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太孫黨的第一次非正式集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深秋裡的應天城,滿城枝頭掛黃,鐘山上的常青樹和那些紅葉樹遙相呼應,勾勒出一副相得益彰的山景畫面。

只是不論時節如何變化,應天城還是那座應天城,那座屬於大明中樞的根底。

隨著即將入冬,年關將至,又是一歲新年,龍灣碼頭變得愈發繁忙起來。這讓應天府再一次下定決心,要在洪武二十九年,將上元門碼頭給徹底建設完成,好改變京師擁堵不堪的局面,改善京師人民的出行困局。

為此,應天府甚至專門上奏朝廷,詢問朝廷能否在應天府增設一個專管龍灣碼頭和即將建成的上元門碼頭,以及所附帶的倉儲設施的公房。

京畿府衙的奏疏,自然是一路暢通無阻的到了文淵閣裡。

這是專屬於應天府、鳳陽府兩座府衙的特權。

內閣也同樣給了回執,留存內閣再議。

這就是暫時不準,卻也沒有說完全不準的意思。

應天府倒是無所謂,想來朝廷也是要等上元門碼頭建成了,或許才會將此事重新拿出來議。

於是,大家夥便更加賣力,要儘早儘快的完成上元門碼頭的建設工作。

坐落在幕府山最西段的上元門外,如今已經有了一座碼頭和倉儲地的雛形。

至於東邊的幕府山,此名自東吳時期便已存在。

也叫莫府山,古時俗稱石灰山、白石山。

幕府山不大不高,西起上元門,東至燕子磯,長不過一十二裡地,寬不足三百丈,最高峰不過六十丈。

卻因山勢綿延起伏,登臨幕府,可遠眺景天一色,萬里長江從山頭奔騰而下。

又因有幕府登高、達摩古洞、永濟江流、化龍麗地、嘉善聞經、燕磯夕照六景,成了金陵四十八景最集中的地方,名聲廣為流傳而眾所周知。

而應天的金陵之名,也與此幕府山有關。

傳聞戰國時期,楚威王為了壓制應天地區那所謂的‘王氣’,派遣官吏軍馬,埋金於幕府山西麓金陵岡,方才有了金陵城的城名。

至於楚威王到底有沒有埋金幕府山,恐怕早就有人前往金陵岡一探究竟了。

只是這些傳聞和四十八景,都只是增添了幕府山的一絲名氣罷了。

如今的幕府山,在朝廷而言僅僅只是一處,因地高而可望江面,足以作為防禦江北的兵家要地罷了。

除了幕府山那六景之外,各處山頂山嵴與江邊的山腳,建造了大量的軍營屯駐兵馬,以及射江炮樓。

而在上元門東邊,不過一里地的半山腰上,乃至一處地勢稍微緩和的山臺上,雖無涼亭樓閣,卻也是快鋪了青石條,從山腳到山頂造了石臺階的觀景臺。

這邊不是幕府山最高處,也不是最佳的觀景點,加之今日山上山下都有應天府的官差把守,此處便加不到一個尋常百姓。

平臺北側空空蕩蕩,可遠眺江面,以及江中的八卦洲。南側茂林,伸展出的枝葉樹冠,在幾條石條凳上蓋出了一片林蔭。

每一次到上元門這邊來,便要渾身站滿泥土水漬的應天府知府鄒學玉,今日卻是難得一見的乾淨。

他未曾穿著官袍常服,只是以一件斜開襟藏青儒衫示人,頭上帶著方巾,腰上甚至還在出門的時候,被其夫人掛上了一隻小小的五福香囊。

只不過今日在這裡,鄒學玉並不能成為人群中的核心。

除了他以外,周圍還有十來名差不多裝束打扮的人,不同的只是年歲,而大多都是年輕的面貌。

在所有人的中間,似乎是莫名的巧合,石條凳的北側正好有著一株杏樹。

樹下的陰涼中,解縉亦是穿了件居家出遊的寬鬆儒服。

很顯然,今日聚集在此的人,目光都是注視著解縉的。

帝國內閣排位第二的內閣大臣。

不論走到哪裡,不論有沒有穿那一身的大紅官袍,都足以吸引無數人的關注。

更不要說,以解縉如今天下心學坐師的那一份‘江湖地位’,即便是他今日辭官回鄉,也會有無數人每一日關注著他的一言一行。

於是,此地今日所聚集的人,其各自的身份便也就知曉了。

有那在朝為官的心學子弟,也有那今年沒有來得及參加朝廷各部司衙門考公取官或未曾考中的舉人。

除瞭解縉之外,眼下現場便屬鄒學玉的官職最高。

除了他,就是以如今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為代表的一批在朝心學官員。

“今日踏秋賞遊幕府山,諸位可要留下些文章詩篇才好。”

鄒學玉望著剛剛從山腳下上來的眾人,率先開口。

在場的,自然不能讓解閣老率先開口。

餘下的都是年輕人,算來算去,還得是鄒學玉起個頭。

他開了口,眾人便當即紛紛出聲,有爭搶頭籌的,也有謙虛退讓的,總是完全就是一個集體團建的場面氣氛。

解縉面帶笑容,對此欣然樂見。

他們這幫人今日聚集在這裡,即便應天城裡的明眼人都能知道是為什麼,但名頭卻還是要有的。

秋遊就是個很好的藉口。

他們知道自己這些人在幹什麼,自己也知道他們知道這些事,他們也知道自己知道他們知道。

但偏偏,就是要有這個秋遊的藉口。

解縉的目光望向東邊山頭樹林中的機率身影。

是穿著飛魚服的人。

僅僅只是看了一眼,解縉便收回視線,對著眼前眾人輕聲開口道:“今日拔得頭籌之人,我便以上一回陛下所賜的一方暖玉手把件為彩頭。”

王信陵目光轉動,掃了一眼眾人,開口道:“解先生,此處枯坐空想,怕是文字難以成章,不如我等一同往山上再走走?一路觀景,一路誦讀文章詩篇?”

解縉頷首點頭。

眾人便以他為中心,開始繼續往山上走去。

人一走動起來,便是要說些話,三三五五的。

鄒學玉和王信陵到瞭解縉身邊。

鄒學玉先開口:“今日先生要以陛下所賜的暖玉手把件為彩頭,當真是要大出血咯。”

解縉面露笑容:“既是被你們叫一聲先生,那些個東西,便也算不得什麼。”

鄒學玉說道:“先生舍愛,卻是叫弟子們惶恐了。”

解縉對此笑而不語。

那頭,王信陵卻是重重的冷哼一聲,聲音之大,立馬是引來前後眾人慢下腳步,注意過來。

王信陵開口道:“先生之與陛下所賜暖玉,珍愛萬分,亦能拿來與我等做那彩頭。倒是朝野上下,有些個人,還不少!對那點蠅營狗苟之利,抓著不放!”

解縉立即開口:“今日只說詩詞文章,無關朝政。”

鄒學玉緊接其後,卻是開口道:“此處,學生倒是覺得王學弟不曾說錯。便是詩詞文章,我等卻皆是朝中官員,於此處而言,終究是避不過的。”

三人前後幾番話一說出口,周圍眾人便也反應了過來。

今天這秋遊,大抵就是個幌子了。

“先生,近日有人來都察院,想要查閱近幾年朝中彈劾奏本,似乎是與河南道有關。”

有在都察院為官的人,上前低聲說了一句。

鄒學玉回過頭,雙眼眯起:“是有人要與都察院上告河南道?”

王信陵瞧了一眼兜著雙手,一步一個臺階往山上走的解先生。

今日此處,皆是追隨、忠誠於皇太孫殿下的朝中官員或心學子弟,人數雖不多,卻都是至關重要的人。

可以說,今天就是太孫黨的一次非正式的集會。

只要這裡的人統一了認知,餘下未曾參與的人,也將會被帶動起來,統一思想。

王信陵看了眼山頂的方向,在那邊另一幫人應該已經在等待著了吧。

他不由開口:“河南道現如今出了這般大的事情,通政使司這些日子,幾乎是天天都要收到河南道三司衙門、河道總督衙門呈上來的奏章,說的都是那邊急需朝廷增補物料,奏請朝廷批文的事情。

已經有人在說河南道和總督衙門瀆職有罪,只是還未曾起勢。

不過以學生之見,恐怕要不了多久,朝中就會有彈劾河南道三司以及河道總督衙門的奏本了。”

“不知河道上那分明已經修好的攔水壩和減水壩,到底為何會崩潰?”

有人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朝廷耗費無數錢糧,河道總督衙門協同河南道三司衙門,投入數十萬河工,方才建好的攔水壩和減水壩,到底為何會崩潰。

“人禍!”

鄒學玉回過頭,目光直視著提問之人。

解縉輕嘆一聲,站在一級臺階上,看向眼前的學生子弟。

“既然說到這裡,眼下當務之急,便是要防備朝中可能會出現的彈劾風潮。”

眾人紛紛點頭。

河南道今年本就進行了一次大換血,上上下下數百名官員被處決,而換上的人裡面,大半的人都與在場人相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更不要說,如今的河南道布政使裴本之,以及河道總督大臣潘德善,這兩人都是太孫殿下一手提拔上來的。

裴本之由一縣知縣,驟升一道方伯,這一份升遷,便是數遍朝廷上下,大概也就只有高春風能壓過一頭了。

而河道總督大臣潘德善,原本也僅僅只是當初太孫北巡時由工部派出的隨行官員,亦是因才學入了太孫的眼,方才有了如今那一份執掌一方,權威甚重的地位。

這些人,不論他們二人如何看,不論旁人如何看。

他們就是被板上釘釘的按在太孫黨的位置上。

鄒學玉接過話:“保河南道,保河道總督衙門,便是保洪武新政,便是保皇太孫殿下。無論如何,這一場人禍,不能叫河南道再生動盪。”

“先生,鄒學長。”

一名在都察院為官的心學年輕人,拱手彎腰,面朝解縉、鄒學玉二人作揖。

解縉點點頭:“有何疑惑或是顧慮,今日既然開了話頭,便都一併說來。朝廷上下,洪武新政如何,說到底還是要靠你們這些人。”

那都察院的年輕官員點頭道:“先生,學生知曉,近日中都鳳陽城那邊亦是出了事。在此情形之下,河道上也同時出了事。

學生憂慮,這兩樁事情是否有可能會被聯絡到一起。

河南道如何,河道總督衙門如何,太孫如何。

說到底,若當真是有人暗中作祟,從中作梗,必然是因為如今的洪武新政。

若是朝中定是要起彈劾風潮,也必然是衝著洪武新政而來。

所以學生以為,保河南道、保總督衙門,保皇太孫,更要保洪武新政。

新政無礙,不被中斷,則太孫穩固。

太孫穩固,則河道總督衙門與河南道各司衙門無事。”

解縉目露賞識的看向此人,這一番言論,已經是將朝中即將面臨的問題給說明白了。

王信陵在一旁忽然小聲道:“書報局是否要刊印有關新政成效的文章。既然眼下有所確定,朝中將起的風波根源是衝著新政而來。

我等是否要提前宣揚新政,至少要叫地方上的百姓知曉明白,新政與他們而言是有益的。

如此,若屆時各地生亂,朝廷也能穩住民心。再行處置,朝堂用力,平定動亂。”

“民心要爭奪,要掌握民心,不能叫百姓無知,叫歹人矇蔽生出動亂來。”鄒學玉看向王信陵,肯定了對方的建議。

這時忽然有人低聲開口。

聲音不大,卻是傳入到了在場每個人耳中。

“眼下最關鍵的,是陛下如何看待。只要陛下無意停下新政,便是起再大的亂子,也不會有什麼事。”

這聲音落定,眾人紛紛點頭。

是啊。

現在說到底,不論朝中和地方上如何生變,只要皇帝陛下不做改動,最多也就是多上一場血腥罷了。

王信陵哼哼了兩聲,側目看向隨著他們向山上走,也在林間往山上去的那幾件飛魚服。

這些人今天屬實有些顯眼包了。

“陛下如何心思,我等難道還不明了?”

皇帝恨不得現在就將太子給按在龍椅上治理國家,他老人家好在乾清宮裡頭含飴弄孫。

這已經不是什麼神秘的宮廷秘聞了。

正當此時,山道上方傳來了一道豪邁爽朗的笑聲。

“竟然是解閣老,當真是巧了!”

“今天郊外摔死了一頭老黃牛,我等正在山頂烤肉,不知解閣老能否賞個光,與我們這幫武夫共飲一杯?”

………………

☞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光陰之外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史上最強煉器師機鬥巔峰都市修仙:宿命網遊:從稻草人開始無敵S級勇者的我選擇躺平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重生北魏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