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地充滿榮光!(4K二合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直到此刻,羅尹才真切體會到一個問題。

在這個藝術界“重靈感輕理論”的底子持續了幾千年的大環境下,系統掌握了復調音樂和中古風格作品分析技法的自己,得到的啟明效果,恐怕不亞於那些信仰在身的教士!

還真是佔了這場彌撒儀式的便宜了。

有種在薅正神教會羊毛的感覺......

但她還是想得不夠遠。

當初進行講解的範寧,已經將巴赫的作品風格吃得相當通透,而《b小調彌撒》這樣的宗教巨著,毫無疑問是其中“教科書式”的代表作!

如果拿“考試”比喻這部彌撒首演的現場解析的話,羅尹可以說是全場唯一一個直接遇到原題的,還是已經背熟“全套官方答桉”的那種。

再加上範寧走的還是一條與“宗教啟明”有區別的,“藝術啟明”的道路......

羅尹覺得自己靈感仍在持續擴張昇華,完全沒有衰竭停止的跡象。

原來“一至九階”真是做研究用的,真不是用來一步步爬的!

她對範寧這番話的認同,要是讓那些中位階或高位階都躍不過去的有知者知曉,恐怕得氣得要迷失了。

“果然......”

靜靜肅立在一旁的雅寧各十九世,在垂聽之餘,也在留意著廣場上眾人的反應。

這些人的表情反應和靈性狀態很令他滿意。

尤其在剛剛《榮耀經》走向後半段後,十分令他滿意。

讓這些傢伙開開眼,長長耳力吧。

看看什麼叫古修士遺風?不是只會翻來覆去說教義就是古修士遺風的!

這無一不是千錘百煉,無一不是精妙對位,無一不是神學隱喻!

都是有出處的,都是有教義經典作為考據的!

偏偏還神聖、宏大、動聽、令人感動,一切情感的抒發宣洩都如神意般符合禮法,任何一條哪怕是次要聲部的旋律拿出來,都是傳世品質。

事實上,從“可能性”來講,如此一部彌撒作品的問世,屬於“發掘塵封遺作”情形的機率,比由新生代作曲家新創作的機率大多了!

前者,是小機率,而後者,是奇蹟!

會眾的表情就是親眼目睹“奇蹟”發生的表情。

歎服了,已經開始在歎服了。

在通奏低音如步伐般的級進敲擊,與第一第二小提琴的細密助奏下,彌撒儀式進入第三環節《信經》。

“我信居屋唯一的上主!”

《信經》被納入五段式常規彌撒的時間最晚,起初是舉行禮拜或入教儀式時誦讀的簡短誓詞。

對於“受洗”這種主題的節日來說,它顯然是彌撒儀式中的核心部分,宣示了個人對信仰的皈依,具有十分權威的性質。

“這宣誓的核心環節,拉瓦錫神父竟然是用的‘尼西亞信經’?”

“大作曲家基本都是用‘使徒信經’,小教堂的師傅們則喜歡‘亞大納西信經’,這才是比較公認的最大化拜請‘不墜之火’的策略吧?”

“尼西亞信經,不太好寫吧......”

不少教會高層和知名藝術家在用眼神交流,但那幾位密談過的大師卻在安定地閉目養神。

當前者望向禮臺上站立的教宗時,對方的眼神也帶著意味深長又高深莫測的笑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更加疑惑不解了。

神聖驕陽教會傳承數千年,細分派系自然眾多,信經的“版本”也千頭萬緒,最主要的古老信經有“使徒信經”、“亞大納西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三大類。

“使徒信經”直接來自沐光明者的佈道,平鋪直敘、詳略得當、文字最具權威性,因此這個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彌撒作品,作曲大師們都是採用它來譜曲《信經》環節的。

“亞大納西信經”則有點接近於“普及讀物”的意思,內容比較親民,文化程度很低的信眾也能聽得懂,因此小教堂小村鎮裡的神父和管風琴師喜歡用它來即興佈道。

至於“尼西亞信經”,文字最全、文辭優美、段落清晰、戲劇因素突出,可以說是“最藝術化”的版本,理論上來說,用它做彌撒會有不錯的效果......

實際上,由於它的篇幅太長,和《榮耀經》一樣是通譜寫作,作曲家需要用太多的嶄新靈感素材承載歌詞,在實踐中很容易出現結構失衡的問題。

但巴赫顯然不會因為這個問題頭疼,因為他對每個環節都做了分曲,體量再大,結構也不會崩掉,素材需求再多,藝術理論也足夠支撐不亂!

這些舊工業世界的藝術家可能無法想象,藍星上的彌撒儀式,“尼西亞信經”才是主流!

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訝異。

不過有前兩部禱文驚為天人的表現在前,他們訝異的成分裡,倒更多是“拭目以待”。

如果依舊能保持這樣的水準,依舊能做到處處有據可循、有典可依的話,那也太......

此時這首第13分曲,在大量留白長音符與聖詠般的旋律線交織下,合唱團以五聲部織體呈示出混合利底亞調式——升高自然小調第七音——的虔誠旋律,營造出了古典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經文歌風格。

也讓音樂氛圍轉入至誠真切的境地。

而且此曲中對位手法的密集精妙程度,位居整部作品之首。

“我信大能的聖父!”

合唱聲過渡至第14分曲,小號和鼓聲又起,雙黃管展開連續模彷。

與前一曲鮮明的教堂風格相對照,這一曲體現了世俗風格,象徵信仰在塵世間的實現。

“世界萬物,無形有形,意志表象,與她同源同生!”

絃樂和雙黃管常常用來重複聲樂部分,小號卻十分獨立,在合唱賦格的每一個呈示部尾聲出現,將樂曲推向高潮。

完整的“尼西亞信經”共有18句禱文,分為“啟明創世”1-2句、“救贖”3-12句和“虔信聖靈”13-18句三個小環節。

而從禱文內容來看,亦可歸為“兩類”:一類以“我信.....”“我怎麼樣......”的表態起始,一類以“她是......”“她怎麼樣......”的歌頌起始。

第15分曲,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兩支雙黃管的柔音助奏帶來愉悅的情緒。

“我信唯一的上主。”

“我信唯一的上主,‘不墜之火’。”

“她始於界源,在萬代之前,與世界同歲。”

“她是出自上主的上主,出自輝光的輝光,出自真神的真神。”

隨後,下行的音型被第16分曲“賦予形體”所接續。

但調性由G大調轉為b小調,四拍子也變成了三拍子,成為了介於喜悅歡欣的上一曲與和痛苦嘆息的下一曲之間橋樑。

“她的衣襟內外都刻滿了‘主,主’的字樣,無血肉可接近,無生靈可直視。”

“她是輝光最真實的側影,真知從居屋溢位,賦予形體,滲透質料,為其添光。”

聽眾們逐漸領略到了“尼西亞信經”所帶來的獨特偉力。

的確,相對於嚴肅拘謹的“使徒信經”,它的表達十分詩意,是宗教文學的傑出典範。

而在這位拉瓦錫神父得天獨厚的靈感下,它所被慣常認為的創作“弊端”全部無影無蹤,神聖的感染力卻被完全釋放了出來。

哪有什麼“弊端”啊,以前只不過是造詣不夠罷了。

節奏進一步放緩,從3/4拍變成了3/2拍,調性從灰暗的b小調變成了更黑暗的、全曲唯一e小調。

持續跳動的通奏低音以半音級作下行,彷彿是送葬人的沉重步履,共陳述13次,形成了典型的哀傷風格“帕薩卡利亞”變奏曲:

“她在諾阿時代行走時,為我們而墜入深淵,熄滅、冷卻、受難而埋於黑夜......”

第17分曲“日落儀式”。

為了表達對這一教義中悲劇事件的劇烈感受,音樂極盡描繪之能事,以最豐富、最多樣化的手法來建構這一樂曲。

人聲旋律以吟誦音和下行倚音構成,“哭泣”音調在各個聲部間進行模彷、不絕如縷。

《信經》是受洗的信眾們誦讀誓詞的階段,此時這一環節在“日落儀式”的音樂聲中開始鋪排。

輔祭人員依照區域分工,有條不紊地將聖水賜予各組領頭人,再分發進民眾們攜帶的杯盞,進行擦拭與淨化。

範寧同樣也在跟著聽眾一起吟誦禱文,不過他第一次在某個問題上遞進式地想了幾層。

是的,他在再現巴赫的這首《b小調彌撒》時,的確同往常一樣,微調了部分前世藍星上“聖十字教”的歌詞文字,以適應這個舊工業世界的教義。

“但是為什麼,彌撒的總體框架還是這麼相似,幾處核心的教義或事件,與前世的西方教會‘聖十字教’也有一些近似之處?比如‘三位一體’,比如‘賦予形體’較之於‘聖靈感孕’,‘日落儀式’較之於‘釘十字架’,還有接下來的‘第二拂曉’較之於‘三日復活’......”

在他的遐思中,最後一個和絃於G大調終止,樂隊以舞曲性質的3/4節拍,爆發出興高采烈的D大調五聲部合唱。

“她如密傳所載,於預言下升起。”

“於預言下升起,帶來第二拂曉!”

第18分曲“第二拂曉”,樂句之間以平衡有力的走向穿插交織,節奏強勁而富有韌性,呈現出一派“復活”的歡慶氣氛,隨後男低音詠嘆調登場,《信經》的句子也從“救贖”部分過渡到第19分曲“虔信聖靈”部分——

“我虔信聖靈。”

“我虔信唯一,她是主及賦予生命者。”

“她曾藉先知發言,與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旋律以協和的平行三六度和輕柔搖曳的三連音,再度呈現出一曲田園風格的讚歌,以此過渡到五聲部合唱的二重賦格:

“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唯一。”

“我期待逝者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

先是與《信經》開篇處於對稱位置,有著古代風格的第20分曲“我承認唯一洗禮”,再是第21分曲“我期盼逝者的復活”,此刻Vivace的活力速度再現,小號與鼓的頻頻出現號角般的華彩主題。

“我願沐於光明。”

“我願沐於光明。”

歡呼的音型在結尾此起彼伏,讓《信經》環節在一片光明和信心的氛圍中結束。

同樣關鍵的“聖體聖事”環節開始了。

信眾的代表們開始在奉獻處祝謝,領取餅和酒。

此刻半空中“輝光巨輪”的六翼再度伸展,並燃起熊熊大火,而禮臺正後方的詩班席,合唱團員們迅速朝兩邊拆分集合!

聲部再度多出一層!

與原先側方、側後方延展出的四個區域一道,形成了六個合唱聲部,先是在鼓與號角的嘹亮響聲中高呼祝謝詞:

“聖哉!聖哉!聖哉!見證之主!

第四環節,《聖哉經》,第22分曲“聖哉”!

在前世,這一經文的出處來自拉丁文聖詠名,這一世的歷史也相當古老,早在諾阿王朝時期就進入聖餐禮儀,但以“特定彌撒”的可變環節出現,直至新曆,才徹底被明確為“常規彌撒”的固定組成部分。

當然,如今作“聖體聖事”的時機,依然是在《聖哉經》奏唱之時。

幾位主教代表為餅酒及盛具祝福,接著以較有韻律的優美語調吟唱序禱,以序禱的末句不停地歡呼,引出整部彌撒中史無前例的六聲部大合唱!——

“萬有的上主......”

“......萬有的上主......”

“...........萬有的上主,您讓天地充滿榮光!

!”

這同樣是一段賦格,主題有著豐富的修辭描繪手法,在每一段落中都以自由模彷結束。

而在指揮大師加利尼茨的排程下,小號在其中的表現更是異常耀眼,以極高的頻次吹奏著三度的讚美調子,或在強拍上製造著金石般的鳴聲,就像一朵朵在天空中爆開的璀璨煙花!

“這是?”

“上主賜予的靈液?是......這樣的形態嗎?......”

廣場坐席、主幹大道、前街後巷、天台樓閣......以“輝光巨輪”為中心,方圓超過五公里的城市區域內,那些或肅立的或端坐的或跪伏的會眾們,有小部分人高舉著手中的杯盞。

那是他們從家裡拿出的最昂貴器皿,提前反覆清潔祭拜多次,用於在“領洗節”的彌撒儀式上接受聖水的。

聖水在《信經》階段就已分組分批地賜予並洗用,而信眾們知道,在這個大型年度儀式中,他們不僅是能受享不同程度的“避寒、驅邪、強身、亨通”等賜福......

有少部分心地更虔誠、共鳴更強烈的信眾,“不墜之火”還會予以更多的關注,在他們的杯盞裡賜予少量“靈液”——一種燦亮的、熱烈的、神聖的奇特光質液體,在彌撒儀式結束後它們會很快蒸騰散逸,但神職人員會趁著結束前統一集中收購。

實際上就是“燭”相耀質靈液(非百分純),教會定的每毫升價格為10鎊!

對於教會而言,目的是回收一部分耗損的非凡資源,而更多的意義,是一種賙濟民眾的方式,可以說力度相當大了。

在往年,有那種信仰虔敬者的杯盞中一次出現了十幾二十毫升的“靈液”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墜之火”賜予了他接下來一整年衣食無憂!

但這次,很多信眾眼神中有點茫然。

他們的杯盞裡出現的......是一些沾在壁上的指甲蓋大小的半透明金色片狀晶體。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沒見過。”“沒見過。”

“我這也有,不知道是什麼......”

儘管是極少部分,但在龐大的基數下,杯盞裡出現這種晶體的人,還是越來越多,逐漸遍佈了大街小巷。

直到一位在外沿街道上承擔巡查任務的輔祭執事驚呼起來:

“耀質精華?”

一個立方單位價值約2000鎊的耀質精華?這位執事徹底傻眼了,感覺耳旁的合唱團“聖哉!”歡呼聲和嘹亮的小號聲已經變得不真實起來。

不對,應該說今年這個“天地充滿榮光”的《聖哉經》也過於實打實的“真實”了吧??

有了第一聲神職人員的驚呼,就有了第二聲、第三聲——

“什麼情況?怎麼會出現這種東西?”

“我這裡也有!”

“為什麼今年出現的全是耀質精華!?”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7號基地我有一劍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青鳥異聞錄問道長生從斬妖開始全球進化:開局契約神明之書寒門貴公子考古:我闖進了甲骨禁地朕,造自己的反我能提取萬物屬性點重生從二零零八開始開局選秀:魂穿落魄太子反派的我正全力阻止她們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