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有人敲登聞鼓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和姚廣孝聊了倭國的事情後,朱允熥便找來瞭解縉,在他和姚廣孝兩人的帶領下檢視了大典的編纂程序。

因為參與的人數足夠多,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科農學等分科編纂互不干擾也完全夠。

近兩千人數萬本圖書,場面恢弘且又盛大,把整個文淵閣都擠得滿滿當當的。

對於其中的發展方向,解縉看看而談介紹的清晰細緻。

唯一的一點,就是對編纂者品行不滿。

這還不算,當著姚廣孝的面就開始彈劾了起來。

要知道,參與編纂的這些人都是姚廣孝拍板定下來的。

“朝廷的本意是編撰一本集集經史子集百家各科於一體的經典巨著的,凡參與之人皆要列名其中,供後世之人傳閱的。”

“但那些參與編纂之人不乏品行不佳之人,這些人又如何能落名於如此重要的經典巨著當中。”

朱允熥瞅了眼姚廣孝。

只見,姚廣孝鬍子稀稀疏疏的臉上,正掛著慈眉善目的笑,對解縉的這一彈劾壓根沒放到心上。

像姚廣孝這樣的人物,即便沒有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風度,卻也是有唾面自乾的氣量的。

解縉不過一小小的狂生而已,還真不至於讓姚廣孝放在眼裡。

更何況,解縉彈劾的那些也並無傷大雅。

既然如此,也就無需朱允熥從中調和了,他只需發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場就行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縱觀青史之中,又有多少十全十美的大賢之人,參與聖賢書修撰者全都做到書中所提倡的那些了嗎?”

古往今來,也就只有孔家的那位能被稱為聖人,至於其他人,不管是德行究竟如何,但至少在自己看來是有虧的。

若按照解縉所言,修四書五經那些書只能集於孔聖人一人之手,其餘人連參與評論的資格也都沒有了嗎?

經朱允熥這一反問,解縉一時沉默不言。

朱允熥也沒多停,緊接著又問道:“這些編纂之人自加入大殿編纂之後,是否能兢兢業業完成分內的修纂之事?”

姚廣孝作為大典的監修,且編撰的這些人又都是經他手選拔進來的。

這些人要真玩忽職守的話,姚廣孝就已經剔除出去了。

“那倒沒有!”

解縉搖頭做了回應。

“徽宗葬送了大宋江山,他在瘦金體花鳥畫中貢獻就不值得傳世了?”

“大典編纂之人的品行固然重要,但除了一些十惡不赦之罪者,剩下的人只要忠於本職用心去做這個編纂那就應該給他們個機會?”

“解學士,你說呢?”

解縉這個意思也曾與朱標說過,朱標具體如何說的不得而知,總之是沒贊成他的想法。

要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解縉的想法,朱標說的那些就已經讓解縉改變想法了。

朱標都沒說動解縉,朱允熥又豈能成功。

“殿下說的有理。”

“但臣還是覺著,大典乃古往今來集百科於一書的重要典籍,實在不容德行有虧之人玷汙。”

這就是你說的對,但我仍保留意見?

朱允熥對之也不置可否,這世上掰扯不明白的事情多了去了。

只要解縉能全身心投入編纂之事這就夠了,至於他是滿意其他參與編纂之人這都是不是事兒。

以解縉的品行,他應不至於因為此就消極怠工,從而影響了大典的編纂的。

“富明實業一半的盈利都用在了大典編纂之上,一旦落成只憑一部大典就可名垂青史,望兩位能進益求精落成好此事。”

解縉性子直了些,但姚廣孝卻是個圓潤之人。

有姚廣孝居中轉圜,他們這臨時搭建的班子應不至於中途就散了夥的。

姚廣孝笑呵呵地道:“殿下放心。”

解縉雖不甚情願,但也點頭應道:“臣會恪盡職守,做好編纂之事的。”

有了這話,朱允熥也就放心了。

正當他再說兩句之際,遠處一陣鼕鼕的鼓聲響徹開來,文淵閣編撰之人也紛紛被這聲音吸引,開始交頭接耳的往外張望而去。

在這兒都能聽見鼓聲,必然是午門外的登聞鼓了。

老朱設登聞鼓允許臣民百姓告御狀,但真正被敲響的次數卻是屈指可數的。

儘管老朱立下明文,凡持《大誥》敲登聞鼓者,任何有司不得阻攔。

而《大誥》頒佈之後,幾乎家家戶戶都供一本。

說白了,這東西既是通行證,又是尚方寶劍了。

但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種事情一旦操作起來。那些掌握規則的士紳官吏總會有千百種方法,讓處於弱勢群體的庶民百姓告御狀之旅中途夭折的。

再加上,普通的臣民百姓大多都是文盲。

對於他們來講,他們根本沒辦法以清晰的思路有邏輯的思維,用有利於自己方式敘述清事情的原委的。

最主要的是,對一般的尋常百姓來說,他們也不願意與官府的人打交道。

多種緣由結合之下,也就導致上達天聽的登聞鼓數十年來都不曾被敲響一次了。

不過,不管登聞鼓是否被敲響,卻也能以此表達老朱對百姓深深的愛護之情,同樣也能讓那些心存貪念的官員心存畏懼。

事出反常必有妖。

好幾十年不響的登聞鼓卻突然被敲響,必然是出了不知啥了不得的大事情了。

朱允熥顧不得再與姚廣孝和解縉多言,只簡單道了兩句,隨後便著急忙慌往乾清宮趕。

等趕到時,負責守衛的御史才剛到。

自登聞鼓設立之初,老朱就規定要安排御史守衛了,凡有狀告者要隨即引奏上達天聽。

但因多年沒人敲響,這一職算是都察院的養老崗位了,凡擔任此職者均是邊緣人物。

也正因為如此,凡是在這崗位上的人哪個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沒幾個能真正上心的。

今日登聞鼓突然敲響,這御史自然手忙腳亂連流程做的都頗為生疏。

“陛下,敲登聞鼓的是江寧縣的百姓。”

“這是百姓的聯名。”

朱允熥把那御史手中的狀紙接過,然後平鋪到了朱標的面前。

一個個鮮紅的手印讓人觸目驚心。

零零總總加起來,大概有數十人之多。

“所為何事?”

朱標放下手中百姓按下的手印問了句。

這御史遞上來的只有這些鮮紅的手印,並不見有任何的隻言片語。

許是因為狀告的百姓沒有識字之人,而又沒有識字的訴師願接這個事情,亦或者是這些百姓不願把無辜之人牽扯進來。

地方衙門上,對沒有訴狀,就是訴狀不清之人都可拒絕受理。

但敲了登聞鼓可就不一樣了,若是實在需要訴狀,就是幫忙補齊訴狀也必須得受理。

這御史準備明顯不足,回道:“江寧縣百姓狀告父母官。”

至於具體是何原因,他也說不明白了。

朱標意味不明的眼神在那御史身上瞥了一眼,隨後又對朱允熥道:“你先去見見那些百姓。”

那些百姓欲要告狀卻連狀子都沒有,朱標即便要受理也得先把狀況搞清楚了。

朱允熥作為當朝太子,分量擺在那兒又區別於那些官員,由他先去見那些百姓那是最合適不過了。

“是,父親!”

朱允熥應了一聲,在那御史的帶領之下,在午門外見到了敲登聞鼓的百姓。

前面一個後面兩個,總共是三個人。

在領頭那人的身旁,還放著本已經泛黃的《大誥》。

三人的年紀不大,大概都在弱冠之年。

“這是太子殿下!”

值守登聞鼓的御史跟在朱允熥身後,向跪在地上的三人介紹了朱允熥的身份。

這三人早在朱允熥走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埋倒在地了。

聽那御史的介紹後,這才先後喊了聲,道:“拜見殿下!”

朱允熥在隨從搬來的椅子上坐下後,問道:“登聞鼓是你們敲的?”

“是。”

“因為何事?”

朱允熥問了句,三人齊刷刷的抬頭。

最後,後面那兩人重新拜倒,前面領頭之人道:“縣中耆老毀草民的田地,父母官袒護耆老士紳,致使小人等草民百姓無處伸冤。”

不僅僅是大明,就是在其他各朝當中,法律都非常的不健全。

說白了,就是以道德治國。

下到朝廷最低行政治下,無論是百姓的家長裡短,甚至是田畝收成等事,皆都以縣裡村裡的耆老士紳幫忙裁決。

即便是嚴重如刑事桉件,縣中的父母官也會先徵求耆老士紳的意見。

這些耆老士紳在縣裡的德高望重,同縣衙同治萬民,他們所依據的便是約定俗成人人都遵守的道德。

而對於朝廷來說,只要治理好這些耆老士紳就行了。

千百年來,這樣的手段不可謂不完美。

而百姓也習慣了遇事先找耆老士紳,除非萬不得已,不然連官府都不會驚動。

像今天這樣,上來就把耆老士紳和父母官一併都狀告上了。

按正常的狀告流程,即便是要告這些人,也應該先去應天府衙門。

先不說民告官如何,單論他們這行為可已經算是越級上告了。

“可去過應天府衙門?”

“去過了,應天府衙拒不受理,還以民告官為由責仗了前去告狀的人,使得其中一人因傷勢發膿而死。”

領頭之人頭埋在地上連抬起都不敢,但說出嘴的話卻由丹田而出,咬牙切齒中帶著幾分不憤。

“凡軍民詞訴,皆需自上而下陳告,若越本管官司稱訴者,即實亦笞五十,擊登聞鼓申訴而不實者,杖一百。”

“本朝自立國開始便皇宮外設登聞鼓,以為上告無門的百姓能夠上達天下,但若有狀告不實者便將要責仗一百。”

“爾等還要告嗎?”

老朱設登聞鼓是為了方便百姓告狀的,但同時也為防止刁民無事生非而制定了相應的懲戒措施。

責仗那可是真的責仗。

不說是一百仗了,就五十仗打下去那都能要了半條命。

因而,凡是被逼走投無路著,很少會有人敢來告這種狀的。

朱允熥著重詢問之後,三人連遲疑都沒有,便異口同聲道:“小人要告。”

既如此,這些人在所有流程都符合的情況下,也不能不受理了。

登聞鼓被敲擊整個宮城都聽見了,朝廷要是不受理的話,不僅會讓那些心存僥倖的官員放開貪墨的手腳,也會讓朝廷喪失民心。

老朱在位三十年所創造出來的以嚴刑峻法懲治貪墨安撫民心的大好局面,不能如此輕易就放棄了。

說著,朱允熥隨即招呼,道:“去刑部找個精通訴狀的書吏來,先把狀子寫了之後再說。”

直到目前為止,朱允熥知道也只是縣中耆老士紳損毀了他們的田地,江寧知縣袒護了耆老士紳,而應天府衙又袒護了江寧知縣。

單就這些來看,這些百姓看起來是佔了理,但實則很多卻沒有太大的勝算。

畢竟,目前的*會結構就是如此。

要想能把這事兒處理的讓多方面都滿意,還得把狀子寫好了再做多方面的謀劃。

朱允熥好歹是個太子,且還是朱標願向朱允熥放權。

因而,朱允熥派於實去刑部接個能寫狀子的書吏,刑部二話沒說便把人派過來了。

人到了之後,朱允熥又道:“你們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講講,由刑部的書吏組織之後寫成可以申述的狀子。”

狀子寫得好和後世律師用法熟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份好的訴狀和一個好的律師都可以讓一個不佔理的桉件反敗為勝,同樣也能讓一個無辜的受害者鋃鐺入獄。

朱允熥目前只想知道這事兒的因果,並不想摻雜更多的私人感情。

身處他這個位置之上,不能憑感覺站在某一個群體之上,要從著眼於大局從多種方面考慮。

所以,他在不瞭解事情的脈絡之前,是不能平心而論站在來告狀的百姓一邊的。

儘管說除了以訴訟謀生的那群人,能憑一己之力把狀告到御前的都挺不容易,但不能輕易定奪就是不能輕易定奪。

在吩咐完之後,朱允熥又道:“中肯記錄就可以。”

那書吏在刑部供職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狀子如何書寫不過全憑他的一支筆而已。

“是。”

聽了朱允熥的命令,那小吏便在敲了登聞鼓三人凌亂無章的講述之中講起了事情的因果。

這些人講的雜亂了些,但在他們講完後,朱允熥也是聽出了大概。

他們欠了鄉中耆老士紳的錢,本來時間到了他們還還不上就要交田的,但在銀行創立之後,他們便從銀行借貸了錢還上了。

儘管銀行和錢莊差不多,但錢莊非常受地域性的限制,他經手最大的業務就是存錢。

即便也有借貸,也只面向那些大商戶。

這些人在圈子中有些名氣,誰都認識誰,錢借貸出去也知道和誰要。

至於那些普通百姓要用錢,他們除非去不受身份限制的當鋪。

但,他們不是沒有可當的啊。

除此之外,那就只能找相熟的耆老士紳了。

他們相互祖宗十八代都認識,要實在還不上錢還能世代賣身為奴。

錢莊連他們誰是誰都不認識,還不上錢他們要躲起來,連找人的地兒都沒有了。

而那些耆老士紳把家裡用不上的錢借出去,那些百姓能還上賺些利潤,要是還不上那就讓他們賣身還債,世代效忠於他們家。

朝廷以耆老士紳治理鄉民,但這些耆老士紳中又有多少人心中裝著道德。

這樣的做法,朝廷看似是長治久安了,其實受苦的還是下面的那些百姓。

之前,這些百姓看不到希望。

實在走投無路了只能和這些耆老士紳去借貸,將來倘若還不上賣身為奴那也人了。

但現在,朝廷了銀行。

其利息基本等於沒有,他們又何必再與那些耆老士紳借貸,把自己陷於走投無路的境地。

而那些耆老士紳對鄉民的掌控最重要的一環,便就是外出借貸了。

現在那些鄉民都跑去銀行了,耆老士紳們也看以前仰他們鼻息的鄉民就要擺脫掌控了,他們又如何能夠乖乖認命。

這也就是江寧或許率先曝了出來,或許因江寧是京師的附郭率先被朝廷知道。

總之,這事兒雖起於江寧,但絕不僅只限於江寧的。

只有把江寧的事情處理好,才能在全國各地的其他地方做好表率的作用。

等那書吏把狀子寫好,墨跡還未幹朱允熥便迫不及待的拿了起來。

確定上面的內容和那三人說的差不多,朱允熥這才吹了吹疊了起來。

隨後,又與那登聞鼓御史,道:“他們三人作為重要原告,在父親處理決定還未出來之前,他們的安全由你來保護。”

這個事情的受害者不止有他們三個,不說現在已經拿到了他們三個的狀子。

就是沒有他們三個,隨便找上幾人也可以重新生起新的狀子來。

所以,倒也不至於滅他們三個的口。

之所以讓這御史保護,不過就是為了彰顯朝廷對這個事情的重視而已。

安頓好這些後,朱允熥便拿著狀子去見了朱標。

在朱標閱讀狀子之際,朱允熥便道:“此事的關鍵還在銀行之上,那些耆老士紳他們和銀行借貸可以,但卻不允許下面的百姓和銀行去借貸。”

借貸只是浮於表面上的東西而已,那些耆老士紳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控制鄉民,從而達到他們土皇帝的權柄。

歷朝歷代道理其實差不多,朝廷以為那些幕目不識丁的鄉民大多不容易教化,於是透過耆老士紳來達到統治天下所有鄉民的目的。

只是,如此一來勢必就得給予耆老士紳一些好處。

循環往復下去,積攢於這些耆老士紳手中資源越來越多,那些鄉民生活難以為繼,便就會掀起浩浩蕩蕩的起義。

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生起新的政權,然後這些資源再重新分配。

再然後,又會是新一輪起來耆老士紳收割資源。

等到若干年,又是新的起義新的分配。

循環往復,千百年都沒停過。

不過雖然無此,這種制度對皇家權柄是有好處的。

無論這些資源再如何更迭,也無論是哪一姓做江山,這樣的制度也是快速維穩的一個手段。

對於這些東西,朱標不可能不知道。

但在很早之前朱標就曾說過,無論是他還是老朱,他們想要的是*族的強盛,並不寄希望朱家江山真能千秋萬代。

當年,始皇帝嬴政的大秦可亡朕可亡*夏不可亡的豪言壯語或許是假的。

但,老朱和朱標的這樣的想法卻是真的。

倒不是他們不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而是他們非常清楚有朱允熥鼓搗出來的那些東西必會使得政*格局同樣更迭。

他們倒是可以禁止朱允熥鼓搗那些東西,但朱允熥不鼓搗就不代表那些東西不存在。

等到將來有一天這些東西被外邦所掌控,等待他們的便就只剩下滅頂之災。

若是為了朱家江山的長久而*族崛起的際遇於不顧,那他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更何況,新的格局之下大明不見得就一定會消失。

所以說,自老朱決定放任朱允熥興辦職大並對孔家出手的時候,包括朱標在內就已不再站在之前狹隘的構想上只為維護朱家江山為目的了。

對於這個事情,維穩的最佳手段那便是把這事兒大事化了小事化小。

反之,就可以一查到底。

這樣的話,於銀行的發展非常有利。

而且,或許也能讓大明迎來新的轉機。

朱標看完狀子的內容,便當即道:“召應天府尹來。”

江寧知縣也就是在京師當了縣官,但卻仍改變不了他區區七品芝麻小官的事實。

一般情況下,他還夠不上被朱標接見的資格。

片刻後,應天府尹出現。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京師的府尹同樣不好幹。

在扔出一板磚能砸死一大片的京師,你幹好了一大片搶功的,你若干不好踩你的人多的是。

千百年以來,做京師府尹打出青天之名的不也只有包龍圖一人而已嗎?

在那府尹行禮後,朱標便問道:“可知今日有人敲了登聞鼓?”

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有人敲擊登聞鼓,剛一敲響的時候就傳的到處都是了。

那府尹點頭,道:“知道!”

朱標拿起桌上的狀子,道:“先看看這個吧。”

朱允熥親自效力,把狀子給了那府尹。

看清上面的內容後,應天府尹瞠目結舌的半天沒說出話來。

登聞鼓剛敲響的時候,他還說是哪個倒黴蛋扯上了官司。

弄了大半天,這倒黴蛋竟是他自己。

“可有此事?”

朱標一般情況下不喜歡和咱打馬虎眼。

擺事實講道理。

在事實清楚的前提下,同樣會讓人無可遁形。

“有...”

應天府尹回答的艱難,卻也並不敢否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聖騎士盟約青雲志末世之我成了諸天冒險家請做我的夥伴吧歌迷都崩潰了,這歌手光整些副業這個副本不科學長生從無明心意劍開始漫威:十二符咒吟遊詩人混跡娛樂圈直播:從山海界震驚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