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諸侯的緊箍咒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劉襄治下,青州、冀州的士族不少,他對士人也確實不太友好。

雖說還活著的士族,他們的田地是贖買回來的,但那是倚仗著軍隊的震懾,屬於把刀架在脖子上談買賣,強買強賣啊。

可他已經給士人留活路了,沒看那些豪強的下場嗎?全被連根拔起,滅族的不在少數,還活著的,都在苦役營裡熬日子呢。

治下的士人比較老實,這也是一個原因。

其實他最大的倚仗,還是給百姓分了田,建了民團,就算士人造反,也掀不起多大的規模,那些黔首小民,他們享受的利益,是自己從世家豪強那裡搶過來,然後分給他們的。

這些人應該不會被煽動造自己的反吧?

有房有地的好日子不過,非要給貴人老爺們當奴隸,沒人會這麼傻吧?

也備不住就是有天生賤骨頭的人呢,這事還真是說不好。

看吧,看看袁紹能挑唆多少人叛亂,正好清理一下地盤上的隱患,冀州有中軍士卒八千,守備軍團兩萬,青州這邊更多,中軍一萬五,守備兩萬。

他倒是要看看,那些士人能拉起多少人馬?又能有多大的戰力?

至於那些不被煽動的,以後可以有限度的信任他們一點。

到底是浴火淬金,還是割肉剜瘡,他也鬧不清楚。

看看再說吧。

他不怕在戰場上跟袁紹對壘,想來,袁本初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想打敗他,要麼聯合天下諸侯,要麼就是讓後方叛亂。

想逼自己退兵,煽動境內造反,是個非常好,也很有可行性的辦法。

比聯合天下的諸侯要可行得多。

袁術跟他有最根本的利益衝突,想聯合很難。

七國聯盟被他佔著地盤,而且身份認同上有障礙。

大漢宗室和士族集團,矛盾也不小,單單東漢一朝,就明爭暗鬥了一百九十年,結果士族把宗室按在地上摩擦。

想聯合不太容易。

這麼一想,荊州劉表得拉攏一下,他被曹操揍得挺慘,已經被打出了南陽,曹老闆對襄陽也有想法,要不是牽制袁術,可能已經兵進南郡,劍指襄樊了。

劉表劉景升,他的立場很模糊,出身宗室,卻是黨錮的士人,這個人,很複雜。

會站在哪一邊?

看不準。

自劉虞投奔開始,劉襄已經成了別人眼裡,大漢宗室的代表性人物,爭奪地盤的性質,已經有了一些微妙的轉變。

這個問題,他還沒想明白,很多地方不通透,也不知道該找誰解惑,或許要跟劉虞好好的談一談,不知道荀彧能不能為自己指點迷津?

劉襄搖了搖頭,暫時把疑惑放在心底,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

驍騎已經回軍,在他的外圍又建立了一條防線,越騎和胡騎已經開始追殺逃散的敵軍,劉寵帶著步卒也打著火把追了上去。

“子安,帶人打掃戰場,收治傷兵。”

崔奕領著幾百個驍騎在戰場遊走,他們要先清理一遍。

大戰之後,會有不少還想反抗的敵軍傷兵,以及裝死之人,這些都是隱患,需要排除,然後是斬首報功,最後才是民夫搬運屍體,撿拾戰利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丑時的夜色愈加深沉,月光如銀,灑落人間,淒涼而又寒冷。

伴隨著火堆噼噼啪啪的燃燒之聲,時不時的傳來利刃入肉和臨死掙扎的慘叫聲。

人間就是地獄。

劉襄沒有一點勝利之後的興奮感,反而覺得心裡有點空,他拍拍赤菟的脖子,調轉馬頭,回到中軍大帳,等待追殺的結果。

“志才,我軍暫時不再南下,你覺得會不會養虎為患?”

戲志才微笑著搖搖頭:“淮泗流域,兩袁爭鬥,現在陳王又參與進去,形勢並不明朗,主公不願涉足其中,也未嘗不可。至於養虎為患之說,不必擔憂,他們只會越打越凋敝。”

“不奪泗水,難望淮河,不佔淮河,難渡長江,這片地域,一時半會打不下來,也清淨不了,我不想把兵力陷在這裡。

我的目標在三輔,若能拿下關中之地,即便與天下為敵,也可一戰。”

劉襄說出了下一步的戰略目標。

戲志才不認可現在就打關中:“董賊擁兵十萬有餘,主公三思。況且,主公一旦奉迎天子,必然遭人圍攻,不是明智之舉。”

確實如此啊,攻略三輔的兩大障礙,董卓兵馬眾多,戰力強大,皇帝劉協也不好處理。

一旦皇帝落到宗室手裡,隨時都能名正言順的登基,無論是外面的各路諸侯,還是中樞裡面的漢臣,都會極力的反對。

可董卓被刺殺的時機一旦錯過,就得跟涼州集團硬碰硬的打一場,或者等到關中平原被禍害得赤地千里,到了那時候,佔領那裡還有什麼意義?去扶貧嗎?

李傕、郭汜等人,要是能把皇帝和百官都宰了,那就好了。

沒有大漢皇帝這個緊箍咒,割據地方的那些諸侯,稱王稱帝的肯定不少,別的不說,益州的劉焉早有稱帝的心思,袁術也有,一直信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言。

這句讖言流傳很廣,出自《春秋讖》,裡面記載:漢家九百二十歲後,以蒙孫亡,授以承相。代漢者,當塗高也。

漢武帝也說過這話,是酒後感嘆,對群臣說:“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光武帝劉秀反駁公孫述稱帝的合理性時,也引用過這句讖言。

李傕想稱帝的時候,也想利用這個。

袁術稱帝和曹丕稱帝,也是用這個讖言,解釋自己政權的合理性的。

想當皇帝的太多了,各種牽強附會的解釋一大堆。

劉協一死,必然有人會稱帝。

這種事,有一個就有兩個,等諸國林立,就更加不用擔心他們聯合了。

到時候,自己就可以高舉宗室的旗子,討伐這些偽帝逆賊,效仿光武故事,再興大漢。

名正言順,順天應民,民心所向。

所以,劉協得死,最好死在涼州人手裡。

反正不能死在自己手裡。

可這個操作有點難度,該怎麼執行呢?

這事,不太好直接問屬下,自己不能背上弒君的汙名。

說實話,辦這件事的人選,第一個浮上心頭的,就是賈詡這個四方臉山羊鬍的傢伙。

毒士的印象這麼根深蒂固的嗎?

所以,又有難題了。

怎麼才能收服賈文和?

讓他在長安之亂中,為自己攪動風雲。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鬥破:從收雅妃為侍女開始無敵太監武帝,冷宮掃地一百年全球進化:我覺醒了SSS天賦重生嫁給了死太監遮天之我有一枚種子魔獸之暗影奧術師御天狂鳳丹麥崛起1890我有一個諸天模擬器我不是氪星人,我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