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避免與列強開戰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歷史上,世界上第一艘公認的鐵甲艦並非是“富賓號”,而是1859年下水的法國軍艦“光榮號”。

在1853年的錫諾普海戰中,俄國海軍使用新型爆破彈平射土耳其的木製戰艦,僅用幾個小時就全殲土耳其艦隊,俄海軍自身未損失一艘戰艦。

此役極大地震動了世界各國,木製戰艦在新型彈藥面前不堪一擊,深深的刺痛了各國列強的神經。研製防護能力更強的鐵甲艦,成為各國海軍的當務之急。

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野心勃勃,試圖在海軍領域追趕英國,極力推動新型造艦技術。在這種背景下,“光榮號”於1859年下水,排水量5700噸。

“光榮號”戰艦後期換裝8門239毫米線膛炮、6門193毫米線膛炮,火力極為兇猛。

英國人不甘示弱,隨即在1860年下水了排水量高達9350噸的“勇士號”鐵甲艦,再次把法國人壓得死死的。

而在1856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僅英國皇家海軍就有一百四十多艘軍艦參戰。這些英國軍艦至少有一半排水量在一千噸以上,至少有一半是新式蒸汽戰艦。譬如英國皇家海軍的喀士多尼亞號軍艦,排水量高達6832噸。

英國人遙遙領先的造船技術、海軍實力、商船動員機制,是中華帝國極其緊缺、極其渴望的。為此,楊烜不惜用鍊鋼技術交換美國人的造船技術,試圖掌握設計製造大噸位戰船的能力。

革命軍稱自己的內河炮艇為鐵甲艦,因為這種內河炮艇使用全鋼結構。但楊烜心裡清楚,自家的鐵甲艦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最多只能稱之為鋼製炮艇。這種炮艇適合在長江和近海作戰,並不能抵抗外洋上的大風大浪。

從吳淞口之戰的情況看,革命軍以多敵少,雖然戰勝了法軍,自身也傷亡慘重,四艘鐵甲艦受到重創。其中兩艘沉沒,一艘失去維修價值,一艘需要返廠大修。

就連革命軍引以為傲的200噸級鐵甲艦,也有一艘彩,損失一門主炮、數名熟練炮手。

這樣的戰損比並不光彩。吳淞口外還有大約十艘英、俄、美等國的軍艦。特別是英國的軍艦更加先進,火力更加兇猛。假若他們聯合起來圍攻革命軍的鐵甲艦,南洋艦隊恐怕將遭受滅頂之災。

按照楊烜的指示,廣州黃埔造船廠正在積極攻關製造500噸級鐵甲艦。這種噸位的鐵甲艦將初步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可以承載更多的火炮,安裝更厚的裝甲。

楊烜很清楚,與英法美俄等列強相比,中華帝國仍是一個實力很弱的,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在統一國家之前,楊烜不敢承擔與列強開戰的風險。在革命軍大量裝備500噸級鐵甲艦之前,決不能與洋人輕易開戰。

但上海是東方名珠,革命軍必須奪佔上海。法國人逼人太甚,革命軍不得不反擊。

裂隙已經產生,擺上楊烜面前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進攻上海,而是如何避免與洋人開戰。他有些心煩意亂,無心再組織進攻上海,一度準備暫緩攻勢,以試探洋人的態度。

海軍司令唐約翰是美國人,對洋人的心理十分瞭解。他勸道:

“法國人外強中乾,不足為慮。他們一心要追上英國,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故在吳淞口輕啟戰火,好在各國面前樹立威信。

“吳淞口一戰,法軍在上海的三艘軍艦都被我軍或擊沉、或俘虜。克里米亞戰爭沒有結束,法國海軍主力仍在歐洲,戰艦不可能大量調來上海。

“再看英、美、俄等國,在吳淞口之戰中不僅沒有參戰,反而駛離法艦‘富賓號’,擺明了是不想惹火上身。經此一役,列強也能看清我軍的實力,更加不敢與我軍輕易開戰。

“我也是洋人。洋人崇尚信義、武力,你比他強,你能打敗他,他會更加尊敬你。法國人好面子,我們不妨降低姿態,主動與法國人修好。布林布隆有了臺階下,也不會與我們開戰。”

陳玉成那邊也送回了軍報,說洋槍隊大敗,覆滅在即。楊烜信心大增,決心繼續進軍上海。

透過望遠鏡,楊烜看到了遠處的外國軍艦,他們自覺地與革命軍的鐵甲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由於距離較遠,洋人的軍艦彷彿變小了一樣,不再那麼龐大,不再令人畏懼。

法國軍艦“富賓號”向革命軍開炮時,法國公使布林布隆並不在軍艦上。當時,各國外交官在崇明島與革命軍談判破裂,回到租界繼續商量對策。

驚聞革命軍已在吳淞口大敗法國艦隊,各國外交官聞之色變,經過緊急磋商,向革命軍發出照會,要求革命軍尊重上海現狀,約束下級官兵,不得挑釁洋人軍艦。

同時,革命軍不得騷擾租界,不得影響江海關正常活動,亦不得干擾洋人正常商業活動。

洋人照會簡單明瞭,毫無阻止革命軍進軍上海之意,反而一再強調維護上海現狀。

看得出來,洋人外強中乾,已經不敢再武力干涉革命軍的東征行動。

楊烜長舒一口氣,表示接受各國外交官的好好建議,尊重舊條約賦予各國的商業權益。

他立即向法國公使布林布隆發出邀請函,以“歸還被俘法艦、重建中法友誼”為名,與布林布隆交換看法,避免與法國開戰。

很多革命軍官兵反對歸還法國戰艦、戰俘,更不願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與法國人媾和。但楊烜很清楚,此時不能與法國戰,必須竭盡全力避免戰爭。

普通人可以逞一時之勇,但作為統帥,楊烜必須審時度勢,該強硬時強硬,該示弱時示弱。

對於革命軍來說,現在的優先任務是佔領江浙全境,不能節外生枝,貿然與列強開戰。歸還法國戰艦、戰俘,正是展現友好姿態、避免戰爭的最佳做法。

在上海談論外交事務,繞不開英國公使包令。此次會談,楊烜請包令以保證人的身份列席會議,確保大家的安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儘管楊烜並不喜歡包令,也不喜歡租界工部局,他還是邀請包令做保證人,又請工部局派董事作見證人,與法國公使布林布隆展開坦誠對話。

包令正為法國人的貿然行動而惱火。法軍的戰敗,對上海外僑的士氣打擊很大,也把英國拖入戰爭的邊緣。

楊烜選擇在英租界展開談判,請包令作保證人,有助於提高包令的威望。工部局董事會一向都由英國人說了算,也欣然接受了楊烜的提議。

法國艦隊戰敗,布林布隆也收起了傲慢的面孔,接受了楊烜的提議。

楊烜隨艦隊進入黃浦江,大部隊在上海城南登陸,按計劃進攻上海。楊烜則在一小隊近衛團官兵的護衛下,來到租界外灘。

從吳淞口乘船溯黃浦江而上,大約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達陸家嘴。黃浦江在此折了一個大彎。陸家嘴的西岸即為租界最繁華的地方、外灘,東岸即為浦東。

浦西租界的繁華與浦東的荒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租界內歌舞昇平,一派西方都市模樣。浦東則遍佈漁村農田,與大部分華夏農村一樣落後、凋敝。

從黃浦江由北至南,浦西的租界分別為英租界、美租界、英租界、法租界。

法租界主體在上海縣城的西面。但為了靠近黃浦江,法國人在上海城北、城東獲取了一塊狹長的土地,使半個上海縣城處於法租界的包圍中。

(在整個上海租界歷史上,只有英、法、美三國在上海取得了租界。1854年,三國租界合併,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併為公共租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駐上海租界。英、法、美三國隨後宣佈將上海租界歸還重慶國民政府。自此,上海租界歷史結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幻界仙途霍格沃茲的劍仙九叔:屍甲天下大唐:家父玄宗,輝映千古大明:家父九千歲我在四合院不講武德變身文娛學霸從飛來咒開始的忍者生涯八仙全傳之轉生韓湘子九叔世界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