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嘗試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在華國寫經濟型別的評論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首先你不能寫的太直白。

因為華國的經濟政策明顯背後有一隻有形的大手在左右,這只有形的大手並不想讓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做什麼,以及未來的風口在哪裡。

而你寫的太專業,又會導致曲高和寡,而沒有人去看。

像某證券公司做的宏觀經濟框架研究,每週都會做全球宏觀經濟的各項指數和一定的分析內容,但是關注者寥寥。

不客氣的說嚴肅認真的經濟型別評論是沒有市場的,國內很多財經媒體的資訊來源不過是抄來抄去。國內很多券商的研報資料引用來源甚至是營銷號。

上面的經濟評論家只有靠著往通俗文學領域發展,才能在自媒體時代有一席之地。

延壽藥劑引起的討論波及到社會各個層面。

人類對於活著的渴望是年輕人所難以想象的。

近幾年所流行的不要後代,到一定年紀後自行解決,類似言論都是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生死而發表的片面言論。

即便遇上再艱難境地的老人,真正有勇氣安然赴死的都是少數。

更別提趕上華國經濟高速發展四十年,擁有豐富物質生活和相對豐富精神生活的年輕人。

所謂的到一定年紀自行解決,不過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的論點所找的主觀論據。

在經濟相關媒體間引起的討論大多停留在延壽藥劑的營收規模和利潤上。少有把這件事和全球的供應鏈重組結合起來的。

大家對於藍星科技發展重新進入一個快車道的感知沒有明顯到大腦意識層面,能夠看出這一點的畢竟是少數。

在潛意識裡,給藍星人民帶來的投資上的信心卻是存在的。

科技的發展才能真正意義上帶來生產力的進步,解放生產關系。潛在對技術進步有良好預期,讓人們產生出對未來的樂觀預期,進一步導致大家敢於消費、投資和創業。

如果對未來是悲觀預期,經濟會陷入滯漲進而蕭條。但是現在魔法帶來的改變產生的良性循環,將藍星本來該發生的滯漲往後延遲了。

鄭理或者說梅林的到來,一個起碼守序的法師形象讓人們對於魔法的到來接受的很快。

當然這和這些年好來塢文化席捲全球也有關係,人們渴望超能力,厭倦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哪怕魔法離他們很遙遠。

就像被困在蘋果的羅舒,即便他幾乎不可能成為魔法師,但是他依然覺得有魔法的藍星要比魔法出現之前好得多。

起碼有希望。

更關注延壽藥劑的是學術界。

下一期即將發表的柳葉刀被學術界譽為最受期待的一期柳葉刀。

科學家們最關注的的問題是臨床實驗是如何設計的。

延長壽命是一個非常難證明的概念。

人類之前研發的延長壽命的方法,大多都只是從某一指標出發,自認為的延長壽命。

或者乾脆就只是改善身體健康。

比如端粒,科學家發現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端粒會縮短。但是減緩甚至直接停止端粒縮短的現象,是否代表延長壽命呢?

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壽命的決定因素並非只有端粒這一個指標,甚至端粒縮短也未必代表著你的壽命會縮短。

網際網路時代研究人員們往前追朔上百年,建立了長達上百年歷史的資料庫後,發現醫療手段的進步、行為的改變和環境的改善能夠有效延長壽命。

這一發現還要追朔到1996年阿美利肯國家老齡化研究所資助的某項研究。

距離現在已經快過去三十年了。

人們在這一領域的進展緩慢程度遠超預期。

而且當年研究中的延長壽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兌現預期壽命。

因此無數生物學相關的研究員們都在期待延壽藥劑背後所代表的基本概念的全新定義。

在全世界科學界都在翹首期待的時候,李萬清透過遠端VR視訊會議的方式聯絡到鄭理。

之前鄭理在獅城的時候,他相當於每天都能見到鄭理,並且將一些科研上的問題直接請教鄭理。

每次鄭理都能給出恰到好處的解答也好思路也罷。

站在李萬清的角度,和鄭理在同一個地方共事的那段日子,是他在科研上進步最快的日子。

鄭理走後,雖然也可以透過郵件的方式請教,但是郵件和線下溝通相比,效率和理解程度終究差點意思。

至於遠端影片溝通或者透過腦機連線VR溝通,鄭理幾乎沒有這個時間單獨來解答他的疑問。

因此自從鄭理離開獅城回到華國後,李萬清頗有些意興闌珊。

他一直都是科創生物在獅城的研發主管,鄭理回國後,李渺渺有問過李萬清,要不要擔任科創未來獅城分公司的總裁。

相當於從研究條線轉成管理層。

只是被李萬清拒絕了。

因為獅城不僅僅有科創生物的研發中心,還有科創未來的分公司。

科創未來在獅城的分公司,主要負責整個東南亞乃至更遠的袋鼠國的銷售和推廣。

李萬清還是更喜歡在實驗室呆著,對於身份轉化他不想也沒有做好準備。

“鄭董,關於腦機連線VR的未來研究方向,我有一個想法。”

現在獅城研發中心依然主要從事腦機連線領域的研究。

鄭理關於腦機連線的很多研究思路最終的研究落地都是在獅城。

以至於獅城的研究員被整個業界盯著。

但凡在腦機連線領域還有所野心的企業,都願意花兩到三倍的溢價來挖科創生物姑蘇研發中心的研究員。

其中對挖人最熱烈的除了neuralink外,還有三星和索尼。

FutureVerse的大流行,實際上是在擠佔其他娛樂裝置的空間。

某遊戲雜誌戲稱索尼的PS系列桌面娛樂裝置面臨了來自華國企業的降維打擊。

鄭理點頭道:“你說。”

鄭理對李萬清的思路還是有點感興趣。

在他看來,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李萬清是不會單獨申請要在VR裡見面的。

腦機連線VR系統裡,鵝廠專門搞了一個全新的社交app,叫做Troom。

就是一個會客廳,別人可以訪問你的會客廳,你也可以訪問別人的會客廳。

每個人能夠免費擁有最基礎50平的會客廳。

至於你需要購買傢俱也好,擴大會客廳的面積,甚至打造成你現實中的家都可以。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氪金。

氪金,鵝廠能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鄭理的Troom面積沒有限制,但是也是空蕩蕩一片什麼都沒有。

看不見邊界的空間裡,鄭理和李萬清的虛擬形象是這片白裡唯一的顏色。

李萬清詳細解釋道:“我們都很清楚,VR是虛擬現實的前站。

元宇宙只是人們短時間無法實現虛擬現實,同時又想和很多年前的VR概念進行區分,人為定義出來的概念。

但元宇宙也確實在技術上和傳統VR實現了進步。

我們的腦機連線VR毫無疑問的說,已經滿足甚至大大超過了元宇宙元年時業界的要求。

但是這仍然不夠,從本質上來說,我們依然只解決了五感中的兩種感覺,視覺和聽覺。

其他三種感覺目前以藍星的科技水平還沒找到解決的辦法。

目前只做到了神經訊號的單向傳輸。

我一直在思考,神經訊號如何從VR裝置上轉移成人類的感覺。

我想到一個入手的方向,那就是眩暈感。

飛行員在模擬訓練中只靠影片和輕微的抖動就能模擬擬合度比較高的真實感。

我們可以從這裡入手。

眩暈的造成原因是多樣的,比如良性的位置性眩暈、外周前庭病變導致的眩暈、中樞前庭病變等等。

聽上去很多,實際上和其他感覺相比,眩暈跟其他感覺相比,涉及到的神經訊號還是太少。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在於,眩暈這種感覺可以透過視覺的配合,讓人類大腦產生類似眩暈的神經訊號。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提高模擬眩暈的真實度。

我們可以先從模擬飛行開始,儘可能模擬真實的眩暈效果。”

第二代腦機連線VR才上市不久,但是關於腦機連線的後續研究早就開始了。

能夠讓消費者看到的產品,比企業實驗室裡的產品至少落後一代。

科創生物的目標毫無疑問是虛擬現實,在前往虛擬現實的路徑中,有太多技術需要攻克。

鄭理之前所在的法師聯盟確實掌握了虛擬現實技術,而且是真實度很高的虛擬現實技術。

但是法師聯盟的虛擬現實技術是基於生物計算機,整個藍星的計算機技術都是矽基。

如何透過矽基晶片實現虛擬現實技術,這對鄭理來說,也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當然鄭理的眼光和見識可以讓科創生物少走彎路。

鄭理聽完後覺得李萬清選擇的方向是很對的,眩暈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藍星以前模擬感覺,都是透過外界的變化來給使用者造成一種感官上的欺騙,並不是直接透過神經訊號反向傳輸。

很多年前就有的模擬賽程,透過專業裝置模擬賽車的顛簸,然後再搭配巨大的高畫質螢幕,模擬開車的視野。

專業裝置欺騙你的身體,螢幕效果欺騙你的視覺,二者結合實現和真實賽車接近的感覺。

李萬清的想法是結合視覺欺騙和神經訊號的逆向傳輸,讓人類使用腦機連線VR就能產生眩暈感。

“在眩暈感上的技術突破,將為飛行軟體提供前所未有的真實度。”李萬清繼續說道。

從最開始市面上大規模上市的VR裝置,主打的應用就有模擬飛行駕駛。

某些飛行員培訓也會用VR裝置,只是單純視覺的欺騙效果有限。

畢竟只靠視覺效果的眩暈和視覺、感覺和前庭功能共同作用下的眩暈,存在較大差異。

鄭理聽完後點頭道:“我覺得你的想法沒有問題,我們可以以這個為開始的方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單純只是眩暈感,這一個技術革新的點,是無法支撐起明年第三代腦機連線VR裝置。

不過也不急,腦機連線VR兩年甚至三年更新一代都可以。”

李萬清補充道:“畢竟我們後面現在沒有追趕者,我的前東家的技術還停留腦機連線手機的地步。

我們在時間上的緊迫感沒有那麼強。

當然鄭董您放心,我一定不會放鬆進度的。

至於您提到的點,我認為可以這樣解決,眩暈感作為一個硬體外掛,提供給使用者。

比如需要使用模擬飛行軟體的使用者,才會購買這個第二代腦機連結VR的補充硬體。

這是建立在今年我們的技術沒有實現大的革新前提下。”

鄭理點頭道:“可以。”

李萬清繼續說道:“另外我還想問一句,我們有沒有可能走生物芯片的技術路線?

我最近看了很多生物芯片的文獻,包括獅城研發中心的北冥二號生物儲存伺服器,我也研究了一遍。

我認為生物芯片能夠更好的識別甚至判斷使用者的真實意圖。”

鄭理內心知道在生物芯片領域他其實是有更多的技術儲備,有更大的發言權。

現在科創生物展現的技術已經夠驚人了,只是說還在藍星科技框架裡,偏離度不算那麼高。

如果他們後續再搞出了生物芯片,會不會引來更加徹底的調查。

不過轉念一想,反正自己的本體沒在姑蘇,而且把生物芯片的研究丟給獅城那邊的研發中心,自己只提供技術路徑的指導。

這樣做也不是不行。

李萬清見鄭理在思考,他保持安靜。

鄭理回答道:“可以籌備一個團隊,做生物存儲芯片。

因為腦機連線晶片劍橋那邊的AI晶片團隊一直在做,因此你們前期會獲得同樣的預算支援。

最後會視成果決定要不要繼續往這個技術路線裡投錢。

如果你們表現出了價值,那麼你們可以把劍橋那邊的研發團隊合併過來。”

鄭理屬於是給李萬清畫了大餅。

但是目標也是很艱鉅的。

劍橋那邊的AI晶片團隊,做的包括AI晶片和演算法。其中AI晶片已經應用在最新一代腦機連線VR上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
相關推薦
極品小皇叔砍死丘位元這個明星你看不慣他卻幹不掉他我乃世間唯一仙我乃郭奉孝海賊世界裡的格鬥家大統領的遲疑蛇咬鬼冠大夏斬魔百年,天下無敵!群星軍火暢銷萬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