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武學典禮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軍體拳能增強體質,能鍛鍊拳腳功夫,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士兵往往須要徒手近身與敵人格鬥拼命,身體差了不行,拳腳功夫差了也不行。

當今各鎮後院軍都有自己的訓練方式,只不過沒有像宋代那樣形成定製,北宋禁軍就有大量武官教頭,專門負責士兵格鬥、拳打、腳踢、摔打、奪刀等教學內容。

豹子頭林沖就是這些帶隊教官之一,算是個小公務員。

當然,軍體拳最大意義在於培養士兵堅韌不拔和勇敢頑強的戰鬥作風。

對於神策軍的訓練情況,李曄比較滿意,視察結束後又召集崔胤、張浚、劉間等人,再次強調了整訓要求、軍紀、衣食供應等要點,要求負責人貫徹落實。

十一月廿一,大雪茫茫的時節。

長安望仙坊的百姓一早起來後,忽然發現望仙坊已經被戒嚴了。

各處街口被嚴密把守,武士挎刀持矛立於街道兩邊,密密麻麻的京兆府捕快衙役到處都是,柳樹巷外還站著不少身穿緋紅大放空袍子,腰佩儀刀的高大男子。

“這些是紅袍武士是北軍啊……”

“北軍不是在玄武門那邊麼,他們跑到這來,難道是皇上要來咱們這?”

“那誰知道?”

“之前官府就把柳樹巷徵收了,據說是要辦武學,興許跟這事有關罷。”

百姓三三兩兩議論著,卻沒討論出個結果來。

有膽大的跟街上的官差打聽,官差卻是閉口不言,問急了才擺起臉色呵斥道:“不該問的別問,老實在家待著別亂跑,要是宮裡人抓了你,有你好果子吃!”

宮裡人?

這不就是皇上來了麼?皇上來望仙坊做甚?

有知情人提點道:“今天是武學舉辦新科典禮,天子要駕臨武學訓話罷。”

這話一出,看熱鬧的人恍然大悟!

原來皇上是要來武學視察啊,我的個乖乖,堂堂九五至尊竟然親自出宮訓話學子,這簡直是本朝一大奇事,舉人老爺們也沒這待遇啊,這武學好!

提點那人得意道:“入讀者分文不取,每月還有十貫例錢,我哥就被選上了!”

“這倒也正常,沒有能征善戰的武人,皇上的江山也坐不住啊。”

幾人議論的聲音不大不小,很快被旁邊耳尖的官差聽見了,七八個官差二話不說,衝上去揪住那幾人就是一頓亂打。

“下賤的東西,某打死你!”

“你們幾個活得不耐煩了是吧?再敢亂嚼舌頭,腦袋就該搬家了!”

“滾,快快滾!再敢聒噪,休怪某這鞭子不認人!”

幾人被抽得鬼哭狼嚎,當下齊齊告饒,七八個官差這才住手,大手一揮讓其滾開。

眾人作鳥獸散,這才想起既然皇帝要來,恐怕宮裡的眼線也到處都藏著,這些話要讓那些死太監聽了去,不死也得脫層皮,還得躲開些為好。

門前冷落鞍馬稀的望仙坊一反常態的熱鬧,來自各坊的寶馬香車停滿街巷,達官貴人三五成群的往柳樹巷深處走去,邊走邊談笑風生,百姓擠在街道兩邊張望。

望仙坊之所以如此熱鬧,是因為今天是長安武學的開學典禮。

作為皇帝陛下欽點的官辦武學,長安武學的定位很明確,那就是為朝廷培養軍官。

皇帝親自交辦的事,杜讓能自然很上心,但武學選址卻是一件難事,杜讓能認為重新修建一座官學耗費太大,故而提議武學選址望仙坊柳樹巷。

柳樹巷就在朱雀門外不遠,方便朝廷管理。

二是地價房價便宜,按市價徵收的話不會耗費太多錢,李昌符和朱玫造反時,柳樹巷遭了亂兵,幾乎被鳳翔軍屠戮一空,可謂壘屍及頂,倖存住戶少。

三是房子有現成的,改成號舍容易,且不會耗費太多時間。

四則是因為柳樹巷還有一大片空地,可充當校場供武學的學生列陣操練。

考慮到形勢嚴峻,財政拮据,加上杜讓能的方案也還不錯,李曄就直接批覆了,唯一的麻煩是中書省太學、國子監、弘文館、集賢院的士子對此有些不滿。

明代文武對立,唐代雖然沒有如此嚴重,但因為安史之亂產生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今的大多文人都對武夫充滿了深深的戒備忌憚心理。

各鎮武夫掌兵亂國是心腹大患,現在這些武夫又有了讀書的機會,這些新科武夫當中不乏藩帥親信子侄,將來要是這些人當中的某一個在朝掌權……

這些士子擔心朝廷淪為方鎮的提線木偶,部分朝臣也擔心方鎮勢力混入中央,所以當開設武學的詔書頒佈後,在張浚等人的教唆下,士子一度聚集到宮門前請願。

這是文人表達看法的絕招,在他們看來,只要聚集個幾十個人,往地上那麼一跪,再搶天哭地一番,皇帝就得低頭認慫,然後收回成命。

然而李曄卻是無動於衷,只讓高克禮和韓全約出面,高克禮等宦官拿來了薑湯,讓這些在大雪中跪了大半天的士子們喝了暖暖身子,又讓他們不要再鬧事。

這麼大的雪,你們趕緊回去烤火罷。

見天子心意已決,被凍得半死的士子們喝完薑湯後便灰溜溜散去,學子的大規模請願抗議不了了之後,武學開學典禮正式確定下來,定在了十一月廿一這天。

武學大院的正門很簡樸,只有一對訓示楹聯以作雕飾,左邊上聯是貪生怕死勿入此門,右邊下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上書長安武學,乃大唐皇帝親筆題寫。

腰佩儀刀的紅衣武士肅然而立,五位宰相率五監六部九寺各學館以及禁軍大將等文武百官在武學大院正門前集合,御史中丞裴樞命人點名考勤整隊。

一切就緒後,文武百官便恭恭敬敬立在小雪中等候聖駕到來。

一炷香後,眾人在風雪中看到了招展的黃旗,黑衣黑甲的神策軍將士邁著整齊的步伐當先開道,大隊紅衣武士執天子儀仗隨後,內侍省宦官太監走在聖駕兩側。

一行肅然,只有踏雪的細微腳步聲。

擠在街道兩邊的百姓雀躍不已,伸長腦袋想要一窺天顏,李曄聖駕所過之處,街道兩邊的士兵百姓紛紛埋頭,有些婦人甚至硬生生把自家孩子的腦袋往地上摁。

“萬歲!萬歲!萬歲!”

百姓夾道歡迎,萬歲聲喊得山呼,聲勢浩大不已。

李曄掀開簾子,面帶淺淺笑容,對街道兩邊的軍民點頭致意。

“啊,至尊在看我,在看我!”

一名金吾衛被李曄注視了一神,竟是連聲大叫起來,手舞足蹈亂了方寸,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不料突然又栽倒在地,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起來。

聖駕緩緩前向走去,及近,五位相率文武百官參拜,在武學大院裡整隊的新科武人也齊齊跪地埋頭,大院附近的武士紛紛單膝跪地,高呼萬歲。

禮儀結束後,李曄在群臣的簇擁下走進武學。

及至開學典禮,武學一共錄入了二百三十九名學子,什麼出身都有,望著堂下那一張張興奮激動的面孔,李曄很是感慨,大唐負了百姓,但百姓從未放棄朝廷。

至德二年,官軍收復洛陽,安史亂軍敗逃鄴城,洛陽百姓爭相迎接王師入城,但迎來的是胡人的大肆姦淫劫掠,而這卻是大唐皇帝允許的。

鹹通四年,朝廷大伐南詔,南方百姓爭相投軍戍邊報國,朝廷與募兵約定,三年期滿回籍,但最終卻是一再食言背約,戍兵在桂林防守六年,仍無還鄉希望。

戍兵苦於兵役,公推龐勳為首,譁變北還。

長安沒有安慰,沒有補償,給予的只有鎮壓和屠殺。

華夏百姓的忍受能力很強,只要有一口飯,心始終向著朝廷,給自家王師納稅,總比給胡人納稅好罷,只是別那麼重就好了,只盼著朝廷稍微像個樣。

想起之前在茶肆認識的李軒,李曄又在人群中掃視了一圈,但並未看到那個大胖子,也許是面試沒過關罷,李曄收斂心思,開始發表講話。

“朕只有三句話要講,一是為何讀書,二是讀書有何用,三是參軍為何……”

李曄的舉動讓中書省的那些太學生很是嫉妒,天子登基後還沒有來看望過他們這些將來的國之棟樑,如今卻為了一群武夫出宮講話……

他們真想來到武學大院前跪倒,籍此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可考慮到前不久才在宮門下跪過大半天,膝蓋還疼得厲害,大雪也下的緊,這才把請願的想法打消。

李曄沒心思搭理無事生非的人,一通講話發表完之後,在歡送聲中離開武學。

如今武學初創,生源不足,就讀者大都是達官顯貴的弟子,但這並不是李曄的本意,在李曄的設想中,武學主要生源應該是神策軍中表現優異者。

這樣一來,禁軍將士除了爭立軍功就多了一條上升階梯,不過現在神策軍整訓尚未結束,等到從中挑選優秀者入讀武學,還得要不少日子。

在此之前,武學也不能閒著,所以必須廣泛招募放低門檻招生,無論寒門高門,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給民間年輕人除科舉以外另一條出路,二是藉機籠絡權貴。

要想辦成大事,李曄需要這些人的支援。

當然,屬於封疆大吏子侄的這部分學子也相當於那些封疆大吏的在京人質,要是他們有什麼異心,還得考慮一下自己在長安讀書的子侄死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都是武學的附加影響,李曄開設武學的真正動機在於,大力加強對武夫的忠君愛國教育,全面疏通武夫的腦迴路,防止他們上了知識份子的當。

在這個武人掌權的時代,幕府對方鎮大帥的影響力太大了,倘若藩帥是李昌符和王行瑜這種半文盲出身,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因為他們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只要底下人說的有道理,他們就會照辦。

白馬驛之變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李振和柳璨等人的鼓動教唆,事後天下輿論譁然,朱溫這才醒悟過來,悔恨交加之中,對柳璨等人從重處罰以洩憤。

總之就尊皇討賊四個字,雖然聽來有些招核氣息,但倭人這一套就是發源中國。

返回宮中後,李曄便命內侍省派人打造十副牌匾,在上面雕刻出尊皇討賊四個字,再用硃砂顏料染紅,然後改天派人運去武學,掛到各處公共場合。

交代完這件事,李曄又想起了李廷衣,於是命高克禮去長安殿召人。

三天之期已過,不知道小姑娘有沒有背住高祖實錄,要是還是沒背住,還要打手板嗎?之前何芳鶯就私下對李曄說,河東的陪嫁侍女很不滿,已經給太原報了信。

李曄當時只是一笑,並無擔心。

漢武帝罷黜百家後,董仲舒根據形勢需要,發展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理論,於是災異被認為是天的譴告,季節則是上天心情的表現,天氣的暖清寒暑則以帝王的好惡喜怒來解釋。

董仲舒的神學世界觀確立後的一段時期內,非正統的所謂異端思想還在進行頑強的反抗,司馬遷就是異端代表,不但反對宗教迷信,還對天人感應的神學世界觀予以批判。

到了甘露三年,漢宣帝召集各地大儒到長安石渠閣開會,討論經義異同。

此後會議結束後,董仲舒思想體系被確立為唯一官學,漢王朝在全國範圍內大力禁封諸子百家以及司馬遷著作,劉姓諸侯王手中的禁書也一樣封。

東漢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觀大會結束後,漢章帝全面推廣綱常倫理。

所謂綱常,君為臣綱,國為民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別說李曄只是打了她十下手心,就是勁夫化一頓也無不可,李克用也不可能因為女兒被皇帝打了手心就要跟皇帝翻臉,政治只有利益。

李曄需要李克用為自己搖旗吶喊,李克用也需要李曄的法統為自己的攻伐正名,李克用能忍心把十二歲的女兒送到長安,本就是把李廷衣作為了犧牲品。

沒過一會兒,何芳鶯領著李廷衣過來了。

再一次看到李曄,李廷衣有些局促不安,紅唇緊咬,低著頭站在何芳鶯身後,想必是心中正在暗罵昏君李曄不是個人,上回竟然對她下那樣的重手。

二人躬身與夫君行禮後,李曄命高克禮賜座,夫妻三人圍著炭火取暖。

李廷衣穿著緋紅宮裝,外披一件黑色大袍,青絲垂腰,玉手勝雪,眉目如畫,明豔動人,紅唇奪目,雖然還沒發育成熟,但美妙身材已然初長成了。

看的出來,何芳鶯應該給她精心打扮了一番,打量了一會兒李廷衣,李曄有些失神,心裡有些衝動,恨不得上前抬起下巴看個究竟,或是……

看到李曄直勾勾的色批眼神,李廷衣害羞的低下了頭,旁邊的何芳鶯看不下去李曄這副**般的著迷神相,忍不住咳嗽了兩聲以做提醒。

不急,早晚是朕的女人。

如是一想,李曄正色沉聲道:“高祖實錄,誦與朕聽。”

李廷衣心中不快,但也不敢違背李曄的意思,起身背誦道:“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皇太祖諱虎……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七歲襲唐國公,及長…”

棍棒底下出好人,狠狠打十下手板心還是有用的。

這回背高祖實錄,李廷衣完全不卡殼,很流暢的就背完了。

李曄面露愉悅,何芳鶯笑著說道:“廷衣本有才情,之前背不得乃貪玩所致,陛下訓誡後,廷衣這三日挑燈夜讀,不敢有絲毫懈怠之心,的確是醒悟了。”

看她頂著兩個黑眼圈,想必熬夜也不輕,李曄有些心疼,於是緩和臉色道:“不錯,含元殿冷清,今天就留她在含元殿陪朕,朕也好有個人說說話。”

何芳鶯大驚,連忙起身道:“廷衣十二少女,請陛下收回成命,讓李才人來罷!”

何芳鶯是淑貴妃,按會典制度,貴妃及以上就不能在含元殿侍君,皇帝要是想做那事,必須自己去貴妃所在宮殿,妃子到了貴妃這一級,與皇帝就是夫妻,而非主僕。

隨時陪伴皇帝身邊的,一般是昭儀以下的才人和宮女。

淑妃不能留在含元殿,這是典章規矩問題,李曄也不敢廢了李世民定下的規矩。

第二原因則是淑妃有孕了,肚子明顯的大起來了,不宜行人倫。

現在的後宮之主是何芳鶯,她反對李曄留下李廷衣,李曄只能作罷,雖然本意也只是留下李廷衣談談心,畢竟二人名為夫妻,自她入宮以來,兩口子還沒聊過。

李曄心中哀聲一嘆,要是裴貞一在就好了。

“淑妃說的是哪個李才人?”

“回陛下,是女官李漸榮,上月內侍省選進宮的,陛下不記得了嗎?”

李曄如遭雷擊,久久說不出一句話。

天佑政變爆發後,史太捅死裴貞一後衝入內殿詢問昭宗所在,李昭儀聞聲開窗對玄暉說:“院使莫傷官家,寧殺我輩!”

史太哪裡管她,追著昭宗砍,李昭儀以身護帝,與昭宗一起被殺害,隨後蔣玄暉矯詔稱裴貞一、李漸榮害死皇帝,追廢二人為悖逆庶人。

上個月內侍省報來了新進宮人的名單,但李曄當時正忙著制定春耕政策以及籌備武學等各項事宜,忙得不可開交,故而只是隨意掃了一眼就批覆下去了。

李漸榮竟然是文德元年進的宮,這會兒也不是昭儀,只是才人身份。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
相關推薦
沒人比我更懂穿越!御獸:開局覺醒九星天賦在遮天變成女妖的那些年詭秘:魔女先生與獵人小姐攝政王的寵妻日常第三種絕色精靈:我轉生成了百變怪科學修仙:開局製造飛劍加特林精靈時代:帶著裂空座去高考半死人之停止輪轉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