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商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現在的徐光啟歲讓說是掛著一個兵部尚書的名頭,可實際上,現在他主要負責的是就是格物院這方面的事情。

“方愛卿,這樣一來,就算以後這些讀書之人,沒能透過科舉,也有一門技術,能夠大明創造出一些價值,總好過一群人整天幹什麼吟詩作對,不事生產。”

朱由校是比較討厭一些所謂的生員的,一天天的只知道一群人集聚在一起,啥正事也不幹,就只知道流連於風花場舉辦什麼詩會什麼玩意的東西。

“陛下,微臣看來,這對那些貧苦家庭的孩童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啊。”方從哲這時候,對著朱由校稱讚道:“在以往他們皆是因為家境的原因,只上一兩年的學堂,而現在,朝廷將他們學習的費用都承包了,這使得那些接受足夠的教育。”

“陛下這是給他們提供了改變命運的通道啊。”

“當初我大明太祖皇帝平定了天下後,也曾經大力的發展過官學,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大明朝的官學可以說是如同武備一樣慢慢的廢弛,逐漸被私學取代。”

“現如今陛下重新發展官學,可謂是天下黎民之幸啊。”方從哲對著朱由校拍了一個小小的馬屁。

本來王朝的統治者們實行科舉這一項制度,就是為了能夠選拔更多的人才,使得一項中下層的百姓也能夠因為科舉而進入統治階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科舉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參加的,畢竟讀書可是要很多銀子的啊,文房四寶要錢、書籍也要錢,還有一堆的東西都是需要銀子的。

一般的家庭可出不去這些銀子的,雖說現在大明有著許多的寒門子弟,可是寒門可不是平民,寒門指的是寒微的門第,換句話說,他們幾代人之上是闊過的。

而現在大多數的學子們的家庭,可以說是非富即貴。

“陛下,就算將來他們透過不了科舉,那麼這新的官學中所教授他們的農、算、工等學問,微臣想來也能夠使他們在將來豐衣足食了。”

“不過陛下,此舉睡好,但是也要有人很好的執行下去才行啊。”方從哲表現的有些憂鬱。

“方愛卿是覺得有人會阻撓?”朱由校問了一句話。

“是啊陛下,這是微臣所擔憂的一件事,陛下此舉可是動了大部分士族的利益了。”方從哲對著朱由校說道:“微臣恐怕那些士族們會在暗中的阻撓。”

雖說朱由校此次的決定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按理說人們都會支援才對,可是有些讀書人為了私利,可是沒有節操的。

現在的方從哲完美的履行了身為內閣首輔的職責,那就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考慮問題。

“微臣想來到時候,朝廷應該要專門派人到各地去監督。”方從哲說道。

“這是自然。”朱由校點頭道:“咱們大明的錦衣衛可不是擺設。”

對於這種事情,在朱由校看來,還是得讓錦衣衛來幹,這明朝末年,除了極個別的文官靠的住外,其他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啊,要是大明全境有一半的文官靠得住,大明在歷史上說不定還能多撐個幾年。

說著,朱由校看著方從哲,問了一句話:“方愛卿,你知道朕在京營所練的那些新軍,除了對付建奴外,還要對付誰呢?”

“微臣不知,請陛下解惑。”方從哲恭敬的對著朱由校拱手說道。

“還要對付那些反對朕,給朕使絆子的傢伙!”朱由校在說這一句話的語氣十分的冰冷:“若是他們要反對朕的決議,那麼朕只能夠將他們從這個世上清除掉。”

聽了朱由校的話,方從哲咽了一口唾沫,心中暗道,用軍隊去對付反對者,陛下是將他們直接當成反賊了啊,不過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反對陛下,阻撓朝廷政令的,確實可以算上是反賊。

難怪陛下一直對在京營訓練的軍隊十分的上心啊。

方從哲現在的心中也是十分的慶幸,自己早早的站在了皇帝的身邊。

接著,朱由校又將話題轉到關於官學的上面:“方愛卿,在建立官學的時候,還可以設立一個獎學金,用來獎賞學習優異的學子,也藉此來激勵一些貧困家庭的兒童認真學習。”

方從哲聞言後,默默的將朱由校所講的事情記在心中。

“方愛卿啊,朕將大致怎麼做,告訴了愛卿,但是一些細節如何制定,還要愛卿多上上心。”

方從哲身為混跡官場數十年的老油條,對於這種事情的安排應該是不會出現查錯的,如果出現了差錯,比如說某一方面沒有顧及到,那他這麼多年的官是白當了。

“這個微臣自然明白。”方從哲對著朱由校恭敬的回答道,對於他來說,這些事情,只要畫上一些心思就能夠完美解決了。

“還有一點。”朱由校突然間想到了什麼:“對於咱們大明境內的一些婦女們,朕也有所安排。”

“陛下請將講。”

“真聽聞在江南的一些書香門第之中,盛行給女孩兒纏足?事嗎?”朱由校一邊說,一邊用眼睛看著方從哲。

“陛下,這纏足從前宋時,便開始盛行,現在是有許多的人家,給自己的女兒們纏足。”

如今大明的纏足,可不想滿清那般畸形,在大明,給女子纏足,多是希望女子的小腳變得修長,在想在的大明都是以修長為美。

雖說朱由校在後世的時候,也是喜歡纖纖玉足,但是他還是覺得這股風氣不可長,誰也說不準,到時候一些沒節操的讀書人腦子一抽,會不會讓女子的腳纏臣滿清那般,誰也說不準。

“方愛卿啊,朕覺得這纏足的風氣得止一止,這纏足說到底是在損害身體。”朱由校對著方從哲說道:“朕不提倡纏足,之前纏足的,朕也不追究任何責任,但是今後要是有人為了滿足齷齪的癖好,令女子纏足的,嚴懲。”

“微臣遵旨。”方從哲對著朱由校答道。

“還有一點,朕決定專門給大明的女子們建立一些學院,或者是紡織工廠,讓他們在其中進行生產,由此可以賺一點補貼家用,方愛卿覺得可行嗎?”朱由校對著方從哲疑問道。

朱由校對此是有些顧慮的,雖說晚明的社會風氣十分的開放,但是肯定是沒有開放到後世那種程度的。

“不知陛下是想讓何人來管理她們呢?”方從哲反問道。

“朕這皇宮中有那麼多的宮女,朕覺得可以將她們派出宮去管理。”這宮中的那些上了年紀的宮女們,應該是很樂意出宮去的吧。

“陛下。”這是,方從哲對著朱由校笑著說道:“在大明,一些婦女出工為家庭補貼家用,也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了。”

“畢竟不是誰都想名貴家庭的的大小姐那樣足不出戶啊,所以在咱們大明,纏足的一般也都是那些名貴家庭的大小姐,一般的女子可沒有纏足的需求,要是纏了足,反而會使她們行動不方便。”

聽了方從哲的回答,朱由校心中是比較滿意的。

接著朱由校又看向了待在自己身邊的劉時敏囑咐道:“劉伴伴,告訴你手底下的人,要好好的宣傳宣傳那石柱總兵秦良玉!”

“雖說這世間女子不如男?女子也是能夠頂一片天的。”

“奴婢遵旨。”劉時敏恭敬的回答道。

在兩人交談之際,一名小太監來到了殿內。

“什麼事?”朱由校見狀問了一句。

“皇爺,這是魏公公讓奴婢交給皇爺的。”那名小太監取出一份奏疏:“這是戶部尚書李汝華的辭呈。”

朱由校接過後,開啟一看,奏疏上寫得十分的直白,李汝華說自己年老體衰,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待了許多年了,現在感覺自己已經無力處理政事了,特請求朱由校准許他辭官回家。

朱由校記得這李汝華在天啟元年時候得病辭官歸鄉,不久後就病逝了。

也就是說這李汝華是沒有多長時間可以活了,身為大明好老闆的朱由校立馬開口道:“朕准許了,就讓李尚書好好的還鄉安享晚年吧。”

接著又朱由校又開口說道:“既然這李汝華請辭了,那麼這戶部尚書的位置就又稅務部的畢自嚴兼任吧。”

接著,朱由校對方從哲問道:“方愛卿,之前朕命令將所空缺的官位都選拔官員補上,幹得怎麼樣了?”

在朱由校看來,自己的爺爺,也就是萬曆皇帝最該被人罵的不是他幾十年不上朝,而是他不選拔官員將空缺的職位職位給補上,一臺缺了零件的機器還能夠正常的運轉嗎?

雖說自己的父皇提拔了一些官員填補空缺,可是自己之前又罷免了一大部分的官員,自然是得要選拔新的官員來彌補空缺的。

“回陛下,微臣按照陛下的要求,將地方上的一些官員選拔進京,填補空缺。”方從哲認真的答道。

當今陛下這一點比先帝(萬曆)好,會補官,當初自己給先帝上了好幾道請求補官的奏疏,接過都是了無音訊。如今的陛下終於不想像先帝那般擺爛。

......

現如今,大明一件一件大事的發生,可是很好的滿足了大明京城百姓們八卦日常。

一開始是,一眾之前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官老爺們被錦衣衛和東廠如同捉小雞一般的從自己的府邸出拎出來。

一開始眾人還以為是錦衣衛和東廠又聯合起來欺負忠良了,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重新整理了他們的三觀。

先是在大明京師的城牆附近立了一塊石碑,上面詳細記載著了那些傢伙的所作所為,勾結不法的商販陷害朝廷重臣,還有什麼貪贓枉法等等。

而且朝廷還將把他們抄家所得的財物都公之於眾,去參觀過的人都說那銀子多的,差點把他們的眼睛給閃瞎。

那些自譽為青天大老爺的官員們一個個都如此的貪張枉法,真是重新整理了眾人的三觀。

有人甚至覺得皇帝對於他們的處罰太低了,將他們流放到海外,這算哪門子的處罰哦?應該將他們抽筋扒皮!

不過很快,朝廷就滿足了他們的心願,那些私通建奴,出買國朝的晉商被抓到京師來後,他們皇帝就下令將他們先剝皮,再凌遲,使得百姓們大飽眼福,直呼過癮!這又是剝皮有凌遲的,這大明朝也就這些晉商們享受到了這待遇。

現在,有他們的皮做成的稻草人還在大明京師的城牆是隨風飄搖這呢。

對於那些晉商的下場,百姓們都是拍手叫好的,漢奸在任何時候,都是被人唾棄的存在。

現在,大明的一眾藩王們都進了京師,這對於百姓們來說,也是一件稀罕事,這麼多的藩王們齊齊進京,在大明朝貌似也是一件沒有出向過的事情。

特別是得知這些藩王們要出海跟西夷人搶地盤,為大明開疆擴土,這又使得諸多百姓們感到詫異。

至於說,這些百姓們從何處得知的這些訊息,那就是朱由校命令劉時敏改進的邸報。

在得知這些新出的邸報上面刊登之朝廷一系類的新的政策,以及對這些政策的詳細講解。

使得諸多百姓們都花了幾枚銅板,將這些邸報買了下來,識字的自己就能夠看明白,不怎麼識字的,就去請一些識字的講解。

再加上朱由校命人在背地裡傳播,使得這些訊息傳得很快。

毫不客氣的說,這京城中的說書人,都被劉時敏和魏忠賢出錢招收到了麾下。

說書人,說書人,顧名思義。就是一群說書的,這些人大都是一些科舉無望的童生,以及一些屢試不第的窮秀才。

這些人平日裡都是為了寫寫書信來賺一點錢財湖口,或者是被一些茶館的掌櫃的僱傭,去說書,以此來增加茶館的客流量,若是一些顧客聽得入了迷,點了一些茶水,那麼那些茶館的掌櫃的就用錢財賺了,這是互利互贏的舉措。

可如今是不一樣了,他們這些仕途無望的傢伙,已經成為了吃皇糧的存在了,這使得他們對於講解朝廷新政策上面是格外的用心,想要大明的百姓都能夠明白朝廷的政策。

這也是他們的任務之一。

說起來大明的這些百姓們對於朝政是十分感興趣的,這算什麼?位卑未敢忘憂國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深空彼岸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長生奇緣新西遊人生凡人修真成佛路黎成上仙鬥羅:絕世之光我的外掛是株仙草都市超級感應力超級感應兵之道從一人開始聚道果屁魔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