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行政班底 (3000)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新近受封蘭陵王,住在宮城的高孝瓘,今日追隨父親以及一眾叔父、兄弟出洛陽,往邙山祭告祖父高歡。

喝水還不忘挖井人,高澄開創大齊王朝,這樣的大事,總要知會賀六渾一聲。

行至廟庭,禁軍們先行湧入,檢查是否有刺客藏身,剛篡國,誰知道有沒有遺老跟宗族過不去,要拉著他們一起為元魏殉葬。

高澄搬進宮城後,便以親信都侍衛一千人,以及挑選京畿軍中曾隨高澄久駐洛陽的忠卒四千人,共五千將士組成宮城衛戍部隊,由升任領軍將軍的王士良、接替其護軍將軍一職的原親信都督堯師分別統率。

堯師依舊領一千原親信都侍衛,負責高澄出行的護衛工作,王士良領忠卒四千主要防衛宮城。

至於原有的禁軍,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了天子,作為天子親軍的禁軍部隊自然要跟著換,高澄從中挑選精壯,填補京畿軍中四千人的空缺,其餘數千人則盡數轉為州郡兵。

由堯雄之子,承襲其父城平郡公的堯師親至帶隊,細緻檢查高歡廟庭各處後,高澄才帶了諸子、諸弟入內祭告亡父。

堯雄此番並未被追封王爵,其實無論生前公爵還是功績這兩點他都能滿足,唯獨信都建義這一條,他與侯淵都是在廣阿之戰後據州歸附,算不得建義元從。

雖然無論堯雄是否封王,堯師都只能是公爵爵位,但這份體面畢竟是不同的,高澄也好生安撫了堯師,待南征功成,自會放開信都建義的身份限制,屆時定然為堯雄追授王爵。

這也是高澄安撫許多將領的話語。

高孝瓘跟隨父親走進祖父廟庭,七歲的他並非第一次來到這裡,天子七廟,諸侯五廟,祖父的廟庭在他去世後不久便已經修建好了,在當時看來,甚至超了規格,卻也無人計較,畢竟都知道父親篡位是早晚的事。

只不過這一次,廟庭中多了許多配享靈位,都是為高家創業立下功勳之人。

舅祖父婁昭、姨祖父段榮自不必說,姑祖父尉景則是全憑與祖父的親密關係進的,除此之外,還有三年前病逝的原侍中李元忠、封隆之。

二人,尤其是李元忠,作為遊說高歡東出建義的河北第一人,未得王爵都是因爵位過低導致,高氏主政後,一次李元忠患病,高歡親自照料,在病後也只是為李元忠升爵為晉陽縣伯,食邑五百戶。

憑李元忠一個文官身份,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幾年間跳過縣侯、郡侯、縣公三等爵位。

封隆之在高歡東出前,被高乾扶持,名義上作為冀州刺史,倒是在建義後得了公爵,但與尉景一般,以勳勞不足,而被刷了下來,安德郡公的爵位交由其子兵部尚書封子繪承襲。

高澄勉勵封子繪,用心籌備南征所需的兵械,隨軍參贊,其父雖不被封王,但他自己卻可以憑南征之功升爵。

這也是最近這段時間,廢寢忘食,幾乎住進了兵部的原因。

隨著高澄登臨帝位,他原本的許多官職盡數卸下,如前文提到的領軍將軍便有王士良繼任。

三省六部的臺閣高官們也多少有了調動。

尚書省依舊由陽夏郡王高隆之總領庶政,擔任尚書令,尚書左僕射由戶部尚書崔季舒兼任,負責戶、工、兵三部,而尚書右僕射由吏部尚書崔暹兼任,負責吏、禮、刑三部。

尚書左丞宋遊道輔左尚書令高隆之,總領綱紀,尚書右丞由黃門侍郎崔昂調任,輔左左僕射崔季舒,掌管府庫錢糧。

同是博陵三崔,別看崔季舒年紀最小,作為最先投靠高澄的文士,他資歷最深,按宗族輩分,哪怕崔暹比他大了一輪多,也得恭恭敬敬叫一聲叔父。

這也是如今博陵三崔以崔季舒官職與地位最高的原因,與他打拳厲害關系不大。

六部之中,除兵部尚書封子繪,以及兼任戶部的崔季舒,兼任吏部的崔暹外,工部尚書由辛術留任,刑部尚書由主修《太昌律》的封述擔任,禮部尚書則由原禮部侍郎司馬子瑞升任,他是司馬子如的侄兒,以清平、正直著稱於朝野。

值得一提的是,刑部尚書封述如今受命以《太昌律》為藍本,結合這些年的頒行實踐經驗,主持修撰《齊律》。

刑部具體事務轉由廣平郡王高孝琬的舅父宋欽道以刑部侍郎一職,代為處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原尚書省右僕射楊愔,則調往中書省擔任中書令,原中書令司馬子如由於高澄卸去中書監一職,升任中書監,但明眼人都知道,司馬子如如今五十九歲,在這一任上幹不了多久,往後高澄要麼裁撤中書監一職,由楊愔以中書令身份掌管,要麼升楊愔為中書監。

無論如何,中書省必然是在將來由楊愔掌管。

另外原尚書省左僕射,咸陽郡王孫騰則是去職養病,也隨之卸去了侍中的職位。

高澄受禪時,孫騰已經病得很重了,是由其子孫鳳珍摻扶著走上的受禪臺。

作為高歡在晉州時的長史,懷朔鎮時的舊友,六十八歲的孫騰已經是高壽,高澄親往孫府慰問,此前也讓全元起診治過,只是縱有回春妙手,也難治行將老病而死之人。

隨著孫騰去職,李元忠、封隆之相繼病死,當年出巡地方安排的四名侍中,只剩了廣阿郡王竇泰這位武將獨掌門下省,於是才有了高澄將長樂郡王高乾召回中央之舉,當然其中也有擔心他久在幽州,深植勢力的原因。

高乾不疑有他,與新任幽州刺史交接後,便趕緊跑回了洛陽任職。

畢竟高澄對他們高家那是真的沒得說,拋開徐隆之這個硬蹭熱度的,整個河北士族中,封王的只有高乾與其弟永昌郡王高敖曹,而四弟高季式如今雖然只是侯爵,但憑他與高澄的關係,將來得個王爵綽綽有餘。

未來兄弟四人,一門三王的顯赫可以預見。

除高乾、竇泰以外,得授侍中的還有尚書左右僕射崔季舒、崔暹,繼續組成四人侍中,為將來離洛親征南梁而提前預備好政令稽核班底。

與此同時,高澄裁撤大將軍幕府、相國幕府、都督中外諸軍事幕府,一應幕僚或在洛陽擔任朝官,或在州郡任職地方長官。

唯一例外的是掌管戰兵的中兵曹,與州郡兵的外兵曹,如今改組為中兵府與外兵府,掛靠在兵部,但兵部無權干涉,依舊由趙起、徐遠、白建、唐邕這四名高歡舊僚負責。

隨著三大幕府相繼被撤,大將軍、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這三大官職也不再設立,怎麼!你是要當大將軍給大齊天子主政,還是當個相國讓他喊相父,或者都督中外諸軍事,為小高王把控軍權?

這三個位子,至少在高澄一朝,無論立下多少功勳,也不可能授人,誰要真坐了上去,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高澄這個開國皇帝成了傀儡天子,要麼就是小高王準備將對方捧殺,當然,只是相國、大將軍一職,畢竟再怎麼捧殺也不會交出軍權。

鄭重祭告廟庭,高澄坐上天子車駕返回宮城,這一次篡國,他無需巡視地方鞏固統治,一方面賞賜軍隊的一百零二萬匹絹布可是實打實的發了下去,真金白銀不摻假。

另一方面對於各地民眾來說,高澄主政十餘年,卓有成效,統治深入人心,也與元善見名聲臭有關。

元善見被送去高氏老巢晉州安置,在那當他的平陽公,學****,治病救人,不收門診費用,草藥也只收成本價。

曾經臭不可聞的名聲,在當地有了好轉,不過高澄並未因此生恨,畢竟這本就是他給元善見安排的道路,都已經離開天子之位了,就沒必要再讓他去演一個為害鄉里的亡國之君,哪怕這樣做對高澄自己更有好處。

但好歹總要當個人吧,在對待元善見的問題上,總要乾點擬人的事情,畢竟再怎麼說,人家也是自己妹夫、大舅子再兼岳父,人家兩個女兒還養在後宮,等著成年再去寵信咧。

高澄最關心的妹妹高皇后,身份如今也成了平陽公夫人,雖然身份不如過往,但日子卻比以前開心,再加兩個公主的生母,以及兒子元懷仁,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氛圍至少比如今高澄一家要好多了。

至於元善見其餘未生育的妃嬪,全被高澄留在宮中,充了八十一御妻的空缺。

得知如今平陽公夫人生活美滿,高澄也由衷高興,但該有的監視,可一點都沒少,高澄不止派遣密探在平陽活動,還特意將高歡從子,自己遠房堂兄高思宗任為晉州刺史,防的就是有人拿元善見做文章。

高思宗與高澄共是高祖父高湖所傳血脈,他生性寬厚仁和,作戰勇勐,跟隨高歡征戰,屢立功勳,與高嶽同是宗室之中少有能封王之人,受封上洛郡王,當然,高隆之除外。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大明嫡子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修煉成帝的我把娘子養成天道我在異世成了人氣蜘蛛俠三國之魏武元勳西遊:我大唐太子,領軍西征!開局被始皇問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