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大明新經濟實驗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談判……

那也就只能談判了。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個局並不是楊豐自己搞的。

他們的最高統帥也有份。

皇太孫也有份!

既然這樣大家還糾纏個屁,無非就是陪著人家演戲而已。

所以最終經過楊大使這個中間人的奔走,山西百姓也都同意了,這個也很合理的,上次參與的主要是太原府和平陽府,實際上平陽府也有幾個州縣因為各種原因沒參與。而澤州潞州另外還有也算山西的大同府,這些都沒參與,哪怕大同府不算,光剩下的山西人口裡面,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沒有推選都頭參與。

還有軍戶也沒參與。

既然是要民意,那就應該所有民都參與。

最終新一輪大會得到確認。

皇太孫本人對此很滿意,認為這種方式,也給以後處理一些事情做出了範例,一不用死人,二不用耗費錢糧,和平解決爭端。

足以垂範百世。

當然,這些都頭們向開封的匯聚還需要點時間。

而且他們也有條件,比如之前的均田免糧,比如軍戶分地,這些才是真正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後面的軍戶分地問題,這個涉及大明國策。不過楊豐本來一直在遊說朱元章修改軍戶制度,而且乾脆讓劉姐傳了些明朝軍戶制度後期糜爛的記載,直接都讓皇太孫拿給他看。老朱本來也有些動搖了,說到底他維持軍戶制度的原因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但如果財政寬裕百姓負擔本來不重,那麼修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代價是將領們不滿,畢竟這樣會動他們的利益。

但也僅僅是不滿了。

畢竟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田,有自己的俸祿,還都經商。

朱元章不禁止軍戶經商,明初軍戶經商很普遍,而且這時候也沒有單獨的商籍,民戶軍戶都可以經商,所以將領經商很普遍。

剩下均田倒是很簡單,其實皇帝陛下也很樂意藉著這個機會,把山西的大地主們地分了,這一場事件,讓皇帝陛下也看出山西的大地主們還有一定實力,這是必須要打擊的,正好現在百姓要分地了,也不會再聽他們的,那就給他們把地強行分了。

看你們以後還怎麼搞事情。

免糧的確不好辦,但山西終究也就一年兩百萬石,僅僅相當於大明歲入的十五分之一,如果楊豐能夠透過經濟改革,讓山西的工商業稅收超過這個數字,也可以接受。

而且山西的稅糧主要供應大同一線的駐軍,只要楊豐能保證解決這個問題就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他各省效彷的問題……

那先看看山西的改革再說吧!

如果山西能夠透過楊豐的經濟改革發展起來工商業……

那可以推廣啊!

皇帝陛下收稅是收糧食,就算工商業發展起來,還是買糧食交稅,糧食安全沒什麼影響,反而會逼著商人開荒。畢竟真要是買糧交稅,必然會導致交稅期糧價上漲,那麼對於商人來說,與其買糧交稅,還不如開荒種糧交稅。

至於開荒需要的人力,那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了。

可以用奴啊!

楊豐在會寧已經這麼幹了。

當然,不是楊豐幹的,事實上會寧的開發是綠奴管著,她早就引入了這種先進模式,扶桑的衛所將領從南邊倭國購買倭奴,龍泉府的衛所販賣朝鮮奴賣給墾荒隊,不過目前以女的為主。

那些墾荒隊員們本來身邊女人不是倭女就是朝鮮,也不存在適應問題。

這些女人很能幹的。

實際上這個計劃就是楊豐和皇太孫合夥,試圖在山西搞出個經濟實驗區,並不是楊豐自己搞的,朱允熥也一直想試驗新經濟政策,但他爺爺嚴禁他在江南搞。朱元章對江南的農業區看的很緊,甚至視為底線,怎麼搞都不能動產糧區,直隸,浙江,江西包括湖廣,這片區域不能給他動,這是大明糧食安全的根基。

所以只能往山西發展。

畢竟搞這個一則需要地方能夠糧食自給自足。

糧食自給自足是工商業發展的前提。

糧食都不夠吃還發展個屁!

二則要有工商業傳統。

山西最合適。

從始至終楊豐都不是在胡搞,他的每一步都通知了朱允熥。

當然,也可能沒來得及等他同意而且行動方式完全自主,但這是一種交換,畢竟朱允熥是要他解決周晉二藩,他可以給皇太孫解決這兩個危險的叔叔,但他怎麼搞,那個用不著皇太孫管了。

京城。

楊豐站在龍江關,看著江面上試航的新式戰艦……

他當然沒必要一直在開封。

這時候那裡還在修祭壇,包括把周王府改成敕建宋祠,朱元章給韓林兒加了個宋獻宗……

當然,不要過度聯想。

獻屬於很好的諡號,只是曹家開了個頭,才讓人聯想,但這個諡號本身是極好的,至此龍鳳政權得到了明確的承認,就是宋朝的延續,歷史上可以稱為後宋了,北宋,南宋,後宋一脈相承,類似於後漢。同樣龍鳳政權的那些大臣也得到承認,包括朱元章自己當年的宋儀同三司,江南道興臺左丞相,吳國公,乃至於後來的吳王。劉福通,毛貴,關先生等人,乃至於朱元章他老丈人郭子興,統統都作為宋臣,雖然他老丈人已經封了大明除陽王,但至少人家死的時候還是大宋元帥。

總之這些人一併放到這個宋祠之中祭祀。

包括宋朝其他皇帝。

反正周王府大的很,正殿放帝王偏殿放群臣。

能找到屍骨的另外修墓,找不到的就算衣冠冢,關先生這些連衣冠都找不到的就立個碑,而且專門在開封給宋祠設了一個衛守護,另外也守護在鞏義的宋陵。

給足面子了。

所以現在就等昭告上天了。

至於河神當然回他的黃河,不過臨走前還給大明皇帝提了個建議,就是重修黃河北流故道,引黃河水恢復北流,趁著現在河北人煙稀少,尤其是宋朝故道沿線更沒多少人口,讓黃河北流以繁榮河北。同時減輕黃河的維護壓力,另外也避免南流繼續堵塞淮河出海口導致兩淮洪水泛濫,甚至洪澤湖不斷升高,甚至河神還警告說再過幾年,恐怕就得修洪澤湖大堤來阻擋湖水淹沒淮揚了。而且就算修了也沒用,以後隨著黃河泥沙不斷在清口淤積,這個大堤隔幾十年就得加高甚至重修。

當然,他只是提建議而已。

是否採納,這個是大明皇帝的事,畢竟這個工程太大。

不過這件事在明朝的確有人試圖幹過,成化年間就有個大臣,提出引黃入衛以通漕運,但被否決,那時候京城在北平,河北早就人口稠密,引黃入衛一旦決口,淹的可就是大明的京畿了。

但這時候不存在這些問題。

整個河北加平津目前也就兩百萬人口而已。

很輕鬆可以讓出一片河道。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修河堤,所以這是個大工程,但如果從現在開始幹,花十幾年時間還是能完成的。

“大使,老朽活了這麼久,還是頭一次聽說君可以與民為盟。”

劉三吾站在楊豐身旁說道。

“那您應該慶幸自己活的久,能看到這種盛舉。”

楊豐說道。

“如此,君臣之道何存?”

劉老頭很平靜地說道。

“民為貴,君為輕,這可是你們儒家說的,既然民為貴,那尊重民意有什麼問題嗎?至於君臣之道,我記得君不正,臣投他國,國不正,民起攻之也是你們儒家說的吧?

那你們這君臣之道何存?”

楊豐說道。

劉老頭笑而不語。

其實這種局面對他們有利,這也是這些文臣不搗亂的原因。

之前山西各都的推選,只不過是那些耆老鄉賢們腦抽,主要是怕事後擔責,實際上正常情況下只要這種推選結果要麼是他們,要麼是他們扶持的人,不可能出現之前那樣把些刺頭推出的情況。

也就是說以後如果真在這樣重大事情上讓地方推選來議事,那肯定就是耆老鄉賢們控制局勢。

也就是士紳們。

這是好事。

只不過這次被楊豐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已,但以後不會這樣了。

實際上現在澤州等地的都頭推選就已經開始士紳化。

而他們之前孜孜以求的,無非也就是從皇權手中爭奪權力,現在楊豐搞出的這套,正好可以讓他們以民意方式爭奪權力,當然不能反對。就算因為是楊豐搞出,所以不能公然支援甚至要指責一下,但卻是要在一旁坐收漁利的。

“劉公,聽說您是這一科的主考?”

楊豐突然笑著說道。

新的科舉得過完年,不過主考已經定了。

“正是。”

劉老頭點了點頭。

“那就祝您能給陛下再選些才子了。”

楊豐說道。

所以南北榜該開始了。

雖然現在局勢改變,但要說這老頭再搞出南榜,應該也是很有可能。

教訓一下北方文臣啊!

這一次來恭,暴昭這些北方文臣扮演了什麼角色,劉老頭他們可是清楚的很,這些北方文臣明顯已經效忠皇太孫了,這樣南北文臣事實上已經對立,有這個機會不教訓他們一下才怪呢!更何況北方文臣只要有一科出現斷裂,那就是南方文臣多出數以百計的官職,然後形成巨大優勢,反正劉老頭今年都已經過八十了,也不在乎出事。

他已經超越謀反謀大逆謀叛和殺人以外的所有法律了。

而且這已經不是儲君之爭的問題。

而是南北之爭。

儒家內部的派系之爭,這個甚至比儲君之爭更嚴重,畢竟儲君之爭可以改換門庭,大不了不再支援朱允炆轉而支援皇太孫。

可南北之爭不行。

你總不能搬家到北方吧?

南方籍文臣對北方籍文臣的蔑視是根深蒂固,一則他們是最早追隨朱元章的,北方文臣在他們看來,某種意義上算被徵服者,二則北方籍文臣儒學的確差些,畢竟胡化已久,能通文墨就不錯了,不能指望他們有多麼大的學問。

三則……

當然是以正統自居。

畢竟我大宋靖康之變後,衣冠南渡,留在北方的都是些渣渣。

這正統性的問題可是原則性的。

所以他們搞出個南榜,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

劉三吾沒有在意,他們繼續看著面前的新式戰艦,這是燕王督造的第一艘新式戰艦,也就是為遠赴美洲準備的遠洋船。按照大明的標準,屬於三千料海船,船型當然是英國式的蓋倫船,龍骨是鐵力木制,其他部分也多數都是荔枝木,樟木,舵則是烏婪木。

可以說全都是最頂級造船木。

好在這時候是明初,這些木料還不缺。

尤其是以後打下安南,那就更不缺鐵力木之類了。

其實楊豐很想讓朱棣用金絲楠木造一艘船看看,畢竟這時候金絲楠木還沒被他修皇宮,四川那邊數量還很多,這東西應該可以拿來造船,唐朝就用過。這樣一艘金絲楠木戰列艦作為大明燕王的座艦,那絕對的高階大氣,雖然朱棣不是親自去美洲,但這樣的戰艦作為他的使者乘坐效果也一樣。

而且未來可以專門用來巡視那些海外屬國,讓他們感受一下天威。

“大王,這些人操船還有些問題。”

楊豐看著走過來的朱棣說道。

新式戰艦可是軟帆,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行。

“大使,您先別管船了,皇太孫五百裡加急,讓您趕緊回開封。”

馬和笑著說道。

“呃,又出了什麼事,我剛回來還沒三天呢!”

楊豐說道。

“聽說是澤州那邊有人因為選都頭打起來釀成了械鬥,而且還動了火器,死了十幾個人,皇太孫說既然您是中間人,如今這時候也就得您去處理。”

馬和說道。

“大使,看來這些刁民依舊頑劣不堪啊!”

劉三吾說道。

“也叫武德充沛!”

楊豐說道。

這種事情毫不稀罕,甚至屬於他計劃好了的,畢竟他搞這些的目的可不是讓那些耆老鄉賢控制民間,推選都頭的重要性,他早就已經在民間散播開。出現械鬥是好事,意味著老百姓真重視起來,已經開始學會用武力維護自己的利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最後一個偽太監黑科技直播秀從長生開始修行我,最強戰神聖職火怒龍炎逍遙小儒仙梟雄1990哈利波特與暗影之子破事精英里的保安
作者木允鋒其他書
春回大明朝 滅宋 大明之五好青年 二道販子的崛起 護國公 霸天南 歷史粉碎機 大清之禍害 新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