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官僚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次輔徐子允站了出來:“此事議了幾次,還是沒有定下來,內閣的想法沒有變,地方災情應該是朝廷最為重視的事情,南方不一定打得起來,但如果再不管涼州,怎知不會生變?”

他意味深長的看了眼何公公:“若是再不賑災,怕是要激起民變了。”

何公公沉默了許久,此時看到徐子允接過顧懷的話口開始對自己發難,也跟著開口:“內閣的摺子咱家是否了,但也是問過陛下了的,南方要打仗,糧草要上前線,又要修翊陵,戶部的銀子也勉強才能跟上,先開地方府倉救濟,等緩過來再賑災難道不合適嗎?”

徐子允搖了搖頭:“翊陵進度難道不能暫緩?長江邊上難道真能打得起來?災情才是最重要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何公公冷笑一聲:“次輔大人不如親自去與皇上說停了翊陵的修建?南方要是真打起來又如何?”

徐子允也撕破了臉皮:“下官求見陛下多少次,你何公公報上去了幾次?延緩賑災到底是陛下的意思,還是你何公公的意思?”

何公公氣的臉色發紅,嗓子越發尖銳:“怎敢如此汙衊咱家?!”

一眾官員眼見內閣大佬和如今實權在握的何公公嗆起來了,也不由趕忙打圓場,這兩位前段時間就已經發展到對罵的程度了,今天難道還要再來一回?

於是一時這個說著賑災事宜應該緩一緩,那個也上來了脾氣凜然道賑災應該馬上進行事不宜遲,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朝堂又變得像菜市場一般。

引起了朝堂風波的顧懷沒有趁熱打鐵,他看明白了,朝堂上的官員大致分成三類:一類是知道民間疾苦,知道災情嚴重的地方進入中樞的官員,可惜人數太少;一類是文質彬彬講究氣度的大部分官員們,經歷過前幾次的議政,最後賑災事宜無疾而終,現在也就接受了這個處理方式,地方自行賑災;還有一類便是同何公公想法一樣,地方事地方了,南方戰事與翊陵事務最為重要,管他多少人餓死?反正餓不著自己。

他有些意興闌珊:這就是大魏朝廷,這就是大魏官僚。

為什麼會是這樣?

......

最終賑災事還是不了了之,徐子允和何公公又夾槍帶棒的互相諷刺了幾次,謝洵便出面將事情拉到了正軌,可還是沒辦法得出統一共識。

最終定下了明日再議,可明眼人都知道,明日之後還是明日,而且最終也會得出和前幾次一樣的結果。

散了朝,官員們三兩聚著出了大殿,顧懷走在了最後,從徐子允與何公公的爭吵之後,他就沒有再開過口。

二皇子也從來沒有發表過意見,走之前還假惺惺拱手道別。

顧懷站在大殿門口,幽幽嘆了口氣。

還以為哪怕有些人是愚昧的,但終究一個朝廷還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結果連理所應當的賑災都能拖著,冷眼看著災民們在生死之間掙扎,這樣的朝堂怎能不讓人心寒?

然後顧懷發現身邊也有人停了下來,扭頭一看竟是徐子允。

徐子允撫著鬍鬚,沒有看顧懷:“覺得很想不通?”

顧懷點點頭:“有一點。”

徐子允伸手指點著遠去官員們的背影:“你以為這些人真的是蠢貨?”

顧懷皺皺眉頭,殿外的風有些大,吹起了他的衣角:“難道不是麼?”

“當然不是,這些人都是大魏的精英,你以為他們真的不知道賑災的事情有多麼重要?”

“那為何...”

“因為賑災不一定是好事。”徐子允有些感慨。

顧懷有些不解:“難道就坐視災民不管?”

“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徐子允搖頭,“只是有時候好心反而會辦壞事。”

他直言:“朝廷撥款賑災,一層層下去,到了災民手裡還有多少?”

“賑災需要官員,需要調撥,開國一百餘年,早就不是吏治清明的時候了,中層官員貪一點,低層官員貪一點,基層小吏再拿一點,真到了災民那兒已經不剩多少了。”

“既會拖垮朝廷,也會激起災民更大的不滿。”

顧懷看著他:“有些事是必須要做的,這些不足以成為藉口。”

徐子允笑了笑:“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所以我才會一直主張儘快賑災,只是謝洵他要比我悲觀的多,覺得如果不能把朝廷做出改變,怎麼賑災都沒用。”

他有些感傷:“我和謝洵也想不明白,怎麼朝廷就到了這個地步呢?”

顧懷沒有回答:“次輔大人為何會來與我說這些?”

“可能是因為你剛剛說的那句話吧,”徐子允感嘆道,“太多官員確實是久居長安,就忘了地方子民了。”

他看向顧懷:“謝洵不太喜歡你,覺得你這次進京是想以藩王之身在朝中把水攪亂,他這個勤勤懇懇的縫補匠,最討厭的事情就是有變數,一邊勉力把朝堂安穩的維持下去,一邊也在尋找著改變朝堂的機會。”

“我對你的印象還算不錯,起碼能在朝廷上訓斥官員不懂我大魏根基是什麼,已經好過大部分官員了。”

他轉身走向文華殿,一邊走一邊搖頭晃腦:“長安,長居久安,嘿,倒也貼切...”

......

顧懷當然知道朝廷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步。

一切的原因還是因為太祖太宗做了不少事情,讓魏朝的君權空前的集中。

無論是內閣還是宦官,說到底都是為了君權服務的,而整個朝堂的風氣,說到底也是由皇帝的能力直接決定的。

每一個朝代都會經歷不可避免的內部腐朽,地方官僚們開始只關心政績不在乎民生,而貪腐問題會普遍存在。

只是在魏朝,因為根本制度的問題,這些因素出現得比普通王朝快了許多。

尤其是在當今魏皇完全不理朝政,內閣又被何公公完全制衡蓋過的如今。

何公公也貪,我貪點怎麼了?

何公公不想賑災,我順著他的意思不就行了?

反正皇上整天在宮裡,也不關心這些。

這就是大部分官員的心聲。

於是整個大魏的根子,就徹底爛了。

顧懷也是現在才明白,為什麼朝廷遲遲不賑災,為什麼楊少虹敢在平涼對自己動手。

說到底其實就是皇帝不管事,只是這件看起來很小的事情被無限的放大了。

他總算想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喚過一個小太監讓他帶自己去一趟司禮監。

既然歷史終究會發展到那一步,不如讓自己來添一把火。

起碼自己還可以在過程裡做一些事情。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人在大唐,開局錯認李二明日方舟之整合之火玩家請閉眼無上傳承餘光我,反派,開局薅主角聖女!我的搜查一課大叔兇猛我在古代當海盜遠古種田:山野漢子輕點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