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徹底改變大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宋先生真不覺得這白話文有不妥的地方?”

李洪聞言頓時一喜,其實他推廣白話文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降低百姓們讀書識字的成本,這樣才好給他培養出大批量的高素質人才。

“老夫還用騙你個毛頭小子?”宋廉羊作不滿的說道。

李洪聽了,只是笑笑,隨後又問道:“那不知道宋先生覺得這報紙可還有什麼改進的意見?”

原本李洪只是隨口問了一句,算是個客套話,卻不想宋廉還真有幾分想法,開口言道:“那一日我與你這小子談論了格物致知,我便想著,此言應當說於天下讀書人知,只是一直沒有想到合適的方法,或許可以將此言論一同寫在這報紙之上。“

李洪聞言,眼前頓時一亮,這絕對是個好辦法,而且完全有可行之處,沒想到竟然還是宋廉幫他想出來的。

“宋先生所言極是,那這第二期報紙,我便再填一個板塊,專門傳播物理知識!”

李洪有些激動的說著,只不過是再填一張紙罷了,而且宋廉還給李洪提了一個醒,或許他還可以專門出一份有關此事的報紙,就像是後世的科學期刊一樣,只不過前期還不用太急,先培養出一些基礎的科學觀念。

“物理?不是格物致知麼?”

宋廉的關注點卻不在此處,而是好奇李洪口中所說的新詞,實際上就連格物致知他也是一知半解,而同樣,這也是他今日所來的目的之一。

他被李洪的言論所折服,卻又不知具體的方法論。

李洪聞言也是一愣,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擺在他的面前,那就是該用何種方式,讓科學或者物理的合適的出現在現在的大明。

“儒家有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想了半天,李洪覺得還是要先從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儒家學說下手,先是提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後繼續對著宋廉言道:“朱子曾雲,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無不盡也!”

“物理,便是格物致知,是存乎於自然之中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假設、實驗、論證等途徑進行認知,而這個過程,就是格物,透過格物,知曉了物理,就能夠做到致知的境界,達到‘吾心之所知無不盡’的境界!”

宋廉聞言,又是點頭又是皺眉,一臉受教了,卻又拋不開面子點頭的樣子。

而李洪則沒在意這麼多,繼續說道:“朱子還曾言過,知既盡,則意可得而實矣,意既實,則心可得而正矣。”

“因此,格物致知,並非是拋棄了流傳這麼多年的禮教約束,而是透過格物,從而誠意,從而正心!”

“只有正了心,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

“所以我們應該明確一個觀點,那就是物理,絕非只是旁門小道,實則是儒家的正統大道!”

李洪有些鄭重的和宋廉說著這些,畢竟他覺得,想要讓更多人培養出科學觀念,最主要的並非是他直接照本宣科的將後世的科學理論照搬過來,而是讓現在的讀書人轉換一下觀念,這樣才可以徹底改變大明。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李洪便是想到了兩個辦法,第一便是科舉,此法最為有效,畢竟讀書人也是務實的。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那若是帝王家不再喜歡之乎者也,只有學會了物理,明白什麼叫科學才能做官,這群讀書人都不用鞭子抽打,自己就會去研究。

其二,便是讓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給李洪的觀念站臺,因儒家文化多年的沉浸,除了少數幾位開宗立派之人,其餘的讀書人大多是從眾的,這也是為何宋廉地位如此特殊的原因。

好在這兩個辦法,李洪如今都有了眉目,洪武三年科舉剛剛恢復,第一批赴京趕考的學子還要等待明年才開始,這個時間足夠李洪說服李善長或是四爺從而影響朱元章更改科舉試卷。

而另一個辦法,如今的文壇魁首,此時就像是一個好學的學生一般,乖乖的坐在那裡等待著李洪的高談闊論,顯然是早早就被李洪提出的理論所折服。

李洪當著宋廉的面,張口就是朱子,閉嘴還是朱子,完全是將朱熹當成了個工具,並且還將其的批註更改的面目全非。

但是偏偏對這些東西研究最深的宋廉卻又挑不出半點毛病,反而越聽越覺得,自己經年所學原來是學差了,明明李洪所講的才是正途。

只因為李洪雖然篡改批註,但是實際上卻又在程朱理學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

如今尚未出世的王陽明和湛若水的心學,為啥能吸引無數明代中期的士子?

就是和如今李洪所作的事情是一個道理。

朱熹只是提出了一套樸素的哲學觀念,但卻對方法論閉口不談,只求人人都如他是個聖人一般,存天理,滅人欲。

而陽明心學雖說依然有些質樸和唯心,但至少提出了一套方法論。

朱熹說,人生來就應該什麼都知道,只是因為自身的靈魂受到了汙染,所以才會顯得矇昧愚蠢。

而聖人就不會被汙染,因此可以生而知之,所以普通人就需要不斷努力,透過儒家提倡的那一套進行修養,才能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讓自己漸漸趨近於聖人。

且先不說這個理論合不合禮,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修養自己?

只靠背四書五經麼?

用聖人的德行來嚴格要求自己,便能通曉天下至理?

打坐修心,就能治國安民平天下?

讀書人也不傻,都只是嘴上說一說,就像是宋廉一樣,只要點破了就會意識到這是有問題的。

而陽明心學所倡導的是,心外無物,心便是理,聽起來似乎很玄,根究起來,其實也和朱熹的理論差不多,都是要找回良知,就可以正確認識天下事務,從而達到聖人的境界。

但陽明心學真正強過程朱理學的一點便是王陽明又提出了一點,那就是知行合一。

知而不行是假的知道,行而不知是假的德行,知與行是互相促進的,此理論雖說依然有些質樸和漏洞,但至少給了讀書人一個方向,也就是知道該往那裡去努力,而不是將聖賢經典背下來,你便也是聖人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不過李洪也不可能是照著陽明心學搬了過來,畢竟他要推廣的是科學觀念,因此他給出的方法論,就是物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續絃女家主續絃南唐新夢人在海軍,臥底的我不想做元帥機械復仇影視:從咱們結婚吧開始從黑科技到超級工程道永生公子世無雙我在末世繼承滿命鍾離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