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差距所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不過阿一,照你這麼說,我還是有些不理解。”

此時炳叔明顯還是帶著疑問。

祝守一自然是覺得好笑。

因為他覺得沒喝醉酒的炳叔多少有些像是“槓精”,當然這顯然是玩笑話。

這也說明人炳叔還是好奇多問的。

雖然眼下情況比較焦灼,但是很明顯九叔也還在思量著怎麼“出牌”,那麼趁著這個功夫,祝守一倒是可以解答一番炳叔的問題。

“那麼炳叔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呢?”

聽祝守一有興致回答他的問題,炳叔也提出了兩個問題。

“就如你先前所言的話,那麼封神比起名著是差在哪呢?我看有些人好像比較推崇封神?”

聽到這裡祝守一自然是想笑的。

因為祝守一覺得他們即不看西遊記原著也不看封神演義原著,只看洪荒小說和營銷號地灘文。

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所以稱為託塔李天王者,此也。

比背景西遊記中哪吒是佛子誰能比他有背景?至於太乙真人?西遊記沒這號人物,如來才是哪吒再生父母/師父,哪吒本就是佛教神。且之前一直都是,也就封神魔改。

擺明了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是兩個世界觀,把這兩個串在一起,就好比用鬥羅大陸解說鬥破蒼穹,封神演義哪吒和西遊記的哪吒就象卡卡羅特和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樣,壓根就是兩個人,他們法寶不一樣,法術不一樣,相貌不一樣,前史、經歷更是完全不一樣但凡有人在百度百科上看過這些的雲讀者也應該知道,但就是一大堆人不知道啊!除了壓根沒看過,哪怕百度過也不會如此,只有壓根沒看過原著只看洪荒小說營銷號地灘文這一個解釋。

其實祝守一覺得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一個人沒辦法從正面解決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想著行歪路,走捷徑,找佐證。實則在尋求心裡安慰罷了。只要作者本身沒有直白的在書中或書尾告訴我們成書時有哪些參考文獻,我們在解讀任何一本著作和小說時都不能隨意更改作者的意願。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是一本獨立的小說,至於它能不能作為文獻去佐證別的事務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它完全不需要靠別的證據來佐證,因為西遊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完整且周密的體系,任何的想試圖從別的文字裡找證據來填補你在西遊記裡的空白的行為,我一概理解為你根本就沒讀懂西遊記。

你可以在西遊世界體系裡任意遐想,任意腦洞,但必須能在原著中找到相對應的證據或故事邏輯,這就是文字的魅力。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祝守一還是那句話,封神並不是一無是處。

封神演義最強的是設定,它做設定做的非常好,但整個故事寫得稀碎

要不是設定做得牛逼,連二流小說可能都排不上。人物各種缺心眼,相同的橋段一次一次出現。這就好比看三國演義,七擒呂布、七擒蔣幹、七擒曹操、七擒孟獲。然後草船借箭、皮船借箭、木船借箭、革船借箭。然後蔣幹盜書、張遼盜書、劉備盜書、陸遜盜書…………第一次看你覺得哇這個情節好有趣好有創意,第十次看到同樣的橋段,你還會覺得有創意嗎???你跳過劇情不用看都能猜到,肯定過程又是敵人怎麼怎麼強,但肯定有人來救,於是主角團勝利了。

看看西遊記,相同的妖怪出現過嗎?相同的法寶出現過嗎?相同的故事結構橋段出現過嗎??雖然有些怪都是從天上下來的坐騎,有些怪想吃唐僧,另一些怪想嫁給唐僧,但具體到故事的結構、做法、法寶的破法、孫悟空怎樣使詐,全都有差別。你以為孫悟空鑽到敵人肚子裡這招無敵,在錦毛老鼠精這裡就被騙了。你以為變成他們熟悉的人就能輕易得手,在金銀角、紅孩兒那裡竟然就被識破了。更別提西遊記裡瘋狂影射歷史,三武滅佛事件,國丈國師、甚至閹黨把持朝政、佛道鬥法……丟失的夜明珠影射什麼,自古就有許多大家瘋狂解讀。

再別提書中各種至理名言,悟空滿嘴機鋒,坐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之類,不誇張得說,一本西遊記可以從小看到老。

再加上裡面角色塑各不重樣,提起角色名誰都馬上想得起是誰,白骨精、鯉魚精、黑熊精、千眼魔君、犀牛精、九頭元聖、黃風怪……形象鮮活,馬上想起這是什麼劫什麼難,絕不可能說提起龍吉公主、方相方弼、楊任、馬元,想半天才記起,哦對裡面是有這麼一個角色,但他出場幹嘛、拿的什麼法寶、後來什麼下場,想不起來。

所以祝守一覺得,西遊記給列到四大名著,絕對是歷史沉積的結果,沒必要懷疑。

而文學性,說白了就是思想性。

西遊思想性在於寫世情,世情蘊於神魔世界,無論佛界,仙界,妖魔界,和人界都是一樣的,關係/利益的規則適用於一切。

吳承恩雄肆,雄我不理解,肆是放肆,吳承恩這貨調戲完玉帝調戲佛祖,骨子裡就是個無神論者啊,要是真有陰司,這貨鐵定拔舌地獄伺候。

封神呢,是現代網文祖師爺,他開創了法寶,鬥法這個賣點,把這個賣點發揮的淋漓盡致,看封神不是看姜子牙或者楊戩的,看的是鬥法,鬥寶。

封神的結構好,明暗兩線,明線武王伐紂,暗線闡戳撕比,西方教趁機打劫。這種明暗線設定,是現代鬥法類網文的常見模式。

西遊和封神走的兩條路,西遊賣點是我們老戲骨,表演細膩。封神賣點是我們有特效有情節,華麗壯觀。

《封神演義》不論是書還是電視劇,其本質只是神話故事,而且看起來就像是一本流水爽文,還是坐實抄襲的爽文。

故事是好故事,腦洞開的也大,只是筆力不足,它更像是一個框架,一本大綱,沒血沒肉,只有故事線。

假如把這些人物、劇情鋪開了寫,再加點諷刺和影射,效果將會完全不同。

雖說不足以進入超頂級的書列,《封神》依舊是神話故事中的神作,但和“四大名著”相比,還是少了很多東西。

第一點,人物刻畫不夠豐滿,只是浮於表面的長相和打扮,人性的複雜完全看不到。

第二點,現實意義不夠深刻,或許說沒啥現實意義。即看不到社會的醜陋和美好,也看不到人性的陰暗和光輝,能夠引發人們討論的只有“戰鬥力和法寶”。

第三點,人物行為毫無動機,毫無邏輯,全靠一句“道友請留步”“欺我碧遊宮無人”,就好像是黑社會裡葫蘆娃救爺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們可是修仙得道的呀,幾句話就讓你們前赴後繼的去尋劫,這智商活該被算計。

第四點,劇情流水賬一般,整個劇情都是一個套路,截教的人掛了就騙一個人來報仇,闡教的人不行了就找一個人來幫忙,接著截教的人掛,如此往復迴圈。

能夠讓人記住的只有法寶、法術和神仙體系。“武王伐紂”只能算的上是一個坑,坑仙的坑。

所以祝守一覺得如果四大名著要擴充套件的話,寧可選“聊齋”都不會選“封神”。

在總結一番,封神稱不上是名著還是有四個理由。

其一,抄襲。封神大量的抄襲西遊。比如《西遊記》中赤腳大仙獻給佛祖棗梨時有詩:大仙赤腳棗梨香,敬獻彌陀壽算長。七寶蓮臺山樣穩,千金花座錦般妝。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話豈狂。福壽如期真個是,清閒極樂那西方。

這首詩被《封神演義》抄到了準提道人出場: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雲更異常。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壽同天地言非謬,福經洪波話豈狂。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閒極樂是西方。

封神演義裡抄就算了,而且還抄的這麼不認真,西遊記裡那首詩是赤腳大仙敬獻棗梨,符合場景的,而封神演義裡的“大仙赤腳棗梨香”是什麼鬼。這樣生搬硬套的情況在封神演義裡數不勝數。

其二,人物性格千篇一律。四大名著裡無論是群像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還是以取經四人組為主的西遊記,比較重要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格分明,甚讓人較為印象深刻的就有幾十個。而封神演義呢,人物性格千篇一律,刻畫比較好的就哪吒寥寥幾個,甚至連重中之重的姜子牙,你能知道他的性格是怎樣的嗎,和別人有區別嗎?

其三,情節大量雷同。就舉個例子,截教佈置十絕陣,闡教去破陣,第一次是先派炮灰送死,然後高手破陣,聞仲大怒欲追被攔下,說只破了一陣還剩九陣,然後二陣、三陣等等都是這個套路,一點變化都沒有,簡直是只寫了一個,復制粘貼了九次。

反觀三國演義,行軍打戰一共寫了37次火攻,沒有一次雷同。火燒赤壁、火山博望坡、火燒連營、火燒藤甲軍等等寫的是相當精彩,各有各的特點。

其四,也就是祝守一最不喜歡的宿命論。這裡說宿命論並不是批判它封建糟粕,而是討論文學性。紂王調戲女媧,氣的女媧想殺他,但是紂王明顯不能死,作者想不出很好的辦法,那怎麼辦,就推說紂王還不到死的時候。破十絕陣時,作者要讓文章有矛盾,每次都先派個炮灰,但是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就又只能說炮灰命該如此。書裡面一有要解釋的時候,就說是宿命,這就像是起點系統文一樣,作者寫不下去了,就讓系統派個任務。主角為什麼要做這個呢,是系統讓幹的,這是非常不講道理的,毫無邏輯性的。作為商業性小說,這麼寫無可厚非,畢竟作者要賺錢嘛,但是討論文學性,這麼寫就落了下乘。

祝守一始終覺得名著必須是反映華夏的歷史,或是值得大家學習深思的,或是反映深刻哲理的永世流傳的經典著作,而《封神演義》只是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其中一個朝代商朝的興衰,並沒有四大名著的影響,所以可能沒被列入。

從名氣上來講,封神榜幾乎可以和西遊記他們並列四大名著,然而從藝術上講,它不但和四大名著差距甚遠,就連四大名著以外的很多作品也在其之上,其內容過於側重於神仙鬥法,對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功力都不如四大名著,而且瀰漫著嚴重的簡直無厘頭的宿命論,比如為了破解十絕陣,神仙們派出了十個弟子,可是在這之前,神仙們已經知道這十個人破解不了,肯定會死,但是仍然派他們去,並且說,這是他們的命,命中該他們都死掉。

語言上封神榜也和四大名著的水平差距很遠,西遊的詼諧,三國的凝練,水滸的生動,紅樓的精準,都是封神榜拿不出可以與之匹敵的。研究封神榜的文學家,數量和質量也不能和四大名著比,也不能和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作品比。借用研究者的話來說:封神榜偏於敘事而略於寫人;寫人是注重其神性而忽略其人性,名目繁多的法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性;寫人性時也有誇張和絕對化的傾向;有個性的人物也未能“從一而終”;書中多數人缺乏現實生活基礎,人物行為缺乏必要交代。這樣一來造成人物性格不夠明朗,場面描寫流於程式,情節頗多雷同。

甚至於《封神演義》的部分語言不是剽竊前人就是文筆拙劣。目前很多文學專家還在爭論,封神榜是開創性的小說佳作,還是拙劣的宗教作品?所以,一個藝術性方面還不能得到一致肯定,甚至是否值得我們研究都存在爭議的小說,自然是無法拿來和四大名著比較的因為封神榜不符合高層統治者的意願,《封神演義》寫的是一個王朝推翻另一個王朝的故事,這顯然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願看到的下場!而四大名著裡,即使是《水滸傳》這樣的農民起義最後還是迴歸了政府,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所以祝守一覺得,無需多言,這便是其與名著具有的差異性。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手術檯簽到,醫術震驚全世界!我從火影開始傳播黑暗完美世界之光明仙帝截教少教主假面騎士之慶賀就能變強三國影片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大秦祝巫師諸天投影,開局盤點十大裝逼人物從黑光病毒打穿世界神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