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加九錫遷都燕京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汴京開封府,皇城延福宮文德殿。

九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

崇政殿大學士,禮部尚書何煥。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張浚。

資政殿大學士,工部尚書洪皓。端明殿大學士,戶部尚書胡銓。

集賢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吳用。

以及弘文殿直學士,兼御使大夫陸宰;弘文殿直學士,兼大理寺寺卿樊瑞。

加上朝中文武百官聯名上書,為秦烈加九錫,並請求遷都燕京城。

面對群臣的要求,皇太后朱璇大驚失色,懵懂的小奶娃趙謹,則是嚇得哇哇大哭。

“眾位卿家這是要篡逆嗎?”朱璇憤怒的從垂簾之後站了出來,頭戴珠玉鳳冠,金絲繡鳳袍,柳眉倒立,臉色鐵青的她,伸手怒斥著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皇太后此言大謬。”端明殿大學士、戶部尚書胡銓手捧芴板,踏步走了出來。

“九錫乃大禮,是對有功將士的恩賜,這是天恩浩蕩。”

胡銓這麼說,並沒有錯,事實上九錫,剛開始確實是皇帝對大臣的一種禮遇恩寵。

只是後來朝代更迭,權臣篡逆之前,皆強迫皇帝加九錫,脅迫皇帝禪讓,漸漸原本尊崇的九錫,逐漸演變成為篡逆的代名詞。

胡銓話語剛剛落下,李光沉聲道:“胡大人所言甚是,所謂時移世易,燕王殿下,這些年為大宋立下赫赫之功,古往今來,亙古未有。”

“靖康元年,汴京城破,先帝被俘,生靈塗炭,皇室貴胄,慘遭俘虜,國破家亡。”

“危難之際,燕王殿下,統兵勤王,烏石一戰,大破金兵,收復汴京,先帝歸位。”

“建平元年,太上皇南面稱制,劃江而治,大宋一分為二,大宋內憂外患,金人屢屢入侵,西夏寇邊。”

“天下洶洶,唯有燕王,殫精竭慮,東滅偽帝(趙構)北抗女真,收復幽雲,西滅西夏,南征大理,復我河山。”

“此等功業,功蓋三皇,九錫加身,皇天之意。”

李光這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引來滿朝文武的共鳴,現在大宋朝堂,內閣六部執掌朝政,九卿五監各司其職。

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各行省的左右布政使,都指揮使,清一色都是秦烈提拔任用的官吏。

隨著李光、胡銓開腔,早已經得到授意的文武百官,紛紛進言:“請陛下下旨,為燕王殿下加九錫。”

面對群情洶洶的文武百官,小皇帝嚇得哇哇大哭,朱璉癱坐在椅子上。

“準,准奏!”知道無法抗拒的朱璇,只得咬牙切齒的冷哼道。

“遷都之事,事關重大,本宮需要與皇室商議。”緊接著朱璇又態度強硬的說了一句,表達著對遷都的抗議。

“太后,微臣手中有一份諸王的奏本,趙王、齊王等趙氏諸王,皆表示同意遷都。”

禮部尚書何煥,邁步走了出來,躬身一拜。

內侍省押班太監,連忙把何煥的奏本接下,呈送到了朱璇手中。

“逆臣……”朱璇看到諸王的簽名,銀牙暗咬,憤怒的暗罵一聲的她,強忍著怒氣,顫抖的道:“遷都乃是大事,陛下移駕,百官搬遷,這些都需要大筆的錢財,總不能就這樣寒酸搬遷吧?”

“太后所言甚是。”戶部尚書胡銓胸有成竹的出班道:“為順利遷都,燕王已經送來兩千萬貫,戶部也籌措了三千萬貫。”

“微臣計算過,有這筆錢財,足以支撐遷都的各項事宜。”

朱璇雖然早就明白,既然今天朝臣發難,必然已經深思熟慮過。

但面對這個事實,她還是無法接受。

想到自己兒子帝位不保,自己這個皇太后,馬上就要淪為廢后,她內心就充滿憤慨與恐懼。

“今日哀家乏了,陛下身體不適,退朝吧。”朱璇以手扶著頭,嘆氣的擺了擺手。

雖然朱璇和皇帝趙謹,都還沒有下旨,但遷都之事,卻在汴京城中傳開。

趙家諸王之所以會同意遷都,主要是朱仝,帶著城衛軍光顧了他們。

給了他們兩個選擇,第一個條件開封城,作為陪都,作為趙家子弟封地,世襲罔替。

第二個條件,貶黜出京,罪名嘛,隨便安一個還是容易的。

面對這樣的現實,趙家的皇室子弟,大部分都屈服了,只有幾個不從的,沒過幾日,都莫名暴斃與家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於遷都一事,自然是秦烈一手安排的。

八月初旬,率軍回到燕京燕王府時,秦烈讓雷橫、吳玠、虞允文入京,就是辦這件事情。

至於加九錫這個虛名,則是雷橫、吳玠、虞允文入京之後,由李光、張浚、胡銓等人提出來的。

雷橫一行人回到汴京後,攜帶秦烈的書信,第一時間拜謁了燕王妃朱鳳英。

在偏廳上朱鳳英、李師師、李易安三女接見了雷橫。

雙方見禮之後,雷橫把出征以來,秦烈迎娶了蕭塔不煙為側妃,封了李君瑜為遼國女王,古麗娜扎懷孕一事,如實告訴了三女。

這些事情,秦烈之前一直沒有說,但這次雷橫回京,他還是讓雷橫先行稟告了朱鳳英她們。

“雷大哥,這些年子揚多虧你的照顧,這事我們姐妹知道了,我們姐妹會儘快收拾好行李,到時候再知會你。”

在聊完正事只會,朱鳳英起身對雷橫欠身行禮。

“卑職告退。”雷橫向朱鳳英三女一拜。

“二位姐姐,夫君提出朝廷遷都,難道他現在真想登基稱帝了?”朱鳳英心中五味雜陳,對於當皇后,她並沒有什麼期待。

在朱鳳英看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汴京這地方,易攻難守,容易遭遇水患,又不利於鎮守邊疆。”

李易安接腔道:“夫君他提出遷都,必然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考慮。”

“子揚走到今天這一步,歷經千辛萬苦,國家現在統一,他就算不登基,皇室也不可能與他和睦相處。”

李師師嘆了口氣,道:“還有他手下的強兵猛將,誰不想更進一步呢?”

“師師說的對,我們這些姐妹們,也幫不上什麼忙,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讓他安心,無論他做什麼,我們都應該支援他。”

李易安的一臉堅定之色,為了秦烈,她可以無條件的做任何事情。

遷都之事,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在欽天監的主持下,小皇帝趙謹、率領文武百官,在十月十六日,在汴京城郊,祭祀天地,祭拜皇陵。

三日之後,京城文武百官以及家眷,共計四萬三千五百二十一人。

由禁衛軍統制呂方、郭盛統率的兩萬人馬護衛下,踏上前往汴京的路程。

汴京城衛軍統制朱仝,副統制李兗、項充率領兩萬人馬,護衛城中百工,以及自願遷移的十萬百姓為後隊。

石勇留守汴京,出任開封府衛所指揮使。

李若水出任開封府知府,兼任河南行省左布政使,王雲出任行省按察使。

皇帝趙謹、太后朱璇的車駕,在禁衛軍的護衛下,歷時一個多月,方才抵達燕京。

而這個時候在燕京的秦烈,命令燕京的工匠,經過三個月的修繕,已經把中都原遼國皇宮修繕一新。

皇宮的格局,以及各宮殿,皆按照汴京延福宮格局佈置,幾乎做到一比一的還原。

以至於趙謹、朱璇進入皇宮之時,都產生了一種回到汴京皇城的錯覺。

十二月初一,在中都皇城延福宮大殿上,趙謹在秦烈的攙扶下,從大殿外走入大殿,登上臺階,在龍椅上就坐。

頭戴冠冕,身穿蟒龍袍的秦烈,賜坐在天子龍椅下首。

遷都以來,第一次大朝會上,在文武百官的三呼之下,正式開始。

大朝剛剛開始,內侍省副都知吳全,手捧聖旨,朗聲道:“大宋皇帝敕旨:燕王匡扶社稷有功……特進、加九錫,尊尚父,總攬朝政,執掌玉璽,欽此!”

“恭賀燕王殿下千歲。”大殿上的李光、花榮等文武百官,紛紛向秦烈跪拜祝賀行大禮,一切禮制遵照皇帝。

緊接著吳全又拿出另一封聖旨,念道:“今日起,皇太后不再攝政,退居坤寧宮,頤養天年。”

“恭賀皇太后萬年!”

群臣三呼而拜,垂簾之後的朱璇,暗歎一聲,揮手道:“平身吧。”

朱璇之所以同意不再攝政,自然是秦烈與她達成妥協的結果。

入京之後,秦烈在坤寧宮待了三個晚上,三天三夜的朝夕相處下來,二人達成幾個協議。

朱璇放棄權利,不再垂簾聽政,由秦烈總攬朝政,二人保持情人關係。

並且秦烈做出承諾,給趙謹十年時間,十年之後,趙謹若有能力執掌朝政,秦烈攜帶家人,以及所屬勢力,退居海外,永不踏入大宋疆域。

相反十年後,趙謹若沒有能力執掌朝局,他需要主動退位,禪讓帝位。

秦烈之所以對朱璇做出這個承諾,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大宋剛剛統一,需要時間恢復民生,秦烈這個時候一旦篡位,國內必然生亂。

第二、秦烈需要十年的修養時間,他相信再給他十年時間,大宋百姓必然富足,天下歸心。

第三、南洲新大陸的移民計劃,同樣需要時間。

秦烈的計劃是未來十年,遷移五百萬百姓到南洲新大陸(澳洲),如此一來,不出百年,以南洲的廣袤土地,以及海洋資源,就可以繁衍數千萬人口。

這樣一來,就算是秦烈移居過去,也依舊可以稱王立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人在超神學院,我是e總的兒子九轉吞天訣掌門,你看錯人啦!絕世唐門之海克斯科技從水滸開始:我的蛙崽給力逐鹿軒轅逐鹿大宋當兵:開局被國防科大特招春意濃反哺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