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 鄱陽亂事、奪情之議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九章

9.23 鄱陽亂事、奪情之議

京城皇宮,大明宮御書房,數日前,在確認江南民亂沒了影響後,永正帝興奮的搞了兩年多來第一次御門聽政,原本以為恢復正常,結果沒幾天又回到了起點。

“啪——噼裡啪啦——咣噹!”先是一個官窯的茶杯,再是一個裝飾用的花瓶,最後是一腳踹翻了椅子,充分展示了永正帝現在的心情。

“說啊,都啞巴了?”永正帝滿臉通紅,表情甚至都已經只能用“猙獰”來形容,像一隻鬥牛場上憤怒的公牛一般盯著下面的文武重臣,“朕不敢自比各大聖君,但自問還算勤勉。

可如今不過在位十五年不到,這天下已經爆發了民亂,還是在素來富庶的江南之地,幸好衛愛卿忠於王事,浴血廝殺將戰亂平了。

可是才不到半月光景,贛省就緊跟著出了戰亂,這些殺不盡的白蓮逆匪,真是好大的膽子,‘白蓮聖後’?連個女人都能如此!

難道當地的官員是廢物嗎?堂堂一座府城,一夜之間就被人奪了去,三千守軍,竟然毫無用處!還是朕行事昏庸,惹怒上天,這才降罪至此嗎?”

“臣等死罪!”這話一出口,一幫文武重臣趕緊跪下請罪。

“要是你們的死罪能換回天下太平,朕一個都不會留!”一通狂怒總算讓永正帝恢復了不少,說完之後回到御案後坐下,“都起來吧,平亂該是什麼章程,都說說吧!”

“啟稟陛下,臣在接到戰報後,已和各位同僚商議過,目前的情況下,必須集結重兵,以雷霆萬鈞、犁庭掃穴之勢平定亂事,既能護佑地方,也能震懾宵小。

因此,臣等專門草擬了一份章程,請陛下過目,只是時間倉促,不及細論,還有不少疏漏之處。”王楓第一時間出列,順便遞上去一本摺子。

“王愛卿有心了!”粗略的翻了翻摺子,永正帝總算松了口氣,“照此辦理吧,詳細問題你們和五軍都督府多商議,不要再讓朕聽到下一次!”

“陛下——咳咳——這次民亂並非是當地爆發,而是江南亂匪殘餘逃入了贛省,臣彈劾江南提督衛旭,作戰不力,虛報戰功......”新任禮部尚書李守義出列說道。

“陛下,這不是正說明,衛將軍作戰強力,以至於宵小之輩無膽在江南逗留,只敢逃竄到臨近省份!”柳芳立刻出列打斷了李守義,“倒是李尚書,說話畢竟不用花力氣啊!”

“夠了!”這種時候,永正帝實在沒心情看底下人撕逼,“江愛卿,這次平亂的錢糧籌措如何了?可還有什麼難處?”

“啟稟陛下,臣全力運作,必能保證錢糧無誤!”讓大部分人驚訝的是,一向鐵公雞的江興這次竟然敢立下如此豪言。

“好!”這下永正帝更滿意了,“不過是一群逃竄的亂匪,朕相信各位上下齊心,必能早日平復!到時朕自然不吝重賞!”

“謝陛下!”一群重臣自然不介意跟著走走程式。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戴權很狗腿的按朝會程式喊了一嗓子。

“啟稟陛下,臣有事要奏!”這次牛繼宗的事情沒啥人覺得意外,因為已經傳開了,“忠勇伯府老夫人前幾日不幸去世,其子廊坊千戶所千戶衛蘭已上了丁憂摺子。

可能是訊息尚未傳過去,衛夫人次子、現任江南提督衛旭尚未有摺子遞過來,依例也應丁憂,只是如今江南戰事剛剛有了眉目,偏偏臨省又有戰亂......”

“啟稟陛下,孝道大於天,即為人子,自當秉承孝義,為母守孝,天經地義!”這時候出來做惡人的,自然是禮部尚書李守義。

“天地君親師,國事不可輕忽!”柳芳毫不猶豫的出來,把問題頂了回去,“如今江南亂事剛剛有了眉目,就把大功之臣安排歸家,民心又該如何?”

“或者說,接下來的問題,就由李尚書出來收拾?”石光珠冷笑著出列,“畢竟前明有的是各位督師,一個個打的都很好!”

“文不掌軍,武不干政,此乃我朝鐵律!”如此殺人誅心之言,文官方面自然不敢接,工部尚書楊南立刻出列把問題懟了回去,不管私底下怎麼爭權奪利,臺面上必須顧忌。

“只是——”吏部尚書沈言適時出來圓場,說出的話卻讓全場驚訝,“柳大人所說也有道理,這種戰亂之下,自當和衷共濟......”

他也恨不得把衛旭扔到九霄雲外,但前幾天武勳已經傳過來資訊,江南戰亂他們扛不住,沒了衛旭戰事必然反覆,因此沒法動!

“沈大人何出此言?”李守義沒有一點退縮的意思,開口就把文官之首打斷了,“為母守孝天經地義,難不成還能隨意更改?”

“我武勳之事向來如此,若是天下太平,那自然什麼都好說,但如今戰事正急,軍人從來都是父死子上陣,兄終弟披甲,若是丁憂守孝,仗誰來打?

當年宋朝如此無能,仍有一幫武將為國盡忠,楊家將就是只剩下一門寡婦,也無一人退縮,要是照著李尚書之言,是不是她們都不用出門了?”石光珠不屑的說道。

“楊門女將之事,本就是民間之言,正史之上從無記載.....”李守義立刻開始玩起了文人最擅長的科目——咬文嚼字。

“這話你別和我說,自己去和天下百姓說。”柳芳一臉笑容打斷了他,“別忘了衛將軍有的是銀子,戲班子更是滿地都是。”

這一句話懟的,別說是文官方面沒人敢接話,就是剛剛一直看熱鬧、其實就想讓衛旭滾蛋的永正帝都不敢接。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開始容易收尾難,現在的“戲班子宣傳”問題就是這樣,武勳那邊看到了好處,自然是有事沒事就拉出來用用。

這事兒文官那邊倒是想禁了,但沒法開口,因為人家唱的全是幾十甚至幾百年的老戲目,你不能不讓百姓看戲吧?

這樣一來,武勳那邊只要稍微覺得委屈,就拉出戲班子唱上幾天大戲,什麼《十二寡婦徵西》、《呼延慶哭墳》、《風波亭》之類的,哪個慘烈就唱哪個,眼藥上的足足的。

文官也不傻,本來操縱輿論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更別說新寫個戲本子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叫事兒,什麼《司馬昭之心》、《楊貴妃洗兒(安祿山)》一個接一個上演。

武將那邊緊跟著就開始給文官扒衣服,什麼《朱熹與兒媳二三事》、《鍘美案》、《鶯鶯傳》、《秦淮八豔》之類,一個接一個的湧上來。

問題是宣傳對罵這玩意兒,從來都是兩敗俱傷,這麼多年下來,武勳那邊本就稀巴爛的名聲更加垃圾,但文官這邊也沒落好兒,老百姓不懂這麼多,就知道跟風罵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更別說大家都知道,這種方式就是衛旭搞出來的,真要是把他逼急了,就像剛剛柳芳所說,人家有的是銀子,說不定皇帝都會捱罵,《風波亭》里加點兒宋高宗的戲份很難嗎?

至於說衛旭敢不敢......有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坐的是什麼位置,說話自然就會以此為基礎,衛旭現在可是手掌十萬大軍、天下數得著的封疆大吏!

別說是玩點兒內涵,就是朝堂上和皇帝吵起來,只要佔理,皇帝也得忍著!真要是皇權至上,文官還能在長達兩年的戰亂中幾乎一毛不拔?

再有就是整個京城都知道,衛旭和忠勇伯府早就連面子事兒都沒了,最基本的一點,如今他也是兒女雙全,卻連洗三、百日宴之類都沒給京城這邊通知!

就算是儒家的規矩,那也要求是“母慈子孝”,而且是“母慈”在前,能幹出孩子定完親就直接分家、連彩禮都不管的“母親”,“慈”在哪裡?

儒家雖然講究孝道,但也不能睜著眼說瞎話,“不孝”的罪名確實不好抗,可“不慈”的名號同樣很難背得動,更何況是在早已名聲在外的情況下,甚至連衛旭名為嫡次子實為庶子的問題,現在也早已不是秘密!

真要是強行按照“丁憂”來走,是不是能廢掉衛旭沒人有把握,但自己的名聲臭不可聞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這麼大代價到底有人願意付出嗎?

“陛下,如今江南亂事再起,正所謂‘國難思良將,板蕩見忠臣’,值此艱難之際,正是我等忠心國事之時,臣請陛下下旨奪情!”沈言代表整個文官陣營發了言。

“臣等附議!”一小半的文官重臣跟著發言,但也有站著不說話的,比如李守義,幾次想要繼續彈劾,都被身邊的人拉住了。

“陛下,如今戰事正急,實不宜臨陣換將,但李尚書所言也有道理,為人子自當為母守孝,不如取個折中,讓衛將軍在任上守孝吧!”牛繼宗出面做了和事老。

“陛下,母喪,依例守孝三年!”李守義立刻出面繼續做惡人,這意思就是三年內衛旭不能動了,三年後熱度一過,誰還記得他今日的功勞?

“戴權,擬旨,江南提督衛旭,適逢戰事緊急卻遇母喪,本應丁憂盡孝,然國事為重.......特下旨奪情,望不負朕心!”也不想揹負惡名的永正帝正式做了決定。

“陛下聖明!”

PS1:原本按照大綱,衛夫人、衛若蘭母子此時墳頭草都已經幾度青黃了,不過“閒餘S”老爺在3.28章提到了丁憂的特殊作用,作者菌覺得很好,就在這裡用了。

PS2:這也是這倆人一直沒戲份的原因,大綱裡他們早就死了,作者菌沒安排......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大山東護花高手插班生冰山總裁的神級高手冰山女總裁的貼身狂兵仙帝縱橫之洪荒網遊三國殺之金刀七狼頂流寵妃傾天下頂流竹馬寵上天頂流的學霸小甜心從頂流開始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