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與用(3000)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尊卑有別,行過禮後,韋孝寬不敢抬頭直視騎在駿馬上的高家父子,但他確確實實感覺到有一道視線始終在打量自己。

“諸君都抬起頭吧。”

年輕的聲音在上方響起,兩魏僵持這麼多年,韋孝寬當然也知曉東魏的權力架構,無需多想,這定是高歡之子高澄的聲音。

抬頭望去,果然有一個俊俏得過分了的年輕人立馬在高歡身側。

韋孝寬分明看見那名年輕人正含笑朝自己微微頷首。

可在高歡這,他終究是遭到了冷遇。

也難怪,論名聲,韋孝寬又如何比得過另一名降將,六柱國之一的李弼。

李弼生性沉毅雄健,見識深遠,有智計,不過也正是見識深遠,讓他在宇文泰崛起之時,已然拋棄侯莫陳悅,又在東魏統一北方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向高氏低頭。

雖說有背主之嫌,但高歡依舊熱情的接納了李弼,甚至還要重用他。

其中深意不言而喻,無非是做給西魏將士看:

連實權六柱國之一的李弼投降,都能受到優待,諸位還在等什麼,高家不會清算你們。

高歡在侍衛的幫助下,翻身下馬很親切地稱呼李弼的表字,說道:

“景和棄賊來投,孤心甚悅,還請暫留左右,參預軍事,待回晉陽,必有重用。”

對於高歡拋來的橄欖枝,李弼自然要抓緊了,他叩首感激道:

“罪將不識天命,委身於賊,如今勢窮來投,高王不以為罪,卻以心腹待我,人非草木,弼願為高王效死。”

“有景和相助,孤又何愁天下不定!”

高歡笑得合不攏嘴,又安撫了李弼幾句,才恢復了威嚴,對於謹說道:

“昔日君從爾朱天光,與孤戰於韓陵,兵敗逃回關西,今日受縛來此,君可願降?”

說實話,相較於李弼,高歡內心更愛惜於謹,爾朱榮的盟友元天穆就曾稱讚於謹為王左之才,當然,他之後的成就倒也不負此譽。

於謹卻搖頭嘆息道:

“高王有用謹之心,謹卻無背主之意,自古成大事者,不禍及家卷,還請高王莫要牽連無辜,謹死無餘恨。”

高歡神色闇然下來,當年韓陵戰後,他就有意招攬,可於謹卻跑去了關西投奔賀拔嶽,今日再欲使他折服,不想此人卻一心求死。

但到底也算是守了臣節,高歡最愛的就是忠臣,本欲答應下來,卻聽一旁的高澄輕笑道:

“將軍貴為實權柱國,自是位高權重,家卷依汝之威權,盡享榮華富貴,怎可謂之無辜,豈不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在於謹震恐的目光下,高澄朝一眾降將問道:

“是哪二人捉了於謹來投?”

先前傳令哨騎早已經將情況通傳,高澄這是明知故問。

韋孝寬、李遠二人站了出來,恭敬執禮道:

“啟稟大將軍,是罪將二人所為。”

高澄一個翻下馬來,一把扶起二人,笑道:

“待入了長安,捉獲於謹家卷,你二人來尋我,分得其妻妾,不過即是由我作媒,你等也要善待這些婦人。”

韋孝寬與李遠自是大喜過望,連連叩首,倒不是真的垂涎於謹妻妾,而在於這是高澄所賜。

高澄又對於謹笑道:

“至於於公後裔,有惡舉者,自當送於九泉,以侍奉於公,無有惡舉者,亦當為人奴僕,往日享過多少福,如今自然就要遭幾分罪來償還。”

一旁的於謹雙目赤紅,額角青筋暴起,但他未對高澄破口大罵,轉而對高歡低頭道:

“高王,謹願降。”

可高澄這番話並非是要於謹服軟,而在於拉攏韋孝寬,於是他又進‘讒言’道:

“父王若用於公,又置韋、李二位將軍於何地,讓他二人如何自處,於將軍此前既有忠貞之志,不如成全其名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說高澄拉攏人的手段高明,先是揚言要賜於謹妻妾,如今更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堅決不允於謹投效,韋孝寬與李遠親眼見了高澄這番作為,當場就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思。

高歡又從兒子這裡學到一招,心中更是懊惱:早知道更應該把高澄留在身邊,平時多看多學,五百年一出的明主,捨我其誰。

雖然愛惜於謹,但高澄既然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高歡也不會再留他,否則豈不是專門找人跟高澄過不去麼。

自己要是年富力強,找這麼一個人倒也說得過去,可如今是這風燭殘年的模樣,再這樣幹,難道是嫌權力交接時的亂子不夠多?

“於公無需多言,歡感君忠義,願相成全,請君赴死。”

說罷,擺擺手,著人將於謹拖下去處死,於謹沿途痛罵高澄,各種汙言穢語,也讓押著於謹的侍衛不得不將他的嘴給堵了。

高澄對此不甚在意,每一次高隆之欺負了元善見,一眾元魏頑固在背後罵他,可比這要難聽多了。

“父王英明。”

高澄微微一笑,隨後又請示道:

“澄與韋、李二將頗感投緣,不如將讓這二人歸入孩兒麾下?”

李遠、韋孝寬俱是一臉驚喜之色,哪怕他們身處關西,也知道小高王即是高氏的現在,也是高氏的未來,就連晉陽都有不少文武希望投效在高澄帳下,早早在下一屆權力班子中,佔個位置。

高澄方才一波操作,韋孝寬與李遠已然歸心,高歡見他們郎有情,妾有意,自己也不好棒打鴛鴦,於是當場答應下來:

“李、韋二將深明大義,為父亦心生喜愛,但無奈阿惠愛才心切,若與你爭,旁人倒要說孤不是慈父了,也罷,此事便應允了你。”

高歡這話就純屬在說瞎話,韋孝寬、李遠雖多有戰功,但暫時還不能入他的眼,畢竟如今韋孝寬可沒跟他過過招,沒捱過打的人,自然眼高於頂。

高澄看上去大喜過望,他拜謝道:

“多謝父王恩准,使兒又添兩員虎將。”

又對韋孝寬與李遠笑道:

“澄得二位,如魚得水。”

打掃完戰場回來的斛律光見到這一幕,又看向韋孝寬與李遠臉上的激動之情,不屑地撇了撇嘴,但又難免緬懷:這些年外鎮地方,確實有很久沒有在高澄嘴裡聽見魚水之歡的比喻了。

韋孝寬與李遠這兩個剛入夥的新丁當然不知道在高澄麾下,人均如魚得水,但高澄對他們的看重確實是實實在在的。

先說李遠,此人三十有六,出自隴西李氏,不過卻生長在長安,此人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又涉獵兵法,頗得要領。

自關隴動亂以來,李遠投身行伍,多有戰功,但他能得高澄看重,並非只是其才智,以及由於與韋孝寬一同捉拿於謹,給他作個附贈品,更因為李遠善於安撫人心。

別的將領安撫人心,多是指能得軍中將士效死力,但李遠不同,他不止能得將士擁護,更知道如何利用境外百姓充作間諜,即使有人被識破而被殺害,臨死之際亦不曾悔恨受李遠驅使。

當然,說到間諜,就不能不提到南北朝諜戰大師,兼王思政以外又一位塔防大師韋孝寬。

與算半個贈品的李遠不同,高澄今日討要,主要就是為的韋孝寬。

韋孝寬生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如今也才31歲,雖然年過三旬便成老公,在這一時期並不稀奇,但肯定屬於壯年。

尤其是對比此人在歷史上72歲的陽壽,他可是活生生見證了北齊滅亡。

韋孝寬雖是武將,卻好讀經史,文化程度足以使高家父子這對半文盲自慚形穢。

此人深沉機敏,性格卻又溫和正直,若非宗族就在長安,跑不掉,還真不一定會隨李遠綁了於謹歸降高氏,至少也要嘗試著跑一跑,真被捉了,再降也不遲。

韋孝寬行伍多年,所立功勳數不勝數,當然,原時空中最廣為人知還是兩點。

其一是玉璧之戰,作為東西魏五戰之中的最後一戰,韋孝寬孤軍數千人守衛玉璧,高歡舉傾國之兵來伐,卻只能望城興嘆,苦戰6個月,最終丟下7萬具屍骸,悻悻歸返晉陽,心懷鬱結之下,聽了斛律金一曲敕勒歌,不久撒手人寰。

其二則是離間北齊君臣,韋孝寬派人傳唱童謠,往斛律光身上潑髒水,比如‘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最終也成功使得北周統一北方最大的障礙斛律光,被栽贓以謀反罪處死,當然,這不是韋孝寬一個人的功勞,沒有祖珽的配合與高緯的愚蠢,韋孝寬也無法如願以償。

但韋孝寬諜戰,或者說使用細作的能力上,遠遠超出於李遠,同時代除了高澄這種以身誘敵(宇文小姑)的狠人,難有人能與之一較高下。

高澄自是與韋孝寬、李遠二人頻頻眉目傳情,高歡也準備再與其餘降將寒暄,只是可惜剛從高澄那裡學的手段暫時派不上用場,畢竟大家夥剛剛也都看見了那一場戲。

斛律光一步上前,稟告戰果,立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大明嫡子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修煉成帝的我把娘子養成天道我在異世成了人氣蜘蛛俠三國之魏武元勳西遊:我大唐太子,領軍西征!開局被始皇問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