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開國,朱元璋要立朱瀚為皇太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這個……”

關鐸頓時不知道該如何去接話了啊。

董大也沒有說話,他們都是知道朱皇後的性格的,說話一向是沒遮攔的。

朱皇後也不理會關鐸和董大尷尬的表情,接著說道:

“俺看啊,老劉陛下這是要死啊,他這病,就跟當年的俺公爹一樣,不管怎麼折騰,也是脫不了個死,所以,老劉陛下這病是治不好的。”

“皇后娘娘不必擔心,陛下吉人天相。”關鐸沉吟一下,說道。

“咦!你不用拿好話湖弄俺嘞,死不死都是個人的命,俺過來就想跟你們說,老劉陛下病湖塗了,他的話你們不要聽啊。”朱皇後說道。

“娘娘,你的意思是?”關鐸和董大都是一臉懵逼。

“他一死不要緊,還要留下個什麼鳥皇位,來坑害俺兒,這可不中咧!”朱皇後說道。

朱皇後毫不理會被驚呆的關鐸和董大,繼續自顧自的說道:“這鳥皇位,不中吃,不中喝,原本不當皇帝的時候,人家朱元章兄弟天天派人送錢送糧食,當了皇帝以後,連吃的都沒有人送了,你說還當個狗屁皇帝,老劉是要不行,也是活了五十多歲了,一輩子沒有白活,俺么兒可是還小,才十八咧,可是不能再被什麼鳥皇位給害了啊!”

“所以,等到老劉陛下木有了,你們不要聽他的當讓俺兒當什麼皇帝,只管把他往地裡一埋,然後你們也去逃荒吧,俺帶著俺兒也去找他舅舅去!”

“從今往後,沒有什麼大漢皇帝!”

朱皇後說完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關鐸和董大兩個傻乎乎的站在原地。

“這……”

“大漢就這麼沒了嗎?”

關鐸和董大依舊還在震驚當中沒有緩過來。

兩天之後,重病不起的劉福通在潁州駕崩。

關鐸和董大替大漢皇帝進行了發喪。

按照劉福通的遺囑,在辦完喪事之後,他們兩個人和部將們將會擁戴太子劉文舉當皇帝。

但是,當到了登基的那天,關鐸和董大找遍了整個潁州城,都沒有找到劉福通的兒子劉文舉,就連朱皇後也是不見了蹤影,而一起失蹤的人還有劉福通兩個未出嫁的女兒,以及大漢皇宮內的一些金銀財寶和印璽。

如此情況下,關鐸和董大等人也變不出來一個皇帝啊!

大漢帝國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沒有了。

因為潁州災荒,已經是沒有糧食可以吃了。

關鐸和董大等人也顧不上什麼尋找大漢皇族血脈了,全都是逃荒去了,他們拖家帶口,沿著大別山進入了淮西,想要去投奔吳王朱元章。

而當關鐸和董大走在路上逃荒的時候,一艘運載著客人的快船進入了金陵府的碼頭。

從船上下來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領著一個大小夥子,還有兩個十歲出頭的小閨女,每個人身上都被著一個大包袱。

這一家四口是標準的逃荒打扮,身上也是穿著補丁摞補丁的破衣服。

這個婦人領著三個孩子,徑直進入了金陵城,經過一番打聽後,終於是來到吳王府的門口。

吳王府的衛兵一看到這個逃荒女子走進,立刻就是上來盤問。

“站住,你幹什麼的?”衛兵問道。

“大兄弟,這是吳王府咧?”中年婦女問道。

衛兵點點頭,“吳王府重地,閒人不得靠近!”

聽到是吳王府,中年婦女頓時笑開了花。

她一拍手掌,連忙說道:“不是閒人,俺可不是閒人,俺姓朱,是吳王的老姐姐咧!”

“什麼,你是吳王的姐姐?”

衛兵一聽就愣了住。

“錯不了,俺是他姐姐,你快進去通報!”中年婦女說道。

“好,你裡面門房稍等!”衛兵不敢怠慢,立刻進去通報。

很快,就從王府中走出一個人,不是別是正是朱瀚。

他剛才想要出門,就遇到了著急忙慌的衛兵,一問之下,竟然說是有個姐姐找來。

這可是稀奇了啊。

朱瀚和朱元章就兩個姐姐,二姐前兩年病死了,大姐一家失蹤在兵荒馬亂。

難道說,是大姐還活著?

帶著這個疑問,朱瀚來到了大門。

但是,一看到來人,朱瀚立刻就認出這不是大姐,因為年紀太大了,足足大了三十多歲,根本不是自己姐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是何人?”朱瀚問道。

“俺是吳王的姐姐。”中年婦女說道。

“胡說,我怎麼不知道我還有你這個姐姐?”朱瀚厲聲喝道。

這年頭,為了混個富貴,真是什麼人都有,冒充親戚的都來了啊。

“左右,給我趕出去!”朱瀚吩咐道。

“你是朱瀚吧?”中年婦女倒是不慌,反而鎮定的說道。

“對啊,你聽說過我吧?”朱瀚問道。

“那就找對了,見不到吳王,見到你也行,一樣的!”

中年婦女一邊說著,一邊解開身上的包袱,然後從裡面掏出一個小木盒。

“這是什麼?”朱瀚疑惑道。

他並沒有接過來,誰知道裡面是不是藏了什麼暗器。

“俺當家的說,這是傳國玉璽!”中年婦女說道。

“什麼?!”

所有人立刻愣了住!

朱瀚也是驚得目瞪口呆!

“你是?哦不,你當家的是誰?”朱瀚連忙問道。

“俺當家的是叫劉福通,幾天前死了,俺就來投奔吳王。”

原來,此人正是劉福通的大漢皇后朱氏。

朱瀚經過一番盤問,這才明白潁州發生的事情。

朱氏這個雖然言語有些粗俗,但是行事卻是很穩妥。

在一番交談後,當即就讓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給朱瀚磕了頭,認下了這個本家的舅舅。

“五百年前是一家咧,都是姓朱!”朱皇後說道。

其實,朱皇後本來是打算會老家隱居的,但是走到一半,她所在的逃荒隊伍就是被土匪截殺了好幾次。

如此亂局,讓朱氏明白,不找個靠山是無論如何活不下去的。

思前想後,朱氏便帶了兒女來投靠吳王朱元章!

雖然自己當家是大漢皇帝,可是自己兒女已經不是了,自己再奉上那個勞什子傳國玉璽,應該足以換得一輩子的安穩。

“傳國玉璽!”

這個名號一出,整個吳王府內外都是震驚了啊。

許多人都是聽聞了這個訊息,

紛紛是趕來吳王府,想要看看傳國玉璽的真假。

朱瀚自然不能在大街上展覽傳國玉璽,立刻帶著朱氏幾個進入了王府。

進了王府以後,朱瀚立刻找來了老哥朱元章。

然後,兄弟二人又立刻召集了李善長、劉伯溫等人來議論傳國玉璽的真假。

“傳國玉璽乃是真品!”

“不對,不是真品!”

眾人議論紛紛,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伸手去觸碰傳國玉璽。

這個玩意兒,可是皇帝之物,豈能是隨意觸控的?

傳國玉璽在哪裡,那就是天命之子啊。

不過,歷史上的傳國玉璽,在五代十國時代就丟失了的。

“大夥兒別激動,先冷靜下來。”朱瀚連忙說道。

眾人分不出真假,再吵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造的有模有樣,就算是假的,現在也是真的了。”朱元章看著傳國玉璽若有所思道。

今日這件事,大漢皇后朱氏帶著大漢太子劉文舉,手捧著傳國玉璽來到金陵,將其交給了朱元章。

這代表什麼?

這是託付天命啊!

說明吳王已經是天命之子,大漢皇帝都覺得自己配不上傳國玉璽,親自送到了金陵,這就是吳王再進一步的時候了啊!

所以,劉伯溫、李善長等人都已經明白,這個時候傳國玉璽是真是假,早已經不重要了啊。

反正現在金陵城內,所有人都知道大漢皇后朱氏帶著傳國玉璽來投奔吳王。

“這種情況下,再也不是謙讓的時候了。”朱瀚認真想了一下,然後說道。

李善長、劉伯溫、施耐庵等人連忙跪在地上,向著吳王朱元章連連磕頭,口中激動的歡呼著。

“恭請吳王進位天子!”

“天命所歸,天命所歸!”

面對突然冒出來的天命所歸,朱元章頓時感到有些難以接受。

幸福來得太突然,讓他有些招架不住啊。

“這個時候當皇帝,是不是太著急了啊?”朱元章內心不住的想著。

為了謹慎起見,朱元章讓李善長、劉伯溫等人都先退出去,只留下了朱瀚一起商議。

“七五,這,這可如何辦?”朱元章臉色有些激動。

朱瀚說道:“哥,其實現在當稱帝建國,也正好是時候啊!你看,韓林兒已經是死了,劉福通又病死了,這兩個人原本是頂頭之人,沒有了他們,可不就是輪到你了嗎?”

朱元章搖了搖頭道:“咱總覺的太快了啊,這才幾年功夫,咱就從皇覺寺的和尚,就變成皇帝了啊?”

“呵呵,哥,不是咱們太快,是大勢所趨,當年漢高祖劉邦,不也是舉兵三年就當皇帝了,至於滅掉楚霸王,那是後來的事情了。”朱瀚說道。

“咱這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朱元章問道。

“好啦,哥,咱們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穩固自己的勢力,要是稱帝建國,那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有從龍之功,肯定是一個個更加賣力!”朱瀚說道。

朱元章點點頭,說道:“既然這樣,那就聽你的,咱就開國稱帝!”

“好嘞!”朱瀚哈哈一笑。

“不過,這國號咱選個啥?”朱元章連忙問道。

其實老哥朱元章對於稱帝早已經有了心裡準備!

畢竟連陳友諒、劉福通都一個個稱帝建了國,自己似乎實力還比他們強大呢,有何不可啊?

但是,這個國號,卻是有點難取啊。

這個國號要是用“吳”,那是不是太俗氣了啊?

“嗯,要不叫吳,吳王,大吳帝國......”朱元章想了一下,說道。

“這,這個不好吧?”朱瀚連忙說道。

這個國號,一般來說,都是王公貴族的封號,像大魏吳王孫權的吳侯,那就是封號當國號。

不過,天命之子的國號,用吳這個稱號,有些太偏安氣息了寫。

“我覺得,不如叫大明!

”朱瀚說道。

“國號大明?”朱元章眉毛一挑,說道。

朱瀚點點頭,說道:“不錯,就叫大明,天降明王,光復漢土!”

“好!”朱元章連連點頭道:“好,大明,好啊!”

“那我這就去寫奏章,聯名大臣們一起勸進上奏!”朱瀚說完轉身就離去。

這天命所歸,可不能再拖了啊。

傳國玉璽已經是傳的滿城風雨,不當皇帝都對不起這傳國玉璽的名頭。

........

劉福通的妻子朱氏帶著傳國玉璽來投靠,這是屬於偶然事件。

而朱元章本身實力強大,已經需要更尊貴的身份來符合實力,那這就是必然事件了的。

所以,老哥朱元章稱帝建國的事情,朱瀚是一點都不想拖下去了啊。

隨後一套標準的流程就在金陵開啟。

朱瀚與李善長、劉伯溫、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一眾文武聯名上奏,請求吳王朱元章為了天下蒼生,開國稱帝,統御天下!

為了表示自己的謙虛和謹慎,朱元章推辭再三。

最後,實在是推辭不掉這一份天命。

便接受了群臣的勸進,正是在金陵城外設定祭壇祭拜天地。

大宋龍鳳三年,也是劉福通的大漢龍鳳三年。

八月初九。

吳王朱元章在金陵城開國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改為洪武,定國都在金陵,改金陵府為南京應天府,老家濠州鍾離則為中都府。

同時,冊封吳王妃為大明中宮皇後,而千里獻玉璽的劉福通妻子朱氏為奉運長公主,把朱氏編入了皇明朱氏的族譜,算是認下了這個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老姐姐,劉福通的兒女也是各有封爵賞賜。

因為大明朝新成立,一切軍政事務暫且維持原本的運營。

不過,有聰明人立刻在這大明的開國中看出了一些不同尋常。

大明皇帝朱元章開國稱帝,冊封了中宮皇後,也封賞了進獻傳國玉璽的朱氏,但是卻偏偏沒有冊封皇太子!

要知道,朱元章的兒子朱標也已經是快兩歲的,長得聰明伶俐,但卻沒有冊封為太子。

這種事情自然是奇怪的。

其實,就連朱瀚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至於其中的緣由,甚至也是一清二楚。

也因為這件事情,朱瀚此時與老哥朱元章陷入了罕見的爭吵!

南京應天府,大明皇宮。

“哥,標兒這皇太子,你要是不封的話,我就不認你這個哥了!”朱瀚氣呼呼的說道。

大明朝剛剛開國三天,朱瀚正在擬定開國功臣的名單,剛進皇宮想要跟老哥朱元章商量,卻聽到了一個重磅訊息。

老哥朱元章不想要冊封朱標為皇太子,而是想要立朱瀚為皇太弟!

也就是說,大明皇儲不是朱標,而是朱瀚!

“七五,你不要鬧,標兒那麼小,怎麼當太子,還是你當儲君合適,萬一咱有個意外,這大明朝,咱老朱家還得靠你扛著呢!”老哥朱元章說道。

“瞎說,你能有什麼意外啊?這太子就是標兒,我說的,天王老子來了,也改不了!”朱瀚氣呼呼的說道。

老哥朱元章的身體素質,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那可是歷史有名的長壽皇帝,足足活到了七十多歲,在古代壽命來說,標準的長壽。

就這麼長壽的人,你還說怕什麼意外?簡直是在開玩笑。

“老哥,早就跟你說了,我最大的理想,可不僅僅在這中原,將來我是想要周遊天下的,不去征服一下那些未知的世界,不去騎一騎金毛妹子,當什麼勞苦皇帝,我可沒有想不開!”朱瀚再一次吐露自己的心聲道。

“老哥,我也就跟你說說,這事兒,我是打死都不會答應的!”朱瀚很是堅決的說道。

看到朱瀚的態度那麼堅決,朱元章也是有些無奈,不過,他心裡面還是有些猶豫的,他真的是害怕自己遭遇什麼不測,然後留下一個年幼君主,反而給老朱家招來災難的。

朱元章還覺得大明第一功就是朱瀚,自己做皇帝,心中總覺得虧欠七五!

而且,這親弟弟,可是自己帶大的!

“你當真不想當皇太弟?”朱元章依舊不死心的問道。

朱瀚頭搖的跟撥浪鼓一般,“打死不當,而且,皇太子的人選,除了標兒,我誰也不認,立了標兒當皇太子,以後也不準換!”

“幹!臭小子,用你瞎操心!”

老哥朱元章非常無奈,甚至是罕見的罵了一句粗話。

朱元章稱帝,大明開國,定都南京應天府,立刻在全天下引起了轟動!

所有人都知道,這天下真是的要變了啊!

如今蒙元雖然名義上領土眾多,但是每一個地方都是民亂四起,有效的統治已經是完全崩潰。

而其它的各路梟雄,也完全不是朱元章的對手!

僅僅是從實力上來說,因為有朱瀚的從頭佈局,如今的大明開國勢力,幾乎是歷史上大明開國時期的十倍!

朱元章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後,在朱瀚的勸說下,很快就冊封長子朱標為皇太子。

隨後,又是冊封文武百官功臣,其中以朱瀚為宗室親貴之首,封朱瀚為英王,食邑萬戶,兼任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太子太傅、左丞相、節制高麗遼陽倭國兵馬,鎮江海軍衙門總理大臣、金陵制造局總教習,反正林林總總的官職一共有二十多個,不管是哪個衙門,幾乎都被老哥朱元章給他安排了個官職,唯恐自己親弟弟沒有當儲君而受了委屈。

對於老哥朱元章的這份關心,朱瀚新鮮了兩天就差點氣死。

因為實在是太累了啊!

二十多個官職,每天找他來簽字畫押的官吏,就能夠從中院大廳一直排隊到大門口去!

其它的文武百官,文官則是以李善長為首功,被封為韓國公,封戶八千,任右丞相,其次則是劉伯溫,被封為越國公,封戶七千,擔任御史大夫兼任參知政事,施耐庵緊隨其後被封為泰興侯,擔任禮部尚書,其餘文官也是各有封賞。

至於武將,則是以徐達為首功,被封為魏國公,封戶八千,擔任前軍都督府大都督,龍興衛親軍都指揮使。

其次則是湯和、周德興等人,然後就是郭英、常遇春、胡一八、藍玉等。

因為朱瀚的佈局,大明開國的許多惡戰都是被朱瀚提前化解了,所有人的功勞與歷史上相比,都是顯得有些差。

不過,這個問題很快就可以被解決的。

因為,在處置好了大明內部的一切問題後,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章下頒下詔書,是為《討元檄文》!

大明開國,起於紅巾軍,自然也要繼承紅巾軍的初心!

浙江,杭州。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一群儒生正在大聲朗讀大明洪武皇帝剛剛釋出的詔令,這一份詔令被洪武皇帝下令各州縣衙門都要張貼。

詔書由洪武皇帝朱元章口述。

然後經一代文學大家劉伯溫潤色,可謂是難得的佳作。

書院裡的儒生們聽著裡面的詞句,一個個是熱血沸騰。

啪嗒!

忽然,一個書生投筆而起,用堅毅的目光盯著眾人說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如今大明開國,諸君怎麼還有心情坐在這裡讀書,不如隨我一起投筆從戎,去殺敵封侯,傳之子孫,豈不美哉!”

這個書生的話,引得一眾同窗讚歎連連!

但是真正想要去殺敵的人,卻是一個都沒有。

“羅貫中,你就別做夢了,好生讀書才是正道,投筆從戎你未必是那個苗子!”

一個先生模樣的長者從外邊走了進來。

但是,羅貫中很顯然是聽不進去。

他收拾了一下書桌,把自己最愛看的那本《三國志演義評話》揣進了懷裡,然後對著先生和同窗們一拱手。

“大明開國封侯萬里,小子羅貫中不封侯,絕不回杭州!”

說罷,羅貫中就大踏步走了出去,只留下一群儒生搖頭嘆息。

………………

北京,大都城。

大元皇宮內,一個小太監正跪在地上,捧著一份抄來的大明《討元檄文》小心翼翼的朗讀者。

坐在御座上的皇太后奇氏,跟在下面肅立的大臣們都是臉色陰沉。

“……當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小太監聲音細細的讀著。

忽然!一聲呵斥,打斷了小太監的朗讀。

“夠了啊!”

大元皇太后奇氏一聲呵斥,中斷了《討元檄文》的朗讀。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哼,朱元章都要驅逐你們,你們就這麼坐視不管,誰能給朝廷拿出一個計策來?!”奇皇太后衝著臣子們厲聲呵斥道。

下面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臉不紅心不跳,全當沒有聽到這話,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一動不動。

奇皇太后罵了幾句,只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便揮手宣佈退朝。

如今大明開國,許多地方官府直接就對大元徹底失望了啊,各地的蒙古人紛紛是湧入了大都,不敢再留在各自的駐地,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被身邊的漢人給砍了腦殼投降明朝。

“唉,現在真的要準備北撤到草原了嘛?”奇皇太后看著空空的朝堂,忍不住失落起來。

湖北,漢陽城。

大漢皇帝陳友諒也正在讀著朱元章的《討元檄文》,當然不是他親自讀,而是丞相鄒普勝在旁邊讀,陳友諒坐在龍椅上聽。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鄒普勝的聲音低沉,聽起來鏗鏘有力,讓陳友諒也不禁被《討元檄文》的內容大動。

“淮右布衣!”

“淮右布衣!”

陳友諒口中不停的唸叨這個詞語。

淮右布衣,也就是淮北普通農民的意思。

“朱元章如此坦然,英雄氣度,屬實不一般啊!”陳友諒忍不住說道。

“陛下英雄氣,也是差相彷佛!”鄒普勝連忙說道。

陳友諒微微搖頭一笑,在登基稱帝後,陳友諒也沒有隱藏自己的卑微出身,對於自己的窮鬼老爹和祖父,那都是大大方方的承認,沒有想著去攀附什麼名人,如今朱元章也是這麼幹的,讓陳友諒頗有幾分英雄相惜。

“可惜,若不是爭奪這天下,朱元章,朕倒是願意跟他把酒言歡的!”陳友諒搖搖頭,然後又繼續說道:“如今討元檄文一出,可不是僅僅要討伐暴元,朕聽過朱元章在江西增兵,調集船隻戰艦,看來是要對我們下手了啊。”

鄒普勝聽到這話,也是沉默不語。

按照朱瀚的佈局,既然大明開國已定。

那就要打出氣勢來,歷史上的陳友諒可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如今大明掌握優勢,可不能再給陳友諒機會了,必須要徹底解決他。

所以,胡大海、藍玉、張定邊等朱瀚手下的勐將,統統都被調集到了江西,準備伺機向西進攻湖廣的陳友諒,消除掉這個重大的隱患。

“明軍兵馬一到,漢陽只怕要危險。”

陳友諒有些悲觀的說道。

根據密探回報,大明王朝在江西佈置了足足二十萬兵馬,其中幾乎有兩百多艘火炮戰艦,憑藉湖廣大漢的水軍,根本就是無法阻擋。

“陛下,明軍遠道而來,我們可以周旋一二,等到他們士氣衰落,然後再給予致命一擊!”鄒普勝連連勸道。

“難啊!如果一旦漢陽保不住,我們就西進四川,明玉珍的兵馬薄弱,相信應該擋不住我們。”陳友諒說道。

所謂狡兔三窟,陳友諒是多麼狡猾,怎麼可能在漢陽被堵死。

他已經是想好了,一旦漢陽失守,那就西進四川。

只要擊敗了明玉珍拿下四川,再差也能做一個劉備吧!

山東,曲阜。

“……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山東鎮撫使戚祥,召集了一幫山東義軍將領,正在恭恭敬敬的聆聽大明皇帝的詔書。

“中國與夷狄!”

對於這兩個詞,戚祥如今是深有體會。

戚祥所在的新軍中,大多數都是北方流民。

他們早已經在蒙古人色目人欺壓下積攢了許多怨恨。

每一次上戰場殺敵,無比加深了他們中國與夷狄身份上的差別認知。

戚祥還不知道,這就是最簡樸的民族認同,也即是民族意識。

對於古典社會來說,如果一個民族絕響了民族意識,特別是主體民族覺醒了民族意識,那將會是一場偉大的變革!

歷史上的法國大革命,讓法蘭西人覺醒了民族意識,當面對反法同盟進犯的時候,每一個法蘭西人聽到祖國有難,立刻拋下了手中的一切,義無反顧的奔赴了戰場,去對抗那十倍與己的敵人們!

“洪武皇帝詔令,中國之民,中國安之,各位回去後一定要對兄弟們講清楚,告訴咱山東的父老,誰要是敢給韃子賣命,那就殺全家沒收土地!”戚祥大聲的說道。

“大人放心,我等勢殺韃虜!”一眾義軍將領們轟然應諾。

遼陽行省。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遼陽行省平章納哈出聽完了大明皇帝朱元章的《討元檄文》,心中不禁升起欽佩之情。

“同生天地之間,撫養無異!朱元章真乃是胸懷大度的明君啊!”納哈出忍不住說道。

“父親,小心隔牆有耳!”長子察罕立刻小聲提醒。

“怕什麼,整個遼陽,如今都是我們的人,就算是那高麗女人有安插耳目,我也不怕!”納哈出硬氣的說道。

作為大蒙古國開國四大功臣之一木華黎的後人,納哈出是有這一份底氣的,別說是攝政皇太后不能把他怎麼著,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輕易問罪他。

納哈出作為功臣之後,對於蒙元朝廷已經是失望透底。

他之前曾經跟朱元章作戰,雖然不幸被俘虜了,但並沒有遭受什麼虐待,最後還給安然釋放。

如今大明開國,朱元章稱帝,納哈出是越來越覺得大元朝要完蛋了啊!

“父親,我聽說大都城內,現在流傳說……太后聽了王保保的建議,想要放棄掉中原,甚至是放棄大都,全都北撤到草原上呢。”察罕說道。

“哼!一群鼠輩,這是打算逃走了!祖輩歷經生死打下的土地,就這麼被他們拋棄了。”納哈出對於這個傳言很是相信。

因為按照如今大元朝在中原的控制力,別說是跟兵強馬壯的朱元章對戰了,就算是剿滅各地的亂兵暴民,也是有些吃力了,往往是剛鎮壓了這一波,然後另外一個地方又冒起來一波。

剿匪平叛是越來越忙,大元朝是越來越拉胯。

“那父親覺得,朝廷會不會撤掉遼陽行省?”察罕問道。

作為在中原長大的蒙古人,納哈出、察罕父子的生活習性早已經是適應了中原,在來到遼陽行省的時候,他們都是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

如果再放棄遼陽行省,退卻到更加苦寒閉塞的漠北草原,那簡直是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啊。

“不知道啊!”納哈出皺眉思索著什麼。

“如果朝廷真的決意撤掉遼陽行省,那麼咱們該如何做呢?”察罕問道。

“那就跟著撤到草原!”納哈出想也不想的回答。

“可是,我們的人,能夠抵抗住漠北草原的惡劣環境嗎?如果抵擋不住,咱們就將在漠北草原上被餓死了。”察罕說道。

“就算是餓死凍死,那也是我們的祖先之地,熬不過去是自己的問題!”納哈出痛苦的說道。

察罕撇撇嘴,對於老父親的假大空的忠心是頗為不屑。

“父親,既然朱元章都說了,只要歸順,那是一視同仁呢,真到了那個時候,何不。

。”察罕這話說的毫不隱晦。

納哈出先是一愣,隨即就冷聲呵斥道:“休得胡言!我家世代忠良,怎麼可能背叛大元!此事休要再提!”

隨即,納哈出就把兒子察罕給趕了出來。

察罕對於自己老爹,那可是非常瞭解,心中已經是有了幾分把握。

察罕信步走出了平章府,沿著遼陽城的大道,一直是走到了東城十街坊,在這裡有一家新開張的四海商社,裡面賣的全都是中原來的新奇玩意兒。

像是什麼玻璃茶具、白糖果子、奶沫子等等,在這個四海商社裡面全都有。

“察罕公子,快裡面請!”

看到察罕來了,商號夥計立刻把他請到了屋子裡,如今是秋天,遼陽行省已經是有些微微涼意。

“察罕公子,我們掌櫃馬上就來!”

小夥計一邊說著,一邊端上來一杯透著氣泡的甜酒。

嗤嗤!一陣氣泡在口中碎裂的爽脆感覺,讓察罕感覺無比的暢快!

這種叫做‘黑糖氣泡酒’的玩意兒,可是察罕的最愛!

恨不得一天都要喝上一大桶!

只不過,這種江南蘇州運來的黑糖氣泡酒實在太貴,小小一杯就要好幾千錢,哪怕察罕這種公子哥都是不能敞開了喝。

很快,馬掌櫃從後院急匆匆的趕了過來,見到察罕立刻拱手問好。

“馬掌櫃,我有事情需要你幫忙!”察罕說道。

馬掌櫃立刻恭敬的說道:“查罕公子請說!”

查罕說道:“馬掌櫃,你們想不想在漠北設立商號!”

“漠北?那可太遠了。”馬掌櫃問道。

“也是啊,是有些遠!”

“公子這話,是什麼意思?!”馬掌櫃立刻說道。

“唉,朝廷可能要放棄遼陽行省,全都搬到漠北去,我就想著,真要去了漠北就再也享用不到你這裡的好東西了。”察罕搖頭說道。

其實,這家四海商社背後就是江南的朱氏兄弟,也就是大明皇帝,對於察罕來說不是什麼秘密,他是故意來這裡透露消息的。

“公子,你這話說的,朝廷兵強馬壯,怎麼可能放棄遼陽呢。”馬掌櫃繼續笑著說道,他是南京應天府的錦衣親軍出身。

因為身上有傷,便以商號的名義行密探之事。

對於蒙元放棄遼陽的訊息,可是能夠震驚許多人的!

畢竟,遼陽行省都能放棄,那大都肯定也會放棄,然後全體蒙古人打包搬回漠北草原。

這個事情聽起來離奇,但不是沒有可能啊!

馬掌櫃決定把訊息打探更加清楚一些。

隨即,馬掌櫃就轉身離開了後堂,去廚房準備了美酒菜餚。

他知道察罕酒量,肯定是要大喝一場,然後才能套出話來。

好不容易經過一番推杯換盞,察罕很快就醉倒在了江南氣泡美酒面前。

馬掌櫃也終於打探出來了自己想要的情報!

他安排人把察罕送到了客房休息,然後自己手書一封,安排得力心腹立刻送了出去。

遼陽行省毗鄰渤海,最為方便的運輸自然是走水路。

而且遼河如何水量充沛,可以通行很大的商船。

四海商社的所有貨物,也都是從遼河進入渤海,走的這一條水路。

馬掌櫃的密信,就被放在運輸遼陽人參、鹿茸、毛皮的商船中,大搖大擺的沿著遼河進入了渤海,然後一路南下送達了南京應天府。

應天府,英王府。

“啟稟王爺,有錦衣衛密信!”

此時的朱瀚,正懶洋洋的趴在軟塌上,側妃劉三娘在旁邊給他捏肩捶背。

畢竟朱瀚現在負責了二十多個衙門,一天到晚看文書,都能把自己給累死,必須得有人捶背才行。

“王爺,有密信?”

王府侍衛看到朱瀚沒有回應,又是小聲的說了一句。

“唉!”

朱瀚長嘆一聲,從軟塌上爬了起來。

“拿來!”朱瀚說道。

王府侍衛連忙雙手奉上。

朱瀚看罷遼陽來的密信,頓時就是精神了起來。

“王爺,有什麼好事兒?”劉三娘連忙問道。

朱瀚如今沒有大婚,只有她一個側妃,屬於是獨佔恩寵。

也就沒有那麼多規矩,什麼不允許過問政事,那是不存在的。

“蒙古人支撐不住了,可能 要扯呼了啊。”朱瀚笑道。

劉三娘出身綠林,自然知道扯呼就是逃跑的意思。

“王爺,說的可是真的?”劉三娘一陣驚喜。

要是蒙古人跑了,那肯定是會往草原上跑的,而一旦蒙古人跑到草原上,那就說明整個中原就是大明的了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放眼整個天下,大明幾乎就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湖廣的陳友諒聽說已經三戰三敗,胡大海等明軍將領已經是殺入夏口。

“可能是真的!”朱瀚一邊說著,一邊開始換衣服。

他想要進宮把這個訊息跟老哥商量商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修仙之最強網咖系統我什麼時候成海神了在二次元裡旅遊反穿女王爺,霸總哄著點平淡如水末世:我有一座忍者村我在無限刷成就大秦:開局被始皇送回秦朝領主時代:開局獲得魔獸建築模板紅樓之賈府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