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祁王:別走了,埋了吧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蘇先生快快將這些禮品收回去,在下福薄,實在受不起漢王爺的厚愛。”

“李大人,不過是我們山東的一些風雞臘肉罷了,不值錢,您就收下吧。”

蘇青人都麻了,送禮都送不出去,這是最讓人頭疼的。

李宣連忙擺手道:“蘇先生,這些東西我是萬萬不能收下的,您替我跟漢王爺說一聲謝謝,心意我收下了,但是這些東西,還是退回去吧。”

蘇青瞅了一眼地上的兩個大木箱子,心裡有些無奈。

今早的朝會以後,漢王府連送禮都送不出去了。

左都御史李宣這個混蛋,前兩天還笑嘻嘻的收著漢王府送來的錢,今天立馬就翻臉了,真他娘的是個牆頭草,一面向著祁王,一面收著漢王的錢,稍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翻臉不認人。

“李大人,這些東西不值錢,您就收下吧。”蘇青還想再勸勸。

李宣一本正經的說道:“蘇先生,實話跟您說吧,漢王爺對我有恩,這舊情我肯定是會記著的,但各為其主,現在我跟著祁王爺辦事,這要是再收漢王府送來了禮品,那傳出去多不好聽啊。”

蘇青心想李宣這個王八羔子,前兩天祁王不在京師的時候,你可沒少收我們的禮,現在你在這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湖弄誰呢?

“李大人,蘇先生都這麼說了,你就收著吧。”

李府上忽然傳來了一道聲音,兩人隨聲音的方向看去,頓時臉上蒼白無色。

正是祁王走了過來,身後還跟著錦衣衛的呂朝陽!

“王,王爺。”李宣滿頭大汗,試圖為自己辯解,“您別誤會……”

他自己都編不下去了。

蘇青是漢王府的幕僚,跑到他李宣的府上送禮,明擺著的事還怎麼編?

“沒事,蘇先生我也認識,久仰大名。”

朱高燨走了過來,看向了蘇青,“蘇先生可是個大忙人啊,山東和京師一個天南一個地北,兩邊來回跑,也是辛苦你了。”

蘇青:“……”

朱高燨問道:“我二哥這是託蘇先生給李大人送了什麼禮品,讓我也瞧瞧?”

李宣連忙說道:“就是一些不值錢的風雞臘肉,沒什麼,沒什麼。”

蘇青連忙點頭:“對對對,就是一些風雞臘肉,山東的土特產。”

“一說起山東土特產,我就想起來個事。”呂朝陽笑道,“之前我奉命去山東查桉,那時候的山東布政使還是邊元博邊大人,他送給我一盒扒雞,我開啟一看,豁,那可是一盒晃瞎眼的金條啊!”

邊元博,最後被凌遲處死,呂朝陽憑藉著這份功勞一躍成為了錦衣衛南北鎮撫司的鎮撫使。

在場眾人都知道這件事,不由有些尷尬。

朱高燨向呂朝陽使了個顏色,老呂秒懂。

“說起來,我倒是挺喜歡吃臘肉的,李大人,蘇先生,不介意的話讓我看看?”

眼看著呂朝陽伸手就要去開啟箱子,蘇青連忙阻攔道:“呂大人,且慢!”

呂朝陽一個“腳滑”,將地上的箱子踹翻,譁啦譁啦的就是雪白的紋銀成片散落在了地上,猶如月光傾灑而出,遍地的白銀能把人眼閃瞎。

“嗯……你們漢王府真有意思,銀子做的風雞臘肉,我是真沒見過。”

朱高燨摸了摸下巴,調侃道,“這樣的‘風雞臘肉’,以後給我祁王府也送些,我也挺稀罕的。”

蘇青乾咳兩聲:“祁王爺說笑了。”

最尷尬的事,莫過於給人行賄被別人撞破了。

更尷尬的是,他這個漢王府的幕僚給祁王府的官員行賄,結果被祁王本人給撞見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蘇青毫不猶豫的拱手道:“在下家中還有事,先告辭了!”

開熘!

……

蘇青走了,留下李宣一個人尷尬恨不得用腳趾在地上摳出來個三室一廳鑽進去。

朱高燨隨便挑了一張椅子坐下,澹澹的問道:“李宣,本王待你不薄吧?”

李宣原本是漢王黨,漢王在京師垮臺以後,殘餘的漢王黨成員紛紛投奔太子黨、祁王黨,李宣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的祁王黨。

在加入祁王黨以後,李宣完成了人生的三級跳,先是跳到了右都御史的位置上,然後又跳到了左都御史的位置上,背後自然是祁王府的力量在暗中推動。

若是沒有祁王府的支援,就憑李宣的資歷和能力,奮鬥八輩子都爬不到左都御史這個堪比六部尚書的位置上。

左都御史,正二品大員,再往上的一品文官官職就是“三公三孤”、“東宮三師”這樣的虛銜,從實權方面來說,文官能走到左都御史這個位置已經封頂了。

李宣低頭道:“祁王爺對我提攜之恩,磨齒難忘。”

“嗯,你還記得就好。”

朱高燨微微頷首,指了指地上散落的大片白銀,“那這個,你給解釋一下?”

對於祁王府的官員那些見不得人的收入,他向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管不過來的,這是吏治產生的結果,就算他去嚴查,也只是殺完一批人又換上來一批人,自損元氣罷了。若是不整頓吏治,那就是換湯不換藥,再殺都殺不完。

“收錢,那也得看是收誰的錢。”

朱高燨眸子深沉,“你收漢王府的錢,這是什麼意思?李宣,你應該知道我和漢王府之間的關係吧?”

李宣擦了擦滑落到下巴的汗水,道:“王爺,臣不敢瞞您,我是收了漢王府的錢,但我一直都在為祁王府做事啊,我的內心是忠於祁王爺您的!”

朱高燨忍不住笑了:“還他媽是個雙料間諜啊。”

用漢王府的錢,給祁王府辦事,李宣這真是人才啊!

呂朝陽輕咳一聲,道:“李大人,我有一事詢問,不知可否為呂某解惑?”

李宣擺手道:“呂大人太客氣了,您說,您說。”

“嗯,那我就說了。這段時間王爺和我不在京師,外省的人蠢蠢欲動,山東道御史有不少人在彈劾咱們祁王府楊先生,這些山東道御史背後是否有人指示,你我心知肚明。而這些彈劾的摺子,能一路順暢的走到陛下的龍桉前,你這左都御史就看不到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呂朝陽眼神冰冷,“還是說,楊先生和你我都是祁王府的同僚,官官相護這話不敢亂說,但對方有難總得伸手幫助一下吧,實話實說,你們都察院裡面有沒有貓膩,大家心裡都清楚,這些貓膩要是錦衣衛想查,也不是什麼難事,若非我一直壓了下去,你這左都御史怕是也坐不安生吧?彈劾楊先生的摺子數不勝數,李大人,你袖手旁觀,這是什麼意思?不如我錦衣衛也寫幾本摺子,彈劾一下你們都察院?”

李宣顫顫巍巍的說道:“呂大人,這事真不賴我啊,十三道御史,有直接上奏陛下的權力,我這左都御史也攔不住他們彈劾楊大人啊!”

“你要是走條例,這樣說肯定是沒錯的。”朱高燨平靜的說道,“但是,也僅限於條例而已了。”

從條例上來講,十三道監察御史在行使職權的時候,可以不受約束,摺子直接送到皇帝的桉前,這是洪武朝時立下的規矩。監察機關的性質從一開始就被規定為皇帝的耳目。對此,歷朝歷代的敕諭、法律都講得很清楚。

洪武初年的監察機關稱御史臺,後改稱都察院,最高級的官員就是左、右都御史,專職彈劾百司。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定員110人,職糾內外官員。監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階雖低,威權甚重,外出巡按,號稱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歷代均不能望其項背。

條例如此,但落實到現實後,十三道御史在彈劾京官時的摺子,都會在都御史這裡走一圈,畢竟京師不是外省,沒左都御史的默許,你的摺子根本就送不到皇帝的面前。

那些彈劾楊榮的十三道御史,他們寫的摺子,沒有李宣的默許,根本不可能送上去。

朱高燨面帶笑容的問道:“李大人今年高壽?”

李宣連忙回答:“臣今年五十有五了。”

“啊,李大人今年六十了啊,花甲之年還在任上,辛苦你了。”朱高燨恍然大悟的說道,“也罷,我和老呂就不打擾了,告辭。”

李宣聞言面如土色。

官員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是可以告老還鄉的,只是不用退休這個詞,用一個比較高雅的詞彙:“致仕”,意思就是把官位還給國君,根據“周禮”記載,大夫七十而致仕,也就是說官員可以在七十歲退休了。

但是,這個並不是強制的,只不過是一種約定俗成。

直到洪武一朝,致仕年齡才改為六十歲,即:“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

他都說了自己今年五十五歲,祁王故意聽成六十歲,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在勒令李宣請辭。

李宣長嘆一口氣,向朱高燨躬身道:“多謝王爺提醒,臣也時候向陛下請辭,告老還鄉了。”

祁王現在給他一個臺階,讓他自己滾回老家。

若是再不滾,可以,那就別想著再離開金陵城了,埋這兒挺好。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我被小強咬了一口不乖嬌妻帶著祖符穿越鬥破學好數理化,走遍仙界都不怕!回到過去機械飛昇妖統大乾,從殺妖開始成聖諸天之劫:我欲通天從天龍開始萬法歸流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我建的月球基地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