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澄設宴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送走了兩支使團,高澄重新將精力投入到吏部事務之中。

所謂整頓吏治,難的並不是創立一項合理的官吏升遷制度,而是如何壓服既得利益者。

高氏作為一個軍功集團,以軍功升遷的武將群體並不是高澄推進吏治變革的阻力。

而身居文職的高黨勳貴在外人看來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體,對於高澄來說卻只是紙老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若非如此,當初也不能靠一場酒宴,逼得眾人表態支援自己括撿隱戶。

但高澄想要的不只是重立官員升遷制度,他希望能夠改變北魏官場風氣,不說根除貪腐,至少不能讓官員將收受賄賂看做是理所應當。

高澄牢記自己被授予吏部尚書一職時,高歡交代自己多與李元忠、司馬子如、高隆之三人商議一事。

於是決定在渤海王府擺下宴席,再次邀三人宴飲。

洛陽曾經有過四貴傳言,將身兼侍中一職的高澄與這三名侍中並列。

但隨著高澄職權越發貴重,所謂四貴傳言早就煙消雲散。

就連路邊稚童都知道,在洛陽頭頂,只有小高王這一片天。

三人之中,尚書左僕射、侍中李元忠最是心神不寧。

宴無好宴,上回一場宴席,高澄吃掉趙郡李氏多少隱戶。

雖然這話聽起來,小高王像是個吃人大魔王,但理就是這麼個理。

一念及此,不禁暗惱元昂喜小心謹慎,臨出發前,居然讓人將李祖猗送回了河北孃家,讓他的如意算盤落空。

也不得不感慨高澄喜好宗室婦人的臭名聲,但凡妻子美貌的達官貴人,都不敢將家眷獨自留在洛陽。

十月二十四,渤海王府,李元忠、司馬子如、高隆之三人如約赴會。

沒有往日杯盞觥籌的熱鬧景象,就連歌舞也沒有安排,但餐食卻還是準備豐盛。

几案上一桌的美味佳餚,李元忠無心享用。

高澄也將他心不在焉的模樣看在眼中,舉起酒盞敬向李元忠,笑道:

“昔年爾朱兆弒君,父王不恥其人行徑,欲東出舉義,當是時,河北遍地豪傑,澄受命東出,雖渤海高氏子弟,卻不往冀州,執意與侍中相見,其間原由,澄不再多言,但此中心意,侍中當與我共知。

“澄與侍中相識也有三年,猶記初至李魚川,求見侍中,侍中不以澄年幼而輕視,熱情相待,這份情誼,澄此生難忘。”

開口就是拉感情,這讓李元忠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掩下焦慮,舉盞回敬道:

“世子姿容俊秀,元忠初見已覺不凡,言語間又展露天資,實屬平生罕見,元忠雖愚,又怎敢怠慢。”

話是這樣說,但當年能夠對高澄另眼相看,還是因為他高歡嫡長子的身份。

兩人各自飲盡,高澄又添滿一杯,舉向高隆之道:

“家父任晉州刺史時,高侍中就追隨左右,鞍前馬後,勞苦功高,這一杯,澄代父王飲。”

高隆之趕忙起身回敬,說道:

“隆之才德不著,得蒙高王信重,引為心腹,才有了今日顯貴,隆之自當盡心為高王與世子效命。”

說罷,與高澄對飲。

提著酒壺,高澄再滿一杯,對司馬子如道:

“司馬侍中慧眼識人,與父王相交於微末,澄又與道融(司馬消難)交好,你我兩家算是世交,但願這份情誼能被子孫延續。”

這種時候高澄當然不會去提司馬子如在高歡舉義時,選擇支援爾朱氏,縱使受到猜疑杯逐出洛陽,也沒有前往河北投奔,而是往南岐州赴任。

縱使老辣如司馬子如,聽到高澄這番言語,也不禁心潮激盪,兩家情誼真要能被子孫延續,將來就是與國同休的富貴。

他強掩激動道:

“高王氣度軒昂,少有之人傑表,子如非盲,自能望見一身英雄氣,世子與道融情意相投,於我而言,已是幸事,有怎敢奢望子孫人人都有這番造化。”

高隆之、司馬子如與李元忠不同。

李元忠身為趙郡李氏宗主,上次宴會迫使他交出大量隱戶,因此心生忌憚。

高隆之名義上是渤海高氏子弟,但人人都知道他本姓徐,只不過父親被人收作養子,這才改為高姓。

司馬子如倒是貨真價實的前晉宗室,出身也算官宦子弟,但收留隱戶的先決條件是有世代積攢的田畝安置他們,司馬子如世居北疆,六鎮起義後,拖家帶口南奔,家業早就被他捨棄了。

高澄與三人交流感情後,終於步入正題。

“父王授澄以吏部尚書,可謂寄予厚望,如今朝堂吏治得失,諸位想來也是清楚的,還請諸位能以良言教澄。”

李元忠一聽這話,終於放下了心裡的大石頭,他就怕高澄又瞄上了家族哪項利益。

即使身為趙郡李氏的宗主,也不能幾次三番出面做主退讓宗族利益。

眼見高澄是衝著吏治去的,李元忠自然無懼,他過去的人設是河北首善,能當首善的人,自然不缺錢財,也沒必要為了收受賄賂敗壞經營數十年的名聲。

於是李元忠對停年格與貪腐兩項問題侃侃而談,極力建議高澄廢除停年格,打擊貪腐。

高隆之對於李元忠的提議,就差舉雙手贊同,他本就是一個著眼大局的人物,不然歷史上的高隆之也不會出頭將官吏冒認一事公之於眾。

而司馬子如卻對貪腐避而不談,大肆抨擊崔亮的停年格所造成的懶政惰政等不良影響,認為吏治敗壞的根源就是停年格的頒行,只要重新構建良好的官吏升遷體系,官場風氣自然會好轉。

高澄將三人態度都看在眼裡,在言語上充分肯定他們積極建言獻策地舉動,之後便只與眾人閒聊家常,不再細談公務。

臨別之際,李元忠特意放緩了腳步落在後頭。

待司馬子如、高隆之先走,李元忠低聲對高澄說道:

“元忠本欲促成世子好事,卻不料安樂王將王妃送往河北,來日方長,還請世子再做等待。”

高澄聞言一臉懵逼,我跟元昂老婆又有什麼關係?

詢問之下,才知道李元忠以為他在鄴城說的鄰家之女是安樂王妃李祖猗。

因李祖猗高澄才終於記起,原來元昂就是那個因高洋垂涎李祖猗,被召進宮中,中了一百多箭,給生生射成刺蝟的倒黴蛋。

死後還不能安生,高洋特意在靈堂上將李祖猗姦汙。

既然知道有了誤會,自然要解釋清楚:

“澄所遇者,實乃安樂王妃之妹。”

李元忠聞言,眼神中滿是怪異之色,李祖娥如今十歲,三年前與高澄相遇,只有七歲的年紀。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

高澄也知道解釋不清,不然當初也不會遮遮掩掩,但他還是試圖挽救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當時澄也才十一,哪懂男女之情,不過是相處了些時日,將她當做玩伴而已。”

李元忠將信將疑,但還是松了一口氣。

對於趙郡李氏來說,李祖娥可比李祖猗適合太多了。

將來高氏得國,萬一因元仲華前朝公主的身份起了廢立的心思,高澄府中清一水的寡婦,李祖娥良家女子的身份,又與高澄自小相識,自然大佔便宜。

送走了李元忠,高澄命侍衛尋好兄弟司馬消難相見。

高澄迎娶宋娘子時候,司馬消難向高澄推測母親往寺廟求子才懷上身孕,這件事被司馬子如聽了去,回府又是一番吊打。

也許是被打怕了,養傷許久的司馬消難再次與高澄相見,並沒有再提司馬子如到底是不是他的親生父親。

但他還是向高澄哭訴自己所遭受的打罵。

高澄安撫一番後,說道:

“其實我倒是有一個辦法,至少能讓司馬叔父不再苛待道融。”司馬消難懇求道:

“還請子惠憐憫,直言教我。”

高澄為難道:

“法子倒是簡單,但恐要讓叔父吃些苦頭。”

司馬消難聞言兩眼放光,言辭更是懇切:

“子惠一定要把法子告訴我。”

這急著盡孝的模樣讓高澄直呼好傢伙。

高澄秉持著樂於助人的性子,對司馬消難說道:

“道融可暗中收集叔父受賄的罪證,轉交給澄,澄自有謀算。”

“這...”

司馬消難立馬猶豫起來。

他是單純,但不傻,司馬子如再苛待他,真要因受賄罪入獄,自然沒了打罵他的機會,但這份富貴也算是完了。

高澄看出了他的猶豫,勸說道:

“我與道融是手足兄弟,又怎麼會害了司馬叔父,等叔父入獄,再由消難出面為父求情,甚至可以揚言為父受罪。

“之後澄便以罪證不實為由,將叔父放出,官復原職。有這次經歷,叔父又如何再能打罵道融。”

司馬消難臉色變幻,終於,他下定決心道:

“子惠不會騙我,我這就回去暗中監視,為子惠取得罪證。”

又把自己的好兄弟送出府門,高澄開始關心起另一位兄弟的學業,特意喚來高洋的老師,讓他一定要用心教導,才學可以不管,必須狠抓道德。

把人家丈夫當箭靶,射了一百多箭,又在靈堂上姦汙人妻,還是自己妻子的姐姐。

這樣的行為讓剛剛還在打李祖娥主意的道德君子小高王很生氣。

------題外話------

考試考完了,也沒別的事情再耽誤寫書了。

第一更先3000字,還有一更3000到4000字會比較晚,這個月剩下幾天每天三更都是4000字一章把這兩天欠的章節補回來。

感謝書友炎冰火鳳、聰聰姐、油膩的大屍姐、泛虛舟、錄尚書事開府儀同三司、橫掃六合的打賞。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大明嫡子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修煉成帝的我把娘子養成天道我在異世成了人氣蜘蛛俠三國之魏武元勳西遊:我大唐太子,領軍西征!開局被始皇問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