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當監國的第一天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今兒。

朱瞻基起了個大早。

不是他不願意偷懶,而是被三個早就穿戴好的女人強拉著,從狼藉不堪的床上爬起來。

“今天要給太子爺和太子妃敬茶,您還要去內閣值班,還要搬家,事情太多,不能誤了事。”

這是新晉成為太孫妃的孫若微,在剛剛結束完一場歡愉之後,帶著滿臉的潮紅給出的解釋。

所以,朱瞻基也就只能頂著一副黑眼圈,聽之仁之的由著三女將自己給打扮的花花綠綠的。

等到了同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已經起了的老爹老孃面前,朱瞻基像是被抽去了渾身的骨頭,帶著三女軟踏踏的敬了一杯茶後,這才被好心的朱秀塞了兩個包子到懷裡,然後就坐著軟椅進了宮。

站在內閣班房北面的牆根底下,朱瞻基一眼就能看見靜默磐恆在眼前的文華殿。

按照老爺子的旨意,今天自己在東宮裡的家當就都要搬到這裡來了。

為了北征,老爺子能夠將大明當朝太子圈禁在東宮。

同樣的,朱瞻基很確信,為了保證他這個新任監國能夠堅定的執行北征前的準備工作,同時不被太子爺的思想所洗腦,這才要他帶著剛剛嫁入自家的三個孫媳婦搬到這裡來的。

朱秀有些擔心,默默揣在懷裡的一份,有關於強身健體、提神醒腦、金槍不倒、橫掃千軍的要藥丸,想著自己該是什麼時候送給太孫。

“走吧,沒想到年紀輕輕,就要過上批摺子的苦日子……”

朱瞻基默默的哀嘆了一聲,一副哀莫大於心死的樣子。

內閣班房是有宮中太監值守的,這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伺候好內閣大臣們,讓他們能夠全神貫注的處理大明那繁雜的政務。

等朱瞻基帶著朱秀走進值房。

卻是有些目瞪口呆。

只見值房裡,除了正在灑掃擦拭桌椅的宮人,竟然是空無一人。

“人吶?”朱瞻基不由開口詢問道。

內閣班房這邊領頭管事的太監,趕忙踮著腳走了過來:“回太孫的話,今日宮中沒有早朝,老大人們還要半個時辰才會過來。”

忽然一下,朱瞻基腦瓜子嗡嗡的。

說好的大明朝的皇帝勤懇朝政,內閣輔臣們忠心國事,鞠躬盡瘁。

怎麼到了自己這裡,卻連個人都見不到?

手中剛剛從懷裡拿出來的肉包子也不香了。

尋到了自己的位子,朱瞻基將兩肉包子讓桌子上一丟,整個人就縮排了椅子裡,雙臂環抱於胸前,雙手插進衣袖裡。

雙腿一翹,架在已經包漿了的桌子上,雙眼一閉。

酣睡聲沒多久便響了起來。

……

尚且矇矇亮的應天城,在佈滿街巷的粥香中緩緩甦醒過來。

尿床了的孩子被暴躁老孃的咒罵中,給提著胳膊丟到了院中的大水缸裡。

想要出城的夜香車隊和想要入城的送水車隊,好似是兩條平行的軌跡,永遠不會碰面。

沒有早朝的日子裡,在京的官員們總是幸福的。

在家吃的香香的、飽飽的、美美的,這才心滿意足的出了門。

還沒有到衙門,他們就已經在考慮著,今日下衙了是該喊上那些衙門裡的同僚,去秦淮河上的哪一家尋歡作樂。

永樂皇帝是嚴厲的,但也是民主的。

至少對於自己的臣子風流,沒有太多的意見。

千步廊。

是用來形容應天城皇城洪武門與承天門之間的通道。

從承天門入,再過午門就能踏足皇宮大內。

幾架馬車如同往日一般,掛著各自的小旗,幾乎是掐著點一個跟著一個匯聚在了午門外。

三家馬車,一批高大駿馬。

馬車上走下三位鬍鬚花白的老大人。

駿馬上調下一位龍馬精神的大將軍。

此旬論事內閣的定國公徐景昌,剛一下馬就抱拳抬手:“三位老大人早。”

徐景昌的心情很不錯。

儘管昨日他在宮中直面了一次皇帝的怒火,但那火併不是燒到他身上的。等回到家,接受著來自大明武勳集團內部,對於他成為大明太孫妃、太孫嬪孃家的祝賀。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徐家在肉眼可見的時間裡,將會真正的成為與國同休的家族。

這一點,即便是如今大明軍中第一人的張輔,也比不過。

徐景昌很有自覺性,徐家的未來在他一身,但更在等下即將見到的那位少年人身上。

所以即便他身為長輩,在今日也要早早的趕過來,要旗幟鮮明的做出支援的態度。

若是放在今日之前,凡是輪值內閣的五軍都督府都督們,大凡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會慢悠悠的縱馬到皇城下,然後邁著四方步進到內閣班房裡轉悠一圈。

畢竟如今大明的陣仗,都是在外面擺開的。他們這些沒有領兵在外的都督們,實在是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去做。

被問好的內閣三輔臣,楊榮、金幼孜、楊士奇三人,默默的抬眼看向滿臉榮光的徐景昌。

楊榮如今已經身為首輔,往日裡的暴脾氣也漸漸收斂,做起了養氣的事情。

楊士奇算是難得的老好人,抬抬手算是回禮。

倒是次輔金幼孜,淡淡的看了一眼:“定國公今日倒是起得早。”

文官和武將從來就尿不到一個壺裡。

徐景昌也不在意這位次輔大人的暗諷,開開心心的說:“太孫大婚,本公身為明臣,自是高興的睡不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切!

狗外戚!

金幼孜沒有發出聲,這話不能說出口,尤其是在眼下這個時候,他只能是在心裡默默的罵了一句。

倒是楊榮適時插話:“陛下昨日的旨意你等都知曉了?今日太孫監國,我等還是早些到值房,好等候太孫垂詢問話。”

首輔發話,楊士奇趕忙點頭:“楊大人說的極是,我等還是快些進去吧!”

他和楊榮兩人私交甚好,如今內閣裡就三人,他雖然不是首輔也不是次輔,但和楊榮的關係決定了,他不必金幼孜這個次輔地位差。

徐景昌在一旁默不作聲,看著金幼孜臉色在剛剛微微一變,然後微微一笑,率先將馬繩丟給宮門前的禁軍,四平八穩的邁著步子,由著午門最邊上的側門走了進去。

三位內閣,以首付楊榮當先,餘下兩人隨後半步,也是往內閣裡走。

金幼孜看了一眼走在最前面的首輔楊榮,想了想還是要提前通通氣:“昨天的旨意……陛下這是下定決心又要御駕北征了……”

這是在討論政務,楊士奇心平氣和道:“我已去函戶部、兵部,要他們整理賬目簿冊,不管陛下打與不打,朝廷是個什麼樣子,什麼光景,陛下都得知曉才是。”

金幼孜一聽這話,就有些不大樂意,頓時皺眉道:“什麼叫打與不打?這個時候是御駕北征的時候嘛?朝廷在南邊和東邊都有戰事,太孫也剛剛大婚,朝廷連軸轉,連個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這個時候再要北征,整個朝廷都要被拖垮!”

他是反對皇帝御駕北征的。

楊士奇哼哼了兩聲,終究還是覺得這位次輔說的沒有錯,最後也只能是哼哼著。

倒是走在最前面的首輔楊榮停下了腳步,回頭看向兩人:“五軍都督府那邊,關於東海艦隊監軍鄭忠,有沒有訊息過來?”

如今地方衛所及邊軍的一切事務,都有五軍都督府主持操辦,並不幾乎是淪為了卸掉文武體系,按照徵召兵士的雜物。

這讓朝廷,或者說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體系,對於大明軍方的事情總是知道的很慢。

楊士奇撇撇嘴:“兵部方賓那邊沒有問出個子醜寅卯,倒是夏元吉那邊,聽說鄭忠已經給了回信,要戶部安排官倉兵丁到江口碼頭等著。”

方賓是兵部尚書。

夏元吉掌管戶部。

楊士奇這番話,一來是在提醒兵部現在不中用了,二來則是在說戶部那邊馬上要有一批銀子入賬。

楊榮掌握了情況,默默點頭不再說話。

幾人沒多久便已經是走到了內閣班房門口。

剛一進院門,楊榮三人就看到頭先趕過來的徐景昌,正站在值房門口和一人聊著天。

等離著再近一些,三位老大人這才看清,那與徐景昌聊天的竟然是太孫身邊的親衛朱秀。

三人默默對視一眼。

最後還是楊榮走到了近前問話:“太孫人呢?”

他有些擔心,昨日剛剛大婚的太孫,正是年少容易沉迷女色的時候,只怕這個時候還在東宮裡頭酣睡,忘了已經是大明監國,擔著處理朝政的事情。

朱秀年少鬼精,眼珠子一轉道:“太孫已經在值房裡等著諸位老大人了。”

說完,他還故意抬頭看看天。

雖然還沒有大亮。

但這番動作,大概是在暗示三人。

你們看看,太孫昨天剛大婚,今天就起的比你們還早,過來處理政務。

若不是楊榮三人上了年紀,臉上的皮夠厚,只怕這時候已經是羞憤不已了。

而朱秀卻已經是乘機先進了值房,趕忙走到朱瞻基面前。

此時的朱瞻基,正以一個格外不舒服而怪異的姿勢,縮在椅子裡酣睡著。

外頭就是已經到了的內閣大臣和徐景昌。

朱秀想了想局面,一咬牙,一手虛掩在太孫嘴前,一手抓住對方的胳膊重重一推。

朱瞻基猛的睜開雙眼,還沒等他驚呼起來,就被朱秀一把捂住嘴巴。

“太孫,內閣已經在外面候著了。”

終於是補了小半個時辰覺的朱瞻基,猛的驚醒過來,趕忙將雙腿從桌子上收下來,從桌子上胡亂的找了一本奏章開啟。

他清了清嗓子,故意將聲量提高:“請了老大人們進來。”

還沒等朱秀擔起傳話太監的任務,楊榮就已經帶著徐景昌、金幼孜、楊士奇走了進來。

“臣等參見太孫。”

朱瞻基趕忙起身,胡亂的揮著手走到楊榮面前:“老大人們辛苦,快快入座。”

楊榮幾人也不推辭,按照位次各自落座。

朱瞻基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也不坐下,而是揣著手從幾人的臉上掃過。

都是人老成精,久經朝堂的老人,光從臉上根本就看不出他們內心的活動。

朱瞻基也不急,輕輕一笑:“陛下仁慈,有感於太子操勞多年,又恰好我業已大婚,這才要我幫太子暫時挑起擔子。這往後一段時日啊,還望諸位多多提點,莫要因我誤了國家的大事。”

這是交底,他朱瞻基不是專權的人。

但同時也是在暗示在場的人,有關於太子被奪了監國的位子,只不過是因為皇帝覺得太子這些年太累了。

楊榮三人都沒有說話。

徐景昌眼角瞅了一眼三人,然後爽朗開口道:“太孫年少有成,英武不凡,有陛下之風,無論太子監國,還是太孫監國,於我大明皆是有益的!”

這就很舔了!

就連如今越發沉穩的楊榮,都有些看不過去了。

你徐景昌好歹也是大明的國公,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執掌一方兵馬,怎麼能這麼舔?

楊榮沉沉的咳了一聲:“太孫,還是議政吧。”

這邊,早就候在一旁的通政司官員們,趕忙將一份份昨夜就遞過來的奏章送了過來。

奏章很多,幾乎是在朱瞻基面前堆了兩堆。

這還是在剔除掉可以直送給各部司直接處理的那部分,以及只能由皇帝親自決策的部分。

而這,也僅僅只是大明朝一天的政務需求。

朱瞻基的手拍在了這堆奏章上:“我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天監國,不知道這內閣究竟是怎麼一個章程?”

一時有些看不出皇太孫到底是真不懂,還是在試探內閣。

楊榮微微側目,看向楊士奇。

楊士奇站起身:“回太孫,這些奏章都是需要您過目的,若你覺得無異議,可批閱,臣等會查缺補漏。若是有異議,可在此處與臣等商議,再行定奪。”

一個小小的民主議政的地方。

朱瞻基微微點頭,然後佯裝不知的問道:“那難道往日裡就沒有那等不寫奏章,卻需要議的事情嗎?”

這是在問內閣如何處理突發情況。

比如……

比如這個時候徐景昌就站了起來:“啟稟太孫,遼東都司義州衛奏報,太平堡換防之時,被韃靼部偷襲,換防官兵全數陣亡,敵軍入侵俘虜上萬關外百姓而去。”

聽著徐景昌很懂時機的開口。

朱瞻基卻是差點就要笑出聲來。

徐景昌這番話,可是相當的熟悉了。其中,也不過是修改了兩個字而已。

但是朱瞻基直到,卻不代表內閣三人知道。

他們或許能悟到九邊可能出事了,皇帝有意北征,但絕對想不到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就是以五軍都督府輪值內閣,所產生的連鎖反應。

因為統轄權的明確,文官們對於軍隊情報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緩慢下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神秘復甦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瘋狂精靈島豪宅妖婦師姐,要蚊香麼倔強小仙妻我在遮天當鵬王超級第七感陰妻兇猛求仙傳說紫蘇求仙記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