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東北大開發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對於楊豐和晉王,齊王這些哥哥們的衝突……

包括他打傻自己七哥。

朱植完全不在意。

同父異母……

那就不是兄弟!

準確說那都是壞女人的狗崽子!

像這種帝王家庭,同父異母基本是可以當仇敵的,朱植的媽早就已經沒了,他真正相依為命的就一個。

小公主。

其他那些所謂的兄弟姐妹有一個算一個,在他心中都只不過是壞女人的狗崽子而已,像他這種庶出而且還是低等妃嬪的,本來看著那些嫡出或者寵妃們的兒子就不順眼,他對這些人的感情根本就是負的。其實哪怕他對朱棣也不滿,後者對蒙古女真等太好了,而他因為已經從小公主那裡知道了未來,對這些部落一直懷有很深的敵意。

阿魯帖木兒就是在他的威脅下才被他四哥抓起來的。

阿魯帖木兒並沒叛逃。

他的確有這念頭,但一切都只是個念頭。

最多有點牢騷。

朱棣也知道根本原因是自己被扔在會寧太久,這些原本忠心於他的人都不安,所以還想維護一下,原本歷史上他其實也不想抓,是他大舅哥逼著他抓的。

徐輝祖為了避免他造反,一手製造了阿魯帖木兒桉,逼迫他自己剪除羽翼。

但現在他大舅哥不在,換成他十五弟逼他了。

朱植的遼藩護衛已經準備突襲阿魯帖木兒,如果朱棣不抓,那他這個遼東真正的鎮守藩王就替他四哥動手了,說到底是在他的轄區,所以朱棣無奈只能抓人,因為這件事朱植對朱棣也不滿,這還是朱棣,算是和他關係最密切的兄弟了。

其他那些更別提了。

但是……

他得抱他侄子大腿。

像他這種沒有野心,而且對朱允熥也沒有威脅的藩王,最重要的就是表現出對未來皇帝的忠心。

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表現出忠心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讓朱允熥看到,他和燕王,晉王這些哥哥們並不一條心,楊豐是晉王公開的敵人,而且打傷齊王,換句話說就是這些強藩王的敵人,而他和楊豐保持友好,就等於告訴朱允熥,他和這些哥哥們不一夥……

好侄子,你是知道我的。

我跟那些想搶你皇位的傢伙不是一夥的。

我是服你的。

你看,我都跟你的鷹犬做好朋友了。

好吧,楊豐已經被視為朱允熥的鷹犬了。

畢竟他已經為朱允熥解決了一個原本需要警惕的藩王。

齊王變傻子誰最開心?

王妃……

好吧,她排第一。

但排第二的就得是朱允熥了。

如果楊豐能以這種方式把他的叔叔們都打成傻子,那朱允熥就不需要擔心繼位後叔叔們的反抗了。

傻子嘛!

他削藩也很合理。

一個傻子明顯無法履行作為藩王的職責,既然這樣當然沒必要讓他們繼續在封地濫竽充數,都收回到京城做寓公,他給叔叔們養老。所以目前民間還有一部分流言,就是楊豐打傻齊王是在皇太孫授意下,畢竟這對皇太孫太有利。

所以楊豐自然也就成了皇太孫的鷹犬。

相信這種說法的人還不少。

不排除朱植也信。

他這裡距離遙遠,能傳過來的肯定也只有些支離破碎的謠言。

至於楊豐到廣寧其實是看他的義女們……

這裡有很多義女。

總數高達兩千五百人,只不過目前來講都屬於幼童級別,哪怕最大的也才十三,這裡面有女真,高麗,倭國甚至蒙古,總之亂七八糟。

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綠奴買的。

就是明軍在掃蕩各部期間,難免有脖子硬的,給人家滅門也常有,綠奴跟明軍將領商議好,那些他們不想要的小女孩就賣給她。然後這些也都算作楊豐的義女,所以目前楊豐的義女總數已經突破五千,不過五千義女他居然一個沒碰過。

而且還白白送人。

很誇張。

至少對於明軍將領們來說,這種舉動簡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且他還請人教這些義女讀書識字。

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

“這有什麼不正常?

我受到的教育不允許我這樣做。

在我們那個時代第一不允許三妻四妾,至少在法律上是只承認一夫一妻,十八歲才算成年,十四歲以下和你們的十二歲以下一樣雖和亦以強論處,雖然我們的刑罰沒有你們嚴厲,畢竟你們是絞死。

其實我們的法律和你們這時候有很大的差異,道德觀也有不同。

你們的一些事情對我們來說是完全不可理喻。

比如殉葬。”

楊豐說道。

這個問題的確該重視了。

這時候已經有了,朱標死後就有姬妾殉葬,而且朱元章也快了,得從思想上開始滲透。

讓這種制度趕緊被拋棄。

“再比如奴婢。

這個在我們時候同樣是不可理喻的。

當然,僱傭是可以。

這一點在北宋末年基本上就快變成完全的僱傭了,雖然南宋因為理學的做大,又開始出現農奴,但大明在這一點上,還是算倒退。這個的確不能說皇帝陛下責任,畢竟以他的歷史知識,在最初制定制度時候,恐怕不可能知道這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三,賤籍。

雖然我支援部分人的確應該打入賤籍,但我們那時候的確沒有。

甚至都已經沒有兩百多年了。

第四,軍戶制度。

這個目前來講是不錯的,但事實上很快就會變成最主要弊端。

維持義務兵役是必須的,但不是挑出一部分人做軍戶,而是針對所有人口的普遍義務兵役制,也就是說應該所有人都是軍戶。

第五,宵禁。

想要商業繁榮就不應該宵禁。

至少目前的宵禁是不合理的,北宋宵禁就可以借鑑,不是廢除這個制度,而是把宵禁時間延後到三更,三更以後還在外面的,的確很難保證不是什麼盜賊。但目前這樣一更三點就禁止出門,這個的確不合理,畢竟白天老百姓都有工作,也就是晚上能有時間出來。”

楊豐說道。

他得系統化的改造明朝的統治階級思想。

“但一更三點後一片漆黑,百姓出門能幹什麼?”

郭英說道。

他依然還在鎮守遼東。

他和其他勳貴不同,朱元章對他是絕對信任,其實朱元章殺那些功臣從來不包括郭英這種級別的,因為這是真親信,自己人,其他那些頂多算合作伙伴而,生意做大踢開合作伙伴是必然。

但親信不一樣。

“只要你們放開,老百姓自己就會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其實也並不難解決,專門設立官營夜市,官府提供交易場所,然後裡面提供照明,但對攤位收稅。

另外城門也不應該關閉,允許外面的人入城貿易。

然後城門再收一遍稅。

最後你們就會發現官府的收入大幅增加了。

這就是北宋的模式。

開放夜晚商業,然後收稅。

最終開封城一年商業稅高達四十萬貫。”

楊豐說道。

“盜匪混入作亂該如何?”

郭英說道。

“你們因為害怕盜匪混入作亂所以放棄大幅增加稅收的機會?這個思想就讓人費解了,再說盜匪因何而生?還不是窮?如果做個小商販的收益,就能超過做盜匪,那誰還會去做盜匪?如今那些所謂的盜匪,有多少其實都是因為你們的各種限制不能正常做生意,所以亦商亦盜的所謂盜匪?

民間有需求自然有流動。

你們各種限制不準,那自然就有人被逼的鋌而走險。

人人都有錢賺誰會冒殺頭危險?

商業應該是開放而不是封閉,貿易應該是流通而不是禁錮。”

楊豐說道。

他其實是想鼓動遼東這些傢伙仗著天高皇帝遠,偷偷先搞起來。

這裡有這個條件。

畢竟離著京城遠。

而且作為邊疆區條件艱苦,對他們一些能夠增加收入的努力,哪怕就是擦邊的,朱元章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他也知道把這些軍戶扔到這裡的確有點對不起他們,現在他們能自己找到賺錢渠道,那他再干涉就容易引起不滿了。

現在這些傢伙已經在擦邊,比如遼王的罐頭鹽分越來越高。

都能直接當鹽用了。

但他這不算私鹽。

也不算鹹魚。

畢竟法律上完全屬於空白,雖然這個問題對老百姓沒用,官字兩張口,可他是藩王,官字幾張口也沒用。

至少在朝廷修改鹽法,給罐頭設定含鹽量前,他就是把罐頭搞得可以齁死人,那也不違反鹽法。

朱元章不懂嗎?

他當然懂。

可他也知道把自己兒子扔到遼東的冰天雪地,至今連王府都沒有,全家住帳篷,開荒還產量只有江南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這樣的環境你總得給他個賺錢的門路啊!

同樣開原的將領們也已經在開採銀礦。

這也是擦邊的。

因為朱元章並沒批准開採。

他是懂的,在那裡開採銀礦,意味著遼東需要養活更多脫產人員,或者說需要從南方運更多糧食,而這明顯是違背他原則的。但他對開原那些將領的開採依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採取默許態度,至於原因差不多,畢竟那裡比廣寧還苦。而且開原的這些將領,很大一部分都帶兵跟著朱棣朱植在會寧作戰的,那種連蒙古人都想走的鬼地方讓人家長期作戰,你不給點好處行嗎?

那麼現在鼓動遼東集團,為了增加收入,偷偷摸摸開放商業,估計朱元章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說到底這裡太苦了。

總得讓這些戍邊將士們能有在這裡待下去的動力。

當然,主要是這對楊豐有利。

他的遼東墾荒要想撐下去,當然不可能光靠種田,事實上種田只是撐下去的基本條件,但想要讓人能接受零下三十度,就必須讓他們能看到零下三十度的光明未來。

種田。

工商業。

甚至跑出去搶。

其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工商業了。

所以他需要一個開放的遼東商業環境。

忽悠完了郭英等人,楊豐和朱植同行北上,他們直接在遼河坐船,然後乘著已經完全轉過的南風,沿著遼河逆流而上到達老米灣,在這裡下船到達開原。然後楊豐在開原看到了他設計中的木軌運輸,這條打著給吉林運輸糧食名義修建的木軌,基本上按照他的要求,只不過比他想象中的更簡陋。一根根只是粗加工的木軌鋪在同樣粗加工的枕木上,底下是夯實的路基,也沒有石子什麼的,這在這個時代很難。

單純夯實的路基就行。

反正維修簡單。

為了避免錯車,乾脆修復線,一條北上一條南下。

因為木料充足,而且工藝簡單,建造速度很快,現在已經快要鋪到昌圖了,包括配套的馬車也已經在上面使用。這個同樣簡單,就是包鐵車輪而已,只不過車輪內側有阻擋,唯一的問題就是對木軌磨損,解決辦法是木軌同樣包鐵。

不過這個需要鐵場的產量提升上來以後,目前的辦法很簡單。

給木軌大量刷油。

然後磨損到一定程度就換。

守著茫茫原始森林,那木料是最不值錢的。

然後楊豐和遼王,就可以乘坐木軌馬車體驗速度的感覺了。

“這還是太慢了!”

楊豐坐在四輪木軌馬車上無動於衷地說道。

“這還慢?”

旁邊明顯很興奮的遼王,看著身旁不斷後退的小樹。

遼東的工匠們,已經學會植樹來防止水土流失了,所以這條木軌道路兩旁全是新栽的小樹,畢竟對於這種夯土的路基來說,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水流沖刷,除了地勢要略微高出兩旁,剩下就是植樹減緩。

“這能有多少,時速三十?比個電動三輪快點有限啊。”

楊豐感慨著。

當然,在這個時代,一輛裝了兩千多斤貨物的馬車,以電動三輪的速度向前,這已經可以說是奇蹟了。

放到過去走夯土道路,從開原把一千斤糧食運到昌圖,哪怕馬車也得走半天,現在一個小時,如果按照計劃一直修到吉林,可以把這趟對目前明軍來說負擔最沉重的運輸距離,縮短到十天以內。而且一輛馬車的載重能力也可以翻倍,不過這樣的話需要更多士兵維護這條道路,所以護路軍也該出現了。

不得不說這已經算是大明版的東北大開發了。

鐵路延伸到哪裡,繁榮就到哪裡。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最後一個偽太監黑科技直播秀從長生開始修行我,最強戰神聖職火怒龍炎逍遙小儒仙梟雄1990哈利波特與暗影之子破事精英里的保安
作者木允鋒其他書
春回大明朝 滅宋 大明之五好青年 二道販子的崛起 護國公 霸天南 歷史粉碎機 大清之禍害 新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