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老陸家的年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林幽幽回老家過年了,蘇槿一也回老家過年了。

就連陸澤自己,也隨著父母一起,開著麵包車回老家李渡鎮,回老陸家過年。

陸澤也沒打算顯擺,所以沒讓老爸開那輛桑塔納2000回老家。再說,車子已經安排趙勇強開著送林幽幽回老家去了。

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很大一部分內容都伴隨著城鎮化的過程。

城鎮的發展擴張,自然吸納了更多的外來移民。陸澤家這樣的家庭在縣裡有很多,都是下面鄉鎮上來的。

從鄉鎮到縣城,從縣城到市裡,從三四線到一二線。幾代人的努力和不斷躍遷,都是為了追求更美好、更高質量的生活。

也和陸澤家一樣,一到過年就返回鄉下,這樣的家庭在鍾陵縣要佔到一大半比例。

畢竟多數人往上數三代,都是村裡的農民。

所以一到春節的時候,縣城不再像往常一樣熱鬧,就是因為很多人都回村過年去了。

陸澤老家,就在被稱為“江右省四大名鎮”之一的千年古鎮——李渡鎮。

李渡鎮裡雖不如江浙地區的那些古鎮知名,但是底蘊一點不輸它們。不僅歷史悠久,更是江右省創富先鋒中的佼佼者。

白酒、醫療器械和煙花就是李渡鎮致富的三大支柱產業。

其中李渡的煙花製造業最不為人所知,但卻是世界頂尖水平。在陸澤重生前,曾三度與奧運結緣。

2008年燕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李渡煙花三次在奧運會開幕式的夜空綻放。

至於國慶慶祝晚會、世博會、APEC首腦會議等重大會議和慶典上,李渡煙花都成功燃放,一次次驚豔全球。

陸澤從小就不缺煙花玩兒,因為他爹陸建軍有位同學,就在李渡煙花廠當領導。

每年,陸建軍都能弄到一批煙花,讓陸澤玩個過癮。

在別的孩子還在玩著穿天猴、仙女棒、小蜜蜂、小蝴蝶這種小玩意兒的時候,陸澤上小學時就已經玩上了禮花彈。

雖然只是小型的禮花彈,不過已經讓食品公司大院裡的孩子們眼饞不已。

可能是小時候玩的太多,上中學後,陸澤對煙花就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不過他爹陸建軍,一到過年還是會弄點小煙花過來,給陸飛那個臭小子玩。畢竟就連陸澤都已經快長大成人了,老陸家也就只剩陸飛這一個晚輩,還是個孩子。

老陸家的鞭炮是從來不缺的,逢年過節或是重大喜事,鞭炮那都是五千響起步。

其實陸澤很不喜歡放鞭炮,哪怕是逢年過節也一樣。

尤其是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從大年三十一直放到初五。那叫一個吵啊,而且還會弄得滿城煙霧瀰漫,汙染環境。

前些年春晚還算好看的時候,陸澤就老煩一些精彩節目被鞭炮聲干擾。

隨著春晚越來越無趣,陸澤也就對年三十晚上的鞭炮聲,沒那麼反感了。

但大年初一早上那幾個小時的鞭炮聲,最讓人頭疼。

從清晨四五點開始,一直要放到早上七八點鐘。屆時,整個城鎮都會被煙霧籠罩,出去不帶口罩絕對會被嗆死。

想睡個懶覺,那是不可能的,被吵醒是大機率事件。

禁止煙花爆竹,陸澤是舉雙手歡迎。儘管放鞭炮是民俗,但又不是無限制鼓勵這種行為。

大年三十放鞭炮是和年獸的傳說有關,放鞭炮就是為了嚇走年獸,寓意消災解難、保佑平安,逐漸就形成了一種傳統習俗。

可是在古代,又不是每個老百姓都放的起鞭炮的。

甚至,一個村子通常都是集中燃放一次鞭炮而已。別說古代了,哪怕是建國初期,都不是家家戶戶能有條件放鞭炮。

哪像現在,誰還買不起一掛鞭炮啊?

你家來500響的,我家就要放1000響。你家來5000響的,我家就要放一萬響。

絲毫不會因為鞭炮的噪音,而影響大家的盲目攀比。

不斷地攀比之下,鞭炮汙染自然就越來越嚴重。這也為後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埋下了種子。

陸建軍開著車,很快進入李渡鎮,就先往李渡煙花廠開去。

來之前他已經聯絡好了,同學早就給老陸家準備好了一大箱煙花爆竹。

很快,車子開到了煙花爆竹廠門口,就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抱著一個大紙箱在那邊等候。

陸建軍停好車,下車朝著同學迎來上去:“老侯,又麻煩你了。”

“都是老同學,客氣什麼。”此人正是陸建軍的高中同學侯玉龍,他笑著把裝煙花爆竹的箱子遞了過來。

“侯叔,給您拜個早年了!”

“老侯,新年好啊!”

陸澤和徐芳萍也下車,和對方打著招呼。

“嫂子好!”

“陸澤,又長高了這是?”

陸澤幫忙接過大紙箱子,還真挺沉。放到車上開啟一看,滿滿一大箱,光是一萬響的鞭炮就有2卷,放出來絕對大氣。

陸建軍忙從車上拿下兩大袋年貨禮品,朝老同學遞了過去:“老侯,提前給你拜年了。”

“說了不聽,你每年都來這一套。我們同學之間,何必搞這些虛的。”侯玉龍連忙拒絕。

陸建軍當然不會答應:“老侯,煙花爆竹是你的心意,這些東西也是我的心意。

再說了,這都是給弟妹和孩子的,又不是給你的,快收下。”

“你啊你,真拿你沒辦法。”侯玉龍笑著收了下來。

侯玉龍是陸建軍為數不多的至交好友之一,二人意氣相投,互相都知道對方的性子脾氣。

雖然兩人來往並不密切,卻絲毫不會影響情誼。不需要什麼假客氣,處的就是真痛快。

所謂君子之交澹如水,莫不如此。

告別老同學,陸建軍又開著麵包車朝著陸家的老宅開去。

李渡鎮雖是千年古鎮,但鎮中心的主要區域面積並不大。鎮子就只有一條主幹道,在主幹道兩側分散居住著全鎮居民。

沿著主幹道一路開到底,來到古鎮老街,陸澤的爺爺奶奶就住在這裡。

來到老街,望著馬路兩側的老宅子,一股歲月感撲面而來。

李渡鎮雖是千年古鎮,但由於江右省貧窮落後,老街上的宅子一點都沒有那些知名江南古鎮的宅子大氣。

老街的主幹道早些年就已經變成了水泥路,但主幹道兩側,不時地還能看到一條條小巷子,不斷朝裡彎曲延伸。

這些小巷子,路面就是一塊塊尺許見方的青石板嵌成的,牆根還能看到不少斑駁暗綠色的苔蘚。

老街附近的一大片老宅,那叫一個破舊,一看就是窮苦人家住的。唯有老街主幹道兩側兩三層的小木樓,稍顯富態。

鎮上的老宅子,屋頂全都是由瓦片砌成的,多年風吹日曬雨淋,早已變得漆黑無比,絲毫看不出當初瓦片剛燒製出來的青灰色。

所有老宅的前門,都是由簡陋的木板隔成。即使是老街主幹道兩側的“豪宅”,從門板的材料和做工,依然看不出半點大戶人家的樣子。

這些門板一看就有年頭了,漆黑的木頭紋理,長年累月的使用,表面甚至都磨起了包漿。

老陸家是窮苦出身,自然住不起老街主幹道兩側的“豪宅”。

老陸家的祖宅,還要沿著小巷子朝裡走上一段才能到,車子是進不去了。

來到老宅的巷子口,陸建軍剛想找了個地方把車停下來,就見到兩位老人在路旁焦急地探頭張望。

不是陸澤的爺爺奶奶,還能是誰。

陸建軍忙把車停在路邊,朝著路邊喊道:“爸,媽,天這麼冷,你們一直站路邊幹嘛?回屋裡一邊烤火一邊等啊!”

這年頭鎮上有車的人可不多,老街的馬路邊上隨便找個空位就可以停,一點都不用擔心被貼罰單。

兩位老人看見麵包車上的陸建軍,臉上的驚訝完全掩飾不住。

“建軍?”陸澤奶奶何桂蘭,揉了揉老花眼,簡直不敢相信。

二兒子陸建軍,兩口子都只是普通職工,怎麼還開起了麵包車?

陸澤家裡開包子店、做生意的事情,因為時日還短,而且也沒有對外張揚,除了小叔陸建邦知道外,整個老陸家都無從得知。

所以陸澤的爺爺奶奶,這會兒才會如此驚奇。

“爸,媽!”

“爺爺,奶奶!”

陸澤和老媽連忙下車,和兩位老人打著招呼,陸建軍也從駕駛位走了下來。

陸澤的爺爺陸新遠,一下子就湊到了車子跟前,好奇地問道:“建軍,你怎麼開上麵包車了?”

陸建軍也不瞞著:“爸,前段時間單位下崗,我和芳萍都沒了工作,於是開了個包子店。為了運送貨方便,就買了輛麵包車。”

兩個老人在電視上,也看過下崗的新聞。雖然對國家大事不是很懂,但對下崗多少知道點來龍去脈。

不過兒女們都沒有和他們兩個老人提起過下崗的事,陸新遠和何桂蘭二老還以為,下崗和老陸家人都沒關係呢。

話說回來,除了陸建軍和徐芳萍兩口子,下崗這事確實和老陸家的其他人沒什麼關係。

誰讓之前在整個老陸家,就屬陸建軍兩口子混的最差呢。

“你這孩子,下崗這麼大的事情,都不和我們說。那現在,包子店生意怎麼樣了?”何桂蘭難得地關心了一句。

一向低調的陸建軍,當然不會有暴發戶的嘴臉:“媽,包子店生意還行,您不用擔心。”

聽見二兒子這麼說,陸新遠和何桂蘭放心下來。

二老剛打算迎著陸澤一家往裡走,就聽得幾十米外,響起的兩聲“滴滴”,正是小汽車按響的喇叭鳴笛。

陸新遠和何桂蘭扭頭一看,頓時激動了。二老停下了腳步,立刻迎了上去。

臉上神情之興奮,和見到陸澤一家時完全不是一個程度。

陸澤抬眼望去,遠遠開來的是一輛普桑,雖然是老款,但車子保養的非常新,應該是大伯陸建國一家來了。

新華夏國成立前,發生了多年戰亂,人員傷亡慘重,人口增長緩慢。為了國防保障需要,也為了更好更快地建設祖國,因此國家推出了允許和鼓勵多生多育政策。

在50年代初,不僅禁止非法打胎,嚴格限定絕育手術和人工流產的條件,還效彷老毛子國,給多生多育的婦女授予“光榮母親”、“英雄母親”的稱謂。

當年,為了響應國家鼓勵生育的號召,陸新遠和何桂蘭一共生了七八個孩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何桂蘭也因此,曾獲得過“光榮母親”的稱號。

不過那個年代醫療條件差,孩子因病夭折十分常見。但凡多生孩子的家庭,誰家沒點孩子長不大的悲劇發生。

老陸家到最後,也只剩姐弟四人。

大姐陸秀珍,是老陸家的大女兒,和新華夏國同歲,是陸澤的大姑。

陸建國則是老陸家的大兒子,僅比陸秀珍小兩歲,陸澤喊他大伯。

然後就是陸建軍和小叔陸建邦兩兄弟。

陸澤的大伯陸建國,那可是非同一般。16歲就參軍,混到正團級才轉業。後來,被省委領導相中,招為乘龍快婿。

有老丈人照應,大伯陸建國現如今已經是省供銷社的副主任,享受廳級待遇。

而大媽李慧穎,則是省環保局的處長,兩口子都算是邁入高級幹部行列了。

所以別看開來的只是一輛普桑,人家那可是領導座駕,配了專職司機的。

陸新遠和何桂蘭二老神情如此激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大兒子如此爭氣,自然給二老爭了很多臉面。逢年過節大伯回老家開來的小汽車,就足以讓鎮民們對老陸家致以足夠的尊重。

鎮領導們,偶爾都會親自登門慰問二老。

剛剛二老站在巷子口,就是著急迎接大兒子的座駕來臨。至於陸建軍的麵包車,則完全是個意外。

全天下的父母,在面對多個孩子的情形,都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更何況陸澤的爺爺奶奶,本身就有點偏心眼。

老陸家不團結的氛圍,多少和這有點關係。

不過,越是窮苦出身的大家族,兄弟姐妹之間就越是不容易團結。

畢竟都是苦過來的,家裡資源條件都有限,兄弟姐妹們從小到大都在激烈地競爭中成長。

你多分到點資源,就意味著其他兄弟姐妹會少分一點。送你去讀書,就意味著家裡沒有足夠的錢送其他孩子上學。

長期處在這樣的資源競爭環境下,兄弟姐妹相互之間的感情又怎麼會好呢?

所以家族越大,雞毛蒜皮的事情越多。尤其是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姑嫂妯裡之間就更是容易有矛盾、起衝突。

老陸家雖還沒到起衝突的程度,但內部矛盾一點不少。

家裡人的膈應勁兒,這些年沒少讓陸建軍感到憋屈。

也就是陸澤小叔陸建邦,處的親近一些。因為陸建軍和陸建邦兄弟二人同病相憐,一開始都混的不咋地。

後來,小叔陸建邦運氣來了,在面粉廠居然混上個小科長當,也算是揚眉吐氣一回。

只有陸建軍老實人一個,按他的脾氣性格,想當領導是不可能的。工作十多年了,還只是個普通職工。

所以,在老陸家最不受待見的,就是陸澤一家。

不然,陸澤的爺爺奶奶,見到大伯一家開著官家小轎車來時,態度怎會截然不同呢。

沒一會兒,那輛載著大伯一家的普桑,就停到了麵包車前面。

大伯陸建國,大媽李慧穎以及他們的女兒陸詩淇,也就是陸澤的堂姐,都從車上走了下來。

“爸,媽,我們回來過年了,哈哈哈...”陸建國的笑聲格外洪亮,渾身都散發著部隊出身的氣息。

陸新遠和何桂蘭兩口子,見到大兒子一家人,笑地合不攏嘴:“唉,唉,回來好,回來好啊...”

“爺爺,奶奶,有沒有給我做好吃的,我都餓死了。”陸澤的堂姐陸詩淇,完全沒有已經成年的覺悟。都二十好幾的人了,還朝著兩個老人撒嬌。

她可是實打實的高幹子弟,外公雖然早就退了,但其影響力還在。爸媽又是正當年,在家裡家外她都一直被人寵著。

要不是實在長的一般,妥妥的人生贏家。

陸新遠和何桂蘭愛屋及烏,從小就對陸詩淇寵的緊。每年就連發壓歲錢,都會多給她發一些。

這種偏心眼兒的做法,也是家族矛盾的來源之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小胖子陸飛的老媽,也就是陸澤的嬸嬸,就沒少在他老媽徐芳萍面前唸叨這點。

聽到大孫女撒嬌,二老心裡可開心了。何桂蘭忙回道:“有,有,麻子(糯米麻餈)剛做好,保溫在那呢。一會兒沾點豆粉和白糖,吃起來可香了。”

“奶奶你最好了!”陸詩淇搖著何桂蘭的胳膊,笑著哄道。

陸新遠吃味了:“奶奶好,爺爺就不好了?”

“好,爺爺肯定好,你們都最好了,嘻嘻...”陸詩淇又跑到陸老爺子跟前繼續撒嬌。

陸新遠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我大孫女真乖,走,咱們進去吃麻子。”

說著,就和老伴一起,一人牽著一隻手,領著大孫女朝巷子裡走去。

看見自己老爹老媽這種做派,陸建軍臉上的笑意瞬間消失。

他委屈巴巴地扭頭朝著自家媳婦兒和兒子看去,眼神中充滿了歉意。

-----------

PS:二合一大章節。

抱歉啊,這幾天家裡有事,更新都很晚。明天開始恢復正常,如果可以,我會多更新一點。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7號基地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
相關推薦
第三降臨病美人放棄掙扎[重生]風起龍城千年軍閥從諾克薩斯開始西遊:我能修改旁白國運:沙漠吃雞,開局大禹治水我在群裡做仙尊宗門:這個師尊有億點苟苟在宗門,我能修復萬物不跪即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