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餘音淼淼紅樓終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陳昭自然不會在乎區區一個史湘雲。

時間就這麼慢慢流逝了。

內閣文官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孝德帝的心腹重臣依舊只有三人。

英國公李長青、曹國公嶽鍾琪和成國公陳昭。

在孝德帝看來,這三人互相制衡,足以任自己掌控,並以他們為首組成的勳貴體系,和文官體系抗衡。

以保證皇權穩固。

這麼多年的天下太平、海清河晏,邊關安穩,流民減少,加上大權獨攬,孝德帝變產生自己就是漢文在世、唐宗附身的感覺。

所以他漸漸飄了。

為了追求長生,開始寵信各種煉丹術士。

不過他也是有心眼的,每每不是獨吃,還讓大臣為他試吃。

比如李長青、比如歷任內閣首輔。

於是孝德十八年六月,年僅五十歲的英國公李長青病逝。

越明年,皇后病逝。

但孝德帝似乎早有盤算,立刻提拔莊妃幼弟楊遇春為平沙侯,掌管京中禁軍,為大都督府正一品都督同知。

楊遇春本就是軍中悍將,先後參與數次大戰,謀勇兼優,且生而沈毅,言笑不苟,在軍中名氣很大,升任高位,也算水到渠成。

但這就給了一些人不好的想法。

隨著莊妃成為後宮之主,加上楊遇春的軍權加重,太子漸漸被冷落。

他時常和皇六子璐王、皇九子福王兩位一母同胞、同時被冷落的兄弟一起飲酒,最終被莊妃所知。

於是孝德二十年某一日,朝中忽有大臣上奏,彈劾太子和璐王、福王勾結,暗操兵甲,圖謀不軌。

此時孝德帝在位二十年,大權獨攬,說一不二,又一心想著長生不老,早就對過早立太子有些後悔,又想他和英國公家的關係,當即怒上心頭,下令將太子、璐王、福王逮捕,並於當日將三人貶為庶人。

孝德帝隨後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處置太子三人。大都督府一品都督同知楊遇春道:“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嶽鍾琪也道:“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

內閣首輔林如海則據理力爭。

只有陳昭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但孝德帝卻要陳昭說話。

陳昭便淡淡開口:“陛下,臣剛才想起一些往事,有些走神。”

“什麼往事。”

“唐玄宗首任太子李瑛之舊事。”

此言一出,孝德帝、楊遇春臉上同時變色。

原來大唐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其中就有太子李瑛,埋下了天寶危機的禍根。

陳昭此言,分明是指責孝德帝日漸昏庸,且楊遇春是李林甫在世。

這和公開罵人沒什麼區別了。

看著文淵閣內所有人的表情,陳昭知道這一天終於要來了。

所以回到府邸之後,在錦衣衛甲冑騎兵的護送下,陳昭連夜帶著全家離開,皇帝佈置在身邊的監視力量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反倒是掩護陳昭離京,安全抵達津門。

至於內閣首輔林如海一家,自然也安然離開京城。

津門是陳昭的城市,不管換了多少官員,都無法消除陳昭的影響,這裡有上萬全副武裝的民兵以及龐大的私人艦隊保護他們。

事實上,孝德帝也好,內閣和大都督府也好,根本不知道陳昭此時真正的實力。

連林如海都不知道,要不是因為女兒和外孫,他肯定不會這麼乾脆的離開的。

孝德帝大怒,當即斬殺太子三兄弟,免去林如海內閣首輔的職務,又將孫紹宗、張鶴青等人下獄,隨即派大都督府左都督嶽鍾琪率禁軍進攻津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令人驚異的事情發生了。

禁軍將領們紛紛請假,隨即出城避禍。

緊接著,禁軍譁然,索要餉銀,還要開拔費、茶水費、上陣費,甚至還有什麼冰敬費、碳敬費。

否則就不肯開動。

一群大頭兵,膽敢這個時候威脅皇帝?

可是皇帝發現,自己居然沒有法子壓制他們。

因為皇帝不差餓兵,你不給人家好處,人家憑什麼給你賣命?

而且孝德帝這幾年在長生不老這個領域上耗費了太多的銀錢,禁軍和京營的軍餉已經快要發不下去了。

臣屬明確地告訴皇帝,如果津門和松江沒有將每年的定例銀子送來,禁軍的餉銀都發不下來,何況什麼開拔費?

沒有餉銀,京城兵馬會不會譁變都不好說呢。

但更大的旋渦來了。

各地軍官紛紛上奏,聲稱陳昭為國盡忠,皇帝為何要在殺太子之後矛頭指向他。

天下人這才發現,陳昭這二十年來,已經積攢了無數人才。

那些南洋殺戮敵人的豪傑去了軍中,那些在海上積累金山銀海的做了吏官,還有數不清的工坊、工人,各種效率奇高的機器……

無數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無匹的體系。

這個體系背後牽扯到什麼樣的勢力,大家本來不知道,現在明白過來了,如今天下最顯赫的將門,最豪富的鉅商,都和他們有這樣那樣的密切關係,一動全動,天下皆亂。

津門和身後利益集團到現在發達的這麼厲害,從士紳那邊虎口奪食,搶下多少東西,如果陳昭一倒,文官集團肯定要清算回來,難道現在這麼多的錢財田土,還有這威風八面的權勢都要煙消雲散?

利益攸關,大家的立場馬上就統一了起來。

大家的奏疏都是一個態度,為何陳昭這樣的重臣會離京,為何皇帝會仿效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誰是張九齡,誰是李林甫,誰又是日漸昏庸的唐玄宗……

請朝廷徹查言辭都是謙卑懇切,但奏疏裡的意思很明白,朝廷如果不給個說法的話,那大家恐怕也做不安心了,不安心的話,控制不住的部隊,會出現什麼事情,那就不好說了。

“跟著夫君這麼多年,沒想到他真的算無遺策。”

林黛玉私下和薛寶釵說道。

到了這個位置,如果說陳昭沒有一定的準備也不可能,所以他一旦做出決定,天底下就真的沒有能擋住他的。

陳昭在京津的佈置相當的周密,在京師之內就有一千鐵甲騎兵護送,到達天津衛的時候,城內立刻是群情湧動,頭面人物紛紛出迎,值得注意的是,知府、同知、參將、兵備道嗎,大小官員和富貴人物都是出迎。

津門衛是陳昭的城市,在這裡長期保持著一支艦隊,其中炮艦就有三艘,全大周的火炮都不能與之抗衡。

更不用說依託正非銀行的護衛隊足足兩萬人。

更不用說,天下的海軍都在陳昭掌握之中,隨時可以調遣數萬數十萬精銳過來。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陳昭這才坐在書房之中,喚來黛玉、寶釵、探春等妻妾,一臉微笑著說道:“我本來只想和你們富貴一生,卻沒想到皇帝居然走到這一步!”

黛玉堅定地道:“妾身必定追隨夫君,百死不悔。”

寶釵、探春也都點頭。

文官體系本來以為,這是他們的機會,他們重新開始奪回國家權利和輿論。

結果陳昭迅速作出應對,文官們的動作在刀劍和金銀面前不值一提,凡是做出明確表態站在陳昭對立面的官員都在一個月內破產,其他官員頓時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多說了。

孝德帝終於發現,威風二十年的皇帝,居然成了沒有爪牙的老虎。

無奈之下,孝德帝只能向陳昭妥協。

被關在監獄的大臣們全都無罪釋放,送到津門了事。

而陳昭被封為津門郡王,在津門養病休息,開津王幕府。

同時被稱作“鐵齒銅牙”的陳昭屬下,舉人紀昀紀曉嵐,被安排進了內閣,排名第三。

另一個屬下,舉人出身的程日興則擔任工部侍郎,亦有上朝資格。

兩人作為津門幕府在京城的代言人,沒有他二人同意,任何利益相關的議題和政策都不可能透過。

津門成為大周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接下來的日子,孝德帝因為年事已高,常年累月的服用丹藥,加上從千古一帝的高位上跌落,身體徹底垮了下來。

於是孝德二十一年,天子駕崩,太子登基之後,改元順津,在內外壓力之下迎津門郡王陳昭入京,總覽軍國大事。

順津二年,津門郡王陳昭親統大軍,兩路並進掃蕩北地,佔據整個東北平原,並以流民、逃民、饑民、無田佃戶、冗餘漕工填鎮遼東。

此後十餘年間,無數中原百姓北向關外,至順津十年年戶部大檢時,遼東漢民已逾五百萬。

因為地龍的鋪設,商路的暢通,漢民不斷向北方開拓,斯拉夫人和哥薩克開始不斷遭遇血洗……

順津三年,津門郡王、尚書令陳昭建立‘工、智’二院,多選任匠人為師,

順津五年,天策上將、津門郡王、尚書令陳昭建立稅務總局,號稱“大周之境,唯有呼吸和交稅不止。”

隨即幾隻大艦隊巡視江南,江南乖乖臣服。

順津七年,津王、大都督、尚書令陳昭鼎革科舉、增設地方官塾,行脫虛務實之法,由他所建立的學堂弟子,開始走上各級官員崗位。

順津九年,津王陳昭長子陳柳率軍東征朝鮮,歷時兩月,滅朝鮮國,生擒君臣五千人,建立樂浪省。

順津十一年,海軍提督、樂浪公陳柳東出日本,歷六月經大小三十五戰,生執倭皇、倭徵夷大將軍還朝。割裂倭國。

陳昭大喜,對黛玉道:“柳兒如此勇武,孤還有何顧慮。”

天子遂加九錫、拜陳昭為齊王,長子樂浪郡王陳柳為齊王世子。

順津十二年,陳昭代周而立,國號為齊,改元‘炎武’,立陳柳為太子,其餘兒子均封王。

封黛玉為皇后、寶釵為賢妃,探春為良妃,若卿為淑妃。

諸王攻略南洋、澳洲,順勢徵略天竺、波斯,大食,大齊的商品銷售天下萬國。

天朝上國的經濟不斷改革,不斷發展,最終順利進入工業時代,領先西方列強數十年……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7號基地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老婆不要不理我紙人魂萬界:從問答開始絕色王妃要造反:王爺,摘下面具!死宅真厲害幽靈客棧醜顏廢后狠傾城緋紅色月夜下的君王總裁獵愛:誘你入局錦繡山河之群雄逐鹿
作者明少江南其他書
雨落影視諸天 舟行諸天 玄動諸天 粉碎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