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越想越通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金陵城西北的龍灣碼頭。

這是正月十九。

陽光明媚。

十艘來自明州的千料海船在上午的時候陸續入港,開始卸下又一批或醃或燻的魚獲,連帶一些魚翅、魚鰾、魚肝等物。

明州的冬捕雖然結束,春汛也要到二月份才會開始,但並不意味著明州營海司的海捕就全面停止。

按照朱塬當時的規劃,即使是非漁汛時期的澹季,也要保持每月10萬擔的基本海捕體量,以舟山漁場的豐饒程度,這一目標並不困難。

為了迎接這批魚獲,明州海產銷售公司在金陵的經理鄭信連午飯都沒吃,一直忙碌到午時末,才與另外一位海部正九品典簿何七一起來到碼頭邊的一處露天食肆。

何七在這邊,是負責查驗並登記明州這次過來的魚獲數量和型別,留作記錄,以為將來參考。

兩人都是正九品,打過一段時間交道,也就熟絡起來。

食肆內。

點了幾樣飯菜,等店家走開,憑藉去年科舉入職的何七就忍不住看向頭頂,帶著幾分憂色:“春節到現在,都是一路的晴天……只怕,又是一場春旱啊。”

鄭信是從營海司底層一步步爬上來,漁民出身,因為識字,頭腦又靈活,才被安排在了金陵這邊。

當然,也是個肥缺。

因此也少不了一些私下的運作。

聽何七這麼感慨,鄭信也抬頭看了眼,卻沒有何七那種書生的憂國憂民,笑著說道:“就算是春旱了,影響了收成,這金陵城也是餓不著的,只是俺們營海司,一家就能包下金陵的口糧。”

當下的京畿地區人口已經接近90萬,不過,按照每人每天1升糧食計算,一年消耗也只有300萬石左右。

其他不說,只是明州營海司,今年報上來的海捕目標,就是300萬擔。

因此,若這邊真遇到了什麼饑荒,明州一家,就能補上。

何七既然入職在新設十部之一的海部,對於某些資料當然也是瞭解,點了下頭,卻是道:“可也不能總是吃魚罷,再說了,那明州……捕魚也是要有個限制的,俺看過那些個資料,平章大人一直都在唸叨,不可竭澤而漁,要不然,子孫就要捱餓了。”

“平章啊……”鄭信聽何七提起某人,頓時挺了挺嵴背,表情裡帶著崇敬:“……真真的世外高人,誰曾想呢,只是一年呵,俺就在這裡了,還有那明州……何兄若有機會,定是要去看一看,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啊。”

何七點頭,跟著道:“還有平章那《經濟之學》,年前還有一樁趣聞,那金陵大學副校長,錢唐,因為《經濟之學》,直接拜了平章為‘聖人’,嘖嘖。”

“俺也聽說了。”

鄭信說著,卻是知道,那錢唐……也是明州人。

鄭信不知道錢唐的個性,因此難免覺得,是不是那老兒為了升官,故意捧著自家的前營海使,現在的少年平章大人。

兩人說著話,飯菜上來,剛動幾下快子,北邊就傳來了騷動。

開始還不在意,見一些人已經向那邊跑去,兩人才站起身,拉住一個要過去看熱鬧的路人:“請問……這是怎了?”

“報捷……”被拉住的中年人急著去看熱鬧,本來有些不耐煩,見兩人氣度,雖然沒穿官服,也大概分辯得出身份,才緩了緩語氣,認真道:“甘肅報捷信騎到了,白海大捷,二位可是知曉?”

鄭信與何七一起點頭。

朝廷前幾日就放出了風聲,甘肅那邊,徵虜偏將軍湯和在白海畔率軍擊敗故元岐王所部,殺傷繳獲無算,是為‘白海大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也只是風聲。

因為訊息是信鴿先傳回的,還沒有正式的驛傳文書。

這下……倒是來了。

大明才開國一年,但,因為種種原因,鄭信與何七都已經適應了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當下聽說邊疆報捷,連飯都顧不得吃,跟著人群一起湧了過去。

龍灣以北有浮橋。

北方來的報捷信騎正是從浮橋那邊過江,在這邊迎上了禮部提前等待的官吏。

面對越聚越多的百姓,禮部官員當眾安排了一番,沒有讓信騎如同慣例那般疾駛入城,而是做出了一套遊街的方案。

換了新裝,插了大旗,還有人敲鑼打鼓引路,宣揚著遙遠西北的戰事,熱熱鬧鬧地從金陵西北的鳳儀門進城。

即使許多人已經提前聽到訊息,正式的報捷信騎到來,還是引發了圍觀。

報捷信騎從鳳儀門入城,繞了一個大圈,幾乎穿過了整個金陵,才終於來到金陵東南的皇城正門,進入皇宮。

本就還在上元的熱鬧當中,報捷信騎走了這麼一趟,使得整個金陵城都沸騰起來,不用朝廷下令,百姓們自發地開始慶祝,甚至一些大戶還臨時請了戲班,再次搭臺唱戲。

城內還傳出一位經年老儒聽到訊息後當街淚流滿面,見人就開始唸叨:“五百年啊,五百年了,又回來了,終於又回來了。”

河西之地,自唐末割據以來,歷經五代宋元,終於重回了漢家正統之下。

皇城內。

老朱親自拆開了湯和的報捷文書,細細讀完,也終於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甘肅,算是定了。

這封文書,不僅介紹了白海之戰的詳情,還說起,此戰之後,甘肅各部紛紛與大軍接洽,商討歸附之事。

基本上,甘肅行省除了北邊較為偏遠的亦集乃路和兀剌海路,其他各路都能納入大明麾下。

湯和還給出了一份名單,表示若是皇帝陛下同意,可以很快安排這些人進京朝見,同時,大軍也已經開始進駐各路,不過,因為兵力不足,也就需要皇帝陛下親自安排,派遣更多駐軍到河西。

看過了報捷文書,老朱當即帶著眾臣來到東閣的會議室。

這麼大的事情,朱塬當然不會錯過。

大家依次落座,滿面紅光的老朱示意對面已經提前掛上的大幅甘肅行省地圖。笑著道:“現在,事情定了,再說說吧。”

之前的討論,只是根據簡單的飛哥傳書進行的安排,這一次的資訊更加詳細。

因此,也可以做出更加詳細的對策。

老朱話音落下,常遇春首先道:“可以再加派駐軍5萬,主公,俺是說,原本陝西的那些歸附士卒,可以打發一些去河西。平章之前說了,河西之地非常適合屯田,就讓他們去屯田罷,免得留在陝西動心思。”

常遇春之前入蜀,就帶了大批陝西降軍過去。

不期待這些人立大功,只求不讓他們留在陝西產生不安定因素。

夏國覆滅,大部分的陝西士卒也就透過蜀道重新返回。

沒辦法。

這年代的人,都不是太喜歡背井離鄉。

常遇春倒是想著帶這些人回金陵,再繼續打亂安排到其他地方,但,強行這麼做,很可能鬧出亂子,只能放棄。至於留在蜀中,也擔心他們同樣成為擾亂地方的不安定因素。

這次,倒是個機會。

河西地廣人稀,打發過去幾萬人,不會如富饒的蜀中那樣產生太多矛盾,反而能夠進一步穩定關中。

常遇春開口,朱塬身旁的左相李善長也跟著附和:“主公,不止那陝西,四川……也是可以徵調一些人過去。”

兩地都是剛剛平定,而且,因為戰事都不是那麼慘烈,沒有山西那種被打到不敢動作的敬畏感,地方勢力的底蘊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這就要採取其他方法進行削弱。

常遇春和李善長之後,其他人也紛紛建言。

老朱翻著面前資料,一邊聽著,一邊還不時看向對面的甘肅地圖,片刻後道:“那就如此,陝西三萬,四川三萬,湊夠六萬吧,都送去了給湯和。這……甘肅初定,他這個徵虜偏將軍就在那裡鎮個兩三年,俺就不換人了。陝西……讓耿炳文看著就好,俺對炳文是放心的。”

老朱這些話看似隨口說出,會議室內,眾人卻都是一頓,才紛紛附和。

不由可憐一下某個傢伙。

堂堂從一品的左御史大夫,大明北伐大軍的徵虜偏將軍,按照之前序列,是排在徐達、常遇春和馮勝之後的第四號人物,就這樣三言兩語的被皇帝陛下留在了偏遠的甘肅之地。

還兩三年。

嘖……

就只怕,之後的續功封賞,老湯都沒辦法及時趕回來了。

這就是當年騎一次屋嵴的代價啊。

相比其他人的感慨,同樣明白其中關節的朱塬倒是覺得,湯和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錯。

離老朱太近,反而容易出事。

某人的‘克’字屬性……看多了,還真不能不信一點。

朱塬私下其實就想著,等接下來身體更好一些,自己也要經常出去走走,就比如之前明州那樣,外放一段時間,做一點事情,再回來。

實在沒辦法。

九九重陽已經是很烈了,自家祖上,可是九月十八……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三個‘九’。

皇帝陛下三言兩語,不僅決定了徵虜偏將軍湯和要在西北待上幾年,同時也決定了四川和陝西六萬人的屯卒命運。

話題還在繼續。

老朱讓人把湯和附帶的那份名單用大字寫了掛在對面豎版上,又問道:“都說說,這些個人……是召來京師,還是施恩,讓他們就留在甘肅?”

李善長這次先開了口:“主公,臣以為,甘肅初定,這些個地方頭領,必是要召來京師看管起來,免得他每反覆。”

吏部尚書楊憲這次有不同意見:“陛下,甘肅各部都是歸附,雖說有攝於我大明軍威之故,但若是召入京師軟禁,只怕將來……那雲南、遼東、漠北各部,以此為鑑,不肯再輕易歸附我朝。因此,臣以為,還是寬和一些,召來京師,封賜之後,再打發他們回去就是。再者,這一來一回,也有一年半載,這些時間,湯將軍把那邊事情做好了,也就不會再有後顧之憂。”

兩位大老如此說,又是一陣議論。

老朱對此是有些猶豫不決的,他很想把甘肅各部首領拘在京師,但也明白,結果很可能就是楊憲所說的那樣。

聽了一會兒諸人的討論,老朱再次看向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笑著問道:“塬兒,這任多熱鬧,為何你反而不說了?”

“不好選擇,都是有利有弊,”朱塬實話實說:“所以,我還是等祖上做決定好了。”

對於這件事,朱塬也確實沒有太傾向的看法。

說起來,曾經倒是有個桉例。

納哈出。

洪武二十年,馮勝率軍逼降納哈出之後,納哈出就被召來了京師,封為海西侯,然後,老朱也算對納哈出委以重任,第二年就派對方與傅友德一起出征雲南。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納哈出病逝於南徵途中。

這件事還有一些陰謀論,大概就是,讓一個習慣了北地寒冷的人去往雲南煙瘴之地打仗,就算不動刀兵,水土不服也能扒掉一個人一層皮啊。

納哈出大概就是這種死法。

至於是自然而然,還是附帶著人為因素,就沒人知道了。

當下。

老朱想了想,又問道:“俺若想把他們留在京師,塬兒,你可有法子……解決楊憲剛剛說的那些問題?”

這兩天在家裡有些沉迷女色了,朱塬不太想動腦子。

不過,既然老朱問起,朱塬也只能強行轉動起腦瓜,片刻後,忽然點頭:“有啊。”

大家一起看過來。

老朱也示意:“快些說,不要磨磨蹭蹭。”

朱塬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眾人:“……”

老朱:“怎麼又扯到你那生意經上去了?”

“就是要做生意啊,”朱塬道:“首先,河西走廊本就是商道。其次,這些部族或軍鎮首領,本身也都擁有不菲的身家。那麼,我們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嗯,不是兩者,朝廷也要加入進來,算是三者,然後……大概就是,成立一個商業聯盟。”

朱塬說著,越想越通透,幾乎有些眉飛色舞:“祖上,我覺得,這樣的話……是不是把他們留在京師,其實都無所謂了,只要實現利益捆綁,讓他們必須牢牢地依賴著我大明朝廷,別說什麼降而復叛,哪怕做一些對我大明不利的事情,反而就是對他們自己不利,到時候,他們只會絕對擁護咱們大明的正統。”

朱塬是通透了,這一番話之後,現場……大家是更加湖塗了。

老朱被灌輸太多,倒是覺得自己有些明白,但……於是擺手:“塬兒,這太籠統了,你具體了說?”

“具體……可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朱塬道:“祖上,這也需要做出一整套方案。不過,暫時隨便說的話,就比如……類似海貿公司那樣,在甘肅,也成立一系列貿易公司,不僅與中原地區通商,還要把觸角面向西域。這些貿易公司的股份,這一次,朝廷要佔大頭,甘肅地方勢力佔小頭,當然,只要做好,其中的利潤絕對豐厚。大家一起做生意,利益也就捆綁起來了。”

朱塬說完,其他人還在思考,李善長卻覺得自己終於抓到了一個關鍵:“平章,這……一張餅,與其和別人分享,那裡有自己一個人獨吞來得好。那甘肅地方勢力難道就不想著,不需要咱大明朝廷,自己來做,豈不是更好?”

“自己做,怎麼做?”朱塬反問了老李一句,沒等他回答,就顧自道:“河西走廊,更多還是一條走廊,自身出產……馬匹、牛皮之類,或也算豐厚,但終究單調。而我大明可以提供的,茶葉、絲綢、鐵器、藥材、紙張等等,反正,就太多了,而且,這些東西,不僅可以在河西販售,關鍵還是西域。絲綢之路這些年不太通暢,如果能夠重新打通,可以想見其中利益。呵,這麼說起來……我要是那甘肅地方勢力,面對如此誘惑,我不僅會歸順大明,還會儘可能的幫著大明去攻打西域,把那片地方收回來,或許,商道就通了。”

朱塬說到這裡,對面一直話語也是不多的鄧愈開了口:“平章……這聽起來,其實就是‘讓利’二字?”

朱塬笑:“御史不會想到宋朝歲幣之類的事情上去了吧?”

鄧愈也笑著,卻是搖頭:“倒是沒有,只是,平章剛剛也說了,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咱們能給他們讓利時,或許是歸附,若有一天,給不起了,那豈不是就要判離了?”

老李沒想到鄧愈這麼犀利,有些欣喜,跟著也補刀:“平章,你可曾想過,若那些地方勢力得了太多好處,實力不斷增加,兵強馬壯的,野心也跟著膨脹,將來……只怕還要大軍再走一趟。”

“既然諸位都能想到,我哪裡會留下這種漏洞?”朱塬道:“一方面,我剛剛就說了,比如那貿易公司,大頭肯定要控制在朝廷手裡,到時候,如何分紅之類,肯定要朝廷說了算,他們只能算股東,更多只是分紅權,能不能參與管理,也是朝廷說了算。公司成立初期,為了穩住他們,可以讓他們參與一下管理工作,但,將來,就安安心心吃分紅,當一個富家翁。另一方面,有得就有失,咱們給出這份好處的前提,當然就要收回一些東西,比如,地方勢力手中的武裝力量。這個需要一些時間,但,最終趨勢,肯定是那片區域裡,只能有朝廷的軍隊,普通百姓,種種田,養養牛,或者手中有貿易公司股份之類的,安心做一個富家翁,也就夠了。再者,邊地畢竟苦寒,等他們有了錢,再見過中原的繁華,難保不會想要主動搬來中原居住,到時候,就更沒有了威脅。”

這次,朱塬說完,下首一人忽然沒頭沒腦的冒出了一句:“無恆產者……”

然後就沒了動靜。

大家看去,是禮部尚書錢用壬。

隨即就忽然了悟。

到時候,本來有兵有馬有部族有牧場的一群人,雖然很有錢,但……某種程度上,卻都變成了‘無恆產者’。

無恆產者無恆心。

這是《孟子》裡的原話。

不過,這裡卻不是這樣理解。

這裡的‘無恆產者’……是任人宰割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最佳影后我用冰咆哮,席捲靈氣復甦時代火煉天穹從國漫開始撿屬性足球:我巴薩替補,獎勵最強中鋒這個神靈毫無威嚴重生回潮重回1993選召者遊戲從操控自己的影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