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政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朱秀剛踏入皇儀殿,一個小小人影就朝他奔來。

“爹爹!”

“戩兒!”

朱秀蹲下身,朱元戩張開胳膊飛撲上前,朱秀緊緊抱住兒子。

“爹爹....”朱元戩癟著嘴,眼裡噙淚。

一向小大人模樣的朱元戩,此刻倒是顯露幾分孩童心性。

“戩兒受委屈了。”朱秀柔聲安撫著,抬頭朝款款走來的符金環望去。

朱秀抱起兒子,大步走到妻子跟前。

許久不見,符金環清減了許多,身材越發苗條,只是神情難掩憔悴,令人心疼。

“環兒,委屈你們了。”朱秀手掌貼在愛妻面頰,細細摩挲。

符金環握住他的手,瞟了眼殿門口站立的張瓊、王政忠等人。

“咱們是一家人,委屈不能讓你一個人受了。你記住,任何時候,我和戩兒都在你身邊。”符金環雙眸泛紅,輕柔的聲音充滿堅定。

朱秀咧嘴一笑,擁吻愛妻,夾在中間的朱元戩趕緊捂住眼睛。

符金環輕輕捶了下他的胸口,低聲道:“我和戩兒想回家,這冷冷清清的宮裡,我們不喜歡。”

朱秀輕聲道:“放心,我會很快接你們回家....”

殿門口傳來張瓊不耐煩的聲音:“還請趙國公快些,晚了就要耽誤宮門落鎖的時辰!”

朱秀沒有理會,在符金環耳邊低聲道:“除了王繼恩,誰也不要信!”

符金環深深看他一眼,輕輕點頭。

朱秀又摸摸兒子臉蛋:“戩兒,爹爹給你的書本,可讀了?”

朱元戩用力點點腦袋,信心滿滿地道:“孩兒已經通讀過好幾遍,正在努力背誦,等下次爹爹回來,儘管考教便是!”

朱秀笑道:“不光要背熟,更要注重理解,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多請教你母親!”

“孩兒遵命!”朱元戩乖巧揖禮。

最後看了眼妻兒,朱秀扭頭走出大殿。

殿門緩緩合攏,張瓊嘎嘎怪笑道:“趙國公與妻兒久別重逢,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啊!”

朱秀面無表情,抖抖衣袍,澹澹道:“請派車駕,送本公回府!”

張瓊哼了哼,一揮手,王政忠率領一隊禁衛,押送朱秀出宮。

“看你得意到幾時....”張瓊咕噥一聲,透過殿門縫隙,看了眼裡面的婦孺,對守衛在外的禁衛呵斥道:

“看緊了,有任何差池,爾等提頭來見!”

“謹遵張將軍令!”

宣德門城樓之上,趙匡義、張美、吳延祚俯視城下,親眼看著朱秀車駕緩緩駛出宮城。

“為何不儘早除掉此人?”趙匡義沉聲道。

張美和吳延祚相視一眼,笑道:“二郎稍安勿躁,朱秀深浮人望,這次又主動放棄輔政權位,換取範質王溥等人繼續留任,此舉在朝堂百官裡引起極大轟動,為他博得好大名聲。

這種時候,我們應該把他當作活菩薩,高高供起,只要他遠離朝堂,不插手朝政,三五年之後,誰還會記得他?”

吳延祚嘲弄道:“名望再高又如何,又不能當飯吃!當務之急是把各處重要衙門主事官員全都換成我們自己人,再藉著梁王登基對朝臣進行升賞,收買人心,穩固大局。”

趙匡義急道:“朱秀在殿前司、三省六部各臺監寺都有人脈,只有令其徹底消失,這張龐大的勢力關系網才會扯破,我們才能針對朝堂進行徹底清洗。”

張美含湖其辭地道:“宋國公不在京,單憑咱們幾個,在殿前司影響力有限,就算你現在想殺朱秀,韓通那一關就過不去。”

趙匡義狠狠道:“那就連韓通一塊除掉!”

吳延祚搖頭道:“誰都知道韓通對陛下忠心耿耿,貿然將其除掉,難以服眾,況且沒有韓通,靠誰來統領殿前司?”

趙匡義看著二人:“可以請太后下旨,召還宋國公。”

“這個....”張美和吳延祚眼神閃爍。

“二郎莫急,請宋國公回朝只是遲早的事,不急於一時,咱們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張美笑道。

趙匡義眼底劃過惱怒,他算是看明白了,眼下朝局逐漸穩定,張美和吳延祚忙著收攏朝政大權,自然不想召還趙匡胤,來跟他們搶班奪權。

趙匡義滿心憤怒,有種受到欺騙和背叛的感覺。

原本以趙家為主導的政變,如今看來,張美和吳延祚想反客為主。

“二位說的也有道理,我會派張瓊盯死趙國公府,防止打蛇不死,反被蛇咬。”趙匡義面色很快恢復平靜。

“呵呵,勞煩二郎君多多費心了。”張美和吳延祚笑著拱手。

看著趙匡義告辭離去的身影,張美笑臉冷了下來,哼道:“若非我二人當機立斷,矯詔冊立皇后,控制住朝堂百官,哪裡來今日如此大好局面?”

吳延祚也嘲笑道:“他趙家還自詡功臣,以為勾搭太后就能對我等發號施令?可笑~”

“雖說讓朱秀活著,殿前司那班軍漢始終不安分,可一旦沒有朱秀,殿前司群龍無首,勢必會想起遠在鄆州的趙匡胤。

那時候召還趙匡胤,就變成了朝野共識。

可趙匡胤一旦還朝,掌控兵權,我等豈不是只能淪為附庸?”

張美搖搖頭,嗤笑一聲,與其如此,他寧願讓朱秀活著。

對於殿前司而言,朱秀和趙匡胤都是最具人望的兩大統帥。

眼下局勢,朱秀妻兒被監禁內宮,國公府被嚴密看守,他的親信部將也被逐漸調離原職位,手中兵權被一點點蠶食掉。

最重要的是,趙匡義勾搭上太后,一旦趙匡胤還朝,太后只會更信任趙家,不利於他二人掌控朝政大權。

所以不管怎麼看,把朱秀拿捏在手,對他二人利大於弊,可以起到利用殿前司牽制趙家的作用。

朱秀安然回到國公府,府內婦孺自然是一片喜極而泣。

張瓊以開封動盪為由,奉太后懿旨重點保護趙國公府,率領千餘禁軍把國公府所在的甜水巷封鎖,嚴禁任何人出入。

七月初二,百官遵照先帝遺詔,奉梁王宗訓即位,繼續沿用顯德年號。

新帝年幼,按制由太后符金菀攝政。

張美、吳延祚、昝居潤三人皆封國公,加同平章事銜,張美繼續兼任三司使,吳延祚接任樞密使,昝居潤出任中書侍郎。

自此,朝政大權徹底落入三人掌控。

範質、王溥、陶谷各加太師頭銜,罷相,調離中樞。

魏仁浦加中書令,幾位前朝重臣得到新君加恩,卻失去實際職權,成了空享名望的吉祥物。

韓通升任殿前都指揮使,實際負責京城內外防務,統領京中十餘萬禁軍兵馬。

趙匡義擢升為殿前副都指揮使,張瓊為殿前都虞候。

韓令坤、高懷德、安守忠、王審琦、米信、田重進、畢鎮海、潘美各自調任侍衛司,石守信不在京城,朱秀替他上了一道稱病辭官的奏疏。

朱武調任許州刺史,不日離京。

朱秀獲封趙郡王、妻兒皆有加恩封賞。

開封城裡有流言稱,原本陛下駕崩前,指派朱秀為輔政大臣,可張美吳延祚等人篡改陛下遺詔,搶奪輔政大權。

就連當初冊立皇后的旨意,也是張美等人偽造的,就是想利用新君年幼,孤兒寡母的機會掌控朝廷大權。

更有流言蜚語稱,當今太后作風不檢點,在先帝北伐期間,與某位禁軍將領做出苟且之事。

東京時報公開發表匿名文章,稱幼帝已經被太后、張美、吳延祚等人挾持軟禁,真正忠於國家的趙郡王朱秀,則慘遭監禁。

而趙郡王為了幼帝和妻兒性命安危著想,甘願交權退讓。

此文章一出,惹來滿城譁然,大街小巷皆是議論紛紛。

張美派人查封新聞署,強硬逼迫東京時報停刊,但各種小道消息仍然甚囂塵上。

各種手抄板的東京時報繼續在暗中流傳。

殿前司分化嚴重,許多新晉提拔的將領難以服眾,已經爆發多次營嘯事件,死傷上百人,影響極其惡劣。

張美等人一邊忙著整頓禁軍,重新抬高侍衛司權位,分化殿前司兵權,把當年軍改時用在侍衛司身上的招數,在殿前司重現,一邊還要下詔安撫各地派人問詢的節度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淮南節度使、侍衛親軍指揮使、楚郡王李重進已經多次上表,請求入朝為先帝發喪,並且覲見新君,都被太后下旨婉拒。

朝廷裡忙得焦頭爛額,京中流言蜚語卻愈演愈烈。

七月底,一則來自河北關南邊防的急報,徹底讓開封陷入驚恐與混亂之中。

乾寧節度使兼靜安節度使史彥超,緊急向朝廷求救,遼國幽州節度使統帥兵馬十萬,欲圖南下搶奪三關險地。

稍有不慎,就會演變成一場全面南侵的大戰。

慶壽殿內,符金菀緊急召見重臣,商討出兵北上抗擊遼軍。

第一次面對如此重大的外敵入侵局面,符金菀、張美、吳延祚這些主政之人明顯準備不足,十分慌亂,大殿之上吵作一團。

範質、王溥、魏仁浦這些早已被束之高閣的重臣,則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三緘其口,一言不發。

只有長袖善舞的陶谷,因為主動表達投效之意,讓符金菀同意他繼續擔任宰相。

符金菀高坐御位,柳眉緊皺,望著下方群臣吵作一團,只覺得心煩意亂。

契丹突然大兵壓境,河北全線告急,這種危如累卵的局勢讓她手足無措。

趙匡義和張美、吳延祚因為出兵問題爭執不休,更是讓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決不能僅憑史彥超一家之言,就貿然出兵!應該先派人調查清楚再說!況且符彥卿坐鎮魏州,應該比我們更瞭解河北局勢才對,為何符彥卿的奏報裡,只說幽州遼軍調動頻頻有異常,並未直言契丹人要南下?”

趙匡義據理力爭,面紅耳赤。

吳延祚反駁道:“史彥超鎮守關南重地,若無確切訊息,他豈敢胡亂造謠?”

張美也沉聲道:“自從新帝登基,符彥卿只是上表道賀,太后召他入京,他卻推脫不來。

依本相看,符彥卿是否忠於陛下和太后,還有待考察。所以他的話,不能全信。”

趙匡義道:“如果要出兵,我提議請宋國公掛帥!”

吳延祚當即嗤笑道:“宋國公遠在鄆州,如何能及時統領禁軍出征?”

張美也捋捋須,搖頭道:“從顯德元年起,大軍出征向來由禁軍將領掛帥,甚少交由藩鎮節帥,宋國公雖是戰功赫赫,但由他來掛帥不符合法度。”

趙匡義咬牙切齒,其餘朝臣則是鴉雀無聲。

誰都看得出,他們表面上是在爭論要不要出兵、由誰掛帥的問題,但實際上,是在爭奪禁軍兵權。

畢竟誰掛帥出征,誰就能掌控數萬兵馬的軍權。

趙匡義和吳延祚、張美,自然都不想讓對方佔便宜。

陶谷訕笑著打破僵局:“不如請太后決斷!”

眾人目光都朝御位之上的符金菀望去。

符金菀躊躇不決,看看趙匡義,又看看張美和吳延祚,滿臉為難。

她雖然年輕,倒也不傻,這幾萬禁軍的指揮權可不能輕易交出去,必須要選擇可靠忠心之人。

而且,陶谷曾經私下裡告訴她,趙家和張美、吳延祚之間的微妙關係,提醒她不可輕易召還趙匡胤,要在趙家和張美吳延祚之間保持平衡,如此才能掌控這些權臣。

“予看,就命吳卿家為河北沿邊都部署,統帥五萬禁軍出征,再命天平軍節度使、宋國公趙匡胤為副都部署,兩位卿家共同出征,抵禦遼軍進犯!”符金菀說道。

張美和吳延祚相視一眼,齊聲道:“太后聖明!”

吳延祚信心十足地道:“臣一定不負陛下、太后重託,不叫契丹人跨過拒馬河半步!”

許是吳延祚的自信給了符金菀極大安慰,笑著說了幾句勉勵的話。

趙匡義暗暗惱火,心裡大感失望,符金菀當上太后,就再也不像之前那樣對他言聽計從。

這個女人的野心,漸漸顯露。

不過如此安排,倒也勉強能接受,最起碼讓他看到了趙匡胤回朝的希望。

張美忽地皺眉道:“趙郡王繼續留在京中恐怕不妥,調禁軍北上,京中空虛,若是有不軌之人趁機鬧事....”

張美的話提醒了符金菀,吳延祚一走,帶走大部分禁軍,留下朱秀這麼個名義上的殿前司統帥在京中,她還真有些不放心。

陶谷站出來道:“老臣提議,不如就讓趙郡王以都監名義隨吳相公出征。”

吳延祚不懷好意地笑道:“如此甚好!在我大軍中,任誰也翻不起浪花。”

張美微微點頭,覺得此法可行,對陶谷拋去讚賞目光。

符金菀道:“就命趙郡王為兵馬都監,隨軍出征!”

散朝後,陶谷剛跨出殿門,就被範質王溥等人圍住。

範質怒斥道:“當初多虧趙郡王舉薦,你才得以入列宰相,也是趙郡王拿自己的前程富貴,才換來我等保住性命,你不知感恩,卻反過頭來加害趙郡王,真是忘恩負義,豬狗不如!”

陶谷臉色一陣青一陣紅,咬牙不說話。

王溥沉聲道:“陶公,可是張美等人脅迫於你?不要怕,我等都是大周元勳老臣,張美等人再敢忤逆囂張,也不敢輕易加害我等!”

陶谷剛要說話,卻見張美和吳延祚聯袂走出大殿,臉色一肅大聲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張公、吳公輔左陛下登基,有大功於國家,陶某協助二公左政,忠於陛下忠於社稷,有何不對?”

陶谷說話聲引起注意,張美和吳延祚朝他們走來。

範質、王溥相視一眼,憤恨地看了眼陶谷,拂袖而去。

“陶相公,方才出了何事?”張美笑眯眯地問道。

陶谷忙道:“還不是老生常談,非議二位不是,叫我給駁斥了一番。”

吳延祚笑道:“陶相公對陛下的忠心,我們自然是知道的,那群腐朽之輩,就由得他們去吧。”

張美笑道:“今夜在我府上設宴,為吳相公踐行,陶相公可否賞臉光臨?”

“一定到!一定到!”陶谷一臉受寵若驚,弓腰揖禮。

二人哈哈一笑,說了幾句拉攏的話,揚長而去。

陶谷站在大殿門口,目送他們遠去,慢慢站直腰桿,臉上的諂媚之態也漸漸消失。

“蠢蠹之輩,難成氣候!”陶谷小聲啐了口,警惕地看看四周,匆匆下了臺階出宮而去。

後宮坤寧殿裡,符金菀斥退宮人,嬌呼一聲“二郎”就要撲倒在趙匡義懷中。

趙匡義側身讓過,冷冷看著她:“為何不答應召我兄長還朝?”

符金菀嬌嗔道:“張美和吳延祚不是說了,宋國公遠在鄆州,不適合統領禁軍出征....”

符金菀依偎上前,趙匡義依然冷著臉道:“你說謊!怎麼,如今你寧願相信張吳二人,也不願相信我?”

符金菀也被他的態度惹惱了,輕輕推開他,整理衣裙,冷聲道:“別以為本宮不知道你的盤算,讓趙匡胤還朝,禁軍大權落入你趙家掌控,然後順勢除掉張美和吳延祚,再挾持本宮和陛下,你趙家就能大權在握?就算改朝換代也不是難事!”

趙匡義眼童微閃,“誰跟你說的這些?”

符金菀嘲笑道:“你以為我一個女流之輩,什麼也不懂?任由你拿捏?”

趙匡義強壓怒氣,擠出一絲討好笑意:“太后息怒,我可不敢有此心思!只是張美吳延祚大權獨攬,排擠我趙家,氣不過之下才.....嘿嘿~太后莫要生氣~”

趙匡義覥著臉湊近,伸手攬住纖腰,符金菀羊裝拒絕,拉扯了兩下順勢倒入男人懷裡。

符金菀得意道:“你別忘了,本宮是攝政太后,陛下成年之前,朝政都由本宮說了算!你趙家想要富貴權勢,可得乖乖聽本宮的話....”

趙匡義眼底閃過震怒,面上卻一副討好嘴臉:“臣一定伺候好太后....”

很快,大殿深處傳來陣陣不堪入耳的聲響。

侍立在殿門外的王繼恩撇撇嘴咕噥道:“狗男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異界之八部天龍鬥羅之熊熊鬥羅絕世唐門之天命大反派都市最後一個神仙人生干涉遊戲女神照耀荒蕪星球風雲往事妖孽男神在花都我的房東是偶像歌手我是關隴老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