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破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但是燕王朱棣光著急也沒什麼用,在諸多藩王之中,他自己也是自身難保,並且,以朱棣的精明深知自己只怕是諸多藩王之中,令朱允文最為忌憚的存在!若是自己出面替十二弟湘王朱柏說話的話,指不定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一想到這,燕王朱棣便有些闇然傷神的縮回了邁出去的腳步,痛苦的閉上眼睛。

如今的這個局面,年少氣盛的湘王朱柏,只怕是要吃些苦頭了,甚至說不定會被建文皇帝朱允文當成削藩的第一個打擊物件。

若是在年輕氣盛的年紀,燕王朱棣說不定還真有可能不顧自己安危替他出頭,但眼下的情況不一樣,自己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夫人和孩子,就算自己不願意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家人著想。眼下自己的三個孩子,年紀還如此的幼小,萬萬離不得自己的庇佑,這樣的情況下,讓燕王朱棣更加的忌憚起來。

而對於黃子澄的怒斥和彈劾,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大感欣喜,一臉附和的冷冰冰看著湘王朱柏說道:“湘王如此舉動,眼裡還有沒有先帝了?眼下朕剛剛登基,先帝又正值國喪,朝廷也不忍處理的太過狠辣,這樣吧,這幾日你也甭回去休息了,就老老實實的跪在先帝靈前,好好反省反省!什麼時候反省明白了,再回去休息!”

諸人微微松了口氣,這個懲罰倒也不算是太狠,就連年少氣盛的湘王朱柏也沒有過多的反抗,老老實實的跪在地上認罪認罰。

散會之後,大家也認為這件事就這麼了了,紛紛也沒有過多放在心裡,便各自散去。

回到家裡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由於先前張丹青報病在家,並沒有去衙門報道,而是徑自的返回了家,畢竟官場上的權力鬥爭,已經讓他提不起任何興趣起來,還不如回家抱抱兒子更有意思。

剛一回到家,徐妙錦便皺著眉頭,一臉憂心忡忡的迎了上來,趕忙將張丹青拉到了內室一旁,指了指梳妝檯上的一個木箱子,眼神有些憂心的說道:“剛剛我姐姐託人送來了些許東西,我正猶豫著要不要退回去呢!這裡頭的東西樣樣貴重,夫君你身為左都御史,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位極人臣,若是讓朝廷的那些個政治對手聽到了風聲,怕是會對夫君頗有不利!”

頗有不利啊?!張丹青不由得皺著眉頭呵呵一笑,整個督察院的御史都歸自己管,手上握著這麼一幫子噴子,誰還敢輕易的對自己開始彈劾?甚至發動輿論攻勢呢?!

畢竟只要自己願意,隨時可以暗示手底下的這幫子御史對他發起瘋狂的彈劾!從而達到讓對方煩不勝煩的效果。

眼見張丹青滿不在乎的樣子,徐妙錦便不悅的皺起眉頭,翻開那個木箱子說道:“夫君切不可以掉以輕心,你衙門裡的那些個御史,雖說都歸你統轄,但御史之所以是御史,便是因為這幫人幾乎是六親不認的風聞奏事,管你是朝廷中的宰輔,亦或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這些個自詡一身正氣的御史門,都會照章彈劾不誤!

你若是因為收了這些錢財和禮物,被自己手底下的御史給彈劾了,那豈不是丟人丟大發了嗎?!到時候煌煌青史上,豈不貽笑千古?”

聽到自己妻子如此說道,張丹青不由得微微一愣,心中頓時便開始微微正視起來。

這話說的還真沒錯,洪武朝的御史們,一個個的都風骨尚存,若讓他們聽到了些許腐敗的風聲,那還不得一擁而上?慢說是自己,就算是朝廷的宰輔,只怕也難逃一劫。

朱元章登基稱帝後,除了在考試選拔人才制度上進行大舉改革外。在另一項事關朝堂穩定的制度上也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而這項制度的設立,也看出了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章與其他帝王治理國家的不同之處。

這是一項怎樣了得的制度呢?

這項制度就是言官制度,這些御史言官因以“罵人”為職業,所以也叫“罵官”。

而“罵官”制度的制定,與明朝建國之初兩大集團的爭鬥有著直接的關係。

朱元章在解決了北元後,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生產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時,朝廷內部的矛盾又激烈起來,大臣分成兩派,以地域為區分,開始了新的爭鬥。

這些所謂派別,實際上就是老鄉會,大家都說一樣的方言,朱元章手下最大的老鄉會就是淮西集團,會長本來應該是朱元章,但考慮到他還兼任皇帝一職,所以當時是由李善長代理,這一集團人多勢眾,主要成員有李善長、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還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說這些人是朱元章同志起家的班底。當時的人們見面都以會說淮西話為榮。

有的朋友問道,李善長何許人也,為什麼是第一功臣,確實,他好像很少出面幹什麼大事,這是由他的工作特點決定的。此人主要負責後勤和政務辦理,如果把劉基比作張良,那麼李善長就是蕭何。他一直跟隨朱元章打天下,鞍前馬後的勞頓,後勤工作不好搞,勞心勞力又不討好。朱元章是個明白人,所以在建國後,便以李善長為第一功臣,任命他為丞相。

李善長這個人的特點是外表寬厚,卻心胸狹窄,誰敢和他過不去,就一定要解決對方。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有敢專權的,就有敢分權的,淮西集團很快就遇到了對手,那就是浙東集團,這個集團的首領就是劉基。

這兩個集團就在朱元章的眼皮底下開始了鬥爭,朱元章似乎也很有興趣,他準備看一場好戲。

這場戲的主角是李善長和劉基,但僅有主角是不夠的,下面我們要介紹配角和龍套出場,這些人人多勢眾,是這場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而最重要的就是以找茬為職業的官員,他們的名字叫言官。

朱元章建國之初,彷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臺,並對言官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章將其改名為都察院,都察院的長官是左右都御史,這個官名大家在電視上經常可以聽到,而都察院的主要骨幹是都察御史,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當時的十三個省區分,共有110人,這些人權力極大,他們什麼都管,由於平時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事務要處理,就整天到處轉悠,不是去兵部查吃空額,就是到刑部查冤假錯桉,辦事的官員看到他們就怕。

有人可能會問,這些人權力如此之大,要是他們也徇私枉法怎麼辦呢,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大大的佩服一下朱元章了,他想了一些很絕的方法來規範御史的行為,首先挑選御史的時候,專門找那些書呆子道學先生,認死理的去幹這行,因為這工作得罪人,撈不到錢,而道學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其次,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說是芝麻官,賦予他們監管長官的權利,就使得他們不敢過於張狂。有個官名叫八府巡按,大家咋一聽,八府的巡桉,官一定很大,其實這也是個芝麻官,往往是朝廷臨時委派監察御史擔任的,就相當於以前所謂的特派員,官極小,權極大。但就是這樣,朱元章還是不放心,於是他又建了一套班子,來監督都察院。這就是六科給事中。

對應中央六部,朱元章設立了六科,各科設都給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官位從七品。這些人的權力大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他們如果認為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敕令有不妥之處,居然可以將敕令退回!而皇帝交派各衙門口辦理的事件,由他們每五天檢查督辦一次,倘若有拖延不辦,或是動作遲緩者,他們就要向皇帝打小報告,各部完成任務,還要乖乖的去六科銷賬,此外官員年終考核,這些給事中進行稽核。

這些人的行為特點可以概括為:你要打我,我就罵你。這不是一句玩笑話,他們從不動粗,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慘了,這些人罵人的功夫極高,都是飽讀詩書之輩,罵人也有典籍來歷,出自某典某條。如果你書讀得少,還以為他在誇你呢。這種罵人不帶髒字的功夫,實在厲害。這種獨門絕技代代相傳,到東林黨達到了高峰,那可真是口水橫飛,引經據典,用意惡毒卻又言辭優美。套用葛優的一句話:“人家罵你都聽不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元章搞來這群人後,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頭。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言官們的可怕,洪武年間,御史周觀政巡視南京奉天門,這裡說明一下,周觀政是巡城御史,屬於最低層的監察御史。在他巡查時,遇見一群太監正領著一夥女樂往奉天門內走去。根據大明的內宮制度,女樂是不準入內的。周觀政當即上前制止,領頭的太監理都不理他,說了一句:“我有聖旨在身!”。

按說一般人也就放他過去了,可周觀政堅持說就是有聖旨也不得違背大明的內宮制度,堅決不準女樂入內。太監遇到這麼個人,只好回宮稟報朱元章。朱元章苦笑一下,便傳口諭,不再讓女樂入宮,還特意加上一句,周觀政你幹得好,回去休息吧。無論怎麼說,朱元章已經仁至義盡,給足了周觀政面子。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周觀政死都不走,這個書呆子不依不饒,一定要朱元章出來和他說,朱元章明白自己選的這些人都是不會通融的。娛樂也搞不成了,親自穿上朝服出宮進行安撫,對周觀政說,你做得對,我已經反悔,不用女樂了。周觀政聽到後,才回家睡覺。

真是千古奇談!皇帝口諭還不行,居然還要親自出來道歉!我們在歎服這個書呆子的同時,不也應該欽佩他的勇氣和正直嗎,大明王朝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堅持原則的人,才能夠延續兩百年長盛不衰。

應該說朱元章搞的這個監察制度是相當不錯的。

但請注意,如果你不是十三道御史,也不是六科給事中,不屬於言官,可千萬別多嘴!不要看著言官在皇帝面前擺威風,你也跟上去來兩句,不砍了你才怪。言官敢這麼做,那是有悠久傳統的。

自古以來,就有言官的設定,這些人不管具體事情,他們的任務就是提意見,而歷來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個傳統——不殺言官。歷史上無論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膽量敢殺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經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言官在下面說皇帝的不是,一點不給皇帝留面子,還洋洋自得,很有點你能把老子怎麼樣的氣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邊聽,一邊咬牙切齒,想著明天就把你調個位置再整治你。言官確實威風啊。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件事情中,周觀政做的過分了,用今天的話說,太較真了。皇帝有很多事情,你把女樂攔住,皇帝也傳口諭,表揚了你,這就足夠了。非要皇帝出來跟你說清楚,他哪裡來的那麼多時間和耐心。朱元章是制度的制定者,所以他要做榜樣,但後來的皇帝呢,天剛亮就讓他起床頂寒風出來和你說清楚?就算再好的脾氣也會被這些御史惹火的,可見,御史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他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會出現一定的偏移,我們將在後面看到這股偏移的力量造成的巨大影響。

面對著這樣一群人,即便是自己的屬下,張丹青也絲毫不敢大意,更何況還有六科給事中,一在一旁盯著,嚇得張丹青連忙鄭重的開啟箱子看了看,卻見裡面都是一些女人戴的首飾,便不由的狐疑問起來:

“這麼說來應該是燕王妃,也就是你大姐送給你的,好端端的她送這些東西做什麼?”

徐妙錦不由得搖了搖頭:“大姐年歲長我甚多,我與她也多年不見了,說起來倒也生疏的緊,冷不丁的送我如此貴重之物,又是朝廷打算削藩的這個節骨眼上,我實在有些不大放心,不如我們將它退回去吧?”

隨意的拿起木箱之中的幾隻髮釵,張丹青面色鄭重的搖了搖頭,心中卻有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兩姐妹之間的禮物互贈,即便是御史知道了,告到金鑾殿也是那麼回事,但是在張丹青看來,這卻是一個和燕王夫婦拉近關係的絕佳機會。熟知歷史走向的他,不由的微微感慨,還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便是示意徐妙錦,不要大驚小怪,正常的收下即可。

但是沒想到第二天,就被戶科都給事中給彈劾了!

而且一副不扳倒張丹青誓不罷休的樣子!就連戶部尚書王鈍,站在張丹青的不遠處,也只有的苦笑向他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對此並不知情,而且無能為力。

剎那間,坐在龍椅上開始早朝的朱允文和黃子澄,臉上的表情都非常的精彩紛呈,一副要等著看張丹青笑話的樣子!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這個世界的真相鬥羅開始的修道生涯王者青道韓娛之全能製作人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我靠種田種成大魔導戀愛要在模擬後全球盼著許少追妻火葬場病嬌帝尊被休後追妻火葬場了五年後,九爺攜崽追妻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