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張博的秘密計劃(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西北的秩序有點類似阿拉伯半島的秩序。一個溫帶沙漠,一個是熱帶沙漠,大部分都是遊牧民族和很難定居的少數部落。生存壓力很大自然就很暴躁暴力。

從大月氏建立貴霜帝國之後,中亞的秩序就可以影響到整個亞洲了。這個和漢帝國、羅馬帝國、阿克蘇姆帝國並稱四大帝國的政權十分重要,其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今天。

雖然民族複雜的貴霜帝國瓦解了,但是其對所有亞洲文明融合做出的貢獻一直都在。喀喇汗就是一個重要的承前啟後的少數民族突厥人建立的國家。

喀喇汗的統治者突厥人和大月氏一樣都是中原北方宿敵集中營蒙古利亞高原的少數民族後代。敗於後起之秀或其他遊牧部落之後西遷到競爭不那麼激烈的中亞崛起的。這和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沒什麼區別。

發展了一百多年之後,11世紀初年,喀喇汗滅於闐國,和田地區盡為喀喇汗王朝所轄,不久,喀喇汗王朝同自己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鶻發生戰爭,喀喇汗可汗阿赫馬德.託幹汗率軍數次擊敗高昌回鶻,此時的高昌回鶻也擁有強大的國力,並與遼朝保持著友好關係,面對喀喇汗軍隊的進攻,高昌回鶻在組織武力抵抗的同時,也在策動遊牧民族夾擊,在遼國的默許之下,來自蒙古高原的萬帳(一說0萬帳)"異教遊牧部落"(這些遊牧部落主要是契丹人,以及尚未伊斯蘭化的突厥人)大肆進入喀喇汗王朝的邊境,阿赫馬德.託幹汗擊潰了這些遊牧部落的侵襲,並將他們牢牢地拴在阿力麻裡、葉密立等地的草原。

喀喇汗王朝的邊界在此時推進到了阿克蘇地區的庫車,此時的汗朝儼然中亞帝國,甚至成為與當時的遼朝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國之一。汗朝的疆域,東起阿克蘇地區的庫車,西至鹹海附近的幹草原地區,南鄰阿姆河、噴赤河、喀喇崑崙山與崑崙山脈,北抵巴爾喀什湖、伊犁河河谷與七河流域的草原。

汗朝擁有一支以重騎兵為主的強大軍隊,既有中央汗庭訓練的"古拉姆"近衛軍,又有地方伊克塔軍事地主組成的封建騎兵。在七河流域與伊犁河河谷興建了大批新興城市,大批突厥語民族由遊牧轉入定居,經濟文化非常發達。

大約自11世紀中葉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為二,西汗為阿里後裔,通稱阿里系,領有河中地區及費爾干納西部,以撒馬爾罕、布哈拉為都城;東汗為哈侖.卜格拉汗後裔,通稱哈侖或哈散系,領有怛邏斯、白水城、石城、費爾干納東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爾,以八剌沙袞為政治、軍事都城,以喀什噶爾為宗教、文化中心。

兩汗國偶爾互相攻伐,並引外部勢力為助;同時,東、西兩汗國內部也內訌不已。

元佑四年塞爾柱王朝攻下布哈拉,西部喀喇汗王朝從此在政治上成為塞爾柱王朝的附庸;東部喀喇汗王朝在未來,也曾一度表示臣服於塞爾柱王朝。

這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很是奇葩。早期喀喇汗王朝的政治體制是阿爾泰語系各民族古老的習慣法"雙王制",即汗國分為兩部分,由汗族中最長者任大可汗,次長者任副可汗,分別統治汗國的一部分,正汗、副汗的汗號往往帶氏族圖騰如獅子(阿爾斯蘭)、公駝(博格拉)等名。正、副汗之下有四個小汗,分別是阿爾斯蘭伊利克,博格拉伊利克,阿爾斯蘭特勤,博格拉特勤,小汗之下有埃米爾、玉伽、俟斤、伯克、伊難珠匐等頭銜,對應宰相、將軍、侍從官、秘書官等職務,以此組成嚴明封建等級階梯,逐級晉升,分治各地。

公元10世紀信奉伊斯蘭教後,稱號之下再加伊斯蘭名字和稱號。由於與以薩曼王朝為代表的波斯—伊斯蘭文明頻繁接觸,逐漸吸收波斯帝國薩曼王朝中央集權制度,加以糅合發展,汗國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區設立省份、城市、州縣,任命埃米爾、伯克等官僚進行統轄。並在中央設立"迪萬"(daani,國務會議),宗教事務所等機構,協助汗室處理政治、司法與宗教事務。

薩土克.卜格拉,汗.阿卜都.卡裡姆卒於955年。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蹟,是在西部突厥各族人民與穆斯林世界頻繁交往二百五十餘年的基礎上,首先皈依伊斯蘭教。子木薩繼位,0萬帳突厥人接受了伊斯蘭教,於是喀喇汗王朝便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個接受伊斯蘭教的突厥語民族建立的王朝。

同時,王朝的歷代可汗在稱號中大多都附加"喀喇汗" 這一表示維護傳統的顯赫尊號,後世的史學家才特別地稱其為"喀喇汗王朝",此外,王朝大汗的頭銜中又往往附加一個稱號——""桃花石汗",其明確含義即為"中國君王"。(臭不要臉)

汗位的繼承,是傳長制,不是嫡承製。大可汗稱為阿爾斯蘭喀喇可汗,駐巴拉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託克馬克東),以後隨著王朝統治民族定居農業文化的發展,多駐喀什噶爾。所以喀什噶爾又稱為"斡耳朵坎特"。副可汗稱博格拉喀喇可汗,初駐怛邏斯(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塔拉斯),中遷喀什噶爾,後又遷回怛邏斯,公元89年,怛羅斯被波斯薩曼王朝攻佔,遂遷至喀什噶爾,公元999年滅薩曼王朝後,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布哈拉(今烏茲別克布哈拉)成為汗國新的政治、經濟中心。

喀喇汗王朝在王朝的直轄領地,再不分封,實行中央集權。取消了分封制,這在中亞史上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步,它極大改變了新疆以及中亞南部千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而且有效地保證了中央集權。所以喀喇汗一代,除東西喀喇汗分家之外,從未見有地方政權獨立、封建領土混戰的記載,這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生產的發展。

非直轄領地的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就各自為政了,但也影響不到大局。

儘管喀喇汗王朝實行中央集權,但汗國仍具有一定的分裂趨勢。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雙汗制度,大汗直接統治東部,汗廷在八剌沙袞(Balasagun),副汗在怛邏斯(Talas)和喀什(Kashgar)。雙汗都享有軍事權,對汗國的統一是一大隱患。

這個緊跟在阿拉伯人勢力退出後崛起的突厥國家幾乎完全的被伊斯蘭化了,到處都是包著頭巾的大鬍子。喀喇汗王朝是操突厥語的民族建立的第一個穆斯林王朝,但喀喇汗王朝力圖保持東方王朝的特色,在諸大汗鑄造的錢幣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及"秦與東方之王"等稱號。"桃花石"和"秦"都是當時中亞地區對中國的稱號。

在喀什噶爾人馬哈茂德所著《突厥語大詞典》及中世紀阿拉伯、波斯的文獻中,多處把喀什與宋、契丹並列,認為中國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雖然這僅僅只能體現唐帝國對突厥人的影響力,但並不能說文化上的認同和歸屬會增加這個國家對中原政權的好感,反而體現了突厥人統治中國的野心。

分裂的喀喇汗有利於華夏帝國對西北的勢力擴張。但是這個很少出現在史料中的國家實在是沒有什麼存在感,實在是很難將影響力深入中原的突厥人勢力。統治中原的意圖僅僅只是意淫而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坑爹的制度加上連年的戰爭,自然其經濟和文化難有連綿不斷的建樹。除了幾個大清真寺之外,它的經濟文化成果也只能保持在封建社會的水準難以飛躍到帝國時代的水平。雖然相對於中國輝煌的成績而言,喀喇汗沒有閃光點,但是在布哈拉、撒馬爾罕、喀什噶爾等城興建了一批宏偉壯麗的公共建築物,其中一些至今尚完好存在,顯示了喀喇汗王朝當年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

在喀喇汗王朝時期,由於大批突厥語的遊牧民轉入定居,加快了中亞土著民族突厥化的程序;同時由於喀喇汗王朝定伊斯蘭教為國教,廣大居民在宗教、習尚上也伊斯蘭化。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在這種民族相互異化和融合的過程中,科學文化也獲得巨大的發展,一種新的文化,伊斯蘭—突厥文化形成。這種文化的核心是作為王朝統治民族的、具有古老文化傳統的、深受伊朗波斯文化和漢族文化影響的回鶻文化。

共和1940年分裂的東西喀喇汗君主分別是哈桑.桃花石.博格達汗和基博拉伊爾。在穿越眾看來,這兩個國家存在的價值就是作為一個枕頭塞在中亞阻隔東西方的交流,避免先進的中國文化和科技傳播到西方的塞子。伊斯蘭的排外是出了名的。異教徒和異國的文化很少能透過阿拉伯人或伊斯蘭教徒傳播。突厥語也是十分古老的語言,但是最終卻消失在歷史中,正是在喀喇汗王朝時期,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書寫的回鶻文字母,讓粟特文成為了死文字。

對於這種數典忘宗的行為,穿越眾也只能表示遺憾了,強大起來的高昌在穿越眾源源不斷的輸血的前提下日益發展起來。邊境的摩擦也越來越多。(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劍聖臨天下機降傘兵無限之最終惡魔科技天才異界縱橫龍血戰神風雲出我輩洞庭湖英雄傳日沉東海奇蛇異巴不死龍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