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修修補補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不難看出來,這個未來的北洋通商大臣主管外交和洋務,將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咸豐和肅順對此非常重視,坦誠交換了意見。

肅順說:“北洋大臣駐地天津,上任第一件事,便是主持開放登州、營口兩處通商口岸。營口在東北,東北尚未設定行省,沒有官員掣肘。登州在山東,天津位於河北,都算是直隸總督的地盤。

“奴才以為,辦大事需要事權統一。朝廷一旦設定北洋大臣,足以顯示朝廷提倡洋務、結交外國的誠意。如果北洋大臣事事受到掣肘,就辦不好洋務、外交,有礙觀瞻。

“奴才建議,不妨讓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現今的直隸總督譚廷襄,是已故帝師杜師傅的女婿,為人老成持重,精力過人,足以勝任北洋大臣之職。”

譚廷襄是浙江山陰人,岳父是杜受田。當年,要不是杜受田傾力相助,咸豐也接不了道光的班。咸豐與杜受田感情很深,杜受田死後,繼續重用杜受田的兒子杜瀚、女婿譚廷襄。

杜瀚正擔任軍機大臣,是肅順的死黨。因為這層關係,譚廷襄也被肅順視作自己人。

然而,咸豐卻有自己的考慮。軍興以來,地方督撫興辦團練,掌握了一部分武裝,又大辦厘金,掌握了一部分財權。地方督撫既掌握軍權,又掌握財權,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直督為疆臣之首,又位於京畿地帶。若再讓他兼任北洋大臣,豈不更加得勢?若他腦後生出反骨,提兵造反,朝廷何以設防?

北洋大臣駐節天津,直隸總督駐節保定。兩大臣互相監視,互相防備,他們就不敢有異心。

這些小心思,咸豐不便講明,反而說了一個肅順無法拒絕的理由。他說:

“朝廷既要裁撤冗員,就得想辦法安置他們,北洋衙門正可擔此責任。朕打算給北洋大臣一個欽差的身份。有了欽差的名義,北洋大臣辦事方便許多,直隸總督也就不敢橫加掣肘。”

增設衙門安置冗員,正是肅順的建議。他不便出爾反爾,只得附和咸豐,誇讚咸豐英明。

於是,君臣又商量起第一任北洋大臣的人選。咸豐認為,北洋大臣位尊權重,備受矚目,必須選一個資望足夠、能力出眾、熟悉洋務外務的滿大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有這樣,才能撫慰滿族官員,彰顯朝廷用人至公至正。

這就讓肅順犯難了。他一慣主張重用漢人,肅黨當中就有兩個非常合適的人選,都足以勝任北洋大臣。

一個名叫焦佑瀛,正擔任軍機章京,做官很巴結,能力也很出眾。另一個名叫匡源,正擔任吏部右侍郎,勤勉清廉,留心洋務。

肅黨之外,漢臣燦若星斗,外臣如沈葆禎、駱秉章,內臣如徐繼畬、沈桂芬,皆足以勝任北洋大臣。

但咸豐對漢族大臣仍舊非常疑忌,對滿族大臣有著非常明顯的偏愛。(咸豐死後,慈禧掌權,誅殺肅順後,卻繼承了肅順重用漢人的政策,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觀諸朝廷內外,能出任北洋大臣的滿族大臣屈指可數。洋務專家耆英,已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喪權辱國,名聲已臭,不可能再膺此重任。

這兩年,滿人中有一名幹吏聲名鵲起,名叫完顏崇厚,字地山,號子謙,別號鶴槎,滿洲鑲黃旗人,河道總督完顏麟慶次子,刑部尚書完顏崇實之弟。

他三年前受命籌建天津機器總局,成功試製出子彈、炮彈,完美匹配洋槍洋炮。在他的力主之下,天津機器總局耗資巨大,從英國購買了來復槍全套技術,成功仿製出來復槍。

只不過,天津機器總局生產的來復槍成本居高不下,價格比進口洋槍貴,質量卻不如進口洋槍。

肅順建議咸豐重用崇厚,超拔他為北洋大臣。但咸豐認為崇厚資歷過淺,剛剛三十出頭,難免會受到直隸總督的輕視。

想來想去,除了崇厚外,只有三個滿人可能勝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瓜爾佳.桂良、恭親王奕訢、詹事府詹事瓜爾佳.文祥。

桂良已經年邁,精力不濟,若由直督遷北洋大臣,又要派人署理直督,不如不動。他還是奕訢的岳父,咸豐決不會讓桂良擔任北洋大臣,以壯奕訢的聲勢。

奕訢貴為親王,不便屈尊擔任北洋大臣。況且清朝有祖訓,親王不得擅離北京。

那就只能是文祥了。文祥是滿人中罕見的能吏、賢臣,忠誠勤勉,大公無私,足以稱得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咸豐亦很認同文祥,欣然同意由文祥擔任北洋大臣。

按肅順的主張,大清要實行新政,最好採取責任內閣制,設定一個名實合一的宰相,由宰相組織內閣,統領各部部長。

南方中華帝國國民政府,採用的就是某種程度的責任內閣制。政務卿代表皇上行使行政權,負責領導政務院。而政務院下屬外交部、國防部、民政部、財政部、郵政部等多個部門,是國民政府的行政權力中樞。

但清朝繼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自明太祖朱元璋起,朝廷不設宰相,大小事務都由皇帝親裁。朱元璋是個工作狂,精力過人,尚能應付繁重的政務。建文帝繼承皇位後,只得增設內閣,方便皇帝向內閣諮詢政務。

滿清的內閣與明朝的內閣又有所不同。明朝的內閣相當於行政中樞,有名望的首輔堪比宰相。譬如張居正做首輔時,對內結交內廷,對外推行變法,小皇帝對他非常畏懼。

滿清的權力中樞不在內閣,而在軍機處。軍機處的地位不夠合法,軍機大臣和章京全都是兼職,互不隸屬,純粹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內閣則淪為了皇帝和軍機處的執行機關,毫無決策權。

這在客觀上有助於維護皇權,卻造成中樞權力分散,想推行改革難上加難。

譬如,肅順之前奏請裁減旗人俸祿,得到咸豐的支援,卻阻力重重。此事涉及內務府、戶部、八旗都統等多個衙門,這些衙門互不隸屬,各自暗中使絆。要不是肅順勇於任事,不怕得罪人,此議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若恢復宰相制度,自然是肅順擔任宰相。行政權統歸於宰相,內務府、戶部、八旗都統也都要服從於宰相。肅順再主持裁減旗人俸祿,阻力就會小得多。

但此事過於敏感,肅順不敢貿然建議,只能在現有的內閣六部基礎上修修補補。

徐繼畬很熱心新政,對歐美政治制度作了一番詳細的研究。他認為滿清要行新政,就得實行責任內閣制,改變現在這種政出多門、卻無人主司其責的現象。

但徐繼畬亦是個聰明人,知道茲事體大,並沒在奏行新政折上提及此事,只是模模糊糊地建議“事權歸一”。

退而求其次,肅順向咸豐建議增設新部。君臣二人一番密議,決心在中央改革或增設以下部門:

改理藩院為理藩部,理由是“各國競爭,殖民為要,蒙、藏、青海,固圉防邊,其行政事宜實與各部並重,故易理藩院為理藩部”;

改戶部為民部,理由是“戶部之稱,本為民部,唐人避李世民諱,以戶易民”。

而“清釐戶口、整齊民風、改正市區、振興土木、保安巡警等事務息息相關,非合為一官,難期聯絡。故以戶、禮、工各部所兼管之戶籍、風教、道路、溝渠等事併入,總為民部”;

改刑部為“法部”,“著派刑名專家,將一切現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增設“度支部”,理由是“民政既有專官,財政自應獨立,故並戶部財政處,為度支部”;

增設“商部”,因為“習兵戰需先習商戰”,“大清不重商務,而士、農、工、商又各自為謀,雖屢為外人、粵匪所欺,尚不知富強之術”。

商部主管農工商,此三者為“富國之本源,各國皆設專部。中國農工諸學尚未講求,故將農工之事暫歸商部,以後再議增設”;

增設“學部”,統轄各省學堂,使全國學制劃一整齊;

……

為加強集權,決定在各地各級官府設定分部門。譬如,學部成立後,各省改學政為“提學使司”,府、州、縣設立“勸學所”,作為地方教育的行政機關。

至於鐵路、電報、開礦、造船等具體洋務事業,包括與洋人交涉,交由北洋大臣統一經辦。第一任北洋大臣,由滿人文祥擔任。

最重要的是編練新軍,則另設一員欽差,以“欽派練兵大臣”為名義主持其事。第一任練兵大臣,由六額附、一等誠嘉毅勇公景壽充任。肅黨骨幹、刑部侍郎陳孚恩,擔任“會辦練兵大臣”,主持實際事務。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幻界仙途霍格沃茲的劍仙九叔:屍甲天下大唐:家父玄宗,輝映千古大明:家父九千歲我在四合院不講武德變身文娛學霸從飛來咒開始的忍者生涯八仙全傳之轉生韓湘子九叔世界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