修繕從海州到洪澤湖這邊的官道。

官道是政府的事情,雖然在官員們看來,興建這個官道沒有太大的用處,可是有人出錢,甚至的不用他們管,只用把原來官道給指出來,讓定海軍進行修繕就可以了。

定海軍不但擴大的官道,並且建立了完善的附屬裝置,這對於定海軍在初期的運輸,非常的有幫助,在沒有水路能夠通達到北宋的運河系統的前提下,藉助著這一條官道,兩年的時間,超過百萬噸,甚至是更多的物資,透過這裡,送到洪澤湖的,然後分銷到北宋各地。

北方因為一條運河的限制,沒辦法直接進入到北宋繁忙的運河水系,可是南方卻可以。

南方因為長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黃金水道,海商們在熟悉了中國的一些情況之後,以前都是停靠在廣州和杭州,現在,甚至可以直接抵達江寧府。

對於這些海商們而言,這樣大大節約了一些成本,畢竟,他們不熟悉北宋的情況,在泉州最多只能作為批發商,把帶來的貨物,透過商人進行銷售。

泉州因為海港的關係,逐步的發展起來,可是本身卻不是很富裕,中國的福建,一直都多山少田,本地無法支援消化掉的海商們的商品,更多的是二道販子,把東西收下來販賣到其他的地方。

當直接能夠抵達江寧府之後,那就不一樣了,江寧府歷史上,就是一個大城,發展時間非常的漫長,同時以長江流域為核心的,長江流域的整個物產,都可以透過江寧來協調,包括了海商們最喜歡的絲綢茶葉瓷器。

江寧取代了原來泉州和廣州的位置,成為了海商們最集中的地方,當時趙信為了運輸的關係,去租借船隻,也是去的江寧。

南方長江流域,大量海商的船隊的出現,從定海軍直接裝船的海船,最少可以運輸到江寧府,透過長江水道和江南密密麻麻的水網,可以通行到江南的任何地方,在運河網路的上面,甚至還能夠透過運河上溯。

從這個意義上面說,運河一旦修建完成,再設定幾個港口的話,對於運輸會有階段的促進作用,可是這不是定海軍發展的重點。

在趙信看來,定海軍已經足夠的賺錢了,再加快的話,說不定,整個北宋的銷售瓶頸就會到達。

這不是開玩笑的,為什麼趙信會培養定海軍的市場,原因就在於,北宋雖然有龐大的人口,可是人均能夠掌控的資金,並不是很足夠。

一般的老百姓,掙不到錢,也不知道怎麼掙錢,這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趙信雖然有心提高,可是因為種種的關係,不能夠輕舉妄動,生怕引起了北宋的注意,現在的定海軍,已經發展的不錯了,有了初步的實力,可是在趙信看來,這個時間應該再延長一點。

就基本的生產,還有財富和力量掌握上面,定海軍已經相當不錯了,甚至毫不客氣的說,以現在的軍力來說,就算是北宋發現了,對於定海軍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可是無法掌控的是人心。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之中,趙信一直都在培育定海軍,培育這些民眾對於定海軍的歸屬感。

可惜,時間還是太短了,真的跟北宋撕破臉,雙方處於戰鬥的狀態的話,麾下的民眾,到底有多少人,能夠站在他的這一邊。

人心是最難以掌握的,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還有做出來的,這是兩個概念,真的子民們都跑光了,空有整個工廠,又有什麼用。

趙信又不是超人,他不可能憑著自己的實力,孤家寡人來對抗北宋。

在趙信看來,對工人和子民們更好一點,讓他們賺到更多的錢,在定海軍花費更多的錢,購買各種的東西,這能夠加強他們的歸屬感。

無恆產者無恆心,這一點說的一點沒錯,如果真的戰爭到來,對於那些只是在定海軍租個房子,買了一些生活必用品的那種,他們會跟定海軍站在一邊麼,肯定不會,反倒是那些買了房子,購買了大量的產品,花費巨大的,有可能留下來。

這些實際上,都是不好說的,面臨選擇的時候,更多的只是可能,只有等到少年人成長起來,這些按照定海軍的教育成長起來的,其中,一些教材之中,甚至有趙信新增的私貨的,這些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這些年輕人。

在年輕人長大,成年人又常年在定海軍,消費了巨大資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歸屬感的時候,這才是適合的時候。

這種情況下,一定的壓制定海軍的工業,把向外銷售的產品,轉為升級改造,變成對內銷售的市場,這才是適合的選擇。

之前,趙信就有了一定的想法,現在,實地的觀察運河的情況,堅定了想法,未來,在這一條運河之上,還是以造船廠為主,大量的興建船隻,然後主力的推動的定海軍向海洋發展,在不被北宋發現的前提下,增加新收益和方向。

那麼港口的數量,就要控制了,哪怕這一條運河,在容納造船廠的同時,可以容納更多的港口的前提下,趙信都不準備大規模的興建港口,未來的港口只會興建兩個。

一個當然是以鋼鐵廠為主體的港口,另外一個是以水泥廠為主體的港口,不但是只有兩個港口的,而且對於港口的吞吐量,也做了一定的限制,之前那些人以為,只要在運河上面興建了港口,就可以擺脫鐵路,完全透過水運,這是不行的。

保守估計,最少70%的物資和商品,同樣要透過港口和鐵路的轉運,剩下的,才是透過這個河港直接運輸。(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