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角色拍板,嚮往先導片開播(1章求訂閱!求月票打賞!)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看第一遍《覺醒年代》劇本時,遲餘發現他完全沉浸到那個時代裡了。

這是個群相式的革命歷史電視劇,有很多年輕人,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歷史書上,有名字的,熟悉的或者陌生的。

他們在那個時代,發出了鏗鏘有力的聲音。

有些人付出了鮮活的生命。

他們,一往無前!

他們為了理想的一往無前,為了改變這個國家的一往無前,根本不知道能否見到功成的一往無前。

這一往無前,讓人熱血沸騰,又淚流滿面。

而遲餘,將飾演裡面的,三十餘歲,青年時期的魯迅。

這是一個,可能只要讀過小學,就會知道的名字。

只要讀過小學,就會記得一張在月色下的瓜田裡,少年手拿著一柄鋼叉的圖片,知道有一種吃瓜的動物叫做猹。

只要上過初中,就會有人在課桌上刻一個早字。

魯迅的影響力太大了。

然而,小時候,談及魯迅,只知道他是一位已故的名人,對他文字的印象大抵就是“讀起來拗口”、“錯別字好多”以及“大抵”二字,遠不及青春文學有吸引力。

長大以後,瞭解了國家民族命運之坎坷,進入職場看遍了人心之複雜,再回去翻閱魯迅的文章,頓時感慨萬千,熱淚盈眶。

魯迅的文字,在現在這個時代,同樣引起人們的共鳴。

“願華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來到《覺醒年代》的劇組籌備處,遲餘見到了這部劇的三位重要人物,出品人兼製作人的劉國樺,導演張永辛,還有編劇龍萍萍。

“我們這部劇,主要是講1915年到1921年這八年間的歷史,對你這一期的魯迅,有多少瞭解?”

一上來,簡單地打過招呼後,導演張永辛便進入主題。

“1918年之間的魯迅,應該一直處於一種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的時候,這悲哀讓他以研究碑帖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似乎沒有了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

遲餘說道:“然後從1918年,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之後,開始一發不可收拾,雖自稱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卻也為那些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吶喊。”

“這些,主要是在《吶喊》自序上瞭解到的吧?”編劇龍萍萍笑著問道。

“嗯,《吶喊》是1922年的小說集,正好收錄了1915-1921年間的九部作品,包括《狂人日記》《孔乙己》《藥》和《阿Q正傳》。”

“那你認為,魯迅在這一時期的性格是什麼樣子的?”

編劇龍萍萍問道:“或者說,你心目中的魯迅,在這一時期,應該是一種怎樣的人?”

“我個人的想法是,這個時期的魯迅,是個沉默、孤傲的冷眼旁觀者,甚至有些,外表平靜,內心狂熱,也就是悶騷。”

遲餘的話,讓這三人都笑了。

“外表平靜,內心狂熱這八個字總結的很好。”

龍萍萍點點頭,笑著說道:“當然了,悶騷這兩個字,用來形容這一時期的魯迅,再形象不過了。”

既然對人物的認知,達成了基本的一致。

然後就是試鏡幾個簡單的鏡頭。

雖然是找來的演員,但是也不是說,就一定用了。

畢竟找的時候是一種印象,但是演了之後,才能看出來,到底是不會適合這個角色。

遲餘準備的也算是充分,雖然沒有演出形神兼備來,但那咱孤傲文人的氣質,還是給他找到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行,我們就先到這吧。”

這就是結束了,遲餘先行離開。

“總體來說,沒什麼問題,就是少一些魯迅本人的習慣性動作細節,這個我們也需要討論,畢竟是青年時期的,而不是中年時期。”

張永辛說道:“所以,對於遲餘演魯迅,你們二位覺得怎麼樣?”

龍萍萍笑了:“我覺得很好。”

劉國樺在遲餘的名字上圈了好幾個圈:“不能再好了。”

導演都是個急性子,張永辛馬上說道:“那就聯絡他經紀人吧,把合同先簽了。”

於是停車場裡,聽完遲餘的複述,等著老陳啟動車子的蘇艾菲,接到了《覺醒年代》劇本的電話。

“好好,我現在就過去。”

掛了電話,蘇艾菲笑著說道:“看來,他們比我們更著急。這角色沒問題了,我去籤個合同。”

說完,便下了車。

“要演魯迅了?”老陳坐著問道。

“是啊,我也沒有想到,居然有演魯迅的時候。”

“說起來,上學那會兒,大概是沒有人不痛恨魯迅的,因為他的課文,不是全文熟讀並背誦,也至少有幾個段落是要熟讀並背誦,默寫的。”

老陳說著,然後居然就背起課文:“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由此可見,魯迅文學,“荼毒”之深。

遲餘笑了,問道:“不說魯迅了,你跟你女朋友,現在已經同居了,準備什麼時候結婚了嗎?”

老陳搖搖頭:“還沒有想好。感覺太快了。”

是太快了!

從認識到同居,居然前後就三個月的時間!

他這個女朋友,是過年回老家時,同學聚會上,遇到的上學時期的同桌女神,然後一見如故……

“這事吧,我覺得你可以主動點。”

遲餘說道:“你們也都老大不小了,該結婚要孩子了,再晚的話,人女孩未必覺得安穩。”

“嗯,我好好想想吧。”老陳沉默片刻,說道。

然後兩人便沉默了,不知道說些什麼。

遲餘繼續看劇本,裡面的一些臺詞,不光是魯迅的,其他人的臺詞,他也在看,而且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

“好了,等著開機的時間安排吧。”

蘇艾菲回來後,一臉輕鬆。

“大概什麼時候能定嗎?”遲餘問道。

“六月底或者七月初吧。他們前邊的不少準備工作都做完了,就等著演員全部到位,然後培訓,開拍。”

“這時間倒也可以。”

遲餘點點頭,六月底或者七月初的話,《嚮往的生活》大概應該還在錄製中,也是最後幾期了,時間上倒也不會有太大的衝突。

畢竟《嚮往的生活》是一個月錄製兩次,一次兩到三天。

說起嚮往,今天是週日,遲餘問道:“我記得今天晚上,是《嚮往的生活》先導片首播吧?”

“嗯,晚上十點首播。”蘇艾菲看了一眼備忘錄,說道。

“這麼晚播放的話。”

遲餘想起了什麼,搖頭笑著說道:“節目組有點東西啊。”

“怎麼?”

蘇艾菲沒有看錄製過程,她其實並不知道,嚮往的生活到底是上什麼樣的節目。

遲餘搖搖頭:“晚上你看過就知道了。”

倒不是他不想說,實在是,《嚮往的生活》,完全無法口述,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裡邊,加入了一點點歡樂。

再多,就沒有了。

……

晚飯過後,看了一會兒由小助理方圓整理好的,所有關於魯迅的視頻文件,就已經九點半了。

叉掉影片,開啟圍博。

熱搜上邊,關於遲餘深夜發文,疑似與公司不和的熱搜,已經差不多消失了,畢竟那些熱搜太過於捕風捉影。

倒是他的那首勉強是詩的詩作,評論者頗多。

不乏有一些真正在寫詩的,還有一些現當代詩評論家。

“一篇及格線以上的試水之作……”

“詩裡用了大量的意象,表達了詩人的一種茫然彷徨的情緒……”

“比起那些故意玩弄文字的詩作,遲餘的詩,不押韻,但更接近詩的本質,那就是,句子的美感……”

“很好!不刻意驚世駭俗,不刻意媚俗,我手寫我心……”

好評居然不少。

但是調侃的,更是多。

畢竟詩這種東西,和書法一樣,越來越成為人們爭相調侃的物件。

“老實講,很一般,比某淺淺的屎尿詩,差得太遠!”

“寫詩的,居然不多用空格健?那還寫什麼詩呢?”

“不用空格健/換成斜杆/以後,才發現/如今/真是個/誰/都能寫/詩/的年代/啊/。小詩一首,請遲大詩人品鑑一二。”

“人才啊!”

遲餘發現,相較於那些吹捧或者閱讀理解式的評論,這些調侃的聲音,才更有趣,更值得品味,且大都言之有物。

“遲餘,趕緊出來,馬上要開始了!”這時,老趙在外邊喊道。

“好。”

遲餘應了一聲,然後想了想,先是轉載了《嚮往的生活》的官方圍博的訊息,然後又發了一條圍博出去。

一句小詩,給我們《嚮往的生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芒果臺#蘑菇屋#嚮往的生活#

很快,便有人看到了這條圍博,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句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話,說的太棒了!老遲這當直是要走文藝路線嗎?”

“看一遍覺得很好,看兩遍,準備當作簽名了!”

“都去看嚮往的生活吧!看看老遲是怎麼用具體的節目,來註解這句話的。PS.這話寫的真好!”

很快,《嚮往的生活》的官方圍博,就進行了轉載。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遲餘,你這話雖然還是有點無病呻吟,但是至少很有詩意,轉載了!”老趙在外邊說道。

“這次倒是應情應景的,是不是,若白?”這個聲音,是蘇艾菲。

“我覺得昨天發的那首詩也很好啊,讀起來就很美好。這句話也好,特別的好,艾菲姐,你說遲餘怎麼這麼厲害啊!”這話,是迪麗若白說的。

遲餘笑了,厲害不厲害,你難道不知道?

拿著手機,來到院子裡,東西都已經排好了。

正中間支了個投影儀,上面正放著的,是芒果臺的節目,這時正在廣告,距離先導片,只剩下幾分鐘了。

投影儀的解析度很高,顏色也很正。

對於他們三個非要在四合院裡,用看電影的方式,來看遲餘的綜藝首秀——蒙面合唱和跑男因為是飛行嘉賓,所以不能算——的行為,遲餘有些忐忑。

他不知道,節目組都拍了些什麼,以及,後期做了哪些“特效”。

與此同時,因為之前一段時間的宣傳,加上這一週來的密集宣傳,不少人都知道,芒果臺新出了一個節目,叫做《嚮往的生活》。

也知道,裡面的四位常駐嘉賓是黃雷、何炯、遲餘和張梓楓。

先說說黃雷和何炯這二老。

黃雷和何炯這兩個人,放在同一個綜藝節目裡邊,用一些評論的話說,簡直是不合法,完全就是降維打擊!

因為他們兩個的觀眾基礎太龐大了。

黃雷,先不說他是國內第一個全能藝人,這些年,他演了不少質量好收視率高的,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

再加上這兩年的《極限挑戰》,積累了大量的粉絲。

何炯,這個就不用說了,國內綜藝主持的天花板之一。

這兩個人,基本可以保證,節目的製作水準不會低了,收視率也有一個保證。

再說說遲餘和張梓楓這二小。

遲餘,從《蒙面便唱》出道,一部《活埋》創造了票房神話的同時,也拿到了多個影帝,包括戛納和東京這兩個最有含金量的影帝。

然後,就是還沒有下映的《流浪地球》,作為主演,撬動了近57億的票房,目前已經雄居國內票房的榜首!

一時間,風光無兩。

還有幾首大熱的,快成短影片神曲的歌《聲聲慢》《京城一夜》和《星辰大海》,首首精品。

有演技,有票房,沒什麼黑點,又長的帥。

在年輕的藝人裡面,他現在的粉絲,可能不及那些頂流藝人狂熱,但是,他絕對是路人粉最多的一個,也是上熱搜最自然和莫名其妙的一個。

不少人分析說,遲餘絕對有熱搜體質。

一開始,廣告商們一聽是生活類的綜藝節目,是沒有興趣的。

即便有黃雷和何炯,他們也沒有興趣。

直到遲餘的加入。

對於廣告商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有著近乎熱搜體質的藝人,更值得投資了。

於是當遲餘參加嚮往的生活的節目錄製的訊息傳出去後,立馬就上了熱搜,同時最直接的是,節目組的贊助商,瞬間增加了好幾倍。

從0-5之間的個位數,直接上了雙。

最後就是張梓楓,在幾朵小花裡,也是表現比較突出的一個。

她演過徐爭的女兒,演過黃雷的女兒,演過張嘉藝的女兒,演過章國強的女兒,演過好多女兒。

和趙矜脈一樣,張梓楓也是國民女兒。

網上對她以唯一女孩的身份,參加《嚮往的生活》的錄製,也很期待。

於是這期待,就變成現在,在節目開播前,廣告時間裡,就已經有不少觀眾,開啟了網頁,等著這個叫做《嚮往的生活》的綜藝節目的開播。

彈幕,已經在慢慢地刷起。

遲餘赫然然後了一個走在幾乎最前面的彈幕。

寫道:安妮攜全體小魚幹前來報到!

安妮,就是那個機場堵過他的女孩,是個很有個性的,在遲餘的圍博上,很活躍。

然後這個小魚幹的稱呼,完全是遲餘的那些粉絲,在看過《流浪地球》之後,從蚯蚓幹這個概念出發,想到的一個新的粉絲稱呼。

他們又覺得,遲餘很有貓系男生的感覺。

於是小魚幹這個稱呼,就很快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暫時地拋棄了之間的魚粉、魚丸之類的稱呼。

安妮開口,下邊就有不少螢幕跟了上來。

當然了,彈幕裡面,同樣有“餘白黨駕到”、“餘菲黨來襲”的聲音。

“簡直是莫名其妙!”

“嗯,就是!”

蘇艾菲直呼莫名其妙,迪麗若白贊同她的吐槽。

21:58,節目提前兩分鍾,開始了。

“哈哈!就喜歡芒果臺不守時的樣子!”

“來了來了!”

“前排出售啤酒花生礦泉水!”

“已經看完一遍,再來第二刷!”

“滾粗!這是首播!知道什麼叫做首播嗎?”

“或許剛剛那個是節目組的內部工作人員呢?”

“嚮往的生活!到底是個什麼節目呢?”

“出來了!有人下車了!”

彈幕裡,遲餘從車裡下來,一身簡單的淺色T恤加上短袖設計師襯衫,出現在螢幕上。

那張臉不是《活埋》裡的髒兮兮,也不是《那山》裡的黑瘦,也不是《流浪地球》裡的髒兮兮,當然更不是《三生三世》裡的東華帝君的驚豔。

出現在鏡頭裡的遲餘,在午後的陽光裡,加著芒果臺的濾鏡效果,說不出的乾淨、陽光。

這一個鏡頭暫停住,然後做了個後期,旁邊配上一些遲餘的介紹。

彈幕就瞬間爆炸了。

“愛了愛了!節目組也太會了吧?!”

“老遲這張臉,在《活埋》的時候平平無奇,但是現在竟然越來越覺得驚豔!”

“突然發現,老遲長著漫畫男主臉!”

“富春山的夏天,永遠有一條鋪裝香樟樹的路,路上永遠有一個穿著白襯衫的遲餘,走在青春走在夏天裡……”

“好長的彈幕!”

彈幕很熱鬧,節目在繼續。

而當遲餘進了蘑菇屋,以他的目光為視角,鏡頭給到前面的田、山,以及遠方的富春江後。

螢幕上,突然整齊劃一地,出現了遲餘的句子: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這一句話,直接刷屏了!

“先不說內容怎麼樣,就這開始一段的節奏,再加上這些風景,就讓看得很舒服。”老趙說道。

“嗯,目前來說,觀眾似乎留了下來。”蘇艾菲在注意彈幕。

“跟跑男,完全是兩個風格的室外綜藝。”迪麗若白雙手拖著下巴,偷偷地看了遲餘一眼。

就在這時,螢幕裡突然出現一個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第一百五十三章 角色拍板,嚮往先導片開播(1章求訂閱!求月票打賞!)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LOL:OMG為什麼是神作為英雄復活的我竟成了偶像我在精神病院建天庭現實世界模擬器我的人生狂跑偏綜漫入侵:我能汲取別人能力她們都想殺死我大宋世祖人住超神,渣在諸天惡魔獵手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