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漢有四京 千秋萬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京這個字的份量很重,除了國都之外,沒有哪個地方有資格稱京。即便是國都,也不會直接以京命名。

劉襄一句“建南京”,落在荀或等人的耳朵裡,便是要遷都的意思。

遷都可是天大的事情。

於公,王朝的政治中心轉移,牽連甚廣,不是說動就能動的,與都城配套的府庫系統、交通系統、防禦系統,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建成的。

長安外四關,洛陽外八關,這些都是京城不可或缺的防禦關卡。

南京有啥?

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南京要建在哪。要是在一片白地上建國都,那可是相當浩大的工程,必然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於私,各家都在長安置了產業,扎了根,一遷都,損失太大了。朝中的大小官吏,還有長安周邊的百姓,肯定是不願意的。

於公於私,這南京可建不得。

荀或顧不上什麼深思熟慮了,當先勸諫:“請陛下三思,遷都之事萬不可行!”

一定要打消皇上遷都之意,長安匯聚人才、物資,越發繁盛,且勢頭不減,大有趕超昔年洛陽之態,一旦遷都,大好形勢必然盡毀。

沮授也跟著勸諫:“陛下,關中內有八百裡沃野與民生息,外有四關拱衛,此帝王之基也,陛下為何棄之?”

“遷都之事,動搖國本,望陛下三思!”劉表也是不同意遷都的。

範賢倒是無所謂,他跟著陛下從涿縣遷到鄴縣,再從鄴縣遷到長安,遷徙治所也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的觀念裡面,皇帝在哪,哪就是國都。

劉襄笑嘻嘻的看著迫切的想要勸服他放棄遷都的幾個重臣,心裡覺得事情成了一半。

他突然說建南京,確實有逗一逗這幾個人的意思,但最重要的目的不在於此,而是要為建城減輕阻礙,畢竟南京的規模是比照著都城來的,不是個小工程。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特別的有道理。

他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間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願意折中一下,同意開窗了。

所以,劉襄學以致用,看著急躁的,想要勸服自己的幾個重臣,抬手止住了他們後續的話語,慢悠悠的說道:“朕,何時說要遷都了?建一座城而已,為何眾卿如此焦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誒?

不遷都啊?

荀或等人瞬間放鬆了下來。

建城好,建城好!

建一座城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要不遷都就行!

幾人長舒了一口氣,把心臟又放回了肚子裡。

“陛下如此消遣臣等,有失風範!”荀或覺得皇上的心眼大大的壞了,如果不是怕形象受損,他真的很想翻個白眼給皇上看看。

聽到這話,劉襄覺得,事情成了,以後倒是可以多玩幾次這種套路。

但建南京城,他還是要解釋一下的,以免君臣之間有了嫌隙:“天有四德,元亨利貞;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年有四時,春夏秋冬。此為天之道也,朕,欲建四京,震懾天下。如此一來,漢有四京,東南西北,威臨八荒六合,佑我漢人,綿延不絕,千秋萬世!”

這句話,既包含了地緣戰略,也能扯上先賢思想,還能和天道掛鉤,扇動性很高,挺能忽悠人的。

特別是熟讀經典的漢朝古人,他們真的非常吃這一套。

劉表已經搖頭晃腦的唸叨上了:“天有四德,元亨利貞;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年有四時,春夏秋冬;漢有四京,東南西北。此天道也,佑我漢人,千秋萬世!陛下洞悉天機,臣,為陛下賀!”

其他人也不傻,雖然天機飄渺,但先賢早已給出提示,所謂天心即民心,這段話傳播出去,藉助四季交疊的天時,藉助早已傳播開來的經史典籍,讓天下的百姓都認可,讓所有瞭解漢文化的外族也認可。

那麼,漢有四京,千秋萬世的理念,也就成了真理,就擁有了神性,就成了天機。

這是鑄造大勢。

放到現代,這叫蹭熱度,叫捆綁推送,叫創造理念。

一個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同樣的,一個理念被萬萬人認可,也一樣會成為真理。

道理都是共通的,在坐的幾人都是聰明人,想一想也就明白了。

眾人揖手為禮,高聲讚頌:“臣,為陛下賀,為大漢賀!”

劉襄擺了擺手:“現在道賀為時過早,傳遍天下,方成讖言。”

自己建立四京制的阻礙被擺平,創造理念的套路被認可,雖然表面上雲澹風輕,但心裡已經樂開了花。理念能不能傳播天下,成為普世價值觀,他不知道,可四京制最重要的便是地緣戰略。

還有就是為長安減輕負擔。

長安的戰略位置很優越,但它有個致命的短板,缺糧食,關中養不起超巨型的城市,而黃河只能季節性通航,無法滿足糧食的運輸要求。

現在,這個問題快出現了,長安城內已經住了三十多萬人口,城外比城裡的人還多,且不斷的有人向這裡聚集,人口直奔百萬而去,糧食的壓力很大。

歷史上,唐朝中後期,長安缺糧食的問題便暴漏了出來,皇帝得帶著大臣去洛陽就食,名不正言不順,民間恐慌的情緒無法消除,長安的糧價跟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這個弊端終唐一朝也沒有解決,後面的朝代也就放棄了定都關中。

劉襄定都的時候也知道這個問題,可當時洛陽是一片廢墟,鄴城撐不起治理大漢的重擔。

再加上他掏不出治理黃河,新建國都的錢,只能把戰略轉向西北,打通西域商路,盤活商業。

所以,長安是唯一的選擇。

國都已定,再想遷都難上加難,思來想去,只能走陪都路線。

皇帝帶著百官巡幸陪都,民間百姓便不會恐慌,長安的糧價才能保持穩定。糧價穩定,囤積居奇的奸商自然會減少,如此一來,百姓才能好好生活。

既然選定陪都路線,那不妨弄大一點,若是建立陪都僅僅是解決就食問題,那就太沒面子了,索性走地緣戰略的思路,建立大漢四京。

初期四座京城只是點,後續會以水路和陸路聯通,成為控制天下的四大樞紐。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鬥破:從收雅妃為侍女開始無敵太監武帝,冷宮掃地一百年全球進化:我覺醒了SSS天賦重生嫁給了死太監遮天之我有一枚種子魔獸之暗影奧術師御天狂鳳丹麥崛起1890我有一個諸天模擬器我不是氪星人,我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