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有了,還是一雙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安頓好姥姥坐下,張母轉身去廚房安排飯菜。

“栓柱,長生!”張母站在廚房門口喊道。

“小姑,你喊我們有事?”栓柱和長生兄弟兩個趕緊放下刀,在圍裙上擦擦手,走了出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們奶奶來了,點名要吃你們兩個炒的菜!”張母笑著說道。

“啊?!小姑,我們不會炒菜啊!”

“那我不管,你們奶奶可是說了,你們要是炒不出來,就你爹收拾你們。”張母臉上帶著揶揄的笑。

完全就是調皮小姑姑,挑逗小侄子。

如果張俊平看到,一定會吃驚,老媽居然還有這麼調皮的一面。

“小姑,您饒了我們吧!我們在後廚可是一點都沒偷懶啊!不信你問師父。”長生哀求道。

在張父張母的撮合下,柱子,栓柱,長生成功的拜了俞師傅為師。

正兒八經送上拜師帖、拜師禮,磕頭拜師的入門弟子。

拜師收徒也有好多種。

雖然不像小說裡寫的,分什麼外門弟子,內門弟子,真傳弟子,親傳弟子。

但也差不多,有記名弟子,入門弟子,入室弟子,嫡傳弟子。

前面說過,入室弟子那是要吃住在師父家裡的,能學到真本事。

嫡傳弟子其實就是入室弟子中的佼佼者,能給繼承衣缽的人。

入門弟子雖然差了一級,可只要用心學,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柱子,栓柱,長生只是俞師傅入門弟子,不是張俊平的面子不夠大。

實在是現在的社會不比從前,俞師傅家裡也住不開那麼多人。

不是誰都能像張俊平一樣,壕無人性。

“我怎麼有你們兩個笨蛋侄子,你們不會,你們師父不會啊?

想給你奶奶炒什麼菜,讓你師父指點著你們炒,現學現賣也不會?”張母上前一個賞了一個腦瓜崩,恨恨的說道。

“可是……”栓柱和長生猶豫道。

師父在旁邊指點著放什麼左料,怎麼控制火候,什麼時候出鍋,倒也能做出來。

可是,也只能保證能吃而已,和真正的廚師肯定沒法比。

“可是什麼?你奶奶她能分辨的出你們炒的和你們師父炒的有什麼區別?”張母又賞了兩人一個腦瓜崩。

“哦!我知道了!”*2

栓柱和長生不敢多說別的,怕再捱揍,他們三十來歲了,孩子都好幾個了,再捱揍有些丟人。

可對方是小姑,又只能幹挨著。

跑進廚房,和師父滴咕了一會兒,終於同意指點他們做幾道適合老人吃的菜。

張俊平和兩個徒弟陪著姥姥說著話,喝著茶。

張麗紅則是回到吧檯,繼續工作。

這個點正是忙的時候,吧檯離不開人。

不一會,張父張母一塊進了包間。

難得老孃來了,張母也放下工作,陪著老孃一起吃飯。

又等了半個多小時,菜陸續端了上來。

一共六個菜。

“媽,這些菜都是栓柱和長生做的,您嚐嚐!”張母笑著說道。

“嗯!我嚐嚐我大孫子做的菜。”姥姥笑著拿起快子,夾了一快子豆腐。

張俊平看了,這就是魯菜中最普通的家常豆腐做法:燒熘豆腐。

豆腐炸的有點老,不過這麼短的時間,能做成這個樣已經不錯了。

其他的幾個菜,也都是家常菜的做法。

太複雜的菜,不是師父在旁邊指點幾句就能做出來的。

那得有紮實的基礎,經過多次練習才可以。

“奶奶,怎麼樣?”栓柱緊張的問道。

“嗯!挺好,比你媽做的菜還好吃。

看樣子,我這兩個孫子沒白跟著師父學。

我可告訴你們,好好學!你姑給你們創造這麼好的條件,你們要不好好學,看我不電話讓你爹來收拾你們。”姥姥滿意的笑著說道,還不忘提醒兩個人別驕傲。

吃完飯之後,姥姥擦了一下嘴,“行了,你們忙吧,別在這伺候我了,平子咱們回家包包子去。”

“好嘞!咱走著!媽,給拿一塊五花肉,我們包包子用。”張俊平笑著攙起姥姥往外走,還不忘提醒張母給拿塊肉。

飯店的豬肉用量很大,一天最少消耗兩頭豬。

都是侯三那邊直接去下面鄉里收購上來,自己宰殺的。

紅星農場佔了大頭,總供應量的三分之一。

當然,紅星農場也沒吃虧,張俊平給他們弄了不少的鋼筋水泥,擴建豬圈。

張俊平把姥姥扶到車上。

夏國祥拿著一塊最少也有五斤的五花肉,跟在後面上了車。

“爺爺奶奶再見!”李文娟和夏國祥衝張父張母擺手道。

“爸媽,走了啊!晚上回家吃包子!”張俊平打了聲招呼發動汽車,離開知味齋。

回到家,張俊平開始剁餡,姥姥則帶著李文娟和夏國祥兩個人摘薺菜。

薺菜吃著好吃,可是收拾起來也挺麻煩,要摘掉上面的枯葉,根莖。

還要清洗好幾遍,控幹淨水之後,才能剁進肉餡裡。

張俊平先用刀把五花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才開始剁肉餡。

雙手持刀,兩把刀在桉板上飛舞,五花肉漸漸的變成了肥瘦相間的肉餡。

一下午,四個人分工協作,終於在四點多的時候,肉餡調好了,面也和好了,只差包了。

說實話,包水餃還行,包包子張俊平還真是不會,不過他會擀皮。

張俊平擀皮,姥姥帶著李文娟和夏國祥包包子。

這倆小家夥也不好,包的難看不說,還慢,姥姥包三個包子,他們包不好一個。

不過,這又不是在飯店裡打工幹活,自己家裡,自然無所謂,任由兩個人邊幹邊學,玩的不亦樂乎。

五點半,一大盆薺菜肉餡,已經消耗了一多半,這時邱文燕下班回來了。

“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早?還包了這麼多包子?”

“今天一早把剩下的幾個藝術家送走,我就給大家放了一天假,算是補上前天的休息日。

上午和姥姥說起薺菜的事,就和姥姥一塊去地裡挖了不少薺菜回來。

你會不會包?會包抓緊時間洗手包包子。”張俊平笑著說道。

接著又對純屬打醬油的夏國祥吩咐道:“祥子,你別包了,你去點火燒鍋吧!”

“好的,我這就去燒鍋!”夏國祥麻利的答應一聲,長處一口氣,跑去點火燒鍋。

包包子他是真的沒有這個天賦,李文娟已經學會了,包的有模有樣,他包的還是歪扭七八的,一下午沒少被李文娟嘲笑。

邱文燕洗了手,走過來準備和大家一塊包包子。

包包子她很在行,在家沒少幫邱母包包子。

只是,邱文燕剛坐下包了沒幾個包子,聞著薺菜肉餡的味,突然一陣噁心。

趕緊起身,跑到外面嘔吐起來。

張俊平趕緊起身,跟著來到外面,輕輕拍打著邱文燕的後背,“怎麼了?”

“不知道,剛才聞到薺菜肉餡的味道,突然感到噁心。”邱文燕吐了一會,感覺好點了,才開口說道。

這時李文娟端著一杯水走了過來,“師孃,喝口水漱漱吧!”

“好,謝謝你啊娟子。”邱文燕接過水杯,喝了一口,然後吐出來。

如此漱口幾次,才把剩下的水喝了下去。

“沒事了,我好多了。”邱文燕拍著胸口長處一口氣道。

“燕子,你身上多長時間沒來事了?”姥姥也從屋裡出來,笑眯眯的問道。

“我……我算著這幾天就該來了。”邱文燕紅著臉說道。

好在夏國祥不在,不然姥姥這麼問,可就有些尷尬了。

聽到姥姥的話,張俊平心裡一動,一把抓起邱文燕的手,三指壓住寸關尺。

滑脈!

“燕子,恭喜你,你要當媽媽了!”張俊平也是一臉的驚喜,興奮。

“我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了!”張俊平興奮的喃喃道。

“真的假的?”邱文燕也是一臉驚喜,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然是真的!我的醫術你還不相信?

你的身子經過我的調理,月事已經很準時,你算算這都遲到幾天了?

我也是給忽略了!

姥姥,燕子有了!”張俊平興奮的大聲道。

“好,好啊!你們老張家又要添丁了。

快扶你媳婦回去歇著吧!”姥姥笑的滿臉褶子都綻開了花。

“恭喜師父,師孃!祝師孃給我們生個小師弟。”李文娟拉著邱文燕的胳膊說著討喜的話。

“師弟師妹都一樣,你們先幹著,我一會再過來。”張俊平扶著邱文燕回到房間。

讓邱文燕坐在椅子上,又仔細給邱文燕號了一下脈。

算算日子,應該就是新婚之夜,自己一炮命中,然後邱文燕的土地足夠肥沃,種子在裡面茁壯成長。

而且不是一顆種子發芽,是兩顆也許更多種子發芽。

傳統婚禮流程中的請期,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種科學。

讓女方自己挑選日子,這樣就可以避開新娘的生理期。

畢竟,新婚之夜,要是闖了紅燈,在過去可是非常忌諱的事情。

還有,後世科學研究證明,情緒波動比較大的時候,懷孕機率更高。

女方定日期,可以定在排卵期這幾天,這樣就能夠增加懷孕的機率。

這個可不是胡編亂造,古代中醫雖然不懂什麼是排卵期,但是他們能夠透過生理期來計算出那個時間段更容易懷孕。

張俊平和邱文燕結婚的日子,正好就是邱文燕的排卵期,所以張俊平才能一炮命中。

當然了,這也和張俊平、邱文燕身體好有很大關係。

“沒事,你身體挺健康!除了不能喝藥酒之外,也不用忌口,想吃啥吃啥。

不過,到後面你可能要受點罪了。”張俊平放心的笑著說道。

“受罪不怕,女人生孩子,哪有不受罪的。”邱文燕滿臉幸福的摸著肚子。

“我說的受罪不是指這個,你懷的應該是雙胞胎,所以我說你後面要受點罪。”張俊平笑著解釋道。

“雙胞胎?這你也能摸出來?”

“這有什麼難得?滑脈,雙脈象,這不就是雙胞胎嗎?

主要還是你家的基因好,帶著雙胞胎的遺傳基因。”張俊平抓著邱文燕的手,輕輕撫摸著說道。

生不生雙胞胎,看的是女人,而且雙胞胎也是能夠遺傳的。

“是啊!你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我媽就生了玲玲和龍龍一對雙生,我姥姥也生了我舅舅一對雙。”邱文燕恍然道。

“平子,我真是太幸運了,本來國家要求計劃生育,我還以為只能給你生一個了,沒想到一下來了倆。

不行,我得給我媽打電話,告訴她這個好消息。”邱文燕說著站起來就要出去書房打電話。

張俊平是正處級幹部,按照相關規定,有資格在家裡安裝電話。

“先別打了,都這個時候了,咱媽要是知道了,肯定要過來,別折騰她老人家了。

等明天,咱們一塊回去一趟,和咱媽報個喜。”張俊平笑著攔住邱文燕說道。

“嗯!也是,那就明天再說吧!”邱文燕想想張俊平說的也在理,也不再堅持,只是一個勁的摸著自己平坦的肚子。

安撫好邱文燕,張俊平又起身回到後院,繼續包包子。

只是,他擀皮的動作快了不少,暴露了他亢奮的心情。

“我和你姥爺,又抱上重外孫了。”姥姥滿臉的喜色的交代道:“平子,你媳婦剛懷上,你晚上可不能再胡來了。”

“姥姥,我知道,您忘了,我懂醫術的。”張俊平笑著回答道。

李文娟在旁邊聽的滿臉通紅。

也許是看出李文娟的尷尬,姥姥沒有繼續說別的,只是動作麻利的包著包子。

“師父,鍋開了!”夏國祥還不知道,自己燒鍋的這會功夫,自己多了兩個師弟/師妹。

“知道了!”張俊平起身,端起一鍋蓋包子,走進廚房。

鍋蓋是一種用高粱杆製作的廚房用具,在北方非常流行,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

只是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叫蓋簾,有的叫鍋抷,有的叫篦連,還有的叫雙篦,都是一個東西。

包包子,蒸饅頭,都要用到它,先把生的放到鍋蓋上面,然後端到廚房,放到鍋裡的篦子上。

包水餃的時候,也都是用這個,甚至都成了一種計量工具。

在農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你家包了多少水餃?我家包了兩鍋蓋。

這種計量,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炫富,慢慢演變出來的。

在八十年代以前,家家都不富裕,哪怕過年吃餃子,也都是按個數。

於是就衍生出來這種炫富的對話。

鄰居一問你家包了多少水餃?

我家包了五十個水餃。

家裡八口人包五十個水餃夠誰吃的?說出來也不好聽。

於是乾脆說:我家包了兩鍋蓋。

這麼一說,逼格就出來了。

一鍋蓋是多少?鍋蓋有大有小,大的能發七八十個,小的也就能放二三十個。

但是我不說鍋蓋多大,我只說我包了兩鍋蓋。

這也算是一種生活智慧吧。

張俊平把包子一個個放進鍋裡的篦子上,然後蓋上鍋蓋。

張俊平端包子的鍋蓋,之所以叫鍋蓋,因為他真的是鍋蓋,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它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鍋蓋,盆蓋、缸蓋。

直到後來,有了鋁製鍋蓋,鋁合金鍋蓋,這才把它替代下來。

“繼續燒火吧!等鍋開了,看一下時間,二十分鍾就可以出鍋了。”張俊平對夏國祥交代道。

蒸包子一半是十五分鍾就可以,不過張俊平用的肉餡是生的,所以才會特意多增加五分鐘。

別看包子不怎麼起眼,其實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

早在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中就有對包子的記載:諸葛亮南征,去面畫人頭祭之。

這應該就是最早的包子。

另外,清末民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中則提到: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其實,個人感覺徐珂這一段都是廢話,宋朝時期,包子就已經大賣特賣,《水滸傳》裡就有人肉包子、肉餡饅頭的描述,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還用他在書裡專門說。

這也側面證明,水文,湊字數,不是後世網路作家的發明,古人就已經開始水文,湊字數了。

扯遠了。

張俊平出了廚房,洗了洗手,繼續擀皮。

三個人通力合作,很快就把一大盆餡全都包成了肉包子。

這邊包完了,那邊第二鍋也已經出鍋。

熱氣騰騰的包子,瀰漫著一股香氣。

發麵包子,不光聞著香,吃著香,還好看。

剛剛還因為受不了薺菜味嘔吐的邱文燕,早已經拿著幾個包子吃的噴香。

“能吃就好,女人懷孕的時候,能吃是福!”姥姥眯著眼笑著說道。

“燕子一看就是個有福的,比你哪會可好多了。你那會前面幾個月,吃啥吐啥,可把我給愁壞了。”釣魚回來的姥爺,也笑呵呵的說道。

“姥姥,你也吃,這可是咱娘幾個一天的勞動成果。”張俊平給姥姥拿了一個包子,又給姥爺拿了一個,“姥爺你也嚐嚐這肉包子。”

“好,好!這包子看著就好吃。”姥爺笑著接過包子。

“你們先吃著,今天我下廚,給你們露一手,給你們做個鯽魚湯。再做個紅燒鯉魚。”張俊平挽起袖子,拎著姥爺釣魚的網兜走到水池子邊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宅男二次遊宅男與異世界之天才時代宅男成為救世主都市剩男剩女男差女錯踹掉前任後,我竟成了頂級財閥的小嬌妻!盜墓小兵從簽到開始的修仙生活龍珠連線提瓦特之直播給帝君說書
作者和光萬物其他書
重生之大國工匠 木匠也開掛 大國工程 最強退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