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又被算計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宮門快落鎖時,老朱去見了鐵弦。

鐵弦仍還是之前的態度,一口咬定軍屯太容易滋生軍隊貪墨,請老朱慎重對待這一問題。

最後,老朱下旨。

半個月之內制定出軍卒待遇的詳細標準來,之後由鐵弦和藍玉等人親自去下面軍屯調查。

藍玉這些武將和軍屯利益牽扯,由藍玉他們去調查又能查出多少有用的東西。

對此,鐵弦很不贊同。

只可惜,老朱能退一步就不錯了,哪能指望再退第二步。

老朱不容置疑,鐵弦只能告退。

次日早朝過後,老朱直接下旨給昨天召見商量過衛所問題的那幾個武將,命他們半個月之後去下面衛所軍屯調查。

得知是鐵弦在乾清宮跪了好幾個時辰,老朱才最終改口的,藍玉瞅著鐵弦的眼神頓時變得鋒芒畢露。

鐵弦彷彿沒察覺,壓根不為所動。

“記住咱說的,咱要的是安穩,別給咱搞出大亂子來。”

老朱斜倪了藍玉和鐵弦間的交鋒,扭頭後恢復了往常的森嚴,並沒有化解雙方矛盾的意思。

兵部掌調兵之權,若和武將走的太近,威脅的只會是皇權。

“臣明白。”

藍玉等人率先拱手,鐵弦停頓片刻這才給出回應。

“去忙吧。”

老朱對眾人表現不置可否,抬手把人打發離開。

之後,這才道:“你看好的鐵弦咱給你派出去了,他的才能到底能否擔起大任,就看他這次出去的表現了。”

藍玉等人和下面那些衛所多多少少都有些牽扯,唯一另類的就是文臣出身的鐵弦了。

石灰滾進煤球裡,既要不同流合汙,又得保證自身的本質,非有特殊能力者恐連身都不能保全。

“鐵弦沒問題。”

對鐵弦,朱允熥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歷史上濟南那一戰打的可圈可點,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半個月時間裡,鐵弦藍玉等人加上鬱新一直在商討具體的優待方案。

而在這段時間,方成洋持續搜查孔克培亦真亦假的各種證據,並在庶民百姓的配合之下抓捕牽扯之人。

羅毅則在曲阜,嚴密控制了孔家,只等方成洋證據完備後,便對孔家徹底來一個清算。

孔家千年世家,在讀書人心中地位多高不言而喻,一年時間兩次被清算,即便每次都有實打實的證據,但讓那些人讀書人心甘情願接受肯定不可能。

但朱允熥集聚起來的庶民力量,那也不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凡有讀書人敢為孔家鳴不平,本地的半夜會被人在大門上潑大糞,外地的連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再要是敢聚集起來公開叫囂,根本不用官府出動,就會被庶民扭送到官府。

一時間,被讀書人看不起的庶民成了吞沒他們的汪洋大軍。

在這片汪洋大軍的同心協力之下,僅僅半個月時間便解決孔家的問題。

孔克培三族處斬,九族特恩流放。

孔家家產全部沒收,用作在大明普及職大教育,其中包含四書五經。

另外,建大明第一藏書館,除開放孔家所有藏書供讀書人借閱外,還會擴印孤本殘卷,讓天下讀書人都有書可讀。

北方士子遜於南方,就是因北方比南方窮,讀書的資源少。

即便是科舉常用的那些,很多人還得靠手抄才能翻閱。

至於其他的,更沒機會讀。

孔家作為詩書傳家的世家,所藏之書肯定也當數世家第一。

而往常能讀到孔家這些藏書的,就是孔家子弟都不見得人人都能進去,更別說尋常的那些讀書人了。

朝廷把孔家的這些藏書特恩天下讀書人閱覽,無疑是收攏人心的一個不錯的手段。

孔家在讀書人心中是有些地位,但相較於實質性的好處多少還是有些差距的。

有了這,讀書人的不忿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有了朝廷兩次雷霆之勢的處置,昔日風光無兩孔家徹底落下帷幕。

往常,孔家子弟以孔家為榮,現在紛紛改名,生怕別人知道自己姓孔。

乾清宮,方成洋彙報了錦衣衛收上來的訊息。

“自朝廷決定在各地普及職大教育,並興建大明第一藏書館後,各地庶民情緒更高漲外,就連讀書人為孔家鳴不平的人都越來越少了。”

普及職大教育是老朱本來要定的,建藏書館讓所有讀書人有書可讀則就是朱允熥提的了。

對於這,老朱和朱標很快瞭然。

目前只有世家大族才會有供子弟隨時閱覽的藏書,好一些的家庭只能勉強供得起子弟科舉而已,差一點的連科舉用的書都沒有。

無論書多書少都屬私人所有,哪怕藏成孤本殘卷,也很少會有人把自己的書公開讓別人閱覽的。

而朱允熥反其道而行之,把藏書最多孔家的書讓天下讀書人都能讀到,這在讀書人之中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

尤其是在貧寒士子中。

“當天下讀書人都去傳閱,務必得保證珍貴藏書不能受損,孔家傳承至今的書很多怕都是孤本了。”

朱標補充了句。

要不是孔家垮了,他作為大明儲君,對孔家這些藏書都只能羨慕。

“歷朝先賢真跡肯定不能放於人人都能出入的藏書館中,人來人往的不容易儲存外,還太容易失竊了。”

“兒子想是否把這些重新印刷之後再供讀書人傳閱,另外有一些熱門書籍還可多印一些,畢竟讀書人那麼多等一個讀完再供一個去讀,那得等到猴年馬月。”

“若真是想從中學得東西,那就應以裡面的內容為主,沒必要非得去傳閱真跡吧?”

泱泱歷史長河中,有多少有記載卻流傳不下來的典籍,這無不都是人人把之當成私有物,不願被別人所看到。

之前已經丟失的沒辦法,朱允熥不想現在存有的這些等若干年過去之後也都消失不見了。

蟲吃鼠咬是其次,即便是有他的穿越,他也很難保證等五六百年發展到他所存的那個時代,一場戰火都不會發生。

但,知識要傳承。

這些孤本原著也都是瑰寶,他也不會為了文化的傳承把這些東西毀於一旦的。

“你考慮的有理。”

“孤看既然是天下第一藏書館,不僅要僅僅只聚孔家的藏書。

凡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都可備輯為一書,供天下讀書人閱覽。”

《永樂大典》?

聽了朱標所言,朱允熥眼前一亮。

這書若真能編到《永樂大典》的規模,將會給文化史上留下一巨大的寶庫。

歷史上,《永樂大典》編纂人數最高峰時達到了2.16萬人,國庫收入四千餘萬,光是花在修書上的就有一千餘萬。

可惜修成之後只束之高閣,沒有影印讓天下讀書人傳閱。

自正統十年開始,宮禁中接連失火,明末《永樂大典》正本徹底失蹤。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有人懷疑《永樂大典》收藏於萬曆皇帝的定陵。

因此,永陵成了明十三陵墓包括老朱的明孝陵朱標的明東陵唯一一座被挖了的明陵。

墓中多少珍貴陪葬品毀於一旦不說,就連萬曆和其兩個皇后的骸骨也被澆上汽油焚燒。

至於,所留副本於雍正年間被收於翰林院。

到乾隆年間,只剩了2422卷,剩下千餘卷不知所蹤。

到了光緒二十六年,翁同和入翰林院查點,僅存八百餘冊。

剩下的去了哪兒不言而喻。

再到後來,國家僅存有二百餘冊,還有數百冊留於外面。

耗資巨大,價值非凡的一部曠世奇書沒能千古流傳,把其存在的意義發揚到最大限度實在有些可惜。

“這書若能修成必是一部曠世巨著。”

對朱標的意見,朱允熥舉雙手贊成。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以為修套書是吃飯那麼簡單的,你們父子想咋修咋修去,反正咱沒錢。”

碰到錢財問題,老朱連朱標的面子都不給了。

“摳門!”

朱允熥鼓鼓囊囊吐吐槽。

“你說啥?”

老朱瞪眼反問。

“皇爺爺,這部鉅作若能修成的話,彰顯的也是皇爺爺的文治啊,您要不就答應了父親吧?”

老朱是否不重要,朱允熥趕緊改口。

“是你爹想修?”

“咱看是你想的吧?”

“你想嗎?”

老朱戳破朱允熥,又抬頭問朱標。

“兒子...不想?”

朱標含湖其辭的,沒明確回應老朱,但卻也沒有支援朱允熥。

有這麼當爹的嗎?

他可是為他說話的。

“聽見了吧?”

“你爹不想。”

老朱瞥了眼朱允熥,一臉的得意之色。

“那就是孫兒自己想的。”

對朱標說了又不認的行為,朱允熥滿肚子的怨氣。

“而且,孫兒一定能修成。”

臨了了,還不忘過過嘴癮。

最後,又半陰半陽道:“那整理孔家的藏書,皇爺爺可否派個人過去,要是皇爺爺沒人可派的話,那孫兒就自己過去了。”

以他的學識整理那些藏書雖有些吃力,但只要肯下苦功還是不愁完成不了的。

“小兔崽子,咋和咱說話呢?”

“屁股又癢了是吧?”

老朱一腳踹去,直接粉碎了朱允熥的陰陽怪氣。

朱允熥彎腰揣摩腿上被老朱踹到的地方,回頭楚楚可憐地盯著老朱。

他們父子合起夥來欺負他,他連句抱怨的話都說不得了?

“孫兒不會說話。”

“反正皇爺爺是君是祖,孫兒是臣是孫的,皇爺爺要想揍孫兒,孫兒還能說不嗎?”

朱允熥梗著脖子,是不打算妥協了。

“小兔崽子。”

“要反天是吧?”

“你既想捱揍,咱就成全你。”

“咱棍呢?”

老朱吵吵把火的,起身就要找傢伙。

“父皇,父皇...”

眼看老朱就要動手,朱標趕緊攔了下來。

“你這小子,脾氣還挺大。”

“書是要修,但不是現在,電業所有你的富明實業支撐著大頭,但朝廷仍需多少出資,另外還有天*的全民種植,包括後面的軍卒的待遇。”

“以目前朝廷的實力並不足以再支撐這麼大的工程,等將來朝廷寬裕了修是得修。”

“但絕不是為了文治,因文治修書這書就如孔家等那些世家的藏書一樣被束之高閣在時間的推移之下腐爛發黴。”

“只有如你所說的那樣,把修好的書供天下讀書人傳閱,這才能發揮他本身所存在的價值。”

朱標的一番解釋,讓朱允熥有了笑。

後世一些自媒體都假設說,朱標要是即位了的話,會不會比朱棣幹的好。

剛是朱標對類似於《永樂大典》這種巨著的處理方式,就可見朱標卻有較朱棣更高瞻遠矚的胸襟的。

“是孫兒誤會皇爺爺了。”

朱允熥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錯能改。

在知道自己錯了後,馬上向老朱表達了錯誤。

認了錯後,這才反應過來。

“不對啊。”

“朝廷既是決定將來要修,那皇爺爺必定也是知曉的啊?”

哪怕時間拖的太久,在修的時候老朱已經不在位了,但以朱標和老朱之間父子情,朱標也會把想到的東西提前和老朱通氣的。

老朱既然已經知曉,豈不就是故意擠兌他了?

“嗯哼!”

老朱不置可否,朱標微微笑著。

“皇爺爺,父親。”

“有你們這樣的嗎?”

兩人都提前商量好了,卻只把他矇在鼓裡。

正說著,鐵弦鬱新藍玉等人求見。

據老朱規定的時間差不多也到了,他們也是時候拿出結果來了。

藍玉本就是喜歡表現的性子,有他在也輪不到別人說話。

在鐵弦以書面形式呈報了具體方案後,藍玉又口述介紹了一遍。

“考慮到地域不同,臣劃出了幾個區域,東西南北邊疆除了條件艱苦之外,還要時長防備蠻夷,相較於其他地方待遇更高一些。”

“而北疆防禦壓力最大,條件也更為艱苦,要高於其他邊疆一些。”

“再之後是西疆,其次是東疆,最後是南疆。”

“還有服役年限,十六歲開始從軍,以五年為一等軍卒,再往下服役可列二等,服役期定為八年,考慮到該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了,每年至少留半個月的沐休時間。”

“之後,就是三等了,三等定為十年,等服役期滿之後,至少能升總旗的留下,達不到條件的一律強制解除服役。”

對於這結果,朱允熥並不稀奇。

藍玉他們知道提升軍卒待遇,是朱允熥向老朱提的建議。

在具體商量之前,來徵求過朱允熥意見。

朱允熥他所認為切實可靠理想的徵召方式,和藍玉等人交流了一下意見。

藍玉他們應是結合了當下實際情況,給出了這一具體的方案。

目前邊疆不寧戰事還很多是一方面,此外全民皆兵只是朱允熥理想當中的情況而已。

若不把服役年限提升,很難保證會有充足的兵源的。

三等軍卒共服役二十三年,從十六歲開始,等到服役結束正好是三十九歲。

等過了四十歲,人的體力就該走下坡路了,在這個年紀結束服役,於衛所還是自身都有好處。

“另外,就是服役結束的待遇。”

“因戶籍各地的情況也均有差別,一是保公平,二是從實際解決軍卒回鄉後的生活。”

“分成兩檔發放補助,先由朝廷按服役衛所的標準發第一檔,之後再由戶籍地發放第二檔。”

提前和藍玉講過的這些話,朱允熥也和老朱還有朱標交流過。

對藍玉說的這些,老朱和朱標都大致知道些,他們要的是具體的資料支撐,以保證最後能夠成功施行。

“另外,留出普通軍卒晉升的空間,憑世襲坐上的百戶千戶,要是本身能力不夠,普通軍卒可憑軍功升遷。”

“還有,因地方衙門胥吏位置有限,得先以服役年限,以及衛所表現等方面篩查之後方可成行。”

藍玉一口氣說了一大堆,老朱和朱標則還在仔細斟酌著鐵弦報上書面內容。

片刻過後,老朱問道:“你二人以為咋樣?”

問的是鐵弦和鬱新。

這份最終結果,是由鐵弦負責撰寫的,他但凡要是不同意,不說撰寫了就是來都不會來。

“臣以為可行。”

“無論是提升軍卒待遇,還是規定軍卒服役年限,這對提升衛所戰鬥力都有著莫大的好處。”

“而一旦朝廷有了大戰需要用兵,還可重新徵調服役期滿之人,朝廷養過他們,他們自然會念著朝廷的好,徵調的起來比直接徵調軍戶更容易。”

“但,這必定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軍屯乃衛所創收的根源,必須得徹查軍屯的貪墨問題,讓軍屯為衛所所用。”

說來說去,又迴歸了這。

老朱話沒多說,又問道:“戶部呢?”

“這條優待政策一經實施,勢必會一下湧出一大批滿服役年限之人,朝廷財政恐會不堪重負,軍屯若能承擔一部分固然很好。”

鬱新在六部尚書輪番更換中漸漸學明白了,槍打出頭鳥,明哲保身才是最高深的為官之道。

軍屯那是武將的利益盤,他守好戶部的錢袋子做好自己的分內職責就行了。

至於各利益團體的紛爭,還是儘量不要參與進去。

軍屯到底有沒有貪墨,他一個戶部尚書上哪知曉去。

鬱新不粘鍋的回答,讓鐵弦很是不滿。

當著老朱的面,便投去了不善的眼神。

戶部掌著天下錢糧土地,軍屯和民屯差不了多少,哪個衛所的軍屯產糧多少從民屯中就能猜出來。

這些糧食能養多少兵,又是否需要朝廷撥糧,鬱新他身為戶部尚書能一點兒估算都沒有。

鐵弦不善的眼神,鬱新哪能感受不到?

充目不見,彷彿沒看到。

茹瑺做兵部尚書的時候,好歹還為自己,為文臣的利益團體謀劃。

鐵弦這愣頭青可不同。

以他眼裡不容沙子的尿性,要是悶著頭跟著他往下走,說不準啥時候就進了死衚衕了。

“行了,你們報上來的軍卒待遇咱再好好研究一下,你們幾個準備一下隨時準備去下面衛所吧。”

這早在半個月之前就定下了。

“喏!”

藍玉等人波瀾不驚沒啥變化,鐵弦躍躍欲試表現的很期待。

“鐵弦你曾做過山東布政使,你直接去山東,你們幾個自行商議,愛去哪去哪。”

老朱最後補充。

即便指派了地方,鐵弦此行仍會困難重重。

若是不指派的話,藍玉那廝必會弄個問題最甚條件最艱苦的地方,讓鐵弦吃盡苦頭的。

別到時候鐵弦到底是否有能力沒檢驗出來,再一去不復返死在了外面。

“遵旨。”

特別給了他個熟悉的地方,鐵弦不會察覺不出老朱的良苦用心。

頓了一笑,道:“謝陛下。”

很明顯,鐵弦最後這聲道謝,無論是語氣還是身上都散發著滿滿的鬥志。

“回吧。”

“你們父子兩都看看。”

老朱把鐵弦藍玉等人打發走後,又把他們呈稟上來具體的書面奏報拿給了朱標和朱允熥。

鬱新在接觸職大算數後,在戶部錢糧問題的處理上引用了職大的阿拉伯數字和統計圖表。

有了這些,這些數字更顯清晰。

在這份奏報中,每個省多少衛所每個衛所多少軍卒,有多少超了歲數的軍卒,有多少超了年限的,按三等退役有多少,二等的又有多少,一等的又有多少。

安排這些人退役,按朝廷計劃的待遇需要多少錢糧,又需要多少個崗位。

目前軍卒子弟年滿十六歲的有多少人,重新徵召多少人能解決衛所軍卒退役之後的空缺。

這些並非空穴來風,都有詳細的數字作為支撐。

凡發現有出入之處,還可查閱原始資料印證。

“這東西還挺好用。”

“咱有多少衛所,又有多少軍卒,這些軍卒中又有多少能戰的,根本不用咱再重新翻閱便能得出結論了。”

自引用了職大的算數,老朱在處理這些錢糧問題上省心了很多。

“那是。”

朱允熥放下手中奏報,得意洋洋道:“算數那可是萬科之源,不管學哪門學科都需算數來左證。”

經常擠兌著,朱允熥都飄了。

要是誇著,還不知得咋樣呢。

“行了吧。”

“你那算數再厲害,這結果上你出一絲力了嗎?”

老朱一句大實話,讓朱允熥啞口無言。

他只傳了算數的技巧,具體的每一項操作,他好像的確沒出過啥力氣。

“最後的資料也有了,你們以為具體如何實施?”

老朱壓下朱允熥,很快迴歸了正題。

“雖按計劃,服役滿五年就能退役,但朝廷這計劃一出,九成軍卒怕會選擇退役。”

“退的人太多了,衛所怕連人都沒有了,而朝廷若是不答應,那朝廷政策就會變成一張廢紙。”

“政策要公開,但不能放開退役,按這資料來說,服役二十三年且年紀在四十歲以上基數很大,就連最大限度的都難以實行下去。”

朱標先行以最大限度,表示了自己的疑慮。

“既然這個無法實施,那就只能在衛所中規定人數了,北疆衛這些需備戰的新兵人數不可太多,準允退役名額少些,其餘的適當放寬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先從年紀最大服役年限最長的開始退,退多少就補充多少新兵進去,還要適當放寬父退子入的限制,給軍戶自願選擇的餘地,也算是為將來全民皆兵打基礎。”

因為軍卒待遇太低,一些老卒儘管年老,但為了保證子弟不用從軍,一直都堅持留於軍中。

只命年老的退役,卻不給予相應的優待,本來是一項好政策,最後也會失了其中的優勢。

所以說,在安排老卒退役之前,朝廷的優待政策必須得一同下發,且讓他們看到好處。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

派軍校培養起來的政*,一方面完成對軍卒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宣傳朝廷的優待政策。

在安排老卒的退役問題,同時瞭解軍卒們本身的需求。

最終目的,是讓所有軍卒看到朝廷的善意,讓他們知道朝廷所行之策是有利於他們的。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聖騎士盟約青雲志末世之我成了諸天冒險家請做我的夥伴吧歌迷都崩潰了,這歌手光整些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