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戰與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江陵城外的天下,已經徹底變天了。

距離江陵城不遠的楚門,三大派系因為歐陽歇的離開而開始分崩離析,數千楚門弟子離開宗門所在地,據說在荊州道的四周散佈了許多楚門弟子新創的門派,比如神龍教、滄月教、鼎天派,都以楚門的名義打著旗鼓而招收門派的弟子,楚門中的所謂高層,都在這一次中紛紛禁言了,彷彿什麼也不知道似的,就這樣任憑著楚門分崩離析也不管不顧,似乎幾個楚門長老之間,都出了什麼問題似的,發生了任何的事情都沒有人出來管一管。

宗門仍然在,只是弟子全走光,這一點,只有江湖上的幾個門派知道,小門派即使看出來了,也是一句話不敢說的,大宗門能讓你瞎說閒言碎語麼?

而在蜀中道,吳鈺庭為主的蜀軍已經將蜀門團團圍住了,三日之內勢必要滅掉蜀門,曾有人就斷言過吳鈺庭必然在蜀中稱王,但她也從未顯露過稱王的決心,只是此舉,不知道是為何。

南方四大王,顯得焦躁不安,似乎中原的事情,與他們有關係似的,一聽說北蠻已經打到了天子腳下的時候,四王都紛紛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囤積了那麼久的軍糧,都可以派上用場了,最好是先從江南道上打起,那裡是最輕鬆的地方,打下江南道便可富裕幾輩子,那兒可都是銀子。

江南道上雨紛紛,路上行人都默默撐著紙傘行走,但是近幾個月以來,已經有無數江南道上的人將家人安置到了江南東道,更況且大戶人家開始不斷的照顧家丁,分配給刀劍,更有甚至在偷偷的分配給鐵甲——大夏王朝禁止私人藏甲,違者斬。但很顯然的是,江南道的官府已經管不到那麼多了,或者開始紛紛淪為了門閥士族們的僱傭,因為門閥士族們都有錢,只要有錢,官府就願意為其所驅使。

沒看中原王朝都被打爛了一大半麼,天下總共就十道,朝廷無能直接丟掉了四道,京畿道都被吃了大半去了,若不是北蠻王朝非要吞掉金陵城這塊大疙瘩,恐怕北蠻大軍已經渡江南下了!此時再不自保,何時自保?

而沒錢的江南道上人,也紛紛在自行的從北往南遷徙,舉家舉族的往南而去,如今的江南道,已經空空如也了,只剩下一些走都走不動的人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其實北蠻子打入中原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誰都沒必要去爭辯,已經發生的事情了。

但同處一個水平線上的荊州道就不一樣了,此時仍然非常的祥和,除了近百萬在襄陽關城牆後面操練的士兵,可以說是非常安靜了,荊州道內百姓毫無危機感,該怎樣生活還是該怎樣。

在從京畿道去往蜀中道的路上,有一女子靜靜的隨著人群流動,她佩劍,並且還遮頭,手中拿著一個匣子。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頭,很正常,帶把劍出門防身,有什麼不對的。

不對勁的是她手中拿著的匣子,方方正正,無論何時何地,都不離手,客氣的說,那個匣子中裝著的,是一個人頭。

這女子名叫宮小憶,自從將吳離烽送到了江陵城外後,他們三人都直接去了京畿金陵城,但是三人的道路都不同,這是為了自相殘殺。等真正到了金陵城後,三人都依靠各自的手段找到了那個姑娘——百里洛瑤。

護送完吳離烽後,他們活命的第二個任務便是帶著百里洛瑤的人頭回去,但人頭只有一個,誰將人頭帶回蜀中道成都府,誰便能夠活命,這才是真正的最終的活命任務,護送吳離烽只是小事,有白賈在,誰都動不了吳離烽,這個他們三人都知道。

在金陵城確定了百里洛瑤的住所之後,三人分別展開了刺殺,最快的是孫政,親手在百里洛瑤的閨房之中割下了她的頭顱,但在出門的時候被謝溫良偷偷襲擊,一劍刺中心脈而死。

謝溫良取了那顆頭顱,知道暗中還有宮小憶,宮小憶混了這麼久的江湖,不可能不惜命,她肯定也會像他一樣暗殺自己,謝溫良一直躲在金陵城內,直到快要毒發作了,卻還沒發現宮小憶的身影,他也就偷偷摸摸的想要混出城去,但就在他出門的一瞬間,宮小憶沒有給他任何反映的時間,直接將他斬下,取走了放在屋子裡的首級匣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宮小憶很放心的走出了金陵城,誰也不會發現是她作了案,就在她走的後一天,金陵城城門大關,一來為了防止細作混入金陵城內,二來則是防止前線潰敗回來的軍隊衝擊城門,那將是不可預感的一種災難。

宮小憶走在路上,她突然想起了吳離烽,這個未知的世家子弟,她現在想起來,吳離烽與她說的那些話,到底是真,是假?

朝堂內外,亂做一團,皇子李明已經兩次暈倒在承天殿上了,都是因為朝會時間太長,而忍受不了的,其生母張皇後,卻悠然的讓他睡在龍椅上,自己在龍椅後面非常安逸的垂簾聽政,她很享受這種感覺,畢竟在皇帝駕崩之前,她是不敢踏出後宮半步的,更別說來這兒垂簾聽政了。

至於大太監,已經隨著皇帝殉葬去了,現在的大小太監,全是她張皇後身邊的人,杜總管一死,熙培公一死,除了幾個親王與後宮最深處的大長公主,誰也不能奈何得她。而她也知道,李修雲必然不會出手,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坐在皇帝龍椅上的,仍然是她李家的種,只要是李家人坐在皇帝龍椅上,李修雲就不會有意見,而她張皇後是李明的生母,最後除了依託於李明這個兒皇帝之外,也再無依託了。

這些都是明面上擺了的道理,張皇後明白,李修雲明白,蘇棣也明白,張皇後就是現在李氏皇族的代表人物,跟張皇後合作就是效忠於李氏皇族,沒看那幾位親王都沒有一點兒意見嗎?那就是李氏皇族之間的默契了,只要皇帝龍椅上一天坐的是姓李的,這個天下的皇帝仍然不會變。

而北蠻大軍方面,似乎絲毫不給予大夏中原王朝喘息的機會,一路瘋狂進軍,兩個月內直接打到了金陵城下,前線潰敗回來的守軍都團團聚攏在金陵城城池下,從三路前線退回來的盡七十多萬軍隊,到了金陵城下,只剩下了五萬餘人,這其中有被殺的,有餓死在路上的,有累死在路上的,還有繼續往南邊跑的。

而在朝廷大殿之上,張皇後與群臣討論的是戰與不戰,群臣的意見卻是投降,張皇後對此表示漠視,倒是兩個親王,直接動起了刀,砍了兩個正三品大臣,才把文武百官給嚇了一跳,不敢再說投降,而是專注於如何防衛。

但討論了一大早,仍然是沒有得到結果,但卻說出了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南遷,將朝廷南遷至大江以南,到襄陽一線,那個地方才能夠守得住百萬北蠻大軍的入侵。

整個大殿安靜下來了,的確,將朝廷南遷到大江以南,到襄陽城後方,那才是最安全的,襄陽城,千年古城,是除了金陵城以外最易守難攻的大城池,然而金陵城的地理位置不好,面對四面夾攻的北蠻大軍的話,可以守住,但是必然傷亡慘重,而且再沒有其他援助的話,有人曾經預估過,最多能夠守住一年或者半年已經算是萬幸,而如果出現什麼問題的話,比如軍心崩潰,或者百姓開門獻城,那麼可能連一個月都守不住。

對於這些,完全是有可能發生的,而如果金陵城破,那麼可能大夏王朝國詐到這裡就盡了,上千年的傳承就斷開了,因為皇室沒了,再也沒有人會出來承認大夏王朝了,別看現在大江以南都掛著大夏王朝的旗號,只不過一旦大夏王朝垮了,立馬就會更換旗幟。

嶺南道四王便是如此,他們一直在伺機等候,無論是中原王朝滅了,還是靖南軍北上反擊北蠻大軍,四王必然出兵,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別說靖南軍不會北上,即使江南道的人也會紛紛的往南邊趕,江南道上的人可不希望最後被北蠻與四王夾擊,還不如就現在,擠做一塊作為防禦。

但是朝廷南遷最大的問題出來了,南遷帶誰?金陵城內上百萬的百姓,難道都能帶走?但是只要金陵城內的百姓都跟著走,身後的北蠻大軍必然撲上來,根本不需要守軍防禦,因為守軍自己也會跑掉,難道等著殿後被北蠻大軍打爛了嗎?

誰都不是傻子,誰都不願意殿後,所以張皇後直接過濾掉了這個問題,即使能夠想得出來這個問題,最後也沒辦法抉擇,只要南遷這話一說,所有人都會心思不在戰事上,但凡動了軍心,不說守住金陵城,能不能守住一天都是個極大的問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神秘復甦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神級玩家闖異界虎狼王格鹹魚的品格我真不是死神挑戰讀者殺器譜重生之時尚女王長鏡頭溫情暖愛:億萬千金萌萌愛洪荒:剛成金仙,收徒女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