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徵辟曹昂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曹操今年三十八歲,比劉襄大十四歲,是個很能生養的,一生有子二十五人,有女七人。

當然,現在還有很多沒出生,今年長子曹昂十八歲,長女十三歲,不知道名字,後來,曹丕登基以後,封其為清河長公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襄不喜歡老曹的長女,正史裡面,她下嫁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懋,跟小叔子合謀誣告親夫,是個狠人。

他比較欣賞曹節,就是漢獻帝的獻穆皇後,不是因為她擲璽怒罵曹丕,而是她在獻帝退位以後,不離不棄,鼓勵劉協脫下官服,換上布衣,深入民間,用過去在宮中學習的精湛醫術,救死扶傷,拯救黎民百姓。

就這樣,劉協在山陽懸壺濟世做了一個鄉村醫生。夫婦二人常到雲臺山一帶採藥,施醫救民,被百姓譽為“龍鳳醫家”。而且她還主張不論貧富,子弟都可以上學,山陽書院也是因為她才能興盛起來。

可惜曹節還沒出生。

“孟德兄,既然你稱我為朋友,那麼,作為朋友,我也有一句話想說。”

“洗耳恭聽。”

劉襄本想說自己心胸還可以,能容得下曹操,可轉念一想,這種話太虛了,誰會信呢?所以,說出口的話就變成了:“聽說你的長女挺跋扈刁蠻的?”

老曹有點尷尬,被置疑家風家訓,面子上有點過不去,可沒法反駁,因為這事是真的,只好遮掩道:“這個天下,誰敢在你面前跋扈呢?”

也對,曹操為主君之時,女兒下嫁,自然跋扈,自己納她為妾,估計是不敢使性子的,就怕後宅不寧啊。

可政治聯姻,哪能挑三揀四呢?今天曹操主動提出嫁女,就是服軟低頭,想拉進關係,融入麾下,他女兒別說只是刁蠻任性,就是個瞎眼瘸腿的,自己也得娶。

“我會找媒人上門提親。”

老曹沒說話,雙手環抱,揖手過額,鄭重的躬身行了一禮。

劉襄沒回禮,嘆息了一聲,感慨道:“我朋友不多,希望能和孟德兄一生為友。”

“吾之幸也!”

聯姻之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今天設宴,安撫了曹操和劉表,也算是沒有白費功夫。

說是宴席,其實只有他們三人,沒有陪客,沒有舞姬,只有幾個侍從、婢女,算不上鴻門宴,劉襄沒想殺他們。

此次南下,順利得出乎了他的預料,二袁皆死,曹操劉表投降,西邊的董卓被刺,長安之戰馬上要爆發,進攻三輔的窗口期到來,爭霸天下的遊戲,突然就來到了下一個階段。

不能再單純的揮兵沙場了,他該顯露胸懷,折服天下了。

軍隊能打下地盤,但安撫不了人心,人心若不服,天下依然會動盪不休,曹操、劉表就是他折服天下英雄的開始。

不能死,得好好活著,還得活得有滋有味。

他們就是展現給天下人看的人樣子。

只有這樣,才能八方來投,定鼎江山。

劉襄得儘快調整心態,面對新的形勢。

他給同桉而食的兩人斟滿酒杯,舉杯勸酒:“滿飲此杯,共度中秋,也希望天下人都能闔家團圓,長樂未央,飲勝!”

“飲勝!”

三人喝的是葡萄酒,劉襄品著味道,不太滿意:“幷州的葡萄就是不如西域,味道差點意思。都說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我是不在意的,但葡萄美酒不能缺,回頭定要平了涼州,打通西域,在那邊多種點葡萄,供給大漢的酒鬼們享用。”

劉表笑了,他就是酒鬼之一,為了喝酒,特意打造了三種“酒缸”。大的叫伯雅,能容七升,中號的叫中雅,能容六升,小的叫季雅,能容五升,還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三雅之爵。

每次聚會,每個人都要把這三“缸”酒全都喝完,凡是有人醉倒在地,就用大針去扎喝醉的人,這是為了防止裝醉躲酒。

漢末時一升相當於現代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兩斤四兩,“中雅”能盛兩斤二兩,“季雅”剛好盛兩斤,一次飲宴,每人至少要喝六斤六兩。

幸虧漢朝沒有蒸餾的高度白酒,主流的酒水是釀造的米酒,跟現代江浙一帶的江米酒差不多,屬於口感酸甜的甜酒,要不然都得酒精中毒,一次宴會喝死一批人。

“來日有暇,定要見識一下景升兄的三雅之爵。”三雅之爵的事情,曹操聽說過,跟著笑個不停,這也是個酒鬼。

漢人好酒,酒鬼橫行,勸酒的行為極其惡劣,言辭譏諷都是輕的,拿針扎,潑冷水,抽鞭子,用大棒子敲頭,拎著斧子砍腦袋,就問你喝不喝?

劉襄好笑的搖了搖頭,幸虧沒人這麼勸過他的酒,否則會死人的,後果很嚴重啊。

“我酒量不好,無法讓兩位喝得盡興,切莫責怪,今天便到這裡吧,為表歉意,各送葡萄酒一斛,你們拿回去喝個痛快。”

這話真心沒騙人,已經喝了三杯,到量了,再喝就得醉,他的酒量放到現代,屬於一瓶啤酒就暈,兩瓶就倒的主。

“多謝將軍。”曹操、劉表喜不自勝,既高興解決了心中憂慮,又高興得了美酒。

近幾年戰亂不休,商路斷絕,河南這地方,葡萄美酒可不易得。

臨走之時,劉襄跟老曹提了一句:“孟德的長子曹昂,今年十八了,舉個孝廉,到我身邊做個散騎常侍可好?”

“那是他的福分,求之不得呀。”曹操笑得開心,一點拒絕的意思都沒有。

很好。

劉襄很滿意。

送走客人之後,回到署衙後宅,喝了杯解酒茶湯,被苦味和怪味燻的清醒了不少,拿出筆墨,寫下調令:“徵辟棗邸、韓浩為典農從事,調夏侯惇為汝南屯田校尉。”

先調動這三個,慢慢來,不能一下子就把老曹的人全調走,需要慢慢的磨合。

棗邸是潁川人,曹操起兵的時候就投效了,擅長農事,重視屯田。

韓浩原本是王匡的從事,後來投了老曹,也是個重視農桑的。

至於夏侯惇就不用說了,個人武藝不錯,為官清廉,人品也好,但不能讓他統兵打仗,沒贏過。歷史上有個種田將軍的雅號,是旱災之時,挖掘河渠,親自擔土,帶領百姓種田得來的美稱。

嗯,就當美稱聽吧。

反正別讓他上戰場就對了,其他職位做得都不錯。

裁軍之事已到尾聲,大概能剩下四萬兵卒,這支部隊是曹操、劉表、袁紹、張勳四部參雜而成,該交給誰統管,才能服眾呢?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鬥破:從收雅妃為侍女開始無敵太監武帝,冷宮掃地一百年全球進化:我覺醒了SSS天賦重生嫁給了死太監遮天之我有一枚種子魔獸之暗影奧術師御天狂鳳丹麥崛起1890我有一個諸天模擬器我不是氪星人,我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