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心意(4000)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京口有一山,名為北固山,山上有一樓,名為北固樓。

高澄行至樓前,迎面望見了蕭衍生前所題:

‘天下第一江山。’

隨行之人都知道高澄字跡醜陋,也沒人提議讓天子留下墨寶。

高澄登樓遠眺,一覽大江滔滔。

心潮澎湃之餘,高澄狠拍欄杆,眾人不解其意,高澄也未解釋,可拍了好幾下才記起來,辛棄疾把欄杆拍遍,那是在建康賞心亭,是宋代丁謂所建,如今還沒影咧。

但小高王是天子,只見他掏出腰間寶刀,瞧上幾眼,留下一句: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也不解釋,只一聲長嘆,便揚長而去。

隨行官員們跟在身後小聲滴咕道:

“陛下究竟是何意?”

“興許是要滅梁?”

“胡扯!陛下豈是言而無信之人,依崔某之見,定是責怪我等沒有在江南尋訪美人。”

“崔僕射言之有理。”

“要論知聖心,體貼君上,還得是崔僕射。”

聽著同僚們的馬屁,崔季舒不由暗自得意道:

‘沒有人比我更瞭解陛下。’

行至江畔,高澄將段韶喚到身邊,與他說道:

“我不日就將北還,江南之事悉數委於你手,若形勢緊急,孝先可先斬後奏。”

“陛下且放心,京口雖彈丸之地,但臣定為陛下紮根於此。”

段韶承諾道,在他眼裡,南梁水師還有些能耐,但步騎實在不夠看,高澄在江南給他留了三萬大軍,若非高澄不許,他有信心隨時可在建康行廢立之事。

高澄也瞭解自己這位表兄,叮囑道:

“孝先萬不可有輕敵之心。”

段韶這才肅容答道:

“臣謹記在心。”

高澄想了想,又告戒道:

“駐守京口,不可貪念美色,當約束部眾,萬不能擾民。”

段韶正氣凜然道

“陛下勿憂,臣生平不貪財、不好色,亦當以此感召三軍。”

高澄心道,好傢伙,你還當面欺君是吧,當然,他也知道這是段韶跟自己說的玩笑話。

“感召三軍就免了,嚴肅軍紀即可。”

一行人回到京口鎮城,就有蕭綸使者前來向高澄求借糧草與兵械。

小高王是個熱心腸,聽說蕭綸要興兵南下與蕭紀交流意見,當即應允,讓來人與崔季舒商量具體數量,並大手一揮,給蕭綸免了利息。

高孝瓘跟著父親回到臨時住所,心情還帶著幾分沮喪,此前父親承諾將來南征,必會帶上他們兄弟。

如今做是做到,但與自己想象中的情況小有出入。

除了水師經過一番鏖戰,高敖曹、彭樂的先遣部隊打了一場小仗,南征便再無衝突發生,這讓他懷疑自己到底是隨父出征,還是往江南郊遊。

其餘兄弟相繼告退,但高孝瓘還是找到父親,問出了心中疑慮。

高澄撫著他的腦袋,笑道:

“為父幼時隨慕容紹宗學過幾天兵法,但行軍作戰更多是以勢欺人。

“論財力、物力以及將士驍勇,江南遠遜江北,如今江北萬眾一心,而江南有蕭氏諸子相爭。

“皇位爭奪剛落下帷幕,蕭綸與蕭紀又將再起刀兵,如此局面,又何須為父苦戰。

“只需在他們之間以言語挑撥,坐收漁翁之利即可。

“譬如蕭綸求糧於我,我自當相助,待其不敵,為蕭紀反攻荊南,再與我求救,我當於江漢渡江助他退敵,順勢於荊南駐軍。”

高孝瓘對此很不解,疑惑道:

“父親為何篤定蕭綸不敵?”

高澄為他解釋道:

“行軍作戰打的就是國力,陳霸先此番劫掠,荊南與嶺南兩方勢力此消彼長,而蕭綸翻越南嶺相攻,補給更是困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兩方主帥,陳霸先崛起於微末,以戰功立身,而蕭綸不過是仗著皇子身份,才有今日之勢,其人並無將帥之才,二人交兵,誰勝誰負,哪有爭議。

“況且此前陳霸先大掠蕭綸軍士家卷,戰時若以此作文章,蕭綸軍心必亂。”

高孝瓘恍然道:

“原來勝負之論,一看國力,二看將帥才能,三看士卒軍心。”

高澄補充道:

“也不能忘了水文地形,當年陳慶之麾下白袍軍何等勇銳,卻在撤軍時遭遇一場山洪,一代名將僅以身免。”

高孝瓘聞言感慨道:

“果然,天災非人力所能及。”

高澄沒有急於回答,而是將其餘四子統統喚來,對他們語重心長道:

“天災確實非人力所能抗衡,但作為統治者,卻可以盡力補救,例如地方官員不修溝渠,恰逢乾旱,民無所食,為政者便應該從各地調撥糧食,賑濟災民。

“若坐視饑民流散,餓殍遍地,便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你須知道,作為官員,最大的惡便是貪墨賑災糧款,這樣的人必須得凌遲方能洩恨。

“作為統治者,最大的惡便是坐視民眾受災而不救。

“你等亦曾讀史,當明白小民可欺,君王掌握生殺大權,可以將他們視作草芥。

“但小民亦不能欺,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於大澤鄉;赤眉、綠林推翻新莽;漢末張角在八州之地蠱惑民眾三十六萬。

“歷朝歷代都不乏活不下去的人暴起反抗,你等祖父亦曾在河北投身義軍......”

高澄話未說完,卻聽高孝琮好奇道:

“祖父當時也活不下去了嗎?”

高澄一怔,隨即當做沒有聽見。

他還能怎麼回答,總不能說賀六渾純粹就是個野心家,一天到晚就想著搞事情吧。

高孝章低聲訓斥道:

“五弟莫要胡言,且聽父皇教誨。”

高孝琮趕緊捂住了小嘴巴。

高澄對這小兒子著實無奈,高孝琮頑劣歸頑劣,所以五兄弟中,就他捱打最大,但有時候又覺得高孝琮的一些行為天真可愛,不像他那四個哥哥,都跟小大人一樣,少了童趣。

忽略了這點小插曲,高澄繼續教育諸子道:

“為政者,當以治民為第一要務,必須讓民眾能夠活下去,否則哪怕是殺頭滅族,也無法恐嚇住他們,正如陳勝吳廣所言:‘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高孝章等人聞言,紛紛表示銘記父皇教誨。

高澄頷首道:

“你等明日以此為題,作文一篇呈與為父。”

說罷,又單對高孝琮道:

“不可假手於人!”

高孝琮面色一苦,抱著高澄的胳膊撒嬌道:

“孩兒將來又不治民,便免了這一遭罷!或者連讀書也給免了。”

高澄皺眉問道:

“你不讀書,將來要作甚?”

“學二叔以酒色度日。”

高孝琮得意道。

高澄五子之中,其餘四人與高洋關係疏遠,偏偏高孝琮與高洋之子高殷處得來,時常往高洋府上跑,與他二叔關係好得跟父子一樣。

高澄揮手讓高孝章、高孝瑜、高孝琬、高孝瓘四人暫且退下。

高孝瓘才出門不遠,便聽見了屋裡傳來五弟的嚎哭,以及父親的怒斥聲:

“你小小年紀,也敢說以酒色度日!”

“為父持身以正,最好修身養性,怎地就有你這個逆子!不肖父!不肖父!”

兄弟四人趕緊低頭遠離,可還沒出院子,就遇見了尚書右僕射崔季舒,四人趕緊向他行子侄禮。

至於崔季舒身後五名貌美女子,四兄弟都裝作沒有看見。

崔季舒此番帶來的五名女子,原本都是蕭正德的寵妾,蕭正德渡江逃亡之際,為蕭淵明所殺,這些女子便被他私藏在京口。

北齊襲佔京口時,崔季舒不忘讓人看好了蕭淵明的府邸,自己親往府中檢視,挑選了這五人。

但因為此前進獻薛元氏,為高澄所責,便一直將她們留在蕭淵明的府邸。

今日見高澄說什麼‘無人會,登臨意’,便自作主張將這五人帶了過來。

高澄聽聞崔季舒求見,便放過了高孝琮的屁股,將他打發走。

一眼望見崔季舒身後五女的時候,久未沾色的小高王便有了興致,可聽崔季舒笑道:

“陛下之意,臣以知之。”

頓時沒了興致,總覺得辱沒了那段詞,哪怕是當天子,還是得有點敬畏之心。

稼軒公之意是收服故土山河,是感慨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難有知音的惆悵。

高澄當時隨口一說,可這崔季舒卻理解成了小高王寂寞難耐。

但到底是小崔的一番好意,高澄問清了身份,知曉並非強搶來的民女以後,只澹澹道:

“送去瑤光寺安置罷。”

五名女子從未離開江南,只以為送往瑤光寺便是要她們落髮為尼,常伴青燈古佛,她們大好年紀,自然不願寂寥一生。

紛紛哭泣求饒,聲稱只願以身事君。

“叔正(崔季舒),你與她們解釋清楚,若還是不願往,那也罷了。”

高澄實在不好意思當面提瑤光寺的屬性,把這個問題拋給崔季舒,便匆匆出門而去。

屋內,崔季舒向五女解釋了瑤光寺的特殊之處。

如今的瑤光寺,早就不是當初北魏供妃嬪的容身之處,在高澄多年努力下,成了他私人的快樂城,寺內不止有各方美婦,更圈養奇珍異獸,多置酒肉,時常與寺中婦人們放浪形骸,共享歡樂。

五女面面相覷,最終還是禁不住心中好奇,想見一見崔季舒口中所謂人間極樂之地。

昭德四年(551年)十月初三,高澄留段韶為京口鎮將,統兵三萬駐守三城與京口,又以王偉多謀善斷,任為京口鎮長史,輔左段韶。

自己則領其餘人馬在水師的護衛下,於京口渡江,重返北地。

而高澄也沒忘了答應蕭綸的糧草、兵械,他早就行文江漢三州,命他們為蕭綸提供補給,以支援荊南與嶺南之間的戰事。

昭德四年十月十六,高澄尚在淮南,洛陽宮城之中,又添新丁。

曾為廣陽公府家妓的陳氏在宮中誕下一子。

“瞧瞧這小胖模樣,只怕又是一個孝琮。”

婁昭君摟著小孫子眉開眼笑道。

作為母親,她與嫡長子高澄不和,主要是這個兒子太過忤逆不孝,但母子倆的仇,終究沒有波及到孫兒身上。

不只是自己養大的高孝章、高孝瑜,無論是嫡子所出,還是庶子所出,婁昭君愛極了這些孫兒輩,時常要將他們喚入宮中相見。

高澄的嬪妃們當然知道母子倆的過節,但在婁昭君面前還是得伏低做小,盡著封建禮教中的兒媳本分。

見婁昭君喜笑顏開,洛陽宮城也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中。

與此同時,成功奪取漢中的斛律光也收到了高澄在江南發來的行賞詔書。

高澄對待斛律光這位愛將,自然不吝賞賜,封斛律光為中山郡王,移鎮漢中,為梁州刺史,賞賜布絹五千匹,其餘將士另有封賞。

而荊州刺史一職,隨著斛律光移鎮,也淪為文職,不再領兵。

高澄以斛律光領騎卒一萬,步卒兩萬,繼續留守漢中,其餘人馬,各歸本鎮。

此前領兵屯駐大散關,分散獨孤信守軍的雍州刺史高季式也有嘉獎,高澄為他改授範陽郡公,增其食邑,距離郡王,也只一步之遙。

當然了,無論是原時空,還是如今,北齊王爵都存在濫賞的現象,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舉動。

限制了武將們掌權,又限制他們牟利,自然得在名分上寬鬆點。

所幸王爵不能承襲,高澄也沒有給宗室大開方便之門。

況且高澄這人吝嗇得很,不許王爵承襲,一世而終,後人襲爵,必須降一等,只得郡公。

但王爵再是廉價,也擋不住將領們對它苦苦追求,君不見江漢一戰,侯景為了王爵,每戰必為先鋒,連家底都快打光了。

如願以償獲封王爵以後,連高澄將他的老部隊劃為戰兵,隨時可以抽調、歸屬其餘將領,也不在乎。

他侯景又不想著謀反,自己可是大齊忠臣。

斛律光獲封王爵,甚至沒來得及上表謝恩,就寫了兩封信。

一封寄往江南,自然是送去給段韶的,就是要告知他,自己如今也是郡王,以後少來跟他炫耀。

另一封寄往長安,便是給中山郡公高季式的,詢問他當了郡王以後,待人接物要注意些什麼。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大明嫡子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修煉成帝的我把娘子養成天道我在異世成了人氣蜘蛛俠三國之魏武元勳西遊:我大唐太子,領軍西征!開局被始皇問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