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平安府代銀券(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有了“代銀券”後物價在平安鎮就是按照糧價制定的,整個延綏地區不缺糧,反過來糧價又參照“代銀券”的購買力來決定市價,這就讓章子俊不得不需要尋找一個白銀購買糧食的中間價出來。

當前拋開災荒地方外,像江南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是產米區,這些地方的米價是一兩銀子能買到四石米。南方的大米運到西北邊陲,其市場價是一兩銀子買到一石米。若是遇到豐收之年的時候,一兩銀子能買到八九石米,中間的差距很大。

目前的白銀購買力也按照米價計算的,就好比平安鎮是一個小池子,外面就是一個大池子,怎樣做把小池子跟外面大池子的水位持平,如果有點相差也不能太大。最後“代銀券”一兩面值為四石米計價,大部正常年份時物價肯定穩定,“代銀券”的購買力因為跟大池子的米價掛鉤,如果碰上災年,“代銀券”購買力勢必也會下降,不過小池子也有儲水功能,到時用於貼補,波動也不會太大,相反還能升值,起到中流抵柱的作用。

反過來如果遇到豐年,一兩銀子能買到八九石米的時候,就大量買進大米,章子俊是農民出身,知道糧食在古代就是財富,不嫌糧食多的道理。除了口糧外,許多的雜糧不管在食用上,養殖上,最大的去處就是釀造,而釀酒就是一個無底洞。

不管怎麼算,要平抑平安鎮範圍內的物價就是小兒科了,平抑整個榆林延綏地區也不在話下,說起來彷彿前景很好,實際做起來很不容易了,首先就是當一兩白銀的購買力超過大米價的四石時怎麼去應對的問題,光收購肯定吃不消,單單一個平安府的實力想要跟整個江南產米區扳手腕,沒這個必要,也耗不起,好在古代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從江南運往西北路途遙遠,就算江南產糧區風調雨順,一兩銀能換成十石米,到了西北榆林也要變成五石到六石了,而所要提防的是平常年份大米在江南的正常價,一兩銀換四石米,也是“代銀券”的平抑價,運往西北就要去掉一石左右的差價的話,為了彌補這個差價就需要平安府來墊補。

西北的主食本不是大米,對大米的需求不是很敏感,相反是黍米(小米)、菽豆(黃豆)、小麥、大麥、高粱這些,現在有了土豆、玉米後慢慢也成為了主糧,而高粱、菽豆、紅薯、南瓜成為了雜糧,用做養殖、釀造。而大米就是輔食,這對“代銀券”非常有利。

這就是章子俊還不想把“代銀券”擴散開去的想法,等於要在大明發行出一種全新的錢幣,先不說朝廷的反應,外省老百姓是不是接受,就當富可敵國又能如何,光應付一個江南市場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加上沒有朝廷背書是辦不到的。

山西汾州府石樓鎮石樓書院內,今日正在舉辦一年一度的開學儀式,古代將開學儀式稱為“入泮禮”,一共有四個步驟:正衣冠、拜師禮、淨手淨心、開筆禮。

舉行開筆禮的時候,教書先生會用硃砂在學生們的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希望學生以後能夠心明眼亮,在日後的學業中舉一反三、一點就通。

入泮禮一般在孔廟,當著孔夫子的畫像,其規模莊重,堪稱古人生涯中必經的儀式。入泮禮總共分四個步驟,第一個步驟被稱作正衣冠。古代的教書先生要給學生們整理衣冠。整理好以後,教書先生會給學生們講一些道理,才會帶領他們進入學堂,進行入泮禮的下一個步驟——拜師禮。拜師不光要叩拜教書先生,還要先叩拜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學生們叩拜完孔子和教書先生後,還會將早先準備好的六禮束脩送給教書先生。六禮束脩是六個特別寓意的禮物——十條肉乾(感恩教書先生的教育之恩)、芹菜(勤奮好學)、蓮子(苦心教導)、紅棗(早日高中)、桂圓(功德圓滿)、紅豆(紅雲高照)。

贈送完禮物,拜師禮才算結束,才可以開始淨手淨心。淨手淨心,字如其名,是要學生們將手放入水盆洗淨,其意自然是要學生們能夠屏除雜念,靜下心來努力學習。結束後,就該舉行入泮禮最後一個步驟——開筆禮。

今年的入學人數比較多,作為石樓書院的山長王芿嶠也迎來了古稀之年,有孫子王衝、王禮主持開學。如今的王家在石樓鎮上非常受人尊敬,雖然王家沒有人做官,卻聲望極高,因為是代表著當朝平安伯在石樓鎮開蒙學,辦書院,這些年來有許多的學生考中了秀才功名,中舉的有二人,童生試過關的不知其數,有些學生去了平安鎮當了主事,有些學生準備來年的鄉試,更多的學生在周邊的許多大戶人家工礦做事,座鎮一方主管。

原因是石樓書院出來的學生跟別的書院不同,能理解格物,機巧方面的許多知識,特別能受到各地方開辦的採礦、運輸、鍊鐵、修理等方面的需求。有技術還能識字斷文,又能理解平安鎮出品的許多採礦裝置,動力設備,對於這樣的“人材”,目前難求一人耳。

所以每一年的開學,前來求學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因山長王芿嶠年事已高,孫兒王衝、王禮剛從平安鎮《大明科技學堂》畢業,就回到了石樓鎮接替王芿嶠教書育人的重任,將帶來更多的機巧方面的新知識,特別是機械傳動方面的全新學識,因為王衝在學堂學的就是傳動學科,而王禮迷上了蒸汽機動力。

從平安鎮還帶來了“代銀券”,作為書院食堂學生吃飯的憑證。以往學生人數少,吃飯是自帶食盒,每到飯點,學生就各自吃著從家裡帶來的吃食,教員及一些雜工開一個小灶,後然為了能招收更多的學生入學,王芿嶠聽從平安伯的建議,中午的餐食有書院免費提供,幾年下來人數增加到幾百人時就開設了食堂,每人吃飯定量免費提供,所憑一張竹籤子領取飯食,一到吃飯時間總是亂哄哄,後然書院發現多出了許多的竹籤子,也就是說有人私自製作了竹籤子領取吃食,這種事從前幾年起就被發現了,起先很少,王芿嶠也不想計較這些,一餐飯食而已,可是幾年來,年年增多,像去年學生包括雜工、教員三百多人的書院,光伙食的開銷遠遠不夠平安府撥給的經費,王家還要貼進去不少,這才想要改掉竹籤子領取吃食的方法。

所以今年開學後王芿嶠的二個孫兒自然想起了用“代銀券”的方法,因為在平安鎮的學堂,學生領取的飯食就是使用“代銀券”購買的方式,學堂每人每月發放一定數量的“代銀券”,這個數目是有限的,合計每一餐的所花餐食為一分銀,一分銀值五紋銅錢,二個炊餅,一葷一素二個菜,就是一分銀,也是學堂給學生的福利,這樣做有許多的好處,菜品及主食多樣化,有不同的價格,就像去飯莊吃飯一樣,想吃什麼,喜歡吃什麼就用“代銀券”購買即可,如果你天天吃大魚大肉,每月的“代銀券”就提前很快花完,為了不捱餓或某些有錢人家的學生吃的好,就得自掏腰包購買“代銀券”,不然只有喝食堂的免費湯,啃幾口免費的紅薯幹。也就是這樣,一些本地貧苦人家的學生,為了節省點,把學堂發放的“代銀券”捨不得花,用來貼補家用。因為“代銀券”在平安鎮範圍內就是銀錢,可是在汾州府石樓鎮就不一樣了,因為沒有流通過,當前“代銀券”只能作為書院內吃飯的憑證。

以前的石樓書院定量領取吃食,不管喜不喜歡吃,也不管有些人吃的多,有些人吃的少,多是一份,飯量大的吃不飽,飯量小的造成極大地浪費,所以就有人鑽空子,私自製作竹籤子,這些年來也不知道養活了多少教職工及左右鄰居親戚朋友及家人一起吃喝。

為了徹底替換掉銅錢,在學堂、工礦、廠坊中的食堂、小賣部等職工福利上,方便計算流通又增發了一張最小面值的紙片,面值一枚銅錢的“代銀券”,起初章子俊不想製作這樣面值是因為光紙片的代價就抵過了面值的成本,一枚銅錢的“代銀券”印製越多,虧本越多,最後就把它縮小,跟以前的“代銀券”小了一大半,這個最小面值的一枚銅錢的“代銀券”圖案很有意思,除了四邊底紋的雲紋跟其他的“代銀券”相同外,上面是一枚制錢的圖案,背面是“代制錢一枚”字樣,底下就是說明文字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章子俊也很明白流通最大的就是這個最小面值的“代銀券”不製作出來就會影響到其它七種“代銀券”的使用,這是因為物價所決定的,需要用到銅錢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比如一個燒餅一枚銅錢,一碗餛飩二枚銅錢,三枚縫針一枚銅錢,一絞繡花線二枚銅錢,一個烤紅薯一枚銅錢,一壺茶水一枚銅錢,一塊五香豆腐乾一枚銅錢,一個肉包子三枚銅錢等等,也就是說一枚銅錢在生活中確實很重要,要替換它哪怕沒有好處虧本也不可或缺。很快不管是私幣還是官幣,在榆林延綏地區被“代制錢一枚”所取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7號基地深空彼岸神秘復甦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重生之再造豪門笑死,老祖重生還要靠搜刮秘境養活宗門?穿書後,皇妃每天都在拆自己cp寒門皇妃千千歲華娛另類導演神棍皇帝平天下修道種田平天下代號NOX都靈啟示錄霧中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