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搬空西方世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1章 搬空西方世界

在地理學上,體現文明的自大最為明顯,當西方世界的文明佔據世界主流的時候,什麼近東中東遠東就成為劃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的標準了。當歐洲在中世紀的時候,大部分的已知世界和舊大陸上除了東亞地區外的文明卻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

這塊亞伯拉罕諸教的發源地也的確稱得上世界的中心這個稱號,古代的埃及、巴比倫、希臘、波斯、羅馬乃至於後來的阿拉伯文明都將這座城市視為必須控在手中的命門。這座城市不僅僅是信仰的中心,還是最重要的智力資源的集中之地,這裡集中了各地的知名學者和眾多的宗教人士。作為中古時代最重要的諸多文明的交匯之地,這裡擁有其他地區所不可能具備的發展思想交流和學術創新的獨具條件。

埃及的尼羅河流域是西方物質世界的糧倉,而耶路撒冷卻是西方精神世界的糧倉。這座歷經磨難的古城如今卻成為了華夏帝國在西方的橋頭堡和總基地,一如舊社會的上海是帝國主義列強掠奪中華的心臟一樣。在這座古城中所有的寺廟和宗教設施都一如既往的履行著本職,但是都披上的華夏帝國的外衣。不論是基督的雕像還是精裝版的可蘭經,全部都是華夏製造的,所有十字軍入侵戰後重建的建築基本都是華夏帝國的工程師和建築隊帶著西方從未聽說的建材(速幹水泥、鋼筋混凝土、粉煤灰磚、琉璃瓦和透明玻璃)幾乎在一個月內就建起來的。

大量的華夏商旅在馬可波羅宣佈建立所羅門侯國(聯合王國的前身)時衝進了這個城市,手中揮舞著炙手可熱的大量東方香料、絲綢、陶瓷器、鋼鐵製品和海量的金銀銅幣買光了這座城市裡面所有的古代文獻和工藝品,後世價值連城的莎草紙文獻和羊皮卷在這座人文薈萃之地還不算稀缺,但是即使是最堅持原則的學者也經不起年薪過萬的誘惑,在一元華夏帝國龍元可以購買足以換取00人一年所需食鹽(最廉價的粗製食鹽,價格只有精製鹽的0分之一)的耶路撒冷,這筆錢足以讓任何學者賣命的高薪卻是一般的帝國本土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

穿越眾不僅僅要在物質上掌握西方的命脈,還要在精神上斷絕西方的文明傳承。不管是教授神學、經院哲學的神職人員還是教授古典時代傳承下來的修辭、邏輯、美術、音樂、幾何、天文學、醫藥、建築等等'科學技術';的學者,全部都被請到了帝國本土參觀學習甚至直接聘請到各個大學做交換學者。

華夏帝國出資建立的三所耶路撒冷最先進的大學也以財大氣粗壓垮了所有競爭對手,只要透過入學考試,學費、食宿等一切費用全免,畢業後包攬工作,分房子票子和車子。只要能夠進入前一百名,帝國和所羅門境內任何城市的戶籍隨便挑,低階的政府職務優先分配。這個待遇和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出師的傳統學徒工和行會習氣十足的舊式教育相比簡直就是天堂之於地獄。

此舉將整個中東地區的知名學者和學術精英幾乎被一網打盡。事實上除了少數王室和貴族包養的學者和顧問之外,阿拉伯世界的學者在經歷了突厥的打擊之後基本斷了生路,改行的改行,移民的移民,巴格達智慧館的圖書和文獻散佚殆盡,麥加和麥地那處於法蒂瑪的統治之下的學者還算勉強維持生計。百年翻譯運動的成果經歷了兵災之後幾乎蕩然無存,無視教育和科研的塞爾柱人迷信刀馬嫻熟的祖傳武藝,將珍貴的知識和技能大批的毀禁,在集權和統治的藝術上簡直幼兒園的水平,從遊牧部落發展為一個地跨中亞和西亞的大國還不到百年,一旦君主死去,就內亂爆發。這種脆弱的政治結構也是其鄙視文化教育的惡果。混亂和分裂永遠都是愚昧和野蠻的雙生子,只有文明的傳承和秩序才能保證繁榮和強大,這是文明的基本規律和核心法則。人棄我取的笑納伊斯蘭文明的精華就是馬可波羅執行的最重要的任務,什麼猶太人復國和建立西方的金融秩序都是優先度排在後面的支線任務。

要知道,文明最值錢的不是土地和資源,而是文明的根基——民族歷史和思想。沒有歷史的民族是愚昧的,沒有思想的民族是野蠻的,這種民族必然永遠無法發展和強大。空有幾百萬平方公裡土地和資源的班圖人怎麼樣?毛利人土著怎麼樣?美洲數十個部落聯盟和阿茲特克、瑪雅、印加帝國三大奴隸制原始國家的印第安人結局如何?為什麼積貧積弱的俄國在學習西歐的彼得大帝的帶領下成為了歐洲霸主?為什麼淪為半殖民地的日本在明治維新脫亞入歐之後成為列強?因為長期邊緣化從屬地位的歷史教會他們學習強者,英明的領導帶領他們學習更有效率而不是光交學費學不到真本事。

耶路撒冷可不是邊緣地區,掌握這一地區的民族也從未是弱小的民族,這裡是西方的核心,也是強大民族稱霸的核心,就像中國的黃和沖積扇(洛陽附近)是列國稱霸的逐鹿之地。就連日本的諸多諸侯成為霸主問鼎天下人的寶座也要叫上洛。這個神賜之地不需要學習強者,掌握這個地區的民族本身就是強者,是需要讓周邊後起的民族學習趕超的目標。

西方的文明最重要的思想源泉從古埃及時期一直到文藝復興都在這裡,古典時代的文化中心就在這裡,所以穿越眾要想刨斷西方的根基就要從這裡下手,直接在主根上搞同化教育。親華思想就在這裡被散佈到整個西方,包括塞爾柱和法蒂瑪在內的伊斯蘭諸國也不得不跟隨耶路撒冷的學術界思維來確立國策。再算算時間,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內,各國的朝廷就被這裡畢業的學生塞滿了。這裡的學生一個人可以頂的上一百個最高效率的包稅人和一萬人的軍隊。收不到稅款的封建主請一個這裡的畢業生,就能收上幾倍於過去的稅款(得益於該畢業生牽線搭橋引來的外資,主要是華資投資和貿易增加的財富),平定不了叛亂和分裂騷動的封建主請一個這裡的畢業生就能輕易的平息動亂(來自於帝國軍事基地的壓力和龐大同學關系網中的軍官直搗黃龍斬首戰術獲取戰功的成績)。

彷彿和平永久的降臨在這片戰火不斷的土地上了。

強大的帝國彷彿上帝,透過威力無邊的神通維持了這裡的和平和繁榮。漢語成為諸多地區的第二官方語言,在東地中海親華派的大本營——海法,漢語成為了第一位的官方語言。這裡的民族都想過去一樣,毫無壓力的用起了該地區統治民族的母語,就像過去的幾千年裡的祖先接受迦南語、古希伯來語、古埃及語、亞述語、古巴比倫語、古波斯語、古希臘語、阿拉伯語一樣,接受和學習起來。而希伯來語則成為了第二語言,拉丁語則作為除了漢人和猶太人之外的歐洲入侵者封建主和教士階層使用的語言。還未成型的英語法語和德意志語則作為貿易和外交語言成為少量學生學習的技能。原本在本地民眾日常生活使用的阿拉伯語則成為極少使用的私人空間語言。所有的招牌、路標、地圖和指示牌都書寫了漢語、希伯來語和拉丁語文字,而阿拉伯語則基本消失在了公共場合。

這種物質世界的明顯改變顯示了所羅門王國的附庸性質,在教皇和西方實際掌權的大封建主眼中,馬可波羅就是華夏帝國的代理人,而在華夏商旅眼中,他就是一個隨時可能成為帝國類似日本天皇在兩國合併後領取職俸的藩王級高階貴族。

實際上,整個古典時代和中世紀的西方學術思想和物質承載媒介在短短五年內就全部躺在了帝國的中央博物館裡了。在古騰堡推廣印刷術破產之前的時代,西方的文字都是在莎草紙和羊皮紙上的稀有物,高昂的價格導致了數量的稀缺,和中國相對廉價的多的紙張相比,這兩種載體都非常容易破損和解體。昆蟲和真菌更喜愛富含蛋白質的皮革和纖維細長的莎草,對於新增了諸如石灰,竹子、紫檀、麻類纖維的東方紙張則比較廉價和耐儲存。

號稱藏書幾十萬的埃及希臘化時代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藏書也許踢出重複和沒有多大價值的故事書後,其內容也填不滿現代的一個小學級別的圖書室。

關鍵的關鍵還是人,還是傳承這些知識和思維模式的教師和學生。

掌握人心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從小開始,從學校開始,從三觀形成的環境著手。這是舉世公知的真理,也是同化的核心法則。不管是古代日韓到中國的留學生還是近代日本的奴化教育,不論是被動還是主動,做不到這些的同化就是失敗的。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也就是說, 夷狄到了中原地區,習用了華夏文化習俗,他們就成了華夏族,而中原華夏族如果進入了邊遠地區,習用了夷狄的文化習俗,他們就成為了夷狄,是夷狄還是華夏不在於血統,而在於所習用的文化,就是說華夷之辯不是血統上的區別而是文化上的差異。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這樣的民族區別的觀念,進一步提出"中國聖王無種說",認為中國的任何一個民族只要他有志氣有才能,都可以統治中華成為聖王正統,他說:"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人也,文王生於歧周,卒於郢,西夷人也。"更強調要"以華變夷",反對"以夷變華"這裡的"變"是"改變"的意思,就是要用華夏的文化禮儀制度來改變四夷的文化禮儀制度,把四方之民納於華夏文化之下,化"夷"為"華",也就是主張民族同化融合。

華夷之辯也就是華夷之別,華夏族和四夷之間的區別不是血統上的區別乃是文化上的不同。原本是夷狄戎蠻民族,在和華夏族接觸的過程中習用了華夏的文化禮儀制度,從而認同華夏族,就會轉變成為華夏族,這個就是由"夷"變成"華";原本是華夏族的因為僻處四方,和中原諸夏不相往來,習用諸夷狄的文化禮儀制度,就會給排除出諸夏之列,不在以華夏族來對待,這個就是由"華"變成"夷"。因此無論血統本來是"華"還是"夷",只要習用華夏族禮儀,就可以成為諸夏;只要屏棄了華夏族之禮儀,就可以歸之為"夷"。

觀之前面的"華""夏""夷"的意思與華夏族和夷狄戎蠻的民族特徵和區別,可以看出華夏族和其他非華夏族的區別其實是以文化為基礎,不是以血統來區別,"華"者,化四方民族也!

民族的定義是"具有相同的地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經濟生活和表現在共同的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質的人們共同體。"觀察民族形成的歷史,形成民族的首要條件就是以血緣(血統)關係為紐帶的氏族的瓦解,因此民族的根本性是文化,"華夷之辯"實質就是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高低之辯,非血統之辯。

這種先進的民族觀讓漢族擁有超於其他民族千百倍的同化能力,比其他民族建立在原始社會氏族血統區分族群的落後思想先進那麼一點就能保持比其他民族更低的統治成本統治更廣大區域更久的時間,大大的提高的擴張的成功可能性。

這種思想上的領先才是民族領先的靈魂,西方最讓人懷念的古典時代不是富裕繁榮高度集權的古埃及,也不是科學昌明城邦民主的古希臘,而是能夠讓異族酋長和努力為國征戰得到軍功的底層貧民上升為公民甚至元老的古羅馬。這種統治階級都對外開放的心態和制度才是羅馬吸收人才,獲得認同和凝聚力的根本。

當周公分封外姓功臣為諸侯的時候,華夏文明才真正走出了黃河沖積扇所在的中下游流域,真正把勢力範圍拓展到東部沿海和長江流域,當王侯將相能夠出自底層貧民的察舉制出現後,漢代的中國才成為世界性的大帝國,建立科舉制的隋代,中國成為了第一個擁有調撥人力物力修建跨流域超大型水利工程組織能力的國家(大運河)。中央集權成為了此後皇帝關注度前三名之後的小麻煩了。

因此在辦同化教育的時候還要開放移民和上升通道,對精英分子的籠絡要下本錢,要做出千金市馬骨的姿態,還要用中國最具優勢的力量——人口去透過聯姻、升官、發財來收買、包容、同化、吸收這些民族的中上層精英,那麼底層的那些民眾也就只能乖乖漢化了。

畢竟你搬空了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寶庫,又給了他們一碗飯吃,自然他們就會成為順民了。這種絕戶計古今中外可以說無時不刻都有國家在使用,方法千千萬,但是核心就這麼一條。看看如今世界上同化能力最強的國家是哪個,國力最強的國家是哪個,你就會瞭解成功的法寶了。

搬空西方最精華的東西一直都是穿越眾希望實現的夢想,而如今,可謂一網打盡西方英才的掠奪人才計劃完美收官,三所學校一共可以容納萬師生,而此時的西方世界,所有可以背誦聖經內容的文明人也不過這個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99.9%以上的人都沒有具備聽說讀寫匹配的界定傳統意義上文盲和非文盲能力的歐洲和中亞西亞北非,具備這種能力的不是猶太富人就是高階神職人員。而真正掌握軍事權力和政治權利的封建主則不得不在治理國家和爭權奪利等本質工作上輸給了經驗豐富理論紮實的專業包稅人和神職人員。

這些人本來是不會放棄擁有的地位和特權屈服於帝國的,但是在看到馬可波羅的成功過程之後就變成了正向投靠。宗教信仰自由和寬鬆的文化環境出掉了他們心中最後的牴觸心理防線,鉅額的薪資待遇和難以想象的真理大門就像火光一樣吸引著這些如同飛蛾一般的文人。強大到逆天的師資力量包括眾多的翻譯團隊和輔助團隊讓每一個在大學傳道授業求知解惑的師生進去就不想走了,高水平的食宿環境,醫療保健團隊都是名家大拿,娛樂和競技專案眾多,社團自由,最重要的是可以說和國內一視同仁的教學設施水平和內容進度水平才是讓所有知道帝國公開的科研和教育最新領域的異族學者服氣的開放大度無私霸氣。(能公開的資料也不過才到了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水利機械程度,不能公開的則快達到現代的水準,就公開的部分就足以讓其他國家學者震驚了,這種毫不畏懼被落後國家學習和趕超的隨意公開的態度就折服了眾多的頑固者)

滅絕文明三部曲穿越眾最喜歡了,第一步,經濟控制是易如反掌的專長,第二部文化融合也大功告成,第三部就是民族融合了。混居和聯姻才是根本上消融一個民族未來最徹底的方法。少數人的民族融合多數人的情況也出現過,那就是先進文明的男性娶走了落後文明的女人,透過混血的新民族統治佔據多數的原住民,很快就能改變地區面貌。以西葡統治拉丁美洲為例,混血的後裔還是歐化的文明和信仰,實際上和原住民已經決然不同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劍聖臨天下機降傘兵無限之最終惡魔科技天才異界縱橫龍血戰神風雲出我輩洞庭湖英雄傳日沉東海奇蛇異巴不死龍軀