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成立委員會
“你有什麼好的建議?”蘇宇對老何的話深有感觸,覺得他話裡還有更深的意思,就問他。
“要想讓人同意你的意見,你除了要服人之外,權力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能力!”老何突然顯出一付政治家的氣質來,眼神也變得深邃地望著蘇宇到。
“權力!”蘇宇重複他的話,心中隱隱有了感悟的悸動。
“登上最高的位置,掌握決定的力量,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了”。
“那要怎麼才能站到那個位置上?”蘇宇想到了權力的力量,只是一時還不知道怎樣得到這股力量。
“時機,現在就是一個最好的時機,我可以提議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我們都支援你做委員會的主席,這樣你就可以實現你的意願了!”老何把他的計劃出來,蘇宇立即明白這樣做的確可以讓不同的意見能夠很好的統一起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也可以更好的凝聚大家的團結力量。
現在的各人各自顧已的心態,開始變得鬆散了,有了家庭的責任,人也變得更自己了,雖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這個世界還得需要人來改變,在還沒有把它變得更安全的時候,是不能夠就這樣放任自流、想怎樣就怎樣的!
“嗯,那我們要快組織起來才行,不能再拖下去了!今晚就把這事定下來!”蘇宇想到做到,實在是事不等人。
心靈感應的好處就是,用不著一個人一個人的通知,也不用廣播傳話,只要心念幅散到的地方,有感應能力的人都能感應得到,誰也沒有藉口不知道。
好久沒有殺雞宰羊了,上次吃肉的時候還是過原始節的那天,只宰了一隻羊而已,現在好多人還以為又吃肉了,都高興地聚焦起來,但知道是要舉行選舉的人,都帶著好奇的心也來參與進來。
心念是蘇宇發出去的,當然也是由他做主持:“各位,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次夏季風暴的事情,我們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我的心和大家一樣,都非常難過,在事後對災難的善後處理方式上,我的想法和大家的看法有了些微的不同,所以我請大家來,是要明我只是想大家好過,沒別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我們大家在一起有五年多的時間了,一直都是一家人一樣,有什麼事都非常的統一去解決完成,但即使是一家人,對每一件事都會有每個人的意見和各自看法,這一次只不過比以前更特殊罷了,我們非常贊同好的意見,我只是想在我們意見不同的時候,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是我想對大家的”
蘇宇這樣一講完,各種各樣地心念就開始傳遞開來,沒有一聲音的聚集地此時卻思絮飄飛,念力交錯,絲毫不比一個大會會堂安靜。
“各位,蘇宇的沒錯!”完,老何停了停,讓大家都停下心念聽自己:“這次的情況的確比較特殊,但大家想過沒有,有了這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今後的意見可能會成為爭論甚至會爭吵,所以我們要在最初的開始階段就把事情處理好來,以後才會更好的處理不同的意見。”
老何的這番話,立即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把危機處理在萌芽狀態,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怎樣才能最好的處理不同意見呢?”這是大多數人心裡正在考慮的問題。
“我提議立即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以後的任何決定,都由這個委員會來做決定,大家以為如何?”老何繼續他的想法:“人員由大家推薦,人數暫時就以單數七人為限,如果以後有變動,可以相應地調整。”
這樣的提議取材於地球政治的藍本,符合各利益團體的遊戲規則,雖然現在還沒有存在什麼相同利益的結盟,但從地球上就存在的不同陣線,卻一直都潛伏在這個看起來一團和氣的地方當中,只不過一直都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這不,在推薦委員人員的名單選舉上,就看出來這種陣線上的意識形態了,沒怎麼經過大家的商量,得票最多的人員名字,都是原來的各個國家自己人投選自己人,米國的是羅依和麥德琳,羅斯國的是基裡連科和米娜諾娃,華國本來人數就比較多,所以選了三個,是蘇宇、老何和方瑩。
七人組就這樣確定下來了,這樣的結果和老何估計的差不多,他還有個建議就是:“在七個委員當中推選一個主席,由他組織委員會的投票決策事項,但他本人沒有投票的權利,只有在其它六個人都票數相同的情況下,他才做一個最後的投票,以從相同票數的情況下得到一個最終的結果”。
“我推薦蘇宇做委員會的主席”老何這樣念到:“希望大家都同意我的想法,我認為只有他有資格做這個主席,謝謝。”
“同意,同意。”其它六個人也都表示自己的態度。也的確沒有人比蘇宇更合適做主席。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主席沒有真正的投票權,這樣並沒有打破規則的平衡,所以其它人都同意得爽快。
蘇宇順利地當上了委員會主席,就立即著手和委員們討論管理委員會的章程,把委員會的職責義務以及制度流程作個初步的擬定,這樣才好做下一步的工作。
有了章程的指導,接下來就是討論決策事項的內容了,很快,委員會就做出了當初蘇宇想做的決定:要全力以赴挖掘地下基地的工程,儘快把人員物資遷移進地下,保障人員和物資的安全完整。
這樣,就不用再害怕風暴火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也不用再為怎樣躲避災害而發愁了。
原來一直只想做更多事情的蘇宇,現在終於明白,人不光有能力就能更多的做好事情,有時權力的能力會比個人的能力更能夠發揮作用。
第七十五章洞內之洞
由於是委員會做出的決定,那些對決定不滿的人們也只得服從,想要儘快用上電的人只有去幫著修理太陽能電池板的損壞部分,他們知道,一但那架大型的挖掘機開動起來,幾乎所有的電力都要供應到挖掘的工作上去了。
而被毀壞的電池板,又需要一塊塊的檢測後,找到再換掉壞掉的,再把可用的換上去,起來很容易,但是要一塊塊的把電池板焊接好來,卻是件艱苦且耗時的工作。
事情都得這麼幹,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也許以後艱苦的時候會更加艱苦,所以大家對委員會所堅持的決定漸漸的有了深刻的理解:不想辦法避免損失,只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挖掘機再次開動,這讓有和蘇宇一樣想法的那些人多少放下心來,雖然這個決定做得有遲,但總算走上正軌,按照這樣的方向走,很快大家就不用再過那種擔驚受怕的rì子了。
直徑達到五米的挖掘刀盤,每一次推進都會帶出來大量的岩石土塊,有大塊的也有塊的,但更多的是碎細的石子,以前一直是用人工或者意念控制來運輸,這一直也是讓大家頭痛的事情,挖掘機開動工作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清理挖出來的碎片,就會防礙到機器的正常工作。
所以原來只要沒有其它事情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挖掘現場清理碎片,以保證機器的正常工作。這已經拖慢了工程的進展,在沒有開動機器的時間裡,挖掘工作幾乎等於停止。機器工作的時候,一時還能推進個十多公分的進度,一但用已經不習慣的人工來挖,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蘇宇一直想造一條運輸車道來加強運輸碎石的速度,一直忙忙碌碌的他不是這事出現就是有那事發生,一直都沒有做成。現在已經確定要以基地建設為主了,他也可以放下其它的事首先為工程進度cāo心。
由於材料的欠缺,蘇宇不得不在現有的條件下儘量用最少的東西來製造可用的裝置,運輸碎石用的車箱,本來計劃是用輪式驅動的,但他實在找不到可以用來製作輪子的替代品,也找不到可以製作輪子的方法,他只得把輪式驅動改成吊索驅動。
還好那些用於太空行走的繩索非常結實耐用,當初綁著地球人造衛星拖行了幾千萬公里的路,如果不是和火星衛星一號有了的摩擦,那些繩子幾乎沒有什麼損壞,現在用來做索引吊帶,運送裝載碎石岩土的吊箱,就大大加快了運輸的進度。
二十幾米的距離,沒有動力驅動,但由於有了吊索的支撐,再加上火星的引力本來就,現在以人們使用意念控制的力量,推動吊箱的前進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蘇宇就曾經把一頓重的聚光鏡搬到幾千公裡的北極去融化冰層。已經掌握了這項能力的其他人有不少,他們推動重量不大的東西也就沒有什麼問題。
況且能力這種東西,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使用當中,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要想增強能力,只有不斷的緞練鞏固,才能發揮出更大的能力。
順利挖掘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基地已經推進了二十多米距離了,那天機器仍然在轟鳴地開動著的時候,一直跟在前面的徐錚突然聽到在機器轟鳴的聲音前面,傳來一陣譁譁啦啦的大量石巖崩塌的聲音出現,他立即關停了挖掘機,越過成堆的碎石往前看去,前面出現了一個黑糊糊的大洞口。
後面的人看到機器停止,也跟上前來想知道什麼情況,徐錚讓大家不要靠自己太近,找來一支強光電筒,開啟電筒讓光照向洞內,但卻沒有看到裡面有什麼,強光的光束一直shè入到裡面很深的地方,並沒有一光線反shè出來,證明裡面的空間還不。
徐錚讓人通知剛成立的委員會的人,再在外面等了一會兒,看到並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也沒有什麼東西從裡面出來,就走過堆積如山的碎石,心地朝裡面打探。
洞口被開啟得並不大,剛剛可以鑽進去一個人這樣,徐錚先在洞口打著電筒朝裡照看,以發現裡面的空間非常大,電筒的光線可照shè的距離大概能夠達到五十米的範圍,但在裡面也只能模糊地看到對面的一絲光亮,似乎電筒的光線剛好能夠勉強照到。
徐錚還想再往裡進去想再看得更清楚的時候,蘇宇和羅依還有基裡連科趕了過來,蘇宇立即叫住了他,讓他不要蠻幹,先探明情況再做下一步打算。
徐錚這才想起怎麼不用意念感應去搜尋,而去用眼睛來看!看來人類還是沒有從原有的習慣脫離出來,在碰到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還是最自然的使用原始本能,那些後天培養出來的超過原始本能和能力卻還要透過反應後才做出決定使用。
和蘇宇一同到來的三人同時使用念力搜尋,發出意念探尋洞內的情況,探尋到的結果讓三人很是興奮,三人都同時探測到裡面不僅空間寬闊,而且似乎還有液體的存在,至於是不是水,還要等取樣分析後才能下定論。
三人商量後決定暫時停止挖掘工作,立即對裡面的液體進行取樣,取樣完成後立即封閉洞口,暫時不要讓人進入,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
取樣的程式非常簡單,由一個人意念控制著一個瓶子,把瓶子控制到裡面把液體裝好後再控制出來就可以了。瓶子被移出來後,果真裡面裝有的液體呈淡黃褐sè,並且聞起來有一股酸洩的味道,蘇宇因為有了被腐蝕過的經驗,讓取樣的人不要直接去接觸不明成份的液體,而是做好防護措施後才能取樣並封閉好。不管怎樣,心細緻總是沒錯。
樣本檢測的結果出來,果然不是水,而是同樣具有腐蝕xìng的酸液。雖然不是大家期盼的水,但有一讓大家還是興奮不已,就是發現了一處寬闊的地空,這就給基地的建造省去了不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