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燕王掃北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楊豐在會寧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新一輪建設。

他想開闢北路航運並不簡單。

首先需要解決墾荒區向會寧的物資運輸。

也就是拉林河航運。

一個個分散的墾荒點向碼頭的物資運輸,碼頭倉儲建設,船隻,甚至航線沿途停靠點,這些都得提前建設好,好在拉林河或者現在的名字會寧河本身水量足夠,足以承擔大宗物資的水運。

然後是會寧城的倉儲。

這個很重要。

畢竟需要儲存整個冬天,雖然黴爛問題不用擔心……

零下三十度比冷庫效果都好。

不過防老鼠是必須的。

再就是大量的松花江船,這種就要儘量噸位大些了。

畢竟哪怕一路順利這些運輸隊也得去半年,他們光把貨送到鯨海衛就得兩個月,而且他們不可能再原路返回,運輸船同樣是一次性使用的,需要到鯨海衛搭運貨的海船南下走楊豐來時候路線返回。整個過程順利的話也得四個月以上,不順利那就真得半年了,也就是說這批人是專職,他們開春走秋後回,回來直接就貓冬,不可能參與其他工作。

所以目前墾荒隊的人員,還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

至於造船……

他後面還有座吉林船廠呢!

正好現在會寧的開拓結束,這座船廠的大規模造船任務也結束,從全國各地徵調的工匠,正在等待他們新的任務,船廠肯定會保留,但幾千工匠是肯定用不了。

讓朱元章留下一千多,然後除了維護會寧水師的戰船,剩下主要工作就是給他造船,大不了楊大使給他們開工資……

可不是楊大使逼他們留下。

明明是皇帝陛下讓他們繼續留在這冰天雪地的地方,楊大使心善,看不得他們受苦,所以給他們找些賺錢的門路。甚至那些願意在這裡成家立業的,楊大使還給他們配女人,不就是女人嘛,楊大使的義女是取之不盡的,畢竟這年頭無論倭國還是朝鮮包括那些土司那裡,女人都是當做商品貿易的。

再就是向鯨海衛的航運,或者說松花江下游的航線。

不過這個也有人。

明軍水師在吉林到五國衛之間早就形成穩定的巡航,每年都會在開河後一直航行到五國衛,向沿途部落顯示大明的統治權。

然後返回。

至於從五國衛到鯨海衛的航線的確就走過兩回,第一回是去鯨海衛開拓時候,也就是設立鯨海衛時候,第二回是去修廟時候。不過這兩次的船隻也都是一次性的,從那裡逆流返回的時間太長,還不如把船扔了然後騎馬回來。

不過兩次也足夠鍛鍊出熟悉航線的人了。

由他們帶著船隊就行。

更何況第一次也沒多少貨,目前種植大豆的,只是第一期開荒的五萬畝而已,以目前平均畝產,大概收穫八萬石。

從會寧起航當然是大船,現代這段航線都能航行千噸級內河船,雖然千噸級的確誇張了,但千料級卻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就是幾十艘而已。不過以目前的墾荒速度,明年就能擴大到十五萬畝,那些專門製造的大型墾荒犁都是十個犁並排的,前面光拉犁的牛就得十幾頭。

這些牛一多半是租用。

一頭牛工作一個月,然後還給那些牧民換新的。

後者也很喜歡這種合作。

因為他們可以從墾荒隊手中交換糧食,鐵器,甚至鹽糖布匹等等。

雙方正在形成互相依存。

有點像清末遼西墾荒的農民和牧民之間關係,前者租後者的牛,後者買前者的糧。

當然,互相之間關係融洽。

這一點和清末不同。

畢竟這裡的牧民,可不敢對墾荒隊員耍脾氣,不說真打也的確打不過的問題,單單這些墾荒隊員後面的老闆就能讓他們抑制住一切衝動。其實都不用楊豐,張定邊這個老家夥過去和他們交流一下,就把他們嚇得老老實實。

這才是互相尊重的前提。

……

兩個月後。

“這就是豐收的喜悅啊!”

楊大使站在收割的大豆田邊,看著正在向前的收割機。

當然要用收割機。

小型的畜力收割機也比人工效率高的多,哪怕就算高一倍,那也是質的改變,他現在用的這種實際上是劉姐那邊找專家組,給他以這個時代能達到的條件,專門研製的,話說幾個院士級別的科學家,專門給他操心畜力機械。

的確也很誇張了。

而且是無償付出……

他們從楊豐這裡真得不到什麼回報。

最多也就是驗證了平行宇宙存在和蟲洞理論。

但僅僅驗證了。

其他收穫就沒有了。

至於他給些這個時代的古墓,那個對於這些專家來說毫無意義,他們想知道的只是楊豐是怎麼穿越的,還有是怎麼讓無線電訊號從這邊傳回去的。但目前來講據說僅僅是有了一點很小的進展,透過一堆頂級科學儀器的檢測,能檢測到他通訊時候,能量的細微變化。

然後根據這點變化,推演出蟲洞的原理。

但僅此而已。

好在有進展就不能放棄,畢竟穿越這麼重大的課題,值得那些已經很久沒有這種開創性發現的科學家們為之痴迷。

至於他的那些要求……

微不足道。

隨便找個徒孫級別的處理一下就行了。

最終楊豐目前的所有農業機械包括配套的冶煉技術,加工技術,全都是以這種夏明跨時空合作的方式來實現。此刻這臺可以說凝聚了夏明跨時空智慧的收割機,由兩頭牛拉著在大豆田中慢吞吞走過,然後帶動鏈條和齒輪,用往復式割刀,不斷從下面切斷那些大豆,再由撥杆撥入後面一個木製工作臺。

後面跟隨的工人,不停將工作臺裡面的大豆連桿挑起,挑入跟隨的馬車。

裝滿一車立刻運走。

後面排隊等待的另外一輛馬車上前裝車。

因為這些墾荒田都很長,一塊地得一里多路,拉收割機的牛低著頭不停走就行。

至於曬場就在地頭。

這裡也不存在被偷的問題,運回去的大豆直接扔在曬場,等著被陽光曬乾,再由牛拉著石滾子碾,曬場都是三合土夯實。

很結實。

這樣一個個收割組分工明確,望不到邊際的大豆,就這樣隨著牛的向前進行著收割。

“這東西也能收麥子吧?”

張輔看著收割的場面。

他最終還是沒忍住理想的誘惑……

他辭職了。

準確說他以能力不足為理由,上奏請求換人擔任龍泉衛指揮使,兵部一看還有這種好事?就龍泉衛一年那灰色收入,多少將領眼巴巴看著,你居然自己不幹了?所以他們緊接著擬出新的人選,朱元章早就不管事,皇太孫雖然也很疑惑,但既然是張輔自己辭職,他也就沒必要阻攔。

最終張輔調回北平,到通州衛做指揮同知。

算是降級了。

至於現在,他就是順便替朱棣來請楊豐去會和的。

燕王已經正式接旨,率領北平都指揮使司,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或者也可以叫大寧都司,山西行都司三處三萬騎兵進軍草原。

雖然數量不算多,但卻全都是完成改革的。

也就是以駝城為核心。

大量的駱駝馱著物資伴隨,一旦遭遇敵人,立刻以駝城建立基地,放出騎兵和敵人交戰,敵人如果進攻就以駝城防禦。這已經成為目前北方各軍的主要戰術,相當於在草原上以移動的堡壘向前,過去深入草原需要動員大量步兵和民夫,否則無法確保運輸線安全。但現在有了這套戰術可以最大限度脫離步兵和後勤,畢竟騎兵和駝城可以伴隨移動,而那些駱駝攜帶的物資,足以支撐一場可以說大規模戰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頭駱駝可以攜帶四百斤左右的物資。

而且不需要額外攜帶飼料。

當然,也需要攜帶些以防萬一,但臨行前可以喂足了。

在草原上可以吃草。

它們不存在被截斷運輸線的問題。

就算敵人試圖在草原上堵截,能夠伴隨騎兵以相同速度移動的駱駝也可以迅速撤回。

當然,得專門養駱駝。

所以現在的大明,駱駝正在成為僅次於戰馬的重要物資,不僅僅是各處牧場在大量飼養,還從西域的那些羈縻衛大量購買,尤其是哈密的忠順王那裡。至於他手中的駱駝,則絕大多數都是做中間商,從目前的瓦剌還有蒙古大汗那裡交換來的,原本歷史上他就是被鬼力赤毒死。

“可以,之前會寧衛的人,就借去割麥子,這些墾荒隊自己也種了一部分麥子,不過會寧衛都是分戶,沒法這樣協作。”

楊豐說道。

這東西當然能割麥子。

但無論割麥子還是大豆,都需要協做才行,一臺收割機雖然只需要一個人駕馭,但後面輔助的,運輸的卻得好幾個人,而且都是壯勞力。會寧衛的軍戶都是分戶勞作,一家也就幾口人,真正能幹活的無非夫妻倆,最多加上父母,他們既沒有那麼多配套的車輛也沒有足夠人手。

除非幾家合作。

但麥收時候都爭分奪秒,那麼先收誰家的?

這還是軍戶,本來就有一定的協作基礎,換成自耕農們,那就更別指望他們能用了。

大農業得協作。

“你這種田就跟排兵佈陣一樣啊!”

張輔說道。

此刻的遼闊平原上,一臺臺這樣的收割機,正在緩慢移動著,一輛輛運輸的馬車也在不斷往返,真就像戰場上的戰車。一個個收割組的墾荒隊員互相配合,也像戰場上的士兵,後方那些曬場上,則是正在忙碌的女人們。再遠處的居住區,運送水和飯菜的車也在駛向這邊,甚至樹蔭下還有專門看管小孩的,一張張吊床裡面嬰兒們躺著。

一個墾荒隊就是一個整體。

每一個隊員都是這個整體的一份子。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這對於小農時代的人們來說,絕對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差不多,不僅僅是農業,工業也一樣,協作才是未來。”

楊豐說道。

“協作也能最快變成軍隊吧?”

張輔說道。

“呵呵!”

楊豐惟有呵呵。

當然,這種事情大家都懂。

畢竟明軍的衛所制,也算是初級的協作了,一個衛所裡面種田的,打仗的,製作武器的,治病的,甚至教書的經商的,同樣也是分工協作,只不過種田的的確是各自種各自,但如果是修水利之類,也是由軍官帶領以軍事化組織來完成。

而楊豐這些年建設的工廠,墾荒隊這些,用協作完成初步紀律化,一旦有需要當然也隨時可以徵兵。

不過好在他都是在會寧之類偏遠地區搞這些。

威脅有限。

“你回去告訴燕王,他就算出兵也得過完年,到時候我會去開平或者直接去捕魚兒海與他會和。”

楊豐說道。

他現在可沒興趣去北平。

朱棣出兵得做好充足準備,而且得挑好時候。

通常都是過完年,也就是即將開春前,因為開春之後遊牧部落就分散開放牧去了,而更早的冬天那時候冰天雪地,明軍自己也受不了,只有這個窗口期,屬於氣候稍微暖和,而且牧民還沒散開,那麼直搗幾個主要的越冬牧場就行。

捕魚兒海就是這裡面可以說最大的一個。

呼倫貝爾大草原嘛!

雖然也是零下三十度,但終究比庫倫強點。

在失去了漠南草原後,也就那裡能當越冬地。

張輔也沒多說什麼,繼續欣賞著半機械化收割的場面。

他緊接著離開會寧。

雖然他的新職位是通州衛指揮同知,但通州衛作為北平都司所屬,當然也在這次調兵中,所以他回去就任後緊接著就會率領通州衛的騎兵,加入到燕王的掃北中。而楊豐繼續在會寧完成他的收穫,整個墾荒區的五萬畝大豆,在冬天到來前,全部完成收穫並運輸到了會寧城的倉庫。接下來需要的是等著漫長的冬天過去,然後裝船沿著松花江順流直下,而在這邊向鯨海衛運輸的同時,從南方起航的海船也會同樣駛往這座可以說目前大明最北端的城市。

在那裡完成轉運。

最終在明年冬天到達江南。

當然,這些就不用楊豐管了,他在臘月就離開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最後一個偽太監黑科技直播秀從長生開始修行我,最強戰神聖職火怒龍炎逍遙小儒仙梟雄1990哈利波特與暗影之子破事精英里的保安
作者木允鋒其他書
春回大明朝 滅宋 大明之五好青年 二道販子的崛起 護國公 霸天南 歷史粉碎機 大清之禍害 新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