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惇王觀刑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元宵節已過,北京仍然朔雲重重,天寒地凍。菜市口是北京公開行刑的地方,陰氣很重。一大早,天空中飄起了稀稀落落的雪粒,使菜市口顯得更加陰冷、肅殺。

這幾天,衙門裡傳出風聲,說朝廷宣佈試行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整肅官場。順天鄉試舞弊案、五宇號官錢案都已審理結案,涉案的重要官員,將在今天處決,為新政祭旗。

中國自隋唐以來,死刑判決分為斬刑與絞刑兩種。明清兩代進一步細化,將這兩種刑罰的執行方式劃分為“決不待時”與“秋後處決”兩類,習慣稱之為“立決”、“監候。”

如果案件性質比較嚴重、案情屬實、適用法律適當、並無異議,可判處斬刑或者絞刑。同時,不需要經過複核便可立即執行,稱為“斬立決”或“絞立決”。

如果案件尚有疑問或有矜免情節,則判處監候,稱為“斬監候”或“絞監候”。被判“斬監候”或“絞監候”的案犯,不在當年處決,而是暫時監禁,留待來年秋審可朝審再作判決。

即便是斬立決,也常有花樣。譬如,皇帝可在行刑前特頒恩旨,將即將行刑的罪犯改為流放,或者斬監候。

(電視劇裡常有刀下留人的情節,太監趕在最後一刻前宣佈恩旨,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清朝以菜市口為法定行刑場所。菜市口是北城一處交通要衝、繁華鬧市。在菜市口殺人,取意“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向來在菜市場圍觀殺人,只有市並小民才感興趣。

不過,今天所殺之人眾多,竟達十五人之多。其中,五宇號官錢案涉案十一人,順天鄉試舞弊案四人。最受矚目的有兩人,一人是恭王府的首領太監,另一人是當今文淵閣大學士柏葰。

清朝立國兩百多年,從未有過公開斬殺大學士的先例。而恭王是當今聖上的親兄弟,府中首領太監被殺,足以讓恭王灰頭土臉。

京城官紳商民大多認為,皇上必會刀下留人,在行刑之前下達恩旨,免這二人一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所殺之人身份特殊,身份尊貴,今日的菜市口人群擁擠,既有愛看熱鬧的老百姓,也不乏官吏紳士。

步軍統領衙門負責維持京城治安。左翼總兵早已派出一營士兵,把菜市口附近的攤販統統攆走。官兵大聲呵斥,不時揚動皮鞭,總算在十字路口清出了一片刑場。

上午十時,一隊甲冑鮮明的王府騎兵,簇擁著一個矮胖的年輕人。年輕人其貌不揚,身披一件舊羊皮襖,騎一匹膘肥體壯的“菊花青”。

步兵統領衙門裡的官兵,見到這年輕人,自覺讓出一條道來。滿人禮節多,紛紛向年輕人請安,畢恭畢敬地稱他一聲“王爺”。

來人正是惇王愛新覺羅·奕誴,時年二十五歲,乃是道光帝第五子,即為咸豐的親弟弟、恭王的哥哥。

惇王早年過繼給了惇恪親王綿愷,襲了惇王的爵位,被封為惇勤親王。惇王賦性粗荒,不愛讀書,卻是晚清有名的賢王。

他從不擺王爺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剎海納涼,跟陌生人聊得很熱鬧;冬天往往裹件老羊皮襖,一個人溜到正陽樓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腳伕轎班一起喝“二鍋頭”。

因此,惇王最瞭解民間疾苦,常為老百姓請命行善政。

有一次,惇王向宮中進獻黃花魚。這事,按規矩當然要請宮中太監代勞。宮中陋習,太監每經手一事,都要索賄。

惇王在召見時,親自端了一盤魚,呈上御案。咸豐詫異相問,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監要紅包,不給不讓送進來。臣沒有錢,有錢也不能給他們,只好自己端了來。”

咸豐大怒,將敬事房的太監交付內務府杖責。惇王大智若愚,大抵類此。

惇王懶懶地向步兵統領衙門的官兵回禮,很快便來到菜市口對面的“鶴年堂”藥鋪。

這是一家老字號,建立於永樂三年(1405年),創辦者是明朝著名的回族詩人、醫學養生大家丁鶴年。傳說其門前匾額“鶴年堂”,為明朝奸相嚴嵩的親筆。

鶴年堂掌櫃認識惇王,匆忙把他迎入藥鋪,敬菸倒茶,殷勤備至。

惇王沒架子,在北京民間頗有讚譽。他拉著掌櫃入席,陪他說話。掌櫃哪敢和他坐一起,站在一旁小心回話。

惇王不允,動手拉起掌櫃。掌櫃無奈,只得坐了下來。惇王問道:“王掌櫃,朝廷嚴辦順天鄉試舞弊案、五宇號官錢案。對此,你有何看法?”

親王面前,商人哪敢議論朝政?王掌櫃小心說道:“朝廷秉公辦案,為的是黎民蒼生,自然不會有大錯。小人不懂其中的內情,不敢胡亂議論。”

惇王大笑,說道:“你說得也是。本王再問你,今天一下子殺十五人,民間有何議論?”

王掌櫃聽說過惇王的為人,不好再搪塞他,便實話實說:

“五宇號濫發紙鈔,京內商戶百姓深受其苦。皇上要殺他們,他們是罪有應得。至於科場舞弊,早就該痛加整頓了。只是,柏中堂乃當朝宰相,說殺就殺,未免太過苛吝了!”

惇王點點頭,未置可否,又問道:“今日要殺的人裡面,有一個太監,還是恭王府的首領太監。你怎麼看他?”

恭王與惇王是親兄弟,都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信任肅順,對惇王與恭王也頗有猜忌。

王掌櫃聽說過不少傳言,便順著惇王的意思,說道:“恭王和惇王一樣,都是京城裡有名的賢王。既是賢王,怎麼可能會牽涉到五宇號這種爛汙的票號?

“就算恭王府首領太監牽涉到了五宇號官錢案,也罪不至死。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呢。若要處死王府首領太監,這讓恭王的臉面往哪擱?”

“哼”,惇王冷哼一聲,低聲說道:“肅六這次做過頭了。恭王將來若能出頭,必殺肅六!肅六如此跋扈,已成眾矢之的。但是,咱們不得不說,這傢伙真是一位亂世能臣!”

王掌櫃咂摸著惇王的話,不敢接他的話。

恰在此時,一頂四人小轎在步兵統領衙役的護衛下,穿過擁擠的人群,停在了“鶴年堂”門口。

眾目睽睽之下,誰能坐著轎子招搖過市,跑到菜市口觀刑?惇王皺著眉頭,盯著轎子看。

王掌櫃趁機向惇王告謙,離座接待貴客。來人披一件貂皮褂子,頭戴狐皮暖帽,雖然一身便衣,卻不失雍容華貴的氣質。

此人名叫索綽絡·寶可,字銳卿,號佩蘅,滿洲鑲白旗人,道光十八年進士,如今正擔任內閣學士,兼任正紅旗蒙古副都統。他是恭親王的密友,性格詼諧,人緣很好。

(歷史上,寶可早年果敢任事,自辛酉政變後與奕訢、文祥等共同主持樞務,是洋務派在清廷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寶可的人品不及文祥,被時人譏為“貪鄙”、“專說浮話”。

(他有個頂大的本事,與大部分人都能合得來。左宗棠收復新疆,到清廷擔任軍機大臣,驕狂跋扈,被京官譏為左騾子。左騾子與大臣大多不合,卻與寶可結成好友。)

寶可派頭十足,令惇王頗感不滿。他歪著頭,斜著眼,對寶可說道:“佩公,您來了。”

惇王穿一件舊羊皮袿子,乍看之下並不起眼,像是某個鄉下土財主。寶可聽他語氣不善,定睛一看,發現竟是惇王,慌忙上前請安,笑呵呵地說道:

“王爺,恕寶可眼拙,沒看出王爺在這兒。罪過,罪過。”

惇王知道寶可與恭王關係非同一般,又見他禮數周到,隨即轉嗔為喜,問道:“寶可,你是自己來,還是代老六來。”

老六指的是恭王。道光帝共有九子,咸豐排第四,惇王排老五,恭王排老六。

今日要在菜市口行刑的人犯中,有恭王府的首領太監。惇王做些詢問,無非是諷刺恭王牽涉進了五宇號官錢案。

寶可機變極變,趁機轉換話題,說道:“恭王正在家閉門思過。我此番過來,是為了見柏中堂最後一面。”

惇王神色一動,說道:“柏中堂罪不至死,皇上不會不刀下留人吧。”

寶可冷笑一下,從口袋裡抽出一頁紙,說道:“惇王您看,柏中堂今日非死不可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秘復甦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
相關推薦
幻界仙途霍格沃茲的劍仙九叔:屍甲天下大唐:家父玄宗,輝映千古大明:家父九千歲我在四合院不講武德變身文娛學霸從飛來咒開始的忍者生涯八仙全傳之轉生韓湘子九叔世界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