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湘軍合兵一處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趙烈文說:“中策,莫如避敵鋒芒,帶湘軍撤離湖北、江西、湖南,尋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譬如四川、陝甘。

“然後,埋頭練兵,興辦工商業,改良火槍火炮,提高湘軍戰鬥力。這個計策,可總結為以空間換時間。爭取三五年時間,把湘軍練成一支可與革命軍匹敵的軍隊。

“最後,湘軍以逸待勞,利用地形優勢,在己方根據地與革命軍決戰,或許有戰勝的希望。”

曾國藩和劉蓉聽罷,覺得這個辦法不錯。然而,略一思考後,就會發現,這個辦法完全沒有可行性。

劉蓉嘆道:“這個辦法頗有可取之處,卻並不可行。第一,皇上決不允許,滌帥也不能先斬後奏。第二,湘軍皆為湖南子弟兵,若背井離鄉離開湖南,士卒一定不從。”

趙烈文看了下曾國藩,曾國藩卻並未表示什麼,說道:“惠甫,你接著說說下策。”

趙烈文略一沉吟,說道:“下策,與貺帥合兵一處。兩處湘軍加在一起,人馬接近十萬。再加上受滌帥、貺帥節制的綠營、團練,足有二三十萬兵馬,或可與革命軍一戰。”

曾國藩字滌生,一手創辦湘軍,滌帥的名號已經相當響亮。

胡林翼字貺生,號潤芝。他的地位已與曾國藩平起平坐,故被人敬稱為貺帥。

趙烈文的上策、中策皆不可行,只有下策尚有幾分實行的可能。曾國藩此番前往湖北會晤胡林翼,就是想與他合軍一處。

屆時,他們集合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的兵馬,匯聚四省資源,料想可以在戰場上達成區域性優勢,打破眼前的僵局。

曾國藩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趙烈文的政策,卻轉而問道:“若貺帥不願合兵,下策就不可行,然則計將安出?”

趙烈文非常悲觀,說道:“此敗亡之道,烈文不忍說也。”

一旁的劉蓉勸慰道:“滌帥無需擔憂。貺帥最識大體,又受過滌帥的提攜。滌帥親自面見貺帥,貺帥不會不給面子。”

曾國藩比胡林翼大一歲,卻比胡林翼晚兩年中進士。

曾國藩是鄉巴佬出身,祖上都是山裡的農民。胡林翼卻是官宦人家出身,父親同樣是進士,且是探花。

曾國藩為人木訥,從小節衣縮食,做京官後仍然節儉質樸,嚴於律己。胡林翼從小錦衣玉食,科場得意,做京官後行為極不檢點,整天流連於煙花巷。

曾國藩從小笨拙,胡林翼自幼聰明。胡林翼八歲時,道光朝的名臣陶澍回鄉探親。一見到胡林翼,就驚為偉器,說:“我已得一快婿”,遂訂下娃娃親,將自己五歲的女兒許配給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位陶澍慧眼識珠,做兩江總督時,極為賞識左宗棠。那時候,左宗棠只是一介布衣,沒有一官半職。陶澍卻認為左宗棠日後成就必在他之上,竟與之結為親家。)

可以說,曾國藩與胡林翼雖是同鄉,卻彼此很不對付,互相看不順眼。

不過,曾國藩做京官嚴於律己,很得權臣穆彰阿的賞識。他在朝中的口碑很好,十年七遷,很快就升為從二品的侍郎,成為湖南籍高官。

胡林翼則自甘墮落,直到有一次嫖娼時,坊卒夜裡巡查,胡林翼深受其辱。他痛定思痛,花大錢捐了個知府,主動要求到最偏僻的貴州歷練。

胡林翼很快在貴州脫穎而出,曾國藩也在籍辦理團練,創辦湘軍。

清廷以胡林翼擅長練兵,詔令他回湖南抵禦太平軍,兩人在湖南再次相遇。

當年那個拘謹木訥的曾國藩,已經擔任湘軍統帥,變得深沉而勇毅,大力提攜胡林翼。曾經輕佻放浪的胡林翼,歷經錘鍊,已變得沉毅而穩重,對曾國藩心悅誠服。

兩人很快冰釋前嫌,在與太平軍交戰的過程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因為功勳卓著,再加上肅順的鼎力支持,曾國藩與胡林翼先後得到重用,各自節制三省軍務。

可如今,兩人各守畛域,儼然已有門戶之見。劉蓉說胡林翼識大體,一定會服從曾國藩,曾國藩並不相信。

他宦海浮沉多年,什麼事情沒見過?利益面前,胡林翼哪會輕易就範?就算胡林翼願意聽從曾國藩,他手下的部屬願意嗎?

後世有言,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意思是說,曾國藩最會做官,在人情世故方面最為老練。

但實際上,曾國藩在擔任兩江總督之前,是個不折不扣的官場愣頭青。他一度得罪了滿城的京官,在北京都快混不下去了。

擔任湘軍統帥時,曾國藩屢次與各地的督撫,包括屬下的大將發生衝突,很多幕僚也都覺得曾國藩太苛刻,選擇離他而去。

反倒是胡林翼,才識高,反應快,處事靈活,在駕馭部屬、調和部將、協調官場上等方面表現出極為傑出的才能。

以至於曾國藩不得不感嘆:“潤芝(胡林翼)之才勝我十倍。”

(然而,胡林翼在後世的名氣為何遠遠不如曾國藩呢?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他的運氣不好。

(曾國藩一手勳功無數,卻認為自己成功的最大因素是運氣。胡林翼才具高,出身好,早年卻放浪形骸,耽誤了前程,也染上了宿疾。

(因為這個緣故,胡林翼死得很早,在1861年就死了。儘管如此,他仍被後世評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曾國藩思索再三,想起他與胡林翼的相識、相知,忍不住嘆道:“我的才具不及貺生。但誠如惠甫所說,兩軍若不合在一起,就是自取滅亡。

“此番到湖北,我一定要說動貺生,與他合軍一處。大不了,我把統兵大權交給他,讓他全權指揮湘軍。”

趙烈文深受觸動,說道:“滌帥公忠體國,光明磊落,烈文心悅誠服!”

劉蓉卻不動聲色,問道:“滌帥,兩軍合兵一處,是件大事,不可輕率。就算滌帥公忠體國,甘心讓出兵權,也要考慮朝廷的意思。”

還是劉蓉老練,考慮問題周到。他是曾國藩的好朋友,也算是曾國藩的嫡系。如果曾國藩甘願屈居胡林翼之下,劉蓉的地位也將下降。此中微妙,劉蓉不得不有所表示。

曾國藩凜然一驚,盤算良久,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為國盡忠,自然不在乎兵權之多寡,亦無所謂朝中浮議。想必皇上聖明,也能理解我的苦衷。”

趙烈文則說:“向榮主持江南大營,坐擁兵馬十餘萬,糧餉供應無度,卻師老無功。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朝廷事事遙控,也是向榮兵敗的重要原因。

“滌帥不畏浮議,以團練創制湘軍。湘軍不是綠營,雖受朝廷指導,卻不受中樞遙制。湘軍上下鐵板一塊,外人也好,朝廷也好,都插不進手。

“此亦是湘軍成功的重要原因。兵貴神速,滌帥應當儘快與貺帥達成一致,把兩軍合成一處,不必向朝廷請示,事後奏報而已。”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幻界仙途霍格沃茲的劍仙九叔:屍甲天下大唐:家父玄宗,輝映千古大明:家父九千歲我在四合院不講武德變身文娛學霸從飛來咒開始的忍者生涯八仙全傳之轉生韓湘子九叔世界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