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晶圓代工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張仲謀其實心裡也有點猜測,雷蘊榮親自過來商談合作,也有想要邀請自己加入榮耀電子公司想法。

儘管心裡暫時還沒有考慮過離開德州儀器公司,但是張仲謀還是對雷蘊榮很好奇,想要親自瞭解一下他是什麼樣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初次見面,張仲謀就邀請對方來自己家裡,以家宴來招待人家。

不過雖然有了這個猜測,但聽到雷蘊榮親口說出來之後,張仲謀還是笑著問道:

“邀請我加入榮耀電子?半導體行業的人才非常之多,為什麼是我?”

雷蘊榮笑著回道:

“張先生能夠在德州儀器這種大型的阿美利加科技公司坐上副總裁的職位,自然是能力非常出眾的,這樣的人我為什麼不選擇?”

“更不要說,我們都是華人,同根同源,交流起來也簡單,我們榮耀電子要在亞洲建廠,一個理解亞洲文化的掌舵人更符合我的要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仲謀問道:

“晶圓工廠是建在香江嗎?”

“不是,我準備將工廠建在灣灣!”雷蘊榮說道:

“香江雖然也工廠眾多,但在高科技領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港府對培養科技人才也沒有什麼興趣,如果不是我們榮耀電子公司的推動,現在香江更加沒有科技的土壤。”

“更不要說,香江地價高昂,而且今後會更加的高昂,工業用水也困難。相比之下,灣灣就更合適很多,人口與科技力量都比香江強出一大截。而且當地政府也會給予非常大的支援。”

“最後說句悲觀的話,將工廠建在灣灣就算未來國際局勢出現了變化,未來受到的政治干擾也會少上很多。”

張仲謀點頭道:

“這些年灣灣的大學確實培養了不少科技人才,而且目前在阿美利加的華人之中,從事半導體行業的大部分都是來自灣灣,在灣灣建立晶圓工廠的話,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雷蘊榮不由笑著問道:

“那這麼說,張先生同意了?”

張仲謀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

“雷先生這家工廠規模如何?投資多少?”

雷蘊榮回道:

“目前一條三英寸晶圓生產線全套售價大概是一千萬美元左右,不過這是新的生產線,如果二手的話,要便宜不少。”

“我打算在灣灣投資五千萬美元,先購買兩條二手生產線。因為我們榮耀電子有一款個人電腦在明年一月份就要上市,而這款個人計算機將要搭載我們最新研製的處理器。”

“所以先會將工廠建立起來,只要開工和成品良率到位,工人和技術人員能夠支援後續發展,以後還會引進兩條三英寸生產線甚至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四英寸生產線。”

“這應該已經遠超過榮耀電子本身的需求了吧?”張仲謀作為專業人士,自然清楚這其中數量的問題。

雷蘊榮點點頭道:

“榮耀電子目前暫時確實不需要這麼多晶片,不過張先生你可能不太瞭解我們的產品出貨量,不用多久,甚至可能還需要繼續擴建增添生產線。”

“而且,這座工廠建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承接外界的訂單!”

“外界訂單?”

“沒錯!”雷蘊榮緩緩地說道:

“現在阿美利加所有的IT企業都是自己設計晶片,然後再由自己的晶圓工廠進行生產,大部分公司的重心主要放在晶片研發上,而不是晶片生產上。”

“那有沒有可能獨立成立一個公司,無需考慮晶片的研發,只專注於晶圓生產,全力提高生產效率和晶片良品率!”

張仲謀眼前一亮,卻有些疑惑地問道:

“雷先生,貴公司也有晶片研發業務吧,那麼兩者關係又該怎麼處理?”

雷蘊榮笑著說道:

“在我看來,晶片設計和晶片製造完全可以拆分成兩個獨立的公司!晶片設計公司專注於新晶片的設計,而晶圓工廠則專注於降低晶片製造的成本。”

在後世隨著晶圓工廠造價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嘗試放棄自建晶圓工廠,而走所謂的“fab?light”模式(輕晶圓廠模式,即不再繼續投資晶圓工廠,不足產能交由晶圓代工廠)。

歷史上ADM公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為了減少虧損,它直接就把自己的晶圓工廠給獨立拆分出去,只專注於晶片研發。

而即使是有廠模式最堅定的支持者英特爾公司,也開始把一部分晶片生產外包出去。另一個IDM(整合元件製造)巨頭——三星電子,卻開始進入晶片代工行業,承接其他公司的訂單,與臺積電進行競爭。

張仲謀皺了皺眉,思考著雷蘊榮的話。

“隨著製程技術的不斷進步,晶圓生產工藝的投資也會越來越高,現在主流的光刻機售價在幾十萬美元,而下一代光刻機造價至少在一百萬美元以上。”

“建設晶圓工廠所需要的投資越來越高,這就勢必要求工廠必須有足夠的開工率,才能實現盈虧平衡。而現在大部分晶圓工廠只承接自家的生產任務,造成了產能的極大浪費。”雷蘊榮解釋道。

雷蘊榮喝了口茶接著說道:

“如果能把晶圓工廠獨立出來,在滿足自家晶片的生產任務之餘,也可以承接外部訂單,無疑可以更好地利用產能!”

“晶圓工藝的更新換代很快,這也意味著裝置的折舊費用很高,如果能提高開工率,平攤在每塊晶片上的折舊成本就會降低。”

“雷先生,目前晶片市場已經開始飽和,一本公司又在拼命擴大產能,這個時候阿美利加同行大多數都是虧損嚴重。”

“而且正如你所說,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圓廠,連自身工廠的產能都無法填滿,有怎麼會把晶片生產外包呢!”張仲謀突然笑著問道,似乎在考雷蘊榮。

“張先生,你覺得限制進入半導體產業的真正門檻是什麼?”雷蘊榮沒等對方回答,就自問自答的說道:

“在我看來,最大的門檻就是晶圓工廠的投資太高。即使建設一座最小規模、落後工藝的晶圓工廠也至少需要幾百萬美元的投資。”

“這對於大多數有志於加入晶片研發產業的公司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僅僅只是成立一個純粹的晶片設計公司,只需要幾個人,幾萬美金即可!”

“當出現一家專門的企業,願意幫他們完成這麼鉅額的投資,成立一家晶片代工企業承接生產訂單,立刻會跟著湧現無數的小型晶片設計公司。”

“而且就是因為現在的阿美利加半導體公司虧損,才是我們的機會!虧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工廠效率太低而造成的。”

“但只要我們在灣灣的工廠成本夠低,阿美利加的一些半導體公司就可以專心的研發晶片,生產這一塊全交給我們來做,這樣一來何愁沒有訂單?”

後世的很多科技公司都是如此,因為投資晶圓工廠的成本太高,而且後續必須保證足夠的開工率,不然持續的投錢比開著卡車將美元倒入大海還要快。

而大型的晶圓代工廠經過多年的競爭,唯二能在二十一世紀存活下來的就只有臺積電和三星。

在全球大部分領域,研發的地位超然,遠重於生產。但是在晶片行業不一樣,生產的技術含量比研發還要高得多。

後世整個內地能夠研發晶片的企業不少,但能夠低成本大量生產的一家也沒有,就算是中芯國際也是如此。

不過現在這個年代還完全不一樣,晶圓投資還不算太貴,只要現在進入這個行業,再慢慢培養大量員工,形成自己的生產技術積累,這樣在未來的競爭中就能建立起足夠的優勢。

張仲謀點點頭說道:

“這種方法理論上的確可以,和一些家電行業代工一樣,一家工廠承接不同品牌的訂單,未來的可能性的確不清楚,不過一旦成功,必然能夠改寫半導體的行業格局。”

這時,雷蘊榮也鄭重地說道:

“不知道張先生有沒有興趣,為榮耀電子籌建一家專門的晶片生產公司。對半導體產業的新模式做一次偉大的探索。”

“正如張先生剛才所說,如果晶圓代工模式能夠成功,這很可能會深刻改變,整個半導體產業未來的格局。”

根據雷蘊榮之前收集的資料,張仲謀和德儀公司的總裁在對公司發展理念上是有分歧的。

而之前的交談也證明了這一點,張仲謀希望德儀能夠繼續加大在半導體業務上的投入,專注於技術領域。

德儀公司的新任總裁夏柏卻開始把公司的重心轉移到開發消費性電子產品上。

這正是後來張仲謀從德儀辭職的最重要原因。

早在六七年前,四十一歲的張仲謀就已經升任為德州儀器公司的資深副總裁,成為公司的第三大巨頭。

當時英特爾公司在存儲器領域如日中天,張仲謀卻主動挑起dram存儲芯片的市場之爭,最終讓德儀公司硬生生從英特爾口中搶得一塊肥肉,被阿美利加雜誌評價為“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

這樣一個擁有前程似錦的美國夢的牛人,讓其放棄在德州儀器公司的高位,到榮耀電子這家公司屈就,雷蘊榮又需要給出怎樣的職位,才能吸引對方?

更重要的是,現在榮耀電子規模不算特別大,業務卻有點繁雜,遊戲、個人計算機、軟體、半導體都有涉及。

某種程度上榮耀電子的發展模式,也不符合張仲謀專注於一個領域進行深耕的理念。

後世臺積電就一直只專注於晶片代工領域,幾乎沒有去涉足下游的消費電子。

所以對處在現在地位的張仲謀來說,金錢的吸引力已經不再那麼大了。開創一番新的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業,也許更能打動他。

這也很可能是為什麼會在四五年後,張仲謀以五十四歲的年齡,返回灣灣進行二次創業的最大原因。

兩人在書房談了兩個多小時,雷蘊榮就禮貌的起身告辭離開,回到提前預定好的酒店。

張仲謀並沒有直接給出答覆,只說自己需要考慮。

雷蘊榮也知道這樣一個重大決定,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輕飄飄的答應下來,不過對此,他很有耐心。

第二天,雷蘊榮帶著何國原來到德州儀器公司的總部,會見了德儀首席執行官夏柏先生。

由於有了前一天晚上和張仲謀的友好溝通,而且他應該也大致將自己的態度傳遞給了公司高層,所以雙方的談判進行的很快。

雷蘊榮這次來達拉斯,除了商談收購晶圓生產線之外,還涉及兩家公司其他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協議,比如雙方對各自擁有的一部分專利進行相互授權。

榮耀電子雖然利潤很可觀,但嚴格算起來也還是一家電子新軍,自身的專利池幾乎空空蕩蕩。

為了下一步發展能更加順利,取得一些基礎專利申請授權,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而這方面德州儀器公司無疑是一個很好地合作物件,這家半導體巨頭公司的技術積累絲毫不比IBM等公司遜色。

不要以為西方公司動不動就打專利官司,就認為他們是屬貔貅的,把專利拿捏的死死的。

但其實專利的授權是很普遍的,如果都敝帚自珍的話,阿美利加的科技怎麼會進步地這麼快。

經過近一個星期的談判,榮耀電子正式和德州儀器公司達成一攬子的協議。

榮耀電子以一千六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德州儀器公司在加州矽谷附近的一座晶圓工廠,以及涉及計算機和半導體領域的一百多項專利使用授權。

這座擁有兩條三英寸生產線,月產一點二萬片晶圓的工廠,被雷蘊榮收入囊中。

每條生產線只需折價六百五十萬美元的價格,而且還包括後續的安裝除錯以及員工培訓,價格簡直便宜到爆。

三十年後,英特爾投資興建一座晶圓廠需要花費二十億美元,工廠的潔淨度比消毒最徹底的手術室還要乾淨百倍,一臺光刻機造價就超過一億美元。

所以說,現在真的是進入晶圓製造最好的時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至尊戰神逆襲從對話20年後的自己開始超級傭兵在都市混世兵王救世主的我先成了萬人白月光這個武聖過於慷慨從不良人開始加點修煉修仙熟練度末世:我的避難所無限升級相聲:臺上無大小,臺下立新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