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的人選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接到朱棣稟報狀況的當天,老朱便果斷下旨,讓朱棣留在倭國完成後續的整治。

往後的事情到底如何誰都不知道,至少目前看來倭國的控制權是歸朱棣了。

對於接下來具體如何治理,朱棣很快便有了自己的謀劃。

接了老朱的旨意,便當即開始動手。

先肅清南北兩朝的激進派,然後拉攏中間派,最後再團結歸附派。

與此同時,收編倭國的殘兵敗將,由張玉領著朱高煦開赴界港,同大內義弘和龜山進行了最後的決戰。

當兩人反應過來之際,已在之前的相持中耗損了太多的戰力,根本沒有辦法再和張玉抗衡了。

而就在朱棣在倭國幹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眾武將們就接手朱棣訓練水軍之事開展了激烈的角逐。

這個時候,朱允熥才終於發現他被老朱留在宮裡批奏章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了。

藍玉的實力是武將中佔著些上風,但其他武將誰都不想做鹹魚,不論成還是不成,總歸先得爭取了再說。

因而,很多人爭先恐後的求見老朱,直抒胸臆表示訓練水軍的意思。

老朱不答應也不反對,這些武將又去求了朱標,朱標倒是答應考慮,但誰說都答應考慮,反倒是誰的都拒絕了。

沒辦法,只能找朱允熥。

要是訓練水軍的人選從這些人中考慮,老朱和朱標就不會如此含湖其辭了。

儘管,朱允熥是非常不願意做這個壞人的,但在這些人的三番五次的求見之下,朱允熥在午飯歇息的時候在東宮見了他們。

他現在被老朱限制了行動,又沒辦法經常出宮了,能在東宮見他們已經非常不錯了。

藍玉曹炳王弼張冀等稍微年輕的爭的臉紅脖子粗不說,就連馮勝傅友德這些年紀稍大的,仍老驥伏櫪想要一決雌雄。

這些人在朱允熥耳邊少有的口賽蓮推銷著自己,激動的情緒把嘴裡的唾沫噴了朱允熥一臉。

朱允熥一邊擦著唾沫,只能一邊點頭表示贊同。

這邊才剛贊同完,那邊又有人拉了過去。

這些武將嗓門又亮,把朱允熥耳朵都震的嗡嗡的響。

最後,雙方實在沒法辯駁。

乾脆一把拉過朱允熥,道:“殿下你說,這水軍誰來訓練最合適?”

在這些人眼巴巴的神情中,朱允熥又不能說,在老朱那兒誰都不合格。

只能恩恩哈哈的打著馬虎眼表示他們都是最優秀的,會就他們推銷自己的優勢,向老朱轉達他們意思的。

他們能說的都已經和老朱說過了,現在需要的是從朱允熥這兒獲取到支撐他們勝出的優勢。

也就是說,要讓朱允熥支援他們。

就在朱允熥不知如何表態的時候,藍玉扒拉開那群武將,往朱允熥跟前一站,道:“殿下小的時候,臣可沒少抱過殿下,試問他們這些人,誰能有臣和殿下親近。”

呸,無恥!

那些武將不屑的白眼殺去,就差當面破口大罵了。

他們比拼能力,那廝卻論親緣。

若這麼說的話,他們的確是比不過。

畢竟藍玉那舅爺是是實打實的,而他們和朱允熥間的聯絡,最多就是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姻親關係。

“是...”

朱允熥嘴巴張了張,還沒說出口半句。

魏良仁便適時出現了,衝著朱棣和藍玉等武將們笑了笑,道:“皇爺口諭。”

帶著老朱口諭,那可就代表著老朱。

朱允熥等人趕緊起身拜下,規規矩矩道:“聽皇爺爺聖訓。”

魏良仁沒有刻意裝模作樣,但身上的氣質渾然天成。

抬手拱了拱,道:“皇爺說,就你們的那些大嗓門,咱在乾清宮都聽到了。”

“咱決定派平安訓練水軍,你們不用再爭了。”

平安小名保兒,老朱的養子之一。

生父平定,跟隨常遇春攻打元大都時戰死,平安承襲濟寧衛指揮僉事之職,後任密雲指揮使,現在是後軍都督僉事。

現在的平安是沒啥太大的功績,但歷史上靖難之役的時候,分別於建文二年三年四年的白溝河,單家橋等戰中屢敗朱棣。

擊殺燕將王真,敗房寬、陳亨、薛祿、李彬等七人,兩次險些刺死朱棣,燕將中無人敢擋其鋒,威名赫赫,戰功無數。

能把朱棣打的難以前進,本身的戰力可想而知。

“殿下,皇爺還有句話單獨說給您的。”

魏良仁滿是褶子的臉上一臉的尷尬,不用說也知道不是啥好話。

不用魏良仁開口,朱允熥便試探著道:“是讓我去批奏章?”

魏良仁笑了笑,不置可否並不否認。

“你不用說了。”

“孤馬上就去。”

反正最後達成目的就行了,魏良仁並沒有非宣讀老朱不好聽的口諭。

“好。”

“奴婢告退了。”

魏良仁走了後,朱允熥等人這才站起。

藍玉憤憤不平的,渾身的不忿之氣,罵道:“他娘的,被那小子佔了便宜。”

老朱已經有了明旨,再堅持也沒啥意思。

傅友德還算比較理性,沒那麼多抱怨的話,主動出言道:“殿下還要去批奏章,我看我們就先回去吧。”

他們來找朱允熥,不過就是為了訓練水軍的事情,既已經沒了可轉圜的餘地,再留下也沒什麼意思了。

“那就走吧,別耽誤殿下了,不然殿下又得被上位責罰了。”

眾武將們紛紛起身告辭,朱允熥只得再在後面做最後的寬慰。

大致就是大明還不到馬放南山的時候,有的是讓他們出征的機會,他們不必放縱自我,還要繼續儲備自身實力。

年輕一代的武將還沒有培養起來,這些老一輩的武將要是沉迷酒色掏空了身體,近期一旦有了大規模的戰役,對大明無疑會是個深重的大災難。

在朱允熥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之下,這些人至少表面上沒那麼多的牢騷和不忿了。

把這些人送走後,朱允熥去了乾清宮。

在乾清宮,一壯碩的中年漢子穿了身緋色官服正和老朱還有朱標一塊喝茶。

朱標一貫的言笑晏晏,笑著和這漢子交談並不稀奇。

可老朱就不一樣了。

滿朝上下,能讓老朱以慈愛和善甚至如沐春風微笑相待的還真沒幾人。

朱允熥抬腳進門,還沒來得及見禮,便被老朱招呼到了跟前。

“保兒即日起就接待老四訓練水軍,你安排軍研所繼續做好後勤保障,儘快把最先進的戰船配備下去。”

“叫人。”

老朱要是打算公事公辦,就不會在他明知平安接手的訓練後,再和他費勁吧啦解釋這麼多了。

明白老朱這是要走人情路線了,朱允熥順著老朱的意思,笑著喊道:“保兒叔。”

不管咋說,老朱肯定不會害他。

和平安強化了私人的這份情義,也是加持平安忠心的一個手段。

“殿下。”

平安拱拱手,和朱允熥回禮。

“今天早點把奏章批完,和保兒仔細把老四的訓練計劃對接一下。”

最後,老朱又補充。

這仍舊是開拓朱允熥和平安的交往渠道,但同時也是告訴平安,朱允熥對水軍的訓練有絕對的參與權和知情權。

“是,皇爺爺。”

老朱在賣力鋪路,朱允熥也得承情。

“保兒,你留下。”

“你去批奏章。”

被老朱趕出來,朱允熥便去了內閣。

內閣的那些大學士對批閱奏章早就已經是熟能生巧了,單輪參加批閱奏章的話,對朱允熥來說完全不在話下。

太陽還沒落山,便已全部批完。

跟著首輔黃淮把批完的奏章送到老朱跟前後,老朱胳膊搭在奏章上,沒有往開翻閱便給了朱允熥自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去後軍都督府找到平安,帶著平安去京中差不多的酒樓叫了桌飯菜,便和平安邊吃邊聊起了朱棣對水軍的訓練。

當時,朱棣剛訓練水軍的時候就曾和他交流過水軍的訓練計劃,之後仍還會把每天整合起來的訓練日誌與他交流。

所以,對目前水軍的訓練進度,朱允熥是非常清楚的。

平安是個細緻的人,竟還讓提前準備了筆墨,準備對朱允熥所說的這些內容做詳細的記錄。

怪不得,老朱會讓平安接手訓練呢。

朱允熥從平安手中抽中毛筆,笑著道:“四叔準備訓練水軍的時候,便把計劃落實到了紙上,而且每天還有訓練日誌可查。”

說著朱允熥拍了拍手,很快便有人送來了一個非常大的書箱。

朱允熥把書箱往前一推,道:“全都在這裡了。”

平安話不多說,起身站起翻閱。

翻了訓練計劃後,又翻了訓練日誌的三分之一,平安嘖嘖感嘆道:“燕王天縱之才,臣所不能比啊。”

兩人的實力到底誰強誰弱,並沒必要非得較量出個高低來。

朱允熥笑了笑,問道:“現在經過由保兒叔接受訓練事宜,保兒叔外放指揮使多年,如何訓練可以在這些方面做一下調整。”

“水軍已訓練了這麼久,不宜再更改大方向了,做一些小方面的調整還是可以的,保兒叔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來。”

全盤否認朱棣的訓練計劃這並不現實,一旦全盤否定不僅軍卒訓練那麼久的心血白費,還會影響到軍卒的訓練激情。

但,平安表現特別大度。

“臣的領兵經驗遠不如燕王,臣怕是很難更改的比燕王更強,臣先打磨一下燕王的訓練日誌,真正領悟了燕王的訓練計劃。”

“然後,再開始練兵吧。”

聽了平安這番話,朱允熥更加清楚老朱非得讓平安接替朱棣練兵了。

平安有能力的同時還謙虛,他能承認自己經驗的不足,剛憑這點很多人就比不了。

先說藍玉那廝,他本就和朱棣不對付,哪怕朱棣的訓練計劃再完善,他也必定會全盤推翻的。

而傅友德馮勝,甚至王弼張冀那些人,他們都是有赫赫戰功的人物,他們勢必會有自己的訓練計劃,很難按部就班參照朱棣的去訓練。

臨時換將本來就已經是大忌了,要是再更改了訓練計劃,那這批水軍不還得變成了四不像的?

“孤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訓練任務,其中的關鍵問題並不是很清楚。”

“保兒叔以為如何訓練合適,全都依照於保兒叔的來。”

“孤會安排軍研所,儘快為水軍配備起最先進的戰船來。”

朱允熥舉了舉酒杯,向平安敬了酒。

平安對朱允炆那草包都能死心塌地的,直到打出了最後一刻,對朱允熥那就更不用說了。

對朱允熥敬來的酒恭恭敬敬的接下,同時表示會不遺餘力訓好水軍,讓朱允熥儘管放心就是。

之後,朱允熥便與平安觥籌交錯,單純的填飽了肚子,趕在宮門落鎖之前回了宮。

對於老朱的心思,朱允熥領悟的已經差不多了,老朱也就沒有再就這個事情和朱允熥多說什麼。

只是說平安有能力夠忠義,剩下的就全靠朱允熥自行領悟了。

事實證明,老朱的眼光確實不差。

明白了老朱的良苦用心之後,朱允熥真誠的向老朱表示了感謝。

“謝皇爺爺。”

至於謝從何而來不言而喻,老朱不用多問便已全部瞭然,冷哼一聲道:“謝就免了,你能把你該做的做好,少讓咱操點心就行了。”

其實說起來,朱允熥他之所以能不管不顧的做這些事情,不過就是因為有老朱和朱標在後面做後盾而已。

要是沒有老朱和朱標在,他要做的事情不知得面臨多少阻力呢。

“孫兒盡...”

話說到一半,朱允熥突然想起曾幾何時也曾這樣回答老朱,最後還被老朱兇巴巴的瞪了一眼。

這次,朱允熥學乖了。

沒等被老朱瞪,朱允熥便當即改了口,表示道:“孫兒一定再不讓皇爺爺操心。”

表了態後,朱允熥很快迴歸正題。

“皇爺爺,父親。”

“有四叔在倭國鎮守,大明沿海的倭寇必定會就此銷聲匿跡,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海上的疍民了。”

“這些人不僅是當初張士誠陳友諒的參與勢力,還有之前以及大明建國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逃亡出去的。”

“有一部分是被迫無奈,還有一部分則是犯了桉的,這些人對大明的危害雖不至於像倭寇那樣對大明的危害嚴重。”

“但若是不處理,終究不是侵擾大明沿海,就是與沿海百姓勾結,不管哪種情況恐都不利於大明的安定。”

當年,張士誠陳友諒和老朱三足鼎立,張士誠偏安一隅和老朱交鋒的次數還少,陳友諒和老朱那真是進行過殊死較量的。

為了拿下陳友諒,老朱是付出了代價的。

對於主要以他們的殘餘之力為主的疍民,朱允熥覺得還是有必要先給老朱打個預防針。

聽聽老朱的意見,然後再行最後的謀劃。

唯有如此,才最萬無一失。

不過事實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老朱對那些昔日的對手早就沒那麼多戾氣了。

在聽聞了朱允熥介紹的那些,並沒有想象中的怒氣。

在氣氛出現了短暫的沉悶後,老朱緩緩開口道,問道:“你打算如何處理?”

之所以把這些疍民留在最後,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對大明的危害遠不是生死大仇,沒必要一味全力的絞殺。

茫茫大海中是不可能全部絞殺乾淨,但至少能趕出大明的近海,讓他們再沒辦法登岸大明。

但,這明顯不是長久的安定之策。

朱允熥想了想,回道:“北平周邊的人口短缺,不足以支撐都城的經濟,可以讓這些人上岸遷往北平。”

話才剛說完,便被老朱否定。

“不行!”

老朱直接乾脆,朱標則說起了原因。

“要是遷都北平的話,那裡就將是朝廷的京畿之地了,讓那些人去北平合適嗎?”

對於這個問題,朱允熥不是沒想過。

“北平以前雖為元大都,但當地百姓受暴元壓榨反倒最甚,而大明自建國後,北平又是抵禦殘元的前沿陣地。”

“北平百姓難以休養生息,人口短缺未開荒的土地還很多,而洪武一朝多次人口遷徙,能遷的人口都已經遷的差不多了,實在很難再組織大規模遷徙了。”

“最主要的是,大明立國已經三十年,當年出去的那些人即便還健在,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敵視之氣了。”

“至於那些年輕一輩,他們和大明的仇不過是來自於父輩,只要能給他們一個安身立命的機會,想必他們是願意上岸的。”

“況且,以大明目前之實力,他們想必是翻不起多大的浪來的。”

現在的大明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還不至於怕了一群手無寸鐵的平頭老百姓。

在朱允熥一大堆解釋之下,老朱的態度沒有之前那麼強硬了,朱標也答應要考慮。

老朱和朱標的格局遠在他之上,他都能想明白的事情,老朱和朱標不可能想不通。

反正意思都說通了,最後如何決定也不是非得在這一時半會就能決定。

只要能把那些疍民遷徙上岸,徹底解決了沿海的問題,這些人是不是非得去北平並不重要。

“皇爺爺,職大和富明實業都有太多事情要處理了,孫兒明天能不能偶爾過去處理一下?”

沒有老朱的鬆口,朱允熥也不敢偷熘出去。

這幾天時間他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好不容易才終於博得了老朱的好感。

要是因個偷熘出宮被老朱抓到,那可就真的前功盡棄了。

其實,老朱准許朱允熥請平安吃飯,差不多就已經是同意朱允熥出宮了。

“你是越來越敷衍咱了,騙咱也懶得找個好點的理由了。”

朱允熥張了張嘴正要解釋,朱標則先一步領悟了老朱的意思,解答了朱允熥的疑惑。

“需要出去就去吧。”

“等鄭和的商船回來,還需要富明實業提供充裕的貨物支撐,”

對於朱標的通情達理,朱允熥隨即便露出了笑容。

“肯定沒問題。”

“自從在家門口演練之後,那些心懷鬼胎之人都開始縮起了腦袋,對於鄭和的船隊能多躲都儘量躲著。”

“就連昔日那些和大明沒有交情的國家都主動向大明遞交了國書,照這樣下去的話。

鄭和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完成既定目標返航了,是得抓緊把下一批出海所需貨物趕出來。”

鄭和的船上帶著電報機,海外發生的事情鄭和都會大致往上報。

該請示的請示,該彙報的彙報。

而每當鄭和報上來這些事情,朱允熥都會第一時間報到老朱這裡。

因而,對於鄭和在海外的事情,老朱知道的並不比朱允熥少。

鄭和出海代表的是大明,海外諸國對鄭和的熱烈歡迎,便就是對大明的深切臣服。

能讓四海全都臣服,這是很多帝王最樸素的願望。

之前的老朱對出海事宜或許還有觀望,當鄭和類似於些訊息源源不斷送上來後,老朱對下西洋一事是徹底的深信不疑了。

其實,經過朱允熥鼓搗的這些事情,老朱已經認可商貿能發展經濟,而經濟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動力。

所以,現在根本不用再在老朱面前避諱提鄭和下西洋賺了多少錢了。

朱允熥笑了笑道:“富明實業有市面上最好的工匠,由鄭和帶出去的貨被海外諸國爭先恐後的哄搶。”

“基本上都達到了五倍以上的利潤,除了帶出去貨物能夠淨賺一筆外,鄭和也在收購當地的緊俏貨物。”

“或者賣給沿途走過的國家,或者直接拿回到大明售賣,這個利潤也在五倍以上。”

“一來二去的,鄭和出一趟還回來至少能達十倍以上的利潤,滿滿當當的六十三艘,保守估計都能相當於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

“到時候,除了給水軍配備戰船之外,還能修父親說的那本集各科典籍於一體的大典了。”

歷史上,朱老四能幹的事情他也一定能幹。

永樂大典這本曠世奇書必須得修、而且修好之後一定不能放到書架吃灰,然後不知銷到哪個歷史長河中。

必須讓這套典籍傳於千秋萬代,讓世人都知道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哪是那些可恥的剽竊者所能比的。

“要記住腳踏實地才是制勝的關鍵,不說鄭和還沒出海回來,你說的那些利潤還是虛偽縹緲的一個數字。”

“就是真的看到了利潤,也要記住腳踏實地,一步步的來,你但凡走錯了一步,都可能讓你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你要永遠記住,利益會矇蔽人的雙眼,你的職大已經取代了漸漸孔家,即便是沒有空加,那些利益仍然還存在。”

“只要有利益就會有爭端,哪怕你的職大,都有可能出現利益爭奪的問題,千萬不能放鬆警惕。”

對於朱標的訓導,朱允熥只能乖乖應下。

“兒子謹記。”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神秘復甦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聖騎士盟約青雲志末世之我成了諸天冒險家請做我的夥伴吧歌迷都崩潰了,這歌手光整些副業這個副本不科學長生從無明心意劍開始漫威:十二符咒吟遊詩人混跡娛樂圈直播:從山海界震驚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