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迷茫的朱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服軟了?

亦或是想要隱藏得更深了?

大家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算是知根知底,朱棣的性格,從來就沒有簡單過。

亦或是說,除了朱橚外,前面的幾個藩王,性格本就不是很好,即便是朱橚,其實在某些方面,性格算不得溫和,只是喜歡花草而已。

這話從朱棣的口中說出來,讓大家多少都有些驚訝。

朱英看了朱棣良久,不知道他在打什麼算盤。

別有所圖嗎。

朱元璋看了看,稍稍遲疑,便就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

在他看來,這算是一個很好的徵兆,因為老四從來沒有這般過,或者說曾經,也只有對老大的時候,才有這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起老大,朱元璋心中有些傷感。

那是他最疼愛的大兒,去年正旦,還陪在自己的身邊。

轉頭看了看大孫,這才稍稍減緩。

“飲酒!”

朱元璋喝了一聲,共同舉杯。

這個的家宴,讓很多藩王們都非常的意外,因為真的就跟平常吃飯一般。

他們之前臆想的什麼摔杯為號,杯酒釋兵權之類的,全都沒有。

唯一有點矛盾體現,就是在燕王朱棣和晉王朱棡之間。

太孫和朱棣間的,就比較微妙了。

誰也不知道燕王怎麼想,太孫怎麼想。

甚至宴會散場後,重皇子們都有些迷迷糊糊。

就這麼結束了?

來的時候,有些藩王甚至做好了被訓斥的準備,解除兵權什麼。

現在就是吃了一頓飯,然後回去了。

“老四,你留下來,晚點走。”朱元璋開口說道。

朱棣心中一喜,作揖回禮。

朱英也沒有什麼意外,因為在此前不久,老爺子就跟他說過這個事情。

包括這事是寧妃提出來的,也沒瞞著。

冬季的夜幕,總是要來得更快一些。

宴會還沒結束的時候,天空就已經完全的暗了下來。

月黑風高,寒風呼嘯,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乾清宮的書房內。

架著數個火盆,暖烘烘的。

燭火也很是明亮。

朱元璋,朱英,朱棣,三人共坐一堂。

“老四,這些年,倒是苦了你了,北平那邊戰事繁多,多虧有你,才能將異族擋在大明疆域之外。”

朱元璋首先開頭說道。

第一句話,就是誇讚朱棣的功績,認可其功勞還有苦勞。

“這些都是兒臣應該做的。”朱棣趕忙回道,心裡頭卻有一絲不好的預感。

果然,朱元璋下一句,就讓朱棣心中震動。

“你是咱的兒子,咱也知曉你的能力,在眾多皇子中,便就是你,長得跟咱最為相似,性格上,也是如此。”

“可老四呀,你是藩王。咱們今天,就給你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古往今來,藩王跟朝堂,向來都是一個坎,大孫現在年歲尚幼,或許不能服眾,可他是你大兄長子,這大明的未來,也註定由他來掌控。”

說到這裡,朱元璋轉頭看向朱英,同時伸出手,僅僅握住大孫的手掌。

朱棣瞳孔一縮,這個言下之意,非常的明顯了。

“兒臣對父皇,對大明,對太孫,向來是忠心耿耿,從無二心。便是一切安排,兒臣都能接受。”

“無論是海外封國,亦或是鎮守遼東,請父皇放心,絕不會有叔侄鬩牆之事發生。”

朱棣沉聲說道,語氣也是非常的堅毅。

這番話,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幾乎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擺在了明面上。

尤其是鎮守遼東這句話,朱棣隱晦的表達出自己想要去遼東的心事。

朱元璋和朱英。

一個老狐狸,一個小狐狸。

這話中之話,當然清楚明白。

老狐狸看向小狐狸,小狐狸稍稍遲疑後,眼神閃動,老狐狸就清楚了。

“遼東之事,事關大明之根基,不僅是大明之門戶,更是往後大明糧庫。”

“倘若在征伐倭國後,老四你還想繼續呆在遼東,那麼只能去掉藩地,領將軍之銜,親王之名。”

這就是朱元璋和朱英商量後的結果。

朱棣去遼東,可以。

但不能有藩地了。

東北黑土在往後的日子裡,肯定是大明重要的糧食產地,對於整個北方的影響,非常重大。

其中糧食儲備,運輸,肯定只能是大明朝廷這邊的人來安排,沒有可能交到任何人的手上。

像是朱棣這等,在行軍打仗,地方治理上都有功勞功績的藩王,多數是要海外封國。

現在這個難題,直接給朱棣踢了回去。

也就是說,想要去遼東,就只能老老實實當個將軍,專門從事打仗之事,不可能去觸碰到糧食這塊的管轄。

聽到這個話,朱棣遲疑了,面色變得陰晴不定。

良久,才牙齒一咬,回道:“兒臣願意鎮守遼東。”

朱元璋和朱英再次對視一眼,稍稍有些放下心來。

這是因為朱棣的遲疑。

若是朱棣沒喲半分遲疑,那肯定就暗藏不軌之心。

說明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既然四叔已經想好,那侄兒也就明白了,不過伐倭之戰,還是需要四叔先行前往,開啟局面。”

“遼東之事,非是一兩年就能處置的,待倭國平穩,屆時便再請四叔鎮守遼東。”

朱英開口道。

其實在朱英的心中,將朱棣安置在海外,是最優選。

可現在的情況是,在老爺子這邊,心裡頭十分糾結,顯然老爺子更看好朱棣鎮守遼東。

這份是源自於父子間的信任。

朱英也可強行要求,老爺子當然會同意,可這亦是會讓老爺子心裡頭含帶愧疚。

老爺子多次提及朱棣,其實這個意思,已經是很明顯了。

在眾多皇子,除了太子外,老爺子最為看重的,就是朱棣了。

這一點,朱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

對於朱棣的忌憚,多是來源於後世永樂大帝的風采名聲,放在如今這個情況,從任何方面來講,都沒有翻盤的可能。

這樣都能翻盤,那只能說明他朱棣是老天眷顧,註定的帝王。

雖答應了朱棣前往遼東,但在安排上,朱英還是留了一手。

遼東伐倭並行。

等伐倭搞定後,遼東那邊的劃分歸屬,也基本上差不多了,再把朱棣空降過去,就沒那般容易觸及兵權。

且作為重點的東北黑土,暗中的多番佈局,肯定會提前定下。

屆時朱棣老老實實幹個將軍,自然沒有問題。

若是萌生反意,那就不好意思了。

便就瞭解一下什麼叫四面楚歌,八面埋伏。

朱棣算是滿意的離開了。

朱棣走後,朱元璋問道;“大孫就不要以老四之能力,即便是遲些時候,也可掌控遼東嗎。”

“屆時兵強馬壯,不愁糧食。若強行割據一方,所耗極大。”

朱英笑著回道:“孫兒提前一年佈局,效仿當年之高麗,明上暗下,亦如京師之錦衣衛,若這般都能輸了,哪還有什麼好贏的。”

“再者說了,孫兒相信四叔,並非是那般人,無論是燕王妃,世子,孫兒都是見過。”

“熾弟為人溫和,平善。”

“待四叔年老後,便就請來京師,安心過好晚年。”

朱英自信比朱棣活得更久。

只要自己還在,朱棣就不可能翻起什麼大浪來。

而這段話,也就是說當朱棣年紀大了,提不動刀,騎不了馬的時候,就卸去將軍銜,到京師穩定生活。

三個兒子中。

朱高熾肯定不會繼續待在遼東,這句世子的意思也很明顯。

至於朱高煦,朱高燧。

那都是嫡次子了,只能是個沒有藩地的郡王。

這兩人比起朱棣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不足為慮。

對於這樣的安排,朱元璋還算是滿意的。

即減少了割據地方的後顧之憂,也妥善的安排了自家人的關係。

這也是在朱元璋心中最想看到的局面。

“早些歇息吧,明日清晨,便是去拜祭你父親,奶奶了。”

朱元璋輕嘆一聲道。

聽到父親和奶奶,朱英面色也沉重起來,重重點頭。

......

燕王府中。

徐儀華翹首以盼,終於盼得朱棣歸來。

一些宮廷的膳食,分給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包括下人們,也能得些飯食品嚐。

而後朱棣便就與徐儀華一同進了裡屋。

“妾身見王爺面色有些猶豫,是否宴會後有所變故。”徐儀華關心問道。

朱棣輕輕點頭,道:“宴會過後,父皇讓我留下,與太孫一同密談。”

“遼東之事雖已應允,但藩王之權,也將失去。”

隨後朱棣便把中間的一些詳細,講述出來。

徐儀華聽到朱棣答應的時候,眉頭一皺,急忙追問後續太孫的回答。

聽到具體言辭後,這才放下心來。

“多虧是王爺心中猶豫了,若是直接答應下來,怕也就是禍事來了。”徐儀華心有餘悸的說道。

聽到這話,朱棣稍一琢磨,頓時就感到一股後怕。

當時那叫身在局中,沒想那般多,現在回味起來,才知道躲過一劫。

若是答應得太爽快。

怕到了倭國後,再也沒有回來的日子了。

甚至於即便在倭國,連藩地都不曾有。

因為答應了回遼東,那麼肯定就會被收回封國之權,到了那個時候,進退兩難,於流放無異。

“幸是愛妃提醒,不然以父皇的脾性,後續真就不好說了。”

朱棣感慨道。

這個問題,絕不是說就剛才的那番話就算結束,後續父皇還有太孫那邊,還會有諸多試探。

如果沒有想到這茬,後續的試探出了問題,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徐儀華這個時候,眉頭皺得起來。

認真的看了看朱棣,而後沉聲道:“王爺可否能跟妾身交個底,往後到底是如何作想。”

“真要說起來,倭國雖荒蕪偏遠,更是在海外,但到了那邊,無人管束,以王爺之能,定可大展身手。”

“反而是遼東這邊,雖說黑土肥沃,糧食不缺,可也不是什麼繁華之地,戰事極多,草原上的部族,遠比倭人更加兇殘狠辣。”

“如此相較下來,妾身反而覺得,去倭國那邊,更加舒心。”

這是現在徐儀華的真實想法。

大明目前可謂是一片平穩,但在自家夫君燕王這裡,藩王之身,就顯得很是尷尬了。

陛下現在的想法,明顯是要趁著有生之年,幫助太孫把藩王的事情給瞭解。

而且太孫對於藩王這邊,顯然不像是曾經的太子一般,不想有威脅到朝堂的存在。

這些天裡,徐儀華也沒閒著,去了幾趟徐府。

一則是探望孃家,然後也同時打探一些關於太孫朱英的訊息。

徐輝祖,徐達長子,襲爵魏國公。

更是徐儀華的弟弟。

姐弟的關係還是很要好的。

旁敲側擊下,徐儀華也知曉了很多關於太孫朱英的事情。

尤其是在朝堂上,對於民生,軍事的舉措。

這些是長期待在北平的徐儀華所不瞭解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徐儀華明白太孫有多麼厲害,很多手段,看似簡單,實則極有深意。

在和弟弟徐輝祖的聊天中,徐儀華也發現弟弟對於太孫的敬佩。

要知道弟弟徐輝祖,身高八尺五寸,英俊瀟灑還有才氣,在勳衛署左軍都督府做事。

父親的舊部,幾乎都在弟弟的掌控之中。

那些陳年老將,哪個不是從屍山血海中摸爬滾打出來的。

弟弟本身的軍事能力,雖不及父親百戰百勝,但也於陝西、北平、山東、河南多次練兵,表現優異,未墮父親威名。

而徐輝祖之所以對朱英有敬佩。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在於朱英親手所制定的將士退伍制度。

因為在徐輝祖這邊,有太多的老將,都是曾經跟隨父親一路過來的。

傷勢過重退伍的很多,有些老兵,傷勢累積難以痊癒,得到的賞錢,盡皆買了藥材。

而在朱英提出的退伍制度中,除了退休轉業,還有一條特別關鍵的地方。

那便是凡因沙場負傷而退,其中醫治所需所有費用,一切皆由大明一力承擔。

便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條,讓從來沒有跟太孫單獨接觸過的徐輝祖。

對於朱英那是深深的認可。

徐府並不算富裕,因為並不經營,都是靠爵位俸祿。

心善的徐輝祖,每年還出大額開支,頤養生活不如意的舊部老兵。

也就更加清楚,太孫的這個舉措,是多少為大明流過血的老兵,他們的福音。

因為還有更多的其他老兵,生活之艱難,當真是難以言說。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7號基地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
相關推薦
開局:我有無數玄幻世界我真沒想當大網紅啊四合院:截胡婁曉娥情滿四合院之彪悍人生全球塔防之黑暗降臨重生:從模範丈夫開始鬥羅:暴躁武魂,自動升級進化我舉報了諸天萬界我在東京賣斬魄刀御獸:我用讀書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