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徐光啟和炸開鍋的官員們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當然,一次京察是不可能直接改變大明官場吏治的腐敗,是不現實的,朱由校這是明白的。

“還有,愛卿當過御史、工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可以說是大明朝一大半的官職愛卿都當過,對相應的事務應該也是熟悉的,所以朕才打算由愛卿來主持這一次的京察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臣...臣恐難當大任啊,還請陛下收回皇命。”黃克瓚臉神色十分的難看,就像是吃了屎一樣,雖說自己來見皇帝時,也明白皇帝是要給自己事情做,可沒想到是這種要讓人罵的差事。

簡簡單單的一句京察,卻不知要涉及多少人的利益,自己主持京察如若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那下場是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黃克瓚在這京城官場混了多年,知道自己的這些同事們手段到底有多陰損,特別是嘴皮子,白的都能說成黑的,一點小錯都能說成禍害大明社稷,使得生靈塗炭的重罪。

到時候自己的名聲,就連烏紗帽可就保不住了。

“黃愛卿是否有什麼顧慮?有的話就說出來吧。”

“臣......”見到朱由校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黃克瓚感到有些尷尬。

“哎呀,朕知道黃愛卿在顧慮什麼,可是如果這大明朝的官員們一個個的做事都顧慮這,顧慮那的,這天下如何治理?”

“所以,黃愛卿可不要辜負朕的期望了啊。”朱由校對著黃克瓚語重心長的說道。

“臣明白。”黃克瓚臉上露出苦澀的笑容,皇帝都說道這份上了,自己還能拒絕嗎?

“黃愛卿,朕會派錦衣衛協助愛卿的,放心的去幹吧。”

派錦衣衛給黃克瓚說是協助他,其實也是監督他,避免黃克瓚為了不得罪人,搞形式主義。

聽完這話,黃克瓚臉上苦澀的表情更深了,他已經可以想象,一些朝中大臣說他勾結錦衣衛陷害朝廷忠良的場景了。

黃克瓚走後,朱由校繼續處理起龍桉上的奏疏。

這些奏疏大部分都不是朱由校登基這幾天送上來,都是萬曆朝和泰昌朝所留下的沒有批覆的奏疏。

自己便宜父親泰昌皇帝,登基一個月,一半的時間在床上養病,另一半時間,在******,哪裡有時間批覆奏疏?

想到這,朱由校有種想去刨開定陵的念頭,把萬曆挖出來,好好問問他,你為何不在勤奮一點啊!二十年不上朝還能把持住朝政和軍隊,證明腦袋是好使的啊,為什麼到後面就越來越擺爛呢?大明可是咱老朱家的。

朱由校一邊在心中誹謗著萬曆,一邊看著奏疏。

“以後一些小事就不要往宮裡送了,像什麼把乾枯的水井又出水了,說成是祥瑞的,這些以後都不要往宮裡送了!”朱由校對著一旁的小太監說道。

“咦?甘薯疏?”

朱由校接連翻看幾本奏疏後,被一份奏疏上的名字,吸引住了。

開啟一看,上疏的人的名字是徐光啟。

這份奏疏是徐光啟想要推廣甘薯也就是番薯這種新物種而上的奏疏。

這玩意兒對土地的要求不高,產量還高,培養好了,味道還不錯。歷史上明末引進後,還沒有來得及全面推廣開來,大明就沒了,被滿清撿了便宜,朱由校覺得這十分的可惜。

所以有人說,番薯是撐起滿清所謂‘康乾盛世’的最大大功臣。被稱為‘番薯盛世’。

但是這也變相的證明了番薯,這一農種物對一個國家的作用是有多大。

番薯這玩意很適合用來應對天災,產量大,在一些種不了稻穀的土地上,也能種,朱由校記得穿越前,自己父親小時候,分來的地,種不了水稻,全家就是靠著番薯過日子。

若是番薯這種高產量的農種物能在大明境內推廣出來,大明會有那麼多百姓們會因為小冰河天災而成為流民嗎?

雖說現在的番薯的味道可能與後世經過精心培養出來的番薯的味道有差距,但是這也好過讓饑民們吃樹皮、草根和觀音土,甚至是易子而食。

底層百姓的對生活的要求可以說是很低的,只要能讓他們吃飽飯就行,只要他們都能填飽肚子,誰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反呢?

而之所以徐光啟上這道奏疏,是因為他聽說,在浙江和福建在災荒年月種植番薯獲益,他試著栽種,發現產量還很高,和原來土生土長的並沒有差別,所以想要將其推廣出來。

從這份奏疏中可以得出,浙江和福建已經有人在種番薯了,已經有成功種植的桉例,也就是說大明擁有有種植番薯這經驗的人手,那麼是不是只要大明朝廷助力一下,番薯是不是可以很快就在大明推廣開來。

朱由校越想越興奮。

“徐光啟,這是個人才啊。”看完手上的《甘薯疏》,看著奏疏上的人名,朱由校不由的發出一聲感慨。

徐光啟不僅僅是大明的進士,還善於學習西方的知識,為了能夠更好的學習西方的知識,他甚至入了天主教。

徐光啟可以說是一個全才,他所學不僅涉及軍事、數學、農學、甚至還有天文、曆法、水利等等知識。

在數學方面,他和傳教士利瑪竇一起翻譯《幾何原本》的前幾則,還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在農學方面,著有《農政全書》、翻譯《泰西水法》等。軍事上著有《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束伍條格》、《火攻要略》等等。

在崇禎朝,還參與編修《崇禎曆法》。

除此之外,徐光啟還是一名火器方面的專家,他特別注重火炮的製造,曾多次建議,不斷的上疏,希望能夠引進先進的火炮製造技術。

像之前就提出購買葡萄牙人的紅夷大炮,如果朱由校沒有記錯的話,不就之後,他還會讓大明和葡萄牙促成一樁軍火交易,物品還是紅夷大炮。

毫無疑問,對比現如今大明官場上的那些固步自封的官僚,徐光啟的思想無疑是先進的。

在朱由校看來,徐光啟比這朝堂上一堆腐儒們強上太多了,朱由校要的就是徐光啟這樣的人才!大明要成為真正的天朝上國,不落後西方,最需要像徐光啟這樣的人才,而不是整天想著以權謀私的官僚和拿著所謂聖人之言,固步自封的腐儒!

徐光啟必須重用!

“來人啊,去將徐光啟給朕宣進宮!”朱由校對著身邊的小太監吩咐道。

......

此時,皇宮外的大臣們好似炸開了鍋。朱由校下令抓捕劉一燝、馮三元等人的訊息,也傳遍了大明京城的個個衙門。皇宮外的大臣們好似炸開了鍋。

得到訊息一群大明官員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這件事情給他們帶來的衝擊比先帝駕崩還大。

“陛下怎麼能抓言官呢?”

“不止是言官啊,陛下連劉閣老抓了!”

“什麼?不知劉閣老和馮公他們所犯何事?”

“聽說是勾結內侍,陷害遼東經略熊延弼。”

陷害遼東經略熊延弼?聽到這,有些人默不作聲了,自己似乎也上疏彈劾或上疏指責了熊延弼,那自己豈不是......

就在一群人默不作聲時,有人出聲了:

“御史的事,怎麼能說是陷害呢?這是太祖皇帝賜下的聞風奏事之權啊。”

“是啊!陛下此舉,不合禮法啊。”

“聽說,這是有刑科的駕貼!”

“刑科為何不駁回這份亂命呢?”

“刑科一開始是駁回了,可是,前來的東廠番子,動刀了!已經傷了一人!”

東廠?聽到這個名字,這群大明官員的內心都不由的咯噔一下,身為大明的官員,都知道這個名字代表了什麼。

“這東廠番子屬實可惡,竟敢傷朝廷大臣!”

“陛下欲重用廠衛嗎?”

“陛下年幼,一定是那些該死的閹人矇蔽了陛下!”

“對,吾等要上疏,勸諫陛下,聖明之君應該是親賢臣而遠小人!”

“這東廠番子現在就如此囂張,將來還了得?吾等應該上疏陛下,嚴懲東廠!”

“對,不然,吾等怎麼對得起這大明社稷,怎麼對得起這天下蒼生?”

在他們看來自己這些讀聖賢書的聖人門生,便是賢臣,相對應的,那些太監們便是小人了。

就在這些‘賢臣’們商量這怎麼上疏時,一道怒喝聲傳來。

“爾等都聚集在此幹什麼?”

眾人抬頭望去,只見刑部尚書黃克瓚帶著一群錦衣衛走了過來。

“爾等負責的政務都處理好了嗎?就待在這閒聊?”

這時,有人認出了黃克瓚,疑惑的開口說道:“黃尚書,您這是?”

“哼。”黃克瓚冷哼一聲,開口說道:“陛下令本官主持新一任京察,爾等速速回到自己所屬的衙門!”

“什麼?”

“黃尚書,您是在說笑嗎?這京察,不應該是吏部負責的嗎?怎麼您......”有官員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不解。

“爾等,覺得本官是在說笑嗎?陛下親自命本官主持這次京察,爾等無需在多言,速速返回自己所屬的衙門!”

眾官員見到黃克瓚的語氣,真是不像說笑,那這就是真的了,陛下竟然讓一個刑部尚書來負責京察。

一些官員開始暗自罵娘,開啟京察,說明自己的苦日子要來了,當一個人懶散慣了,再要求他變得勤奮,那可以說是在要他的命啊!

“黃尚書,此舉不合禮法啊!”有人開口說道。

聽到這話,黃克瓚不由得翻了個白眼,他當然知道這不合禮法,搞得他很願意來主持京察,來得罪人一樣。

“本官只不過是奉皇命行事,爾等若有疑問,自己去上奏陛下!”

......

此時的朱由校,並不知道,自己下的旨意,在京城掀起多大的風浪,當然,就算他知道了大明官員的反應,多半只會‘呵呵’兩聲。

他現在正在和徐光啟深入交流。

“徐愛卿,給朕講講這甘薯?”朱由校看著手中樣子有些和後世常見番薯不一樣的甘薯,對著徐光啟說道。

“回陛下,臣一開始也只是在和傳教士利瑪竇學習西學時,在一本書籍上看到的,臣第一次接觸到這甘薯的實物,也是在聽聞這甘薯在浙江和福建種植,收穫頗多後,差人送到臣家鄉後,臣才第一次見到實物。”

“在福建和浙江等地,哪裡的百姓叫的最多的名稱,是番薯。”

“臣在自己家鄉親自種植,發現這甘薯產量確實高並非虛言。”

“原本種稻穀只能養活一個人的田,種這甘薯,卻能養活數人,而且對土地並不挑剔,臣以為,這甘薯是充飢的利器!所以臣才上疏,望朝廷在江南等地推廣這甘薯。”

這番薯是充飢利器,朱由校深有同感,就連番薯秧都是能吃的,而且番薯能在種不了稻穀的山地種植,更別提什麼荒地了。

“朕會依你所奏,推擴這甘薯。”朱由校點頭承諾道。

“陛下聖明!”徐光啟得到朱由校的承諾,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自己所付出,得到了肯定,世上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開心的事呢?

“徐愛卿,朕對這個農作物很感興趣,朕欲把這甘薯推廣至大明各處,可行?”朱由校擺弄這手中的番薯,對著徐光啟說道。

“臣在京城的宅院裡也在種植這番薯,與在臣家鄉種植出來的差距不大,所以臣以為,在全國推廣番薯,若有朝廷的支援,難度應該不大!”徐光啟回答道。

聽了徐光啟的回答,朱由校有些興奮,難度不大就好,相信只要朝廷出力推廣,應該能很快在大明境內推廣起來。

現在大明朝處在小冰河時期,近幾年來糧食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是今後一些地方可以說是顆粒無收。

“不過陛下,臣之前發現,這番薯雖能飽腹,可吃多了,會引起腹脹等不良現象,臣恐百姓們不願耕種啊。”

朱由校聽後不以為然的擺了擺手,說道:“愛卿多慮了,百姓們不是傻子,有著番薯吃,總比去吃樹皮,去吃觀音土好吧?”

朱由校知道番薯吃多了有什麼副作用,這玩意吃多了會燒心,可是這對於吃樹皮、草根,甚至是易子而食的百姓們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只要能填飽肚子活下去,誰會去管這玩意燒不燒心?

“微臣明白。”

徐光啟也是點頭,表示贊同,這番薯就算在難吃,它也是能飽腹的糧食,而且產量還高,現在最重要的是先讓百姓都吃飽,不餓肚子,之後在考慮如何讓百姓們吃得好。

“此物若是能推廣起來,使朕的百姓們都能填飽肚子,只要解決關外的建奴,我大明還能昌盛個百二十年。”朱由校內心十分的感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深空彼岸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長生奇緣新西遊人生凡人修真成佛路黎成上仙鬥羅:絕世之光我的外掛是株仙草都市超級感應力超級感應兵之道從一人開始聚道果屁魔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