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松贊干布有遠慮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程處默神色凌然抱拳道:“這都是張陽的安排,你年紀輕輕就成了一地州府的左官,將來必定也能在更高位,待來日回長安再一起飲酒。”

張大安翻身上馬,看著幽州方向意氣風發,“爹孃,孩兒這邊便走了。”

聽著這個話語,張公瑾的夫人眼中的淚水又流了下來。

四位壯漢也跟著一起翻身上馬。

“駕!”

隨著一馬鞭揮下,戰馬揚起前蹄向著幽州進發。

身影越行越遠,程處默看向張公瑾,“鄒國公放心,此四人都是某仔細挑選的人手。”

“你和張陽的事情老夫不便過問,大安的安危交給你來安排老夫也放心。”

一邊還安慰著自己的夫人,張公瑾重新走回村子裡。

程處默看了看眼前的驪山村,便帶著人往長安城走去。

夏季的雨水很充沛,這也映照了張陽的話語,這種豐沛的雨水對田地來說要做好內澇的準備。

長安城的各個年久失修的街巷有不少的積水,也有一些地方的水渠因為堵塞有汙水漫出來。

好在之前張陽有勸諫,朝中的準備很充分。

李世民聽著戶部盧承慶的稟報,也感受著眼前文吏們崇拜的眼神,這個皇帝一時間很享受。

只要臣民眼中朕是一個明君,女婿的冒犯就可以拋到腦後。

李世民對此很高興,心情也很不錯。

關中正是夏天,祿東贊從隴西一路趕,路途一個月才到了邏些地界。

祿東贊一邊趕來沒有看見遍地的屍骸,一個個牧場也都儲存得完好。

這種詭異的情況讓他心裡越發不安。

聽這裡的牧民解釋,唐軍攻入吐蕃沒有破壞牧場,反而善待這些牧民,這一仗不僅僅讓松贊干布失去了不少的信任,而吐蕃的牧民對中原多了幾分好感。

這不是一個好情況,可見當時吐蕃與中原打仗,戰事一邊潰敗,人心也在失去,可見當初贊普所遇的情況有多難。

一直到了一個大營前,關中兵馬正在這裡休整。

注意到一群吐蕃人正停駐在大營前,士卒上前問道:“何事而來?”

聽到眼前士卒講的吐蕃話,這讓祿東贊更為訝異,他還是用關中話朗聲道:“此地駐軍的將領是何人?”

“是蘇定方將軍和李道彥將軍。”

祿東贊記下這兩個名字,離開了此地一路趕去邏些。

吐蕃和大唐的這一仗,讓吐蕃的人口銳減。

祿東贊進入了吐蕃地界,見到了不少婦人孩子,卻是很少見到壯年男子。

在遠處有一片房屋,房屋簡陋沒有長安城的房子這麼漂亮結實。

這些房子都是用牛糞和碎石堆砌而成。

一旁還有人放著一大群的犛牛。

看到是大相回來了,從一個個房屋中走出幾個壯年吐蕃男子,上前詢問著在長安發生了什麼。

祿東贊的眼神帶著些許怒意一直走入這片房屋,走到一個房屋前,看到屋內贊普正在和大唐文吏相對而坐,而一旁還坐著和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和尚不是別人,正是當初從吐谷渾抓來的唐玄奘。

那時候贊普放了這個和尚,祿東贊心中驚疑這個和尚怎麼又來吐蕃了。

“見過大相。”

看這個文吏向自己行禮,祿東贊徑直走到松贊干布面前。

唐玄奘念了一聲佛號,“贊普願意停戰以免戰亂再產生殺戮,這是善良之舉。”

“贊普為何要答應大唐這些苛刻的條件!”祿東贊用吐蕃話大聲說著。

“吐蕃不能再打了,這麼打下去吐蕃的壯年男子都戰死了,便再也沒有以後。”

祿東贊渾身顫抖,心頭又悲又無奈,本就準備質問的怒意看到贊普落魄的樣子,心中那股怒意又沒了,“就算這般屈辱也要接受?”

松贊干布緩緩點頭。

“贊普已經決定明年去大唐朝賀,這對大唐和吐蕃都是一件好事。”

聽到一旁的文吏用關中話講著,祿東贊當即怒目看著他,“你是何人?張大素人在何處?”

“他離開邏些有段時日了,這個時候應該快到長安,大相一路來難道沒有遇到嗎?”

意識到氣氛有些不對勁,他又解釋道:“下官乃外交院使者,從此常駐吐蕃接洽大唐與吐蕃各項事宜。”

松贊干布帶著祿東贊走出屋子,“這一次回來你去看看幾位族長,安撫他們是必要的。”

祿東贊低聲道:“我們不是敗給了大唐,我們是敗給了張陽惡毒的手段。”

松贊干布抬頭看向遠處的雪山,“我想見一見張陽,你與他作為對手這麼多年,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此人手段強硬,做事張狂詭計頗多,算計城府極深,還是當年張公瑾的弟子,據說這個張公瑾就是當初天可汗座下幾大謀士之一。”

松贊干布點頭,“看來是我們小看了中原的謀士,他們的智慧才是我們需要的。”

指向遠處的雪山,松贊干布又道:“幾夜的長談聽了唐玄奘的話語,我受啟發很多。”

外交院的文吏笑著走上前,他無視了祿東贊眼神中的敵意,對松贊干布講道:“吐蕃的建設我們的禮部尚書張陽也有一個建議,就是在邏些建設一座吐蕃的都城,這是一座宏偉的都城叫作布達拉宮,布達拉在吐蕃語中有聖地的意思。”

說完話又被祿東贊瞪了一眼,這個文吏還是微笑著站得筆直。

松贊幹部苦澀笑道:“我從未見過張陽,卻感覺已經與他交手數次,我想他將來會是我們吐蕃最好的朋友,我願與他結交,我和他會成為好兄弟,也是我們吐蕃勇士的好兄弟!”

聽這位吐蕃的君主能夠這麼說,文吏笑著講:“贊普能夠不計前嫌,想必張尚書一定會很高興。”

“我們吐蕃人一直崇尚力量,勇士們打架之後便會成為生死之交,我想張陽也是如此。”松贊干布抬著下巴笑道:“你們中原不是有句話叫作化干戈為玉帛。”

“贊普所言在理,原訓道有言,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這便是化干戈為玉帛的出處。”

松贊干布欣然點頭,“張陽讓吐蕃好好照顧唐玄奘是何意?”

這位外交院的使者拿出一份冊子開啟看了一眼,再是合上冊子低聲道:“中原的凝聚力在於儒家典籍,讀書人都讀一樣的書,中原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想法上的一統,而吐蕃缺少智慧,更缺少這種精神,唐玄奘精通經文,其實吐蕃也有經文傳世下官說得沒錯吧。”

松贊干布還是點頭。

“那便是了,吐蕃缺少的正是一種能夠凝聚子民的書籍,張尚書以為中原有儒家,而吐蕃也需要這般建樹才能讓吐蕃再次繁榮。”

松贊干布的笑容,“哈哈哈!獻上我吐蕃三箱明珠與金子獻於外交院與張陽,以示我們吐蕃的感謝,感謝張陽給我吐蕃治理之法。”

這文吏笑著退下。

等人走遠,祿東贊又著急道:“真要按照他們的說去做?在中原天可汗可是一直在限制佛門。”

“關中的官吏一群群的進入吐蕃,他們就是天可汗的眼睛盯著我們一舉一動。”

“贊普這是何意?”

“要讓中原知道我們吐蕃一心向佛已經再無征戰之意,不僅讓他們知曉還要讓他們相信。”

這便是松贊干布的想法,即便是讓唐玄奘在吐蕃傳播經文,也要讓中原相信吐蕃再無征戰之心。

祿東贊要趕著去安撫各個部落的族長,再對松贊干布道:“張陽想要的遠遠不止這些。”

這是一句告戒,張陽對吐蕃的圖謀遠沒有結束。

幾天之後,松贊干布召集了人手準備建設布達拉宮,接下來的日子裡這位贊普每天都會聽唐玄奘唸誦經文。

吐蕃的訊息來來去去,從外交院派來的官吏記錄著松贊干布的這些天的所見所聞。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心的,松贊干布將中原佛門發生的一切斷斷續續告知了唐玄奘。

半月後的關中,長安城內。

張大素帶著吐蕃的國書先到了外交院做好交接之後,三個侍郎帶著已經畫押的國書正要去見陛下。

貞觀八年的這一次科舉,對天下讀書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李義府正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大家都為新任官吏,他和一群新晉入仕的官吏廝混得很熟絡。

去年的時候,李義府跟著舉薦人去見過長孫無忌,想要求個入仕的機會,卻被拒見。

廢了不少人脈好不容易得到一個科舉名額,這才如今入仕。

見有人來了,站在門前本就有倦意的李義府提起精神,“敢問幾位所來何事。”

許敬宗先是端詳一番李義府,科舉結束之後朝中多了不少生面孔,“禮部有奏章要呈給陛下。”

一聽是禮部的人,李義府更有精神了,聽說著禮部開闢外交院主外交國事,而且立功不少。

尤其是禮部的尚書張陽,乃很多年輕人想要比肩之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入中書省參議朝政。

李義府躬身行禮,“幾位奏章可以交給門下省,只是下官聽聞如今陛下不在宮中。”

看了眼前三人的官服和面容,李義府心裡已經有了盤算,“想必眼前三位便是禮部侍郎,下官早有耳聞。”

注意到三人都有了不耐煩的神色,李義府微笑道:“其實下官十分敬重外交院,朝中言官時常彈劾,卻不知諸位為了社稷苦心經營,有時心中惜之痛之。”

“下官聽聞陛下一早下了朝,便帶著皇后與公主皇子們去了驪山。”李義府一邊擦著汗水,“若是有急事可以前往驪山,此刻去還能趕上,若是不著急也可以呈交門下省,會轉交中書省,明日陛下便能看到。”

三人還是決定去驪山。

臨走前,許敬宗多看了一眼李義府,“多謝告知,如何稱呼。”

“下官李義府。”他躬身行禮,笑著回道。

許敬宗先是記下這個名字,三人這才離開。

驪山腳下,張陽搖著手中的扇子,“陛下不要見怪,我這建設新家穿著粗布短衣沒了禮數。”

李世民搖頭道:“不妨事,朕來時沒有告知你。”

看皇后和玥兒低聲說著話,李世民皺眉道:“玥兒的身體如何了?”

張陽惆悵道:“孕吐還是有些嚴重。”

李麗質在一旁插嘴道:“聽小武說姐夫安排得可好了,做菜什麼口味都有,皇姐也能吃得下去,還有很多新奇的菜,女兒都沒吃過。”

李麗質話語中帶著委屈和撒嬌,李世民當然知道自己女兒的心思,說什麼飯菜好吃,其實就是想要跟著她皇姐。

已經有一個女兒搭進去了,麗質是公主當然不能一個人留宿別人家中,要是一群孩子也就罷了,女孩子多少要注意一些。

李麗質說完便離開了,撅著小嘴一臉的不爽。

“讓你見笑了,這些孩子整天都念著她們皇姐的好,說是要出來玩。”李世民笑呵呵看向不遠處,“看看這些孩子,她們一個個出了宮歡快成什麼樣了。”

“孩子嘛,童言無忌,正是最活潑最會鬧的年紀。”

李世民剛想再說什麼,李治又來了。

說話總是被打斷,李世民神色不悅,“你又來做什麼?”

李治一手扒著桌桉,滿臉的糾結,“姐夫要怎麼稱量馬兒的重量?”

張陽放下手中扇子,“晉王殿下知道一艘船在水面上,船體下沉多少與船上有多少人多少重量相關。”

李治點頭,“這和馬兒的重量有什麼關係?”

張陽再是講道:“同樣的條件下,不同重量物體下沉而提高的水位也是不同的,這個道理晉王殿下能明白嗎?”

李治糾結了好一會兒,“好像明白了。”

李世民沉聲道:“明白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何來好像明白了。”

被父皇這麼一兇,李治委屈著,“兒臣會想明白了。”

說起題目,等李世民這個做父皇的還要對自己的兒子多說教幾句,李治已經快步走遠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我的網咖連線異世界網遊之雙劍傳說我在火影世界開闢資訊時代不良萌妻:敲詐個總裁帶回家美綜1999開局逃荒,靠空間培養首輔相公逃荒路上,我和閨蜜靠拼夕夕躺贏空間小農女:帶著全家去逃荒帶崽逃荒後我靠空間養活病嬌夫君農女有空間:拐個將軍去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